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之奴隶的咆哮-第3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被油脂沁透了的烂棉被、草束,被火星子沾上之后,立即就燃烧起了熊熊大火。
十多辆篷车,在这个时候已经退开了一点距离了,但仍然有两辆走的比较慢,运气差到家了,被油脂沾上了的篷车,慢慢的陷入到了火海之中。
“总指挥,看起来这复州城内的后金军准备的非常充分啊,光靠这些简易的攻城器械,恐怕是不可能轻易打下来这复州城了。”
付言看着城墙下面,凄厉嚎叫着,不断滚动想要扑灭身上火焰的那几个火人,觉得该是时候劝阻一下自家的指挥官了。
虽然到现在为止,伤亡的大半都是抓来的包衣俘虏,但是,这种惨烈的场面,对军心士气的影响还是很大的。
扎克丹脸色丝毫不变,继续扒拉着饭菜,咽下了嘴里的饭食之后,才淡淡的说道“还有没有其他预案?”
付言摸了摸身边携带的笔记本,但并没有打开,而是一非常熟悉的口吻汇报道“还有其他的预案,最为接近的,就是挖地道了。
不过,挖地道也非常浪费时间,复州城的护城河有将近5米宽,如果从下面挖掘的话,恐怕”
第四百九十章 挖地道()
扎克丹思索了一下后果断的命令道“我们先用盾车、篷车作为掩护,从护城河靠近复州城的那一侧开挖。
我们先在护城河的内侧边上挖出一道防御战壕,在壕沟的前面建上一道胸墙,这一系列的建筑物可以作为我军的掩护。
然后,我们再从壕沟里面开挖地道,直通复州城内。”
付言雨鞋惊讶的说道“总指挥,那样以来的话,我军岂不是在后金军的眼皮子底下挖地道?后金鞑子从城头上可以很轻易的确定我军开挖地道的位置。
到时候,敌人在城内相对应的位置上,无论是采取灌烟的方法,还是找河流、井水往地道里面灌水,甚至是反方向挖地道,那对我军的地道可都是致命的打击啊!”
扎克丹摆了摆手,继续解释道“没有关系的,既然要做样子,那就要做的像一些嘛。
你应该清楚,以复州城内后金军现在的状态,又怎么敢冒险让我军在隔着城墙那么近的地方挖洞?
咱们只是做做样子,并不需要真的攻进去,最好是能引后金军出城来野战。
你派人去告诉预备队,让各支队伍轮番上场,都去试一试身手,还有主攻的那两个步兵连的步兵,也不要再冲南城门了,没必要弄那么大的损失出来。”
传令兵记下了命令,在扎克丹签署完毕之后,立刻就去传令了。
华夏军中,从刚才那一场战斗中幸存下来,剩余的篷车,暂时停在了离城墙大约2、30米左右的距离处,和那些负责掩护主攻步兵的盾车一起,排成了一排。
在这个距离上,华夏军可以躲避对木头材质的攻城车辆威胁最大的火攻,因为后金军从城头上扔下来的,沁透了油脂的棉被和草束,绝对扔不了这么远。
所以,在这个距离上,对华夏军攻城部队威胁最大的,还是那些装填了石灰的陶瓷罐子(也叫灰瓶)和装了火药粉末的陶瓷罐子(也叫火瓶)。
扎克丹的命令传达到各部队之后,全体成员立刻开始调整起来。
只有安插在前线的步兵炮没有挪动位置,依然用实心弹对着墙头上的垛口轰击着。
在这么长时间的轰击下,南面城门附近的垛口几乎都已经被炮弹给削平了,破碎成小块四散横飞的碎砖头、小土块,只打的后金军中的鸟铳手和弓箭手们死伤惨重。
重新调集过来支援这边的其他射手,也被不断崩飞的石头给砸的无处躲藏,只能无奈的往两边散开隐蔽起来。
炮兵部队的战士们,可以骄傲的宣称一句,后金鞑子在南面正门附近的火力,已经完全被他们给压制住了。
篷车下面那些个在之前负责推车和挖城墙的包衣俘虏们,也在上级的命令下重新开始挖土,当然这一次就不再是挖城墙,而是挖地了。
从地面上挖掘出来的泥土,也不会远远的送走,而是原地堆积在过了护城河的盾车空隙之间,华夏军是以这些攻城器械为依托,修筑起了胸墙。
