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冷锋-第1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完,他脸上有些窘迫。看来,他现在还是比较急着用钱。
“当然,你就说个价吧!”
“三万如何?”
苟老板有些不自然地看着肖天浩,他知道这些旧报纸送到垃圾站最多也就值个一万左右。
“行!你帮我送到家里就可以。”
肖天浩从皮夹里拿出一叠钱,数了一下递给苟老板。
苟老板有些愕然地接过钱,他正等待肖天浩还价,没想到肖天浩居然如此爽快。
反应过来,苟老板不迭地应道:“一定!一定。”
年轻人用感激的目光看了肖天浩一眼,轻声地说:“你想要这些报纸也行,不过,还是要等一段时间才能送给你。”
“为什么?”
肖天浩不明白年轻人这话的意思,对他愈加感兴趣起来。
“我在编写一本书,估计再一个星期就结束了,到那时这些资料我就不需要了。”
年轻人说着,脸上露出憧憬的光彩。
苟老板收到钱后心情很好,他站起身对年轻人摆摆手说:“别再折腾了,你还是先赚到钱再考虑出书吧?我先回店里去,你一定要帮先生将这些报纸搬运到他那里去。”
交待完毕之后,苟老板与肖天浩告辞离开大院。
这时,肖天浩注意到大院里的摆设还是比较有特色。庭院西侧椭圆形的花坛,四周贴有红色的瓷砖石。看得出这一家子以前即使不是大富大贵人家,也应该风光过。
“在编写什么书?我和报社的人比较熟,说不定能帮你出版?”
肖天浩对于这个懂事、又好学的年轻人还是有些好感。
听到肖天浩的话,年轻人眼睛里顿时闪出异样的光彩,他迟疑地问了一句:“真的?”
肖天浩笃定地点了点头。
他这时已经打定了主意,这个年轻人也许是不个不错的人选。
“先生,你跟我来!”
年轻人说着便带肖天浩回自己的房间去。
肖天浩跟在年轻人后面,注意到他走路时有些跛脚。
房间里除了一张木床显得比较整齐之外,桌椅、地板上都是一些报纸、杂志和书籍,显得比较凌乱。
十几平方的小房间里,墙壁上面还贴满了各式各样的剪下来的报纸和图片。
“失礼了!如何称呼啊?”
肖天浩走到书柜边,看到里面摆放着各式各样的军事书籍,看来这个年轻人对军事方面的确很喜欢。
“苟林,叫我小苟就行了。”
年轻人打开窗户,从抽屉里拿出三本册子,然后将一本册子递给肖天浩。
册子封面上用毛笔整整齐齐写着《抗战之军事攻略》几个正楷大字。
肖天浩打开册子的封面,饶有兴趣地翻阅起来。
这本一百多页册子的第一部分里,详细地介绍了抗战时期国民政府部队、共产党部队、日本部队内部组织的基本结构。
第二部分介绍了八年抗战里著名的淞沪会战、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等战役的兵力对比、战术等一些情况。
第三部分主要是针对主要战役,作出分析的一些军事攻略。
“这书写得很好,看了的确令人热血沸腾。我可以帮你联系一下书商,出版应该没问题。对了,你在哪个学校读的书?”
肖天浩不由对眼前这个年轻人产生了几分佩服。如果他不是如此热爱军事,有谁会花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查找资料,编写也这样的一本书?
“金陵大学历史系。”
得到肖天浩的认可,苟林脸上也露出了满足的笑容。
金陵大学者南京创办的教会大学,同美国康奈尔大学为姊妹大学。在当时被评价为中国最好的教会大学。
“果然是好学校!你手里的这两本册子写的是关于什么方面的内容?”
肖天浩看到苟林手里还有两本册子,便随便地问道。
“这两本写了一部分,我准备在战争结束后再考虑出版问题。”
什么书非要写到战争结束?肖天浩的好奇心又被苟林的话勾了起来。问道:“能让我瞧瞧吗?”
