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武则天大全集 >

第282章

武则天大全集-第282章

小说: 武则天大全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什么呢?”高延福揣着手琢磨半晌,百思不得其解……

    三天后,右武卫中郎将武攸暨奉诏入宫,在武成殿见驾,一见面武曌就宣布:“朕加授你为驸马都尉,增邑三百户。”最终她还是迁就了女儿——强摘的瓜不甜,太平死活不愿意嫁武承嗣,又能怎么样?李武联姻乃为巩固宗亲,太平若跟武承嗣过不到一起,强嫁过去也是麻烦,将来闹得双方不和、打打闹闹,那联这门婚姻还有什么意义?反倒生出更多隔阂,还不如不嫁呢!武攸暨好歹也是武家人,他本人虽不济,他哥哥武攸宁倒还算得上可用之人,既然太平乐意,好赖就这样吧……

    说话间高延福已捧着印绶来到武攸暨面前。武攸暨怀疑自己听错了,驸马都尉岂是随便封的?可印绶就在眼前,这究竟怎么回事?他本来就是个胆小懦弱的人,一见到姑母就紧张,今天遇到这么一出更不知所措。

    “驸马,快接印谢恩呐!”高延福连忙提醒。

    “是……”武攸暨迷迷糊糊接过印,“臣谢、谢神皇,不过臣……臣……”他支支吾吾不知说什么好,光剩哆嗦了。

    “好啦!”武曌打心眼里瞧不上这个“徒有霜华无霜质”的绣花枕头,可女儿心甘情愿,又有什么办法?她懒得听武攸暨絮絮叨叨,索性挑明了说:“朕把太平许配你啦!你快回家准备准备,过几日就成婚合卺,搬到公主府去住。”

    武攸暨直冒冷汗——我娶太平公主?我家里有妻子啊!难道还能叫公主做小?我搬公主府去,家里怎么办?这不是胡来嘛!

    “神、神皇,臣恐不能奉……”

    武曌哪听他解释?一脸不耐烦道:“别犹犹豫豫的,实话跟你说吧。朕原本也是不愿意的,你小子会什么?可偏偏你生了副好皮囊,太平看上你了,非你不嫁,朕也没办法,只能便宜你小子啦!”

    这便宜能要吗?敢要吗?武攸暨心里着急,说起话来越发支支吾吾:“可臣家中有原配……”

    武曌不理他,依旧只顾说自己想说的话:“你小子记住了,太平是朕最疼爱的孩子,你们这桩婚事又是李武联姻至关重要,将来你可不许苛待她,倘若她有一差二错,朕绝饶不了你!”这话出口她又觉多余——太平是什么性情?就这小子的胆子,将来谁欺负谁啊?

    武攸暨见神皇动怒,纵有一万个理由也不敢再说了,赶忙叩首:“是、是。”

    “唉!”武曌瞧他这副窝囊相,转而叹息,“你小子跟你爹简直是一个模子刻的,往人前一站,真是玉树临风一表人才!一说话办事就不成了,今后多学着做些差事,好好历练一下,好歹干出点儿事业,也不枉为我武姓之人啊!”说罢起身而退,回转后宫了。

    武攸暨捧着印绶在殿上瘫坐半晌,好半天才稳住心神,怯意褪去忧愁又来——家中有妻,神皇又以主公相许,这可怎么办呢?想恳求姑母收回成命,又没这胆子,抱着驸马大印在殿里转悠好几圈,最终还是气馁而去,回家慢慢想主意吧。

    他的宅邸也在皇宫以南不远,自然也是武曌赐的,但是因为他在众兄弟之中最没地位,所以宅子也是最小的,根本无法与武承嗣、武三思等人相比。此刻武攸暨满腹为难,垂头丧气走过天津桥,磨蹭了半日才到自家的巷子口,猛一抬头忽见兵甲林立、骠骑纷纷——有一队羽林军包围了他的宅子。

    这又是怎么回事?武攸暨吓得差点儿把印绶扔了,可是自己的家又不能不回去,怵怵忐忐刚走到门口,见范云仙从里面走出来,两人撞了个正着。

    “恭喜驸马!”范云仙朝他深施一礼,显然已知武曌的决定。

    “多谢。”武攸暨木讷地点了下头,想问问什么事,却见范云仙已跨上马背,领着那群兵走了。

    武攸暨心下犹疑,迈步往里走,又见满府的仆从、婢女、苍头都立于院中,个个惊慌失措,有的竟还抽抽噎噎的。

    “怎么回事?范公公来此为何?”

