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冷锋-第1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能是一路颠簸的缘故,顾玉芬脸上还是有一丝的疲惫。
“新华日报社呢?也要迁址吗?”
肖天浩清楚《新华日报》在国统区的宣传重要作用,关心地问道。
“这个问题组织也在考虑之中,不过报社一直在坚持着。国民党部队已经对苏中解放区发起进攻了,形势很严峻啊!”
顾玉芬面带忧色地说道。
《新华日报》报社在国共全面战争之前,只是受到军统特务一些断水断电等等困难,而在国民党彻底撕破脸之后,报社的工作人员的人身也遭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威胁。
“这么快?”
肖天浩没想到,国民党部队动作如此之快。因为,中原解放区的战役刚刚结束。
而苏中解放区位于整个解放区东南前哨,与国民党政府的政治、经济中心南京、上海一线隔江相望。
国民党部队经过四平战役和中原战役之后,虽然没有达到剿灭共军的预期目的,但兵力的绝对优势之下,夺取了东北以及中原大片土地。
蒋委员长为了解决与南京一江之隔的苏中解放区,在李默庵赴无锡接任国民党第一绥靖区司令长官一职不久,就命令国防部给他下达进攻并占领苏中和苏北解放区的作战命令。
第232章 一字之差()
“其实,老蒋计划进攻苏中的时间还要早一些,只不过作战计划被我方情报人员获悉之后,最终才被迫推迟进攻时间。”
顾玉芬谈起我方特工人员出色的情报工作时,脸上也露出自豪的神色。
原来,李默庵经过周密的准备之后,于7月9日在常州司令部又召开作战会议,调整了一些部署,并把发起攻击的时间确定在7月13日。同时,下发了油印的作战计划。
但是,他没想到的是,7月12日蒋委员长亲自打来电话,要其暂停进攻。
蒋的决定很突然,虽然李默庵不知何故,但也只能立即通知了部队,推迟进攻时间。
事后,李默庵才了解清楚,原来是自己的部队的作战计划泄密了。
7月11日,李默庵部的油印作战计划,不知何故,被摆到了调解国共和谈的美国特使马歇尔先生的办公桌上。更有意思的是,比马歇尔早一天,7月10日,也就是李默庵召开作战会议的第二天,华中解放军便获得了同样的情报。
“延安方面安排的特略特工太出色了!肖天浩也由衷地赞叹了一句。可一想到当前的局势,肖天浩又担忧地问了一句:苏中战役现在战况如何?”
从苟林提供的军事情报,肖天浩了解到,李默庵指挥5个整编师共15个旅约12万人进攻苏中解放区,而苏中解放区目前只有19个团3万余人的兵力。
双方不仅在兵力上存在四比一的巨大差距,而且武器装备上苏中解放区部队更是不如美制装备的李默庵部。
“由于华中野战军获悉了国民党军将进攻的时间改为7月15日之后,决定先发制人,于7月13日突然向守备较薄弱的宣家堡、泰兴国民党军整编第83师两个团发起攻击,以200余人伤亡的代价,共歼敌3000余人,取得了初战胜利。”
顾玉芬参与《新华日报》的编辑工作,比较关心各解放区前沿的战况,因此对苏中战役的情况还是比较了解。
“那组织对我有什么安排吗?”
听到苏中战役取得首胜,肖天浩也是一时热血沸腾。
毕竟,四平、中原战役虽然是延安方面战略上的一种转移。但是,解放区部队一下子失去苦心经营多年的大片解放区,还是让不少身处国统区的地下党对革命的前景感到担忧。
而苏中解放区部队以少胜多,以强胜弱的胜利。无疑让解放军在防御阶段增强了取得胜利的信心,让肖天浩在精神上不由振奋起来,似乎已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暂时还没有。苏中解放区的情报保密工作做得很出色。目前敌方还摸到清我方的军事布署,你既然在心理作战科工作,平时多留意军事方面的新闻动态就行。”
顾玉芬了解到肖天浩渴望接受任务的心情,但为了长期作战的准备,还是安排其蛰伏还主。
其实,苏中解放区这一次取得首战的胜利,除了我方战略特工情报起一定作用之外,还与苏中解放区老百姓的革命基础踏实关系很大。
李默庵为了了解到苏中解放区的军情,特地从交警总队中抽调一些特务人员,采取便衣打扮想潜入解放区了解情报。但由于当地人民革命基础好,警惕性很高。特务们最终要么是被识破,要么是无功而返。
“这是我无意中得到的李默庵部一些军事资料,不知道有没有用?”