苟林犹豫了一下,还是将这两本册子递给肖天浩。
这两本册子还没有注明上书名,但从内容看应该是当今关于国民党部队、共产党部队的军事攻略情况。
开始肖天浩只是略感兴趣而已,可是越往下面翻,他心里越是吃惊。
第一本书列举了国民党部的几大行营兵力的基本情况。册子中还分别细介绍了各大行营步兵师、步兵旅、骑兵师,以及正在组装的装甲师等情况。册子中还单独列举了各大行营里师长以上军官的的名单和简历。
第二本书列举了共产党七大解放区的基本兵力情况,还有一些军官的简历。
看到这里,肖天浩不由抽了一口气。
显然,苟林对七大解放区的一些资料收集并不齐全,但关于国民党军队的这些资料可以称得上是绝密中的绝密。
“国民党海军海军第一舰队。驱逐巡逻舰2艘、扫雷舰24艘、驱潜舰28艘、登陆艇193艘……。”
册子上一个个具体的数据,让肖天浩不由得倒抽了一口气。
如果不是苟老板亲自带他来到这里,肖天浩肯定认为眼前这位年轻人是一位高级特工。
毕竟,国民党海军兵力配置属于重要的军事机密,就连自己也没有办法窃取得到。
“这些情报,你是怎么得到的?”
肖天浩平静下来,问了一句。
“情报?你是说这些资料是吧!都是从我收集的报纸和书刊中分析出来的。”
苟林用手指着屋内的一些报刊说道。
见到肖天浩一副难于置信的神情,苟便林走到墙壁前将一张报纸取下来。
“这张报纸是金陵大学我的美国老师给我的。”说罢便递给肖天浩。
肖天浩一看,这是一份英文版的《纽约时报》,时间是1946年7月16日。
有一则新闻被红笔圈了起来。肖天浩虽然很久没有接触英文了,但他还是看得出新闻的大概内容:“1946年7月16日,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将美舰271艘、水上船坞及其他必要器材无偿转让于中华民国政府”。
新闻的第二段,还详细列出了转让的美舰、器材名称以及数量。
“就单单凭借这一张报纸,你就得出这些数据?”
肖天浩想了一下,还是对这些数据的真实性还是持有一定的怀疑态度。
“没有,还是要跟另外几份报纸综合分析之后才得出的结果。”
苟林说着又拿过来几张报纸,分别是最近时期出版的《大公报》、《申报》等刊物。
肖天浩翻阅了一下,这几份报纸有用红笔圈着几篇评论:《论我国军事工业化之薄弱》……。
“你看,评论上面不是有国民政府海军配置的基本情况吗?只要将这些数据综合起来,即使不是十分精确,也八九不离十。”
苟林一谈到军事方面,情绪也调动了起来,显得比较自信。
第231章 烽烟又起()
“你怎么知道李默庵将军任第三方面军司令官、徐州绥署第一绥靖区司令官?”
绥靖公署战区)是国民党部队最近一段时间才设置的一种指挥编制,肖天浩也只是知道大概的一些情况。他没想到苟林不仅对设置多少个绥靖区司令官情况一清二楚,而且对最高长官的情况也了如指掌。
“这个答案很简单,这些信息都来自一些公开的报刊,你看这张六月份的《民生报》。蒋委员长在迁都南京之后进行阅兵议式的一则新闻,它明白无误地告诉人们,李默庵将军就是第三方面军司令官、徐州绥署第一绥靖区司令官。”
苟林继续翻动着桌面上的报纸,侃侃而谈。
肖天浩静静地听着,他不由对眼前这位相貌普通的年轻人刮目相看了。
现在,正是国民党对各个解放区大举进攻之时,这些资料无疑在一定程度上,能让延安方面能了解到国民党在各个解放区周边布署的基本兵力。
“你这本书我就出钱给你联系出版社出版。不过,条件是你要帮我收集一些情报。怎么样?”
肖天浩没想到今天他会遇上一个真正的“情报专家”,这么好的机会他怎会轻易放过?
“收集情报?您是……?”
苟林愣了一下。尽管他很少出门,但对于国民党情报部门的情况还是很清楚。
“不瞒你说,我是保密局记者,收购你们的旧报纸主要是想编写一些新闻材料。你在这方面比较在行,帮我收集一些民众比较关注的军事新闻,我们会按高于稿件的费用付给你钱,如何?”
