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武则天大全集 >

第223章

武则天大全集-第223章

小说: 武则天大全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天才的统帅根本不需要事先运筹,因为战场的任何一丝变化都会给他创造机会,所谓“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唯有因势而变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得知横水受挫的消息,裴行俭反应迅速,立刻派程务挺奇袭敌人老巢,仅此一役就注定了结果。阿史那伏念被他牢牢攥在手心里,无论怎样挣扎最终都将失败。这不是裴行俭第一次立下大功,早在三年前他就以护送波斯王子回国为掩护,突袭擒获了意欲谋反的西突厥首领阿史那都支。这两次成功都显露出裴行俭有别于一般将领之处,不但勇敢,更懂得见机行事运用智谋,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胜利——他正是大唐王朝最需要的人。

    天皇公然夸赞裴行俭的将才,百官称颂裴行俭的功劳,连民间都在流传裴行俭的故事,这让裴炎很不舒服!

    裴行俭现在的官职是礼部尚书,兼右卫大将军,无论文职还是武职都已是正三品,这次立功又该如何封赏?最合理的安排就是像当年李、刘仁轨一样晋升宰相。而以他现在的声望,一旦跻身宰相行列必然会成为主角,裴炎就要靠边站了。

    对裴炎而言,失去首席宰相的位置真的很重要吗?其实也未必,自李治登基以来宰相换了四十多个,谁能掌一辈子权?可人过留名雁过留声,现在退下来他实在不甘心。裴炎很清楚自己的相位是如何得来的,也很清楚在那些所谓正直之臣眼中自己是什么形象。作为一个骨子里将儒家纲常看得比天还重的人,其实他对自己的做法也不认同的,平心而论但凡他的仕途有一丝飞腾的希望,也不会走攀附中宫这条路。

    因此他希望自己出淤泥而不染,左道起家而归于正途,扭转旁人对自己的看法。而裴行俭的异军突起扰乱了一切,如果他首席宰相的位置被人取代,还有什么出头露脸的机会?何况知人知面不知心,谁知裴行俭又是什么想法?此人不是天后亲信,万一排挤他、打压他,甚至直接把他赶下相位,那时多尴尬?钻营取巧获得侍中之位,干了不到半年就被灰溜溜地赶下台,到那时他岂不成了官场的笑话?

    一笔写不出两个“裴”字,其实两人还是同乡同族,老天却偏要让他俩成为权力场上的对手。就在裴炎一筹莫展之际,程务挺、张虔勖相继上疏告状,给他送来了阻止裴行俭入相的妙计。

    不过这办法是极不光彩的,甚至可能给国家带来祸患,作为一个心系李唐社稷又决意“改邪归正”的人,该不该再行此下策?魏玄同告诉他“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可一边是国家安危,一边是自己的前途命运,如何决断?整整三天三夜,裴炎吃不下睡不安,但总这么拖着也不是办法,再过几日裴行俭就要凯旋回京。无奈之下裴炎只得将两份奏疏上交,请二圣亲自决断。

    很快,召见的命令就传来,不过召见他的只有天后——天皇早已无力理政,所有奏疏皆由天后处置,说是上奏二圣,其实就是汇报给武媚一人。

    门下省到宣政殿,短短一段路,裴炎却感觉自己涉过千山万水,忧心忡忡登上大殿。却见天后已在龙床之畔坐定,没有垂珠帘,身边只有一个十七八岁的女官伺候。裴炎依稀记得她叫上官婉儿,是上官仪的孙女,前不久刚封为才人——世人皆知天皇卧榻是最危险之地,哪个女人敢轻易染指?上官婉儿的才人封号只是虚名,就是给她个五品的名分,区别于一般宫女。她的实际差事是伺候天后,顺便做些案牍之事。

    施过礼,赐了座,裴炎便开言道:“前日元万顷提及天后众侄儿任官之事,臣未能及时从命,还望天后宽……”

    “你做得对!”他未说完武媚便开口打断,“而今百官已疑我任用私党,再提拔亲戚更授人以柄。此事非本宫授意,全是下面的人献殷勤。你阻拦是对的,保全本宫贤名,我还要感谢你呢。”

    任用私党已是不争的事实,可她嘴上绝不承认,这在裴炎听来也甚感欣慰,似乎这样一来他先前的作为也是为了社稷,哪怕有失偏颇也情有可原。忙称颂:“仰赖天后圣明,臣尽责而已。”

    “不过……”武媚话锋一转,“昔日我待我们武家也确实刻薄了点儿。惟良、怀运且不论,元庆、元爽皆死于远谪,而今我身边只有承嗣这一个亲侄,至于那个武懿宗,无甚才干、做事糊涂,屡加教谕才升了个中郎将,实在不成材。或许是我年纪老了,近来常忆起往昔之事,身边若能多几个晚辈,哪怕陪我说说话也好啊!”