肖天浩想到从苟林处抄来的资料,便拿出来给顾玉芬。
顾玉芬揣摩了一下,饶有兴趣地说:“你从那里得来的情报?李默庵接任第一绥靖司令官才一段时间。这此情报对于苏中解放区部队了解李默庵部的内部结构还是很有用处的。”
肖天浩淡淡一笑,便将自己与苟林巧遇之事说了一遍。
“哦!小苟这个学生倒是个情报奇才。你要好好掌握!”
顾玉芬没想到,肖天浩这个情报来自一个热爱军事的学生手里,也是啧啧称奇。
“这是第一手的材料,我还没有时间经过分析。我们还是分析清楚确认情报真实之后再使用。”
肖天浩知道,战场上瞬息万变,自己提供的情报如果是真实的,那对解放区当然有所帮助;如果情报有误,那有可能会造成耽误战机。
因些,对于高级特工来说,获取情报和分析情报是两者不可缺少的本领。
顾玉芬点了点头,站起身与肖天浩握手言别。
…………。
保密局心理作战办公室。
肖天浩正拿着一张《中央日报》正在浏览,眉头微微蹙起。
《中央日报》新闻快报版显目的位置刊登了一则“国军势如破竹,共匪丢盔弃甲”的新闻。内容是:“7月13日至8月3日止,经过宣泰战斗、皋南战斗、海安三大战役,国军英勇奋战,共军节节败退。宣泰、皋南、海安已顺利回到国民政府怀抱中。”
“首战我军不是歼敌3000余人,取得胜利了吗?难道这是国军报喜不报忧?”
肖天浩正在沉思时,匡科长一脸笑容走了进来。
“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新报刊名经毛局长审批下来了,你们知道报刊名是什么吗?”
匡科长坐下来,故作神秘地问了一句。
大家窃窃私语,还是猜不出来。匡科长这才将手里的这张报纸样本拿了出来。
大家很好奇,一下子就围了过来。
“《新华日报》?怎么弄了一个与共党一样的报刊名?”
吴冲扶了扶眼镜,一脸的懵逼。
他想不明白匡科长为什么起了一个跟共党报社一样的报刊名。
“到底还是老眼昏花了。你看清楚一点,我们的报纸是《新华时报》,不是《新华日报》。”
大家哄堂大笑,这时的匡科长对吴冲这种表情还是很满意。
因为,她起这样的报刊名,要的就是以假乱真、瞒天过海的效果。
之前,心理作战科办了几个通讯社,结果没有什么效果。毛局长对于匡科长提出办新报刊没有什么兴趣,因此经费一直拖着批不下来。
后来,匡科长想了一个奇巧的办法,那就是创办一份与《新华日报》相似的报纸。
不仅在报刊名上与《新华日报》只有一字之差,而且印刷、版式、定价及发行方式与《新华日报》一模一样。买报的人稍一不注意就当作《新华日报》来买了,而且,在山城设一个分社与《新华日报》进行竞争。
毛局长见到这个创意很是奇巧,便爽快地批下了申请和经费。
“我已经请来了新闻界有名编辑和漫画家进行撰稿作画,三天后我们的新报纸就横空出世了。我给你们半个月的时间也要到了,你们将所有的稿件集中在小曼那里,交给我审阅,争取旗开得胜!”
匡科长一副踌躇满志的样子。
匡科长离开之后,小曼用笔从后面捅了捅肖天浩的后背。
“喂,稿件准备好了没有?”