肖天浩直接打开天窗说亮话,将自己的工作证递给了苟子。
苟林接过工作证看了一下,犹豫片刻说:“收集材料不会给我们家带来什么麻烦吧?”
肖天浩淡淡一笑,拿回工作证:“你父亲以前不是当过主编吗?这些只是正常的稿件材料,你可以问问他,不会有事的。”
“好,我答应您!现在是不是先将院子的旧报纸送到您家?”
可以看得出苟林出书的愿望很强烈,他犹豫了一下还是答应了下来。
走出房屋,肖天浩与苟林将旧报刊搬运到门口。
叫上一辆人力车,肖天浩带苟林朝临桥街方向而去。
“这是第一个月先预付给你的薪水,我会不定时过来找你要新闻材料。”
肖天浩从皮夹里拿出一叠钱递给苟林。
他考虑到苟林现在家境窘困,还是先帮他度过难关再说。
“不用这么多吧?”
苟林一下子不敢接过钱,因为肖天浩手里这叠钱实在太多了,他清楚即使自己帮肖天浩收集材料也值不了这么多钱。
“我知道你们最近家里有些困难,就权当朋友互相帮个忙吧!”
肖天笑了一下,硬塞到苟林的手中。
“这个事情我想是不是先瞒着家父?”
苟林收好钱,考虑了一会儿又对肖天浩说一句。
“为什么?”
肖天浩不明白苟林为什么这么想。
“不瞒您说,家父这两年经常跑到赌档去,家里的钱都被他败光了。而且,他还欠赌档一些钱。我担心他知道这事以后,可能会找你借钱。”
苟林说到这里,脸上有些暗淡。
“怪不得。”肖天浩这时才明白,像苟老板这样有一定身份,又是住在宅院里的人为何手头如此拮据了。
看到苟林心情有些低沉,肖天浩安慰道:“你就放心做事。赌档的人我认识,我会出面帮你处理好这件事。”
“嗯!我相信您。先生交待的事我一定会办好!”
苟林感激地看了肖天浩,重重地点了点头。
他清楚肖天浩的能力,因为他清楚赌档的人最怕的是保密局和中统的人。
只要肖天浩能够出面,或许自己的父亲能戒掉赌博恶习,而且有可能解决好赌档这一笔还不完的赌债。
苟林帮肖天浩将旧报刊搬到屋里之后,便告辞离去。
…………。
三天后,南京贡院街夫子庙。
庙前长长的照壁旁边,不少游人在来回走动。
在照壁前面,不少做小买卖的贩子叫卖声也在此起彼伏,好不热闹。
肖天浩顺着秦淮河边来到夫子庙前,顺着照壁慢慢地走着。
夫子庙南墙照壁高十来米,长有一百多米。1937年,夫子庙被日军焚毁遭到了严重损毁。
国民政府虽然对照壁作了一定的修复,但墙壁上依然还有战火摧残过的痕迹。
照壁上贴着各式各样的海报,还一些寻人启事等。
肖天浩走到一张较新的寻人启事前停下了脚步,他看了一看,然后将启事上面的地址记了下来。
今天,是肖天浩与顾玉芬约定联络的时间,而这张寻人启事就是顾玉芬给肖天浩留下的联络方式。
坐上人力车,肖天浩来到了中山路北路一家名叫“新岸”书店。
走上二楼楼阁,肖天浩注意到书店的顾客里有一个熟悉的身影。
这个熟悉的身影转回身,她正是顾玉芬。她并不作声,只是买了一份报纸并向肖天浩示意一下,然后走出楼阁。
肖天浩跟在顾玉芬后面,来到书店后面的一间平房。
“山城那边的事情交接好了?”
肖天浩接过顾玉芬递过来的一杯开水,抬头问道。
“好了!国民政府迁都南京后,组织上也对山城的宣传阵地也作了相应的调整,有两家报社已经迁址,我和几个报社的同志都来了南京。”
可能是一路颠簸的缘故,顾玉芬脸上还是有一丝的疲惫。
“新华日报社呢?也要迁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