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纵兵夺鼎 >

第523章

纵兵夺鼎-第523章

小说: 纵兵夺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年近三十便跟从燕北,十几年戎马倥偬南征北讨,领军打仗几乎占据他整个人生,现在让他在邯郸领着食邑安享晚年?

    麹义觉得他还能打。

    燕氏经营西域的消息一传出来,麹义便连忙前往赵王宫,他很清楚这大约是他最后的机会了。征讨诸侯平定天下的功勋,他麹义拿了一半;开疆辟土新设骊州的事和他没关系、太史慈再封狼居胥北临瀚海的事也和他没关系,开辟西域的功勋,可不能再和他没关系了!

    所以说,如今张鲁的感觉简直是……光想死。

    这可不是送军备,这是来了个耶耶。燕氏有那么多战将,最难伺候的却肯定是麹义。这人太能打,脾气又太臭,可惜现在再想打退堂鼓,恐怕不行。

    麹义一见张鲁便乐呵呵地笑道:“张天师不必多礼,有麴某在,去了西域你大可安心传教,无需忧虑战事。”

    说着,麹义一摆手便歪头道:“子源,让诸校尉军侯去熟悉自己的兵马,民夫继续押运粮草,传信凉州诸郡太守准备粮草,酒泉备下骆驼……凉州,麴某人回来了!”

    跟在麹义身边的是臧洪,这个早年讨董首义的将领后来投奔燕氏,做过几年太守,如今被麹义从燕北那求来,给他当个副手。麹义不傻,他知道想要平定西域需要的不单单是武力,治政之能更为重要。这倒不是他对张鲁有什么不满,张鲁还汉中的经历说明了其治民才干远胜治军,但他一个人终究有力不逮。

    何况燕北身边的大将都染上他的臭毛病,对鬼神之事少些敬畏,简而言之麹义信不过张鲁,还是再弄来个擅长治政领兵的臧洪要来得安心。

    这可是麴将军平定西域的功勋,容不得半点差池。

    臧洪拱手应诺,对张鲁打了个招呼,便领着身后百十骑离去。张鲁这时候才明白过来,原来这些骑从并非军卒,各个都是燕氏的将领,他还在心里想着该如何拒绝,再转过头这些出身燕赵武士的军校便已进入他身后的营寨,无需介绍十分清楚地统领起他的鬼卒信众……很有章法。

    “张天师别愣着啦,快让人看看兵甲,然后咱们尽快启程吧!”麹义缕着胡子笑道:“麴某都等不急了!”

第三百一十八章 蟹岛() 
    

    夷洲,或者说这个时代鬼知道叫什么名字的海岛东去千二百里的海面上,一场海战刚刚结束。

    交战双方是天下诸侯中屈指可数拥有海船的燕氏与孙氏,指挥这场海战的是燕氏水师将领田豫与孙氏水军将领……不是水军将领,是孙氏首领孙策。

    双方以遮天蔽日的船舰交战于此处,单单装载火油冲阵的火船便有上百,接战堪堪两个时辰,海面上浓烟滚滚,远远望去船只断木飘满海域。当战事结束,海面上漂浮的尸首引来成群结队的大鱼与飞鸟竟食,场面残忍无比。

    若以船舰损失来计算,这场海战的失败者是田豫。当孙氏战船离开此地后,田豫的部下查点余下战船,仅剩三百余艘,其中斗舰更是足有四成损毁。

    这几乎掏空了燕氏水军这些年来各个港口船场出造船的积蓄,再无法组织起近千艘战舰的庞大攻势。反观孙氏的战船受损不多,他们自岸上逃遁入海便是绝境之势,联千余战船民船被田豫围堵至此追击,付出船舰折损三成、兵员伤亡落水四成的损失,成功突破包围,还给予田豫部不亚于他们的重创。

    逃出生天。

    这对孙氏而言显然是一场胜利。

    但实际情况并未好到哪里去,孙策的座舰在海战中被击沉,没错就是击沉——孙策从没见到过有人会把投石炮与武钢弩车装在斗舰上。会战之初的场面极其惨烈,间隔四百步东吴水卒在庞大战船上投射弓弩,接着在二百步外投射第二轮箭矢,接着准备第三轮。

    值得一提的是,江东人从吴郡离开时慌不择路地开走岸边所有能动的东西,所以孙策的座舰是一艘横行大江的楼船。因为上有五层,弓弩投射距离更远,实际上他们在五百步时就已经可以准备放箭了,只不过因为船上储存箭矢不多,为了刻意追求精准,才在四百步放箭。

    当田豫的先遣船队逼近二百步,孙策还以为他们的目的是近身接战,躲避箭雨的江东水卒大多笑弯了腰。楼船的船舷比斗舰足足高出八尺,燕氏水卒如果想爬上楼船,难度绝非一点儿半点,最大的伤亡将会来自头顶的长矛。

    但剧情和孙策的部下想象中不同。

    燕氏斗舰在百十步外纷纷打横,露出其侧面船舷的石砲与武钢弩,飞石与长矛齐出,把孙策军砸得哭爹喊娘。

    显然,对孙策军来说,田豫的这种操作——超纲了啊!