复州城墙上的后金军士兵们,在军官和奴隶主们的命令下,不停的往外探头探脑的查看着情况,观察着华夏军的动作。
而之前一直在后阵充当预备队的各支队伍,也已经调整好了分工,旅部直属营下辖炮兵连的一个重武器排,也推着大件的家当,来到了阵地的前方。
几辆以百虎齐奔箭为基础,扩容而成的大型火箭车,也调整好了角度,对准了南城门位置。
华夏军在建军初期,也就是煊军时期,就广泛装备了以百虎齐奔箭为蓝本制作而成的火箭筒。
实际上,也就是弄出一个圆柱形的筒子,里面弄好一些固定的,蜂窝状的发射架子,架子上搭上一种挖空了箭杆,内里压实了火药的火箭。
这种火箭大部分都埋在火箭发射筒子里面,只有箭头和点火的导火索,分别从正面、尾部冒出来。在火箭筒的一侧,还有一个用来遮挡发射员,不被火焰烧伤的挡板。
在发射的时候,需要发射员把这种火箭抗在肩膀上,用挡板遮住脸庞,然后由后面一位点火员,点燃导火索,就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发射出120支火箭。
这是一种煊军使用前装火枪时代,为了弥补火力不足的问题,而借鉴了大明的火箭体系而制造出来的一种新式速射武器。
在这个冷兵器、火器混合使用的变革时代,这样的火力密度,那真的是相当的强大了。
不过,后来,随着华夏军的建立,后装步枪、速射步兵炮的列装,甚至是泵动式步枪开始装备精锐部队,这种火箭筒的火力密度已经不是那么重要了。
再加上这玩意的重量很是不轻,严重拖累到了步兵的行军速度,并且再装填很麻烦,还有一门火箭筒要两个人的编制等等原因,各部队相继撤消了这种武器的编制。
步兵兄弟们虽然不喜欢这玩意,把它抛到了垃圾堆里面,但是,炮兵部队却对这火箭筒一直都念念不忘。
炮兵的强大就在于他们操控着的那一门门火炮。
一门火炮的编制人数,少则两三个人,多则十几个人,这么多的人,全部都是围绕着那一门火炮在运转。
如果失去了火炮,或者是敌人靠近之后,炮兵兄弟们连民兵都比不上只能抓瞎,只能指望负责掩护的步兵兄弟们能击退敌军保护他们了。
炮兵部队一直对此耿耿于怀,他们多次打报告,希望能够把掩护炮兵阵地的步兵,调整到炮兵编制中来,毕竟总是让别的部队保护,大家的面子上有些挂不住。
但华夏国内负责部队编制等事情的兵部,又怎么可能同意这种异想天开的建议呢。
要是所有的兵种都这么搞,那还分个屁的兵种,直接混成起来,让各个小山头自己当独立的军阀就好了。
上头不同意,可炮兵部队的人,却是依然没有放弃把自己的队伍武装起来,关键时刻自己也能顶上去的想法。
第四百九十一章 火箭()
上头不同意,可炮兵部队的人,却是依然没有放弃把自己的队伍武装起来,关键时刻自己也能顶上去的想法。
毕竟,他们炮兵总是会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像是掉队了、掉队了,还有掉队了,或者是炮坏了、炮坏了、还有炮坏了之类的困难。
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推炮、修炮的事情,他们炮兵自己就能干,也用不着其他部队来插手。
可火炮停下来了,就完全失去了战斗力,火炮和相关炮组成员的安全问题,可就是个大事儿了。
每一次火炮出了问题需要停下来脱离大部队的时候,炮兵们都要打报告,请求步兵部队过来支援一下,实在是太麻烦,也太过丢脸了。
就在华夏军的炮兵编制越来越大,这个问题越来越突出的时候,一名从讲武堂毕业不久的年轻炮兵军官,偶然看到了后勤部门在拆卸火箭筒。
出于好奇的缘故,他试着打了几次,发现这种武器,真的很适合炮兵部队,然后他就把这种武器推荐给了炮兵总监。