    无人答复,大伙都似哑了一般,纷纷躲避他的目光。武攸暨心内一紧,隐约意识到什么,快步奔上大堂——却见与他恩爱数载的结发之妻已吊死在梁上,脚畔抛着一纸明晃晃的神皇制书。

    因武曌的“恩典”,武攸暨变为鳏夫之身,娶妻再无障碍,几天后便和太平公主举行了婚礼。昔日太平与薛绍成婚时占用万年县衙,轰动整个长安城,这次的规模明显小很多,只在公主府摆了场家宴。一个是再嫁之妇,一个是另娶之夫,确实不宜太过张扬,而且此时哪还有李氏亲戚?只剩武家人来为他们祝福,场面自比原先逊色不少。但武曌给了他们更丰厚的赏赐,太平的封邑增至一千二百户,武攸暨晋升右卫大将军。

    红绡帐内,喜烛之前,太平公主与武攸暨两手相握、四目相对,虽是红粉佳人与俊俏郎君,彼此神情却皆有些木然——这对都被神皇剥夺爱侣的男女走到一起,是该忧愁还是庆幸呢?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武承嗣也参加了婚礼。他显然没什么大病,休养几日就痊愈了,痛失迎娶公主的机会他未免有些惋惜,却也没太介意,还是乐呵呵地送来贺礼——此刻他还没有意识到,他失去的远不止一次婚姻这么简单,或许恰恰是这桩婚姻注定了历史,也注定了他的人生悲剧!

    三、三让后受

    太平公主改嫁,武曌的最后一桩心事了结,李武两家的政治联姻也完成了。至此她再没有任何牵挂之事,所有准备都已完全,她终于可以毫无顾忌地张开双臂,拥抱她梦寐以求的皇位啦!也就在这时许多神奇的传说不知从哪里冒了出来,而且不胫而走,很快传得朝廷内外、市井万巷无人不知,内容都是关于武氏取代李氏的。

    据说早在神皇三岁时,当时的著名术士袁天罡就给她看过相,说她是龙瞳凤颈、伏羲之相,断言她日后必定能成为天子。南北朝以来流传很广的《舞媚娘》曲,那就是武氏得天命的象征!昔日隋朝太子杨勇在新年之际演奏此曲,太子洗马李纲立刻谏止,原先人们都说是因为此曲乃靡靡之音,其实不对,是因为此曲蕴含天机,唯恐真有叫“媚娘”的女子篡夺了他们杨家的天下。

    惜乎天意注定无法改变,杨家的社稷被李家取代,但名叫媚娘的女子还是出现了。据说贞观年间太宗皇帝曾读过一部名曰《秘史》的谶书,其中记载“唐三世之后,女主武王代有天下”。便为此忧心忡忡。当时华州刺史李君羡因结交术士被处死,其实那是太宗编出来的托词,真实原因吓人得很!有一次太宗在宫中大宴众将,酒酣耳热之际想找点儿乐子,便叫大家报出自己的乳名。众将挨个儿站起来说,乱七八糟什么都有,太宗笑得前仰后合,哪知轮到李君羡时,他说:“臣乳名叫五娘子。”那李君羡瓦岗草寇出身,生得膀阔腰圆、五大三粗,小名竟是“五娘子”,众将岂不哄笑?唯独太宗皇帝听后甚是惶恐——李君羡乃洺州武安县人,当时官居左武卫将军,爵位是武连郡公,参与守卫玄武门,“武”字一向与他有缘,太宗皇帝早对其暗藏戒心,这次连“娘子”二字也出来了,莫非他就是将来取代李唐的“女主武王”?当时宴上太宗没说什么,但过后不久便将李君羡调任华州刺史,这才强加罪名将其处死。

    不过李君羡虽死,天意却无法更改,太史令李淳风夜观天象,发现太白经天,又登上龙首山望气,发觉宫里竟有两股帝王之气,于是禀报太宗,说:“臣据象推算,女主之兆已成,就在陛下宫内,从今不逾三十年,当有天下,诛杀唐氏子孙。”太宗皇帝大惊,欲将宫中可疑女子尽数诛杀。李淳风劝阻道:“天之所命,无禳避之理。王者不死,多行杀戮枉及无辜。且据上象,此女已是陛下眷属,三十年后她已衰老,老则仁慈,虽受终易姓,陛下子孙或不甚损。今若杀之,即当复生,三十年后便是少壮之人,少壮严毒,杀伐果决。若如此则陛下子孙将无遗类也!”太宗闻言怅然,慨叹天意不可违,看来女主武氏为帝是命中注定,只得听之任之……

    这些传说初闻之际奥妙玄奇,但是略加思忖便知自相矛盾、荒诞不经——袁天罡、李淳风二人相识,如果袁天罡已知天命者是谁,李淳风还用得着费劲巴力地观星望气吗?再者谶书《秘史》是何人作、何所来,为什么以前从没人听说过这部书?