    楼船坚固的船舷与吃水线那面坚固的船板并不能阻挡能将城墙砸出豁口的石砲,守城用的羊石头迎面把船头砸漏,船头加装青铜兽面撞板直接被三块飞石击碎脱落,接着船首漏水无可避免。

    庞大的楼船在海上即便没有风浪,因重心太高也有侧翻的风险,何况漏水之后。孙策落在海里,随后被部将乘斗舰救起,不过楼船上其他人就没这么好的运气了,孙坚三子孙翊、幼子孙朗落水而亡。随军武将文臣阵亡无算,最凄惨的便是承载着孙氏女眷的战船因押后被绕路偷袭的校尉伦直扣下。

    抢夺家眷船的战事不要太简单,因为船上的护卫武士居然都是女子妇人,而伦直所率的校尉部则皆是汶县久经操练的老卒,不过片刻便扣下船上百十余孙氏家眷,操船远离战阵,待孙氏主力反应过来时已来不及追赶,致使军心大乱。

    损失还是次要的,关键问题是这场水战并非孙氏意料之中,就算趁势将田豫的船队尽数击溃都没有用。击败孙氏的不是田豫也不是徐晃,是江东本土那些叛变的世家大族,转手将先前效忠的主君卖给燕氏,把他们从城池中驱逐出来,孙策是逃命来的。

    没有城池、没有辎重、没有土地,死一个兵他都心疼,更别说船队几乎被燕氏毁掉近半,还被抢去族中女眷。

    这不是一场势均力敌的战斗,而是孙氏在迁徙途中受到截击,损失惨重。

    孙策想去的是吴郡南走两千余里西面的不知名海岛,实际上他也没去过那个地方,就连听闻也只是从周瑜口中听到这个地方,而且周瑜也没去过。过去他们只是从来往客商口中听见这个地方,知道海上有那样一个大岛,足够他们繁衍生息。可如今田豫的船队就横在南面,将他们前去的去路阻断。

    有心退回吴郡,却又深知江东已为徐晃部占领,过去他们据守扬州便打不过徐晃,更何况如今。

    在海河州的列姑射,也就是不知名小岛边上,孙策的船队在此停靠,清点军卒后他们堪堪还剩三千余军卒,原本显现出紧张的战船居然有了富余,更凄惨的是海战对人才的损耗。如今孙氏可用大将只剩周瑜、蒋钦、韩当、祖郎等不过十余,谋士幕僚则更少,除了张昭之外几乎没有拿得出手的名士……在这次州人声势浩大的反叛中,各地诸郡县长吏是中流砥柱,皆反了孙氏。

    而孙氏,也只剩下孙策与孙权。

    似风中残烛,不堪一击。

    他们所占据的海岛不过方寸之间,三千余军卒不过两个时辰便从东走到西、从南走到北将整个小岛巡查干净,除了有些走兽之外,整个小岛毫无人烟,地势除了一座高耸的山石便一马平川。

    可孙氏并没有马,只能用腿来丈量。

    孙策将这座无名岛屿称作蟹岛(赤尾屿)。

    好在燕氏的水军没有追击过来,这给了孙氏休整的机会。

    在这座岛上,孙策得到了野果、兽肉、鱼肉及木材,并得到流窜途中的落脚点。因这座岛不足以养活他们三千余壮男,他们迫切需要航行至有人烟的岛上才能继续存活。周瑜根据早年辽东商贾的见闻向孙策建议道:“昔燕氏平高句丽时,其国王子伊尹漠曾自乐浪入海南行至瀛洲,言说瀛洲有大岛,岛上兵弱,可活人。”

    孙策在海岛上点起篝火,木枝串着海鱼烤得劈啪作响,将目光望向东北方向的茫茫大海。

    朝这个方向航行过去,可能会抵达‘瀛洲’,也可能会抵达乐浪甚至辽东……不论是哪个地方,都将有另一场大战等待着他。

第三百一十九章 龙虬() 
    “这不是瀛洲!”

    孙策言之凿凿,张弓的手拉满了弦。与他背靠背的周瑜提着八面汉剑严阵以待,对左右虎视眈眈,缓缓颔首道:“绝非瀛洲!”