火箭筒这种东西,都不需要进行专业的训练,只要少量的人员就能连续发射,甚至于,对于有着炮车、弹药输送车的炮兵来说,这玩意完全不需要占据编制。
只要在运送安全的实心弹头的弹药车上放上几具,就能够让炮兵们在失去了火炮的时候,同样发挥作用,保护自己,真的太方便了。
在经历了几次实战之后,炮兵们全体人员,立刻就喜欢上了这种武器。
步兵嫌弃这玩意沉,可炮兵最不怕的就是武器装备沉了。甚至于,在实验了几次之后,他们还嫌这武器太轻,散着运送起来太麻烦呢。
总结了战场上的经验教训,还有炮兵自身的特点之后,炮兵部队专门向军工部门下了订单,要求生产专属于炮兵部队的火箭车。
就是一种,把多个火箭筒并联起来,装上一辆两轮车,并且还能直接连接到炮车、弹药车后面一起行动的轻便武器车辆。
因为研发才完成不久,还没有经历过实战检验,还有产量不足的缘故,这种火箭车,暂时只装备了炮兵连一级的战斗部队。
而第一混成旅旅部营炮兵连下属的重武器排,就是专门到战场上面来,实验这种新式“放大版本火箭筒”的。
新研制的火箭车,并联着好几组的改成了方形外壳的火箭筒。
在发射孔的后面,还拖着密密麻麻一长串的导火索,这些个导火索,在发射空后面不远处,被分别捆成了三股。每一股导火索,都连接着大约一百二十支的火箭。
还有,军工部门为了能够达到一车多用的目的,还给火箭车配备了其他一些东西。
例如在车厢下面,还有两侧位置上各自插着的三支长矛。
这样的设计,使得火箭车既能在夜间扎营的时候,充当外层防御拒马。还能在部队列阵推进的时候,起到轻型刀车的作用。
还有,在火箭车的顶部,还专门用条木架上了一个上梁,在那上面挂着两层毡毯、棉被,这玩意可以保护操作火箭车的战士们,不被远处敌军弓箭抛射给伤害到。
这个时候,几门火箭车的发射人员,已经瞄准好了方位,让发射孔的方向对准了南门的城门洞子。
火箭车的车轮子前后都已经垫了木楔子,就连推手下面特意安装的两个支架,也已经架在了两个备用的弹药箱上面了。
这是华夏军炮兵部队直属的重武器排第一次在战场上面亮相,火箭车可以在短时间内,输出大量的火力。
如果能把火箭车集中在一个地方使用,完全能够为炮兵部队,甚至是步兵部队提供掩护。
另外,兵部同意炮兵部队投资这项武器,也是准备看一看实际效果,如果能行的话,说不定可以用这种火箭车,来守卫桥梁、山道、门洞、街垒之类的特殊地形、建筑物。
包衣俘虏们有了一顿不丰盛,但管饱的午饭之后,做事情的积极性大大增加。
和之前挖城墙不同,这一次他们挖的非常快,盾车缝隙之间的土很快就被堆了起来。
前线的步兵炮依然在继续朝着崩塌了的垛口两边方向轰击,复州城头上防守的后金军射手们,在火炮的威胁下,不得不越退越远。
这时西面方向上出来了一阵军号声响,扎克丹转头看了过去,只见到骑步营的一部分人马,还有骑兵营的全体,已经在上马了。
他们在左翼指挥官的旗号指引下,缓步移动到了左翼步兵营的后面,开始列阵。
很快的,就从西面城墙的外围区域,出现了一支镶红旗的鞑子骑兵,人数大约在600人上下。
这一伙后金骑兵实际上是从北门跑出来的,只是,他们刚一出城门,就早早的被安排在那边警戒的华夏侦察兵给发现了。
看样子,这一支后金骑兵部队,是想要从侧翼迂回过来,牵制华夏军的,可惜,他们被发现的太早了,现在,只能在500米之外的地方停住了脚步。
在后金骑兵的面前,是一个步兵营,800多名职业战士,外加战时临时加强的辅助单位,共计约1000名严阵以待的步兵阵列。
面对这种纪律严明、火力强大的步兵阵列,连重骑兵都不敢在数量不占优势的情况下进行正面冲击,就更不要说后金军中的这些个轻骑兵了。
而华夏军步兵阵列侧后方位置上,已经骑上战马严阵以待的骑兵,对于见识过昨天那场战斗的镶红旗部队来说,同样极具威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