小曼注意到肖天浩整天不在办公室,一回到办公室就悠闲地看报纸,心里正在嘀咕着。
“放心,这两天马上就交给你。”
肖天浩一副悠闲的样子,轻松地笑了笑。
其实,这时的肖天浩内心却在暗暗思索着。
国民党《中央日报》上的这一则对事实过于夸大的军事快报,以及匡科长一字之差的创意,让他得到了一定的启示。
那就是混淆视听、以假乱真!
第233章 煽风点火()
“你是说通过在报纸上发布假新闻,来扰乱敌人的军事布署?”
顾玉芬铙有兴趣地问道。
毕竟,肖天浩这个方法如果运用得当的话,还是有可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兵不厌诈,我倒是想试一试。”
肖天浩想到,自己既然都能想到通过报刊分析出情报,那李默庵部的参谋们在无法获取苏中解放区真实军事情报的情况下,一样也有可能通过分析报刊等其它讯息来获取情报。
“那你的初步计划是什么?”
“国军占领海安后,国共双方现在正处于休整期间。既然李默庵部派出便衣特务,想通过潜入解放区获取情报。从这一点来看,证明他现在急迫清楚苏中解放区兵力和伤亡情况,然后再作下一步的军事布署。如果我们在《新华日报》、《新华时报》等报纸上发布华中野战军伤亡惨重、形势相当危急的军事新闻。你说,会不会诱引李默庵部轻敌深入,给华中野战军制造良好的战机?”
肖天浩仔细地分析着。他很清楚,要想让李默庵部相信这一军事新闻的真实性,那必须在国共双方的报纸上刊登出来才有这个效果。
“在《新华日报》上刊登出这么一则消息倒是不难。问题是,这一则新闻关系苏中战场上的信息战问题,我得慎重考虑,向组织汇报一下再给你答复。”
因为这一则新闻一旦发布出来,从某种程度上有可能影响我军作战的士气问题。
如果最终达不到肖天浩所想说的效果,那更是得不偿失。因此,顾玉芬必须要谨慎,与上级组织沟通好才能下这个决心。
“好!我等你的消息。”
肖天浩与顾玉芬告别之后,向苟林家的方向赶去。
他必须从苟林手里拿到近期关于苏中战况的一些新闻报道。有了这些军事新闻作为佐证,匡科长审稿时才有可能顺利通过,而且她对于这一份带有虚假成分的新闻稿才不会产生怀疑。
肖天浩没想到是,在苟林处他还果真找到了一些关于苏中战役的报道新闻。
《中央日报》、《大公报》、《南京日报》等新闻版上都有苏中战役的一些军事新闻。当然,这几份国民党当局控制下的报纸,在宣传苏中战役的腔调上基本一致。全部都是连篇累牍对国军占领海安等地的胜果进行高歌颂德,而对国军的伤亡之事却一句不提。
肖天浩回到家中,将这些报纸综合起来,细细地进行分析着当前国共双方的交战形势。
之前,肖天浩对延安方面放弃中原解放区、长春等大片解放区的做法也是很不理解。但经过顾玉芬的分析之后,肖天浩心里这才恍然大悟。
太祖在解放初期,基本的军事策略就是“不计较一城一池的得失,关键是要歼灭敌人有生力量”。
从这一点来看,他的确比蒋委员长更为高明。蒋委员长丢了一个城市,他就会很生气。可是,延安方面和国民党打仗的时候,丢了一个城池,太祖他不在乎,根本不把它当一回事,但是要歼灭对方一个旅,就觉得很开心。
这主要的原因在于,解放初期敌强我弱的形势很是明显。因为,共产党部队不论是兵力上,还是在武器装备下,都无法与国军相提并论。
现在延安方面所要做的,就是争取在解放初期通过战术上的运用,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从而达到双方力量的平衡。在双方的交锋中,延安方面并不计较城池。你要占城市我让给你,但是我就是抓住机会把你一个旅一个旅吃掉。
当然,从四平战役、中原突围战役的最后结果来看,并没有达到延安方面预想的效果。主要的原因是与这两个战役存在一些客观的条件、以及一些意外因素有关。
在四平战役中,由于东北抗联军出现作战科副科长携带军事机密投敌的事件,使东北抗联部队在执行歼灭敌人有生力量的战术中处处受掣。最终迫于无奈只能撤出长春,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