    五月下旬,孙氏船队被田豫截击于东海,六月初孙策引船队逃至蟹岛,随后派出船队向东南搜索,其余人马在岛上准备食物、补充箭矢。谁也不敢想象等待他们的究竟是什么,缺少工匠没有铁矿,他们新作的箭支不但没有羽毛就连箭头都只能用石头代替,或许用不了多久,他们的军队就会变成一群会开船的野人。

    七月,从东北回还的船队带回发现大岛的消息,孙策部人心振奋,遂乘船出海。堪堪半月,他们在一片远远望去好似海中卧龙的大岛登陆,而且还发现有人活动过的踪迹,只是军队沿岸搜索近百里都未发现人烟。

    没人烟,孙策的兵也要吃饭,于是打渔、狩猎,不单单军卒,就连孙策自己也加入这个愉快的活动中,提着张弓带着周瑜与一行亲兵摸进密林打猎。

    接着就出现开始的那一幕,孙策持弓、周瑜持剑,在他二人左右十几名亲兵水卒持矛架弩……他们被包围了。

    林间人影绰绰,有张弓的声音传来,孙氏水卒喊话几声却无人回答,接着箭雨便扑面而来,一阵叮叮当当的响声,数十支箭雨射来,孙策身后传出一声惨叫,一个孙氏水卒的手被射中。孙策转过头去,部下手上赫然扎着一支木箭,拔出来没有箭簇的那种。

    这是啥?

    孙策还想着不知道什么时候自己也会使用这种箭头,接着便见到敌人用这种箭头,野人?

    这还有什么好说的,木箭连皮甲都射不破。孙策当即一声令下,十几名部下引弓操弩,几名步卒拔出刀来朝林间迎着箭矢杀了过去,战斗不过持续片刻,密林中的袭击者留下三十多具尸首,余者蹦蹦跳跳地跑远,两名从前在扬州做过斥候的水卒提刀跟上,消失在深林中。

    准确地说,孙策等人才是入侵者。

    “兽皮、藤衣、还有铜刀。”军卒将尸首拉至空旷的地方,避开茂盛容易隐藏敌人的林地,远处来自岸边的部下正列队集结奔来,周瑜看着尸首身上所携的物件,拉着拾来的软木弓对孙策摇头道:“就是六百年前中原都不至如此,这是什么地方?”

    孙策同样摇头,在一个身着翎羽饰皮甲裙的尸首手中捡起一柄锈迹斑驳的铜剑,对周瑜笑道:“还是有能用的东西,这剑看上去就不错。”

    剑身的锈迹显然经过良好的打磨,依然显出清亮,不过初一入手便令孙策感到奇怪,这柄好似短剑的配重显然不对,剑柄有些过于沉重了。接着他便仔细端详剑格,便在剑刃尾端瞧见刻着的小字:七年,相邦吕不韦造,寺工告丞义工兢。

    “公瑾,剑上铭文,何意?”

    周瑜接过短剑啧啧称奇,扬头对孙策笑道:“这剑比我等十数人加起来还要再长些年岁,这是先秦时候的剑了。”

    “相邦吕不韦造,是说国相吕不韦督造;《史记·吕不韦列传》载:庄襄王即位三年,薨,太子政立为王,尊吕不韦为相国;秦王十年十月,免相国吕不韦;这是秦王七年的古物,真是精巧!”

    周瑜说着,目光有些神迷地摸着剑身,几百年前的秦剑,用到现在还没损坏,这已经无比神奇了。到这个时候孙策也看出来,这剑并非配重不对,而是因执剑人不断打磨而缩短,起初可能是接近四尺的长剑,不过到如今已经变成尚不及三尺的短剑了。

    这把剑如何流落到这里,孙策并不感兴趣,即便周瑜猜测是秦灭六国时越国遗族逃进海上最终抵达这里。不论如何,他们的人数不会太多,最终为岛上的野人所灭,否则也不至于让这些人到现在还用破烂一样的兵器穿着破旧的兽皮。

    至于这里不是瀛洲,孙策能百分百肯定。他们在船上时专门问过韩当高句丽的情况,既然高句丽王子伊尹漠逃到瀛洲,兴许依靠他们较为强势的兵马已经使瀛洲重归一统,不应当显现出如此弱兵。

    重回岸边的孙策等待不到半日,待到傍晚时便见先前的斥候亡命般地自林间窜出,连跑带爬地奔至近前,水都顾不上饮上一口便像吓傻了一般朝身后密林的方向指着道:“将,将军,快走,快上船,岛上有燕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