    这些故事究竟从何而来,恐怕武曌心里最清楚,虽知这欺瞒不了有学问的人,但是哄弄寻常老百姓绰绰有余。何况还有宝图、明堂和《大云经》,对天命的渲染已经足够。这时她亲自出马,对文武百官谈论了一下他们家族的源流——武姓起源于两支,一则出于子姓,乃商朝第二十三代君主武丁之后;另一系出于姬姓,乃周平王少子姬武之后。武曌说他们文水武氏属于姬武这一脉的后裔,俨然与先前效仿周礼的改革无比契合。

    很快武承嗣、武三思等人就编出他们文水武氏的家谱,这次远不止七代,不仅把姬武算作他们的老祖宗,而且把反抗秦朝的赵王武臣、东汉汝南太守武宣、曹魏光禄大夫武周、西晋尚书武陔等人一系列武姓的历史名人都写成是他们家的祖先。究竟是不是真的,千百年来的事谁弄得清?

    祖宗源流理清了,她的新王朝的国号也不言而喻——大周!

    礼乐昌明莫过于周,国泰民安莫过于周,那是所有儒家所推崇的盛世。考古时之史,周室统治八百载,没有任何一个王朝国祚能与之相比;考近代之史,隋朝之统来自北周,隋唐两家又至亲相承,所以现在不过是把统治交还周室,但不再是宇文氏之周,而是武氏之周。

    时至八月末,武曌又有一项举措,决定改革国子监的考试制度,以后不考儒家经典,改为判祥瑞案三道。也就是考官举出祥瑞案例,学生们解释这些祥瑞所蕴含的寓意。当然,所有祥瑞案例均是与武氏得天命有关的,此举明显是培养朝廷的后备官员,向学子们灌输忠于武氏的思想。为了配合此项举措,武曌还特别任命堂侄武攸绪为国子司业(从四品下,是国子学副长官,掌儒学训导的工作,仅次于国子祭酒,相当于中央大学副校长)。

    武成殿内仅他们君臣二人,武曌笑微微对武攸绪道:“论亲缘、论才学、论名望,再无人比你更适合担当此职。若不是你年纪尚轻,才三十六岁,朕大可让你直接当国子祭酒。不要着急,以后还会提拔你,好好教育学生,别辜负朕的期待。”她这不是例行公事的夸赞,而是发自内心——在武家子弟中武攸绪绝对是个异类。论地位武承嗣最高,为武氏代唐奔走效劳,立的功劳也最多,但其才智未必及得上庶出的武三思。武三思有智谋、有文采,若不是家族骤然富贵,凭着科举考试八成也能混个一官半职,可武三思若跟武攸绪相比,则又是小巫见大巫。

    因父亲武惟良之案,武攸绪隐姓埋名,逃亡十八年之久。在这段日子里他历经坎坷,遍观市井百态,品尽人心冷暖,更难得的是即便那么艰辛他都没有放弃读书,最后竟然凭借周易占卜在长安落住脚,还混得小有名气,这等才华和毅力世上几人能有?

    也正因如此,他为人处世比武承嗣等人老成得多,学问也很好,就连那些心向李唐的被杀之臣对他评价也不错。今日他受到姑母的特意拔擢,授以四品之任,却依旧是一副宠辱不惊的样子,只低低地说了声:“谢神皇厚恩……臣告退。”

    “慢着。”武曌觉得他的态度似乎太过平和了,不禁追问道,“你没有别的要说么?”

    “嗯……”武攸绪重重吁了口气,沉默片刻终于道,“儒家之学孔孟为基,相延至今已逾千年,能被历代所用有其根由,何况已深入人心,岂是轻易能违?神皇那些祥瑞,是真是假臣不敢妄议,但真的能训教世人,使他们誓死追随吗?”

    别人说出这番话,武曌要怒、要打、要杀,但出于武攸绪之口则不然——这是她的堂侄,是与她利益相关之人!如今自己人都充满质疑,何况天下士人?

    武曌凝然注视着这个学识优异的侄儿,坦然道:“其实朕心里又何尝不疑惑?你既能占算,不妨说说,未来究竟如何?朕是不是真的已经获得天命?”

    武攸绪喟然惨笑:“天意悠悠,从来未可知,天命如何更非常人所能忖度。今神皇既诛异己,得臣民拥戴,就算已得天命吧!不过……不过……唉……”他踌躇半晌终究没把后面的话说出来,轻轻发出一阵叹息。

    武曌没有追问,只是静静看着侄儿朝她一揖到地,恭恭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