    她若生打硬要,裴炎保不准会据理力争,可她摆出一脸可怜相,裴炎反倒如坐针毡,觉得自己全然拒绝未免说不过去,于是试探道:“别人倒也罢了,听闻武三思乃天后亲侄,自幼读书,甚有才学。要不单把他召来,授予……”

    “我不管!”武媚把手一摆,“你们看着办就是了。”

    裴炎苦笑,到头来还是得提拔一个,却见天后从袖中取出那两份奏疏,放于案上,脸色严峻起来——正题才刚刚开始!

    这两份奏疏针对的都是裴行俭。程务挺指出,横水战败裴行俭未及时救援曹部,而且金牙山之役裴行俭并未亲赴督战,掀掉叛军老巢是他自己的功劳。张虔勖则声称,金牙山之战以后突厥人心大乱,本可一举歼灭,裴行俭偏偏主张招安,并私下与阿史那伏念订约,只要投降保其不死。二将都认为这是养虎为患,主张处死伏念。两份奏疏看似有理有据、慷慨激昂,其实通篇只有两个字——嫉妒!

    程务挺是将门虎子,也曾立过不少功劳,怎甘心屈居人下?这次金牙山是他打下的,自然要争头功。张虔勖虽无家世背景,却也是老行伍,从戎近三十载,南征北战东征西讨,一直是当配角,好不容易有机会擒杀贼首露一次大脸,裴行俭偏要招降,最终与大功失之交臂,故而衔恨。

    身为主帅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何须每战亲临敌锋?用武之德保大戢兵,苟利社稷何必杀戮?这些道理武媚都懂,却一脸决然道:“程张二将所奏有理,阿史那伏念的确该杀!”

    这态度并不在裴炎意料之外,他知道天后与裴行俭有恩怨,三十年前争论废王立武时裴行俭就是长孙无忌一派的,还曾遭到贬黜,因军功卓著才咸鱼翻生,天后自然不希望此人继续做大。而压制裴行俭的最好办法就是杀掉伏念,这等于向天下公示纳降错误,功劳应属于程务挺等人,裴行俭既无功劳,也就没了升官受赏的理由。仅从私心而论裴炎何尝不想如此?可这么干不但有失公正,还可能造成大患,裴炎只好把胸中所忧吐露出来:“区区降虏,何足为惜?臣唯恐朝廷失人心耳!人无信不立,国无信则衰。裴行俭奉命出征执掌三军,有便宜之权,既许伏念不死,便如圣谕天宪。今若出尔反尔,大玷天朝之明,一令逆则百令失,今后还敢投效我朝?”

    “人臣者,以忠为本。自贞观四年我朝收服突厥,各部酋首皆尽称臣。朝廷赏以官爵待之不薄,竖子不知感恩反而作乱,和这等贼子有何信义可讲?裴行俭许其不死是卖法徇私邀买人心!”武媚非但不赞同,又给裴行俭造了个罪名。

    裴炎岂会为对手辩白?但事关国家安危,出于宰相的职责有些话必须说。他离榻跪倒:“天后,昔日突厥所以臣服,皆太宗皇帝宽待所致。颉利可汗被俘,授右卫大将军,赐府于京,各部受封者仅五品以上便逾百人。然显庆以来屡次远征,突厥趋驰在前死伤无数,故生怨上之意,久不得恤遂生异志。今朝廷东和新罗、西御吐蕃,严守边庭暂无征伐,正是收拾突厥人心之时。倘将伏念处决,余者闻降则立死,必人人自危反意更坚。如此平而复反,反则再戡,恐我大唐永无宁日。”

    武媚似乎早料到他要搬出这番道理,丝毫不为所动,镇定反驳:“不错,突厥之心不宜失,难道天下烝人之心便可轻弃?自其叛乱,多少百姓无辜受戮?多少将士阵亡横水?若不将叛首明正典刑,何以告慰天下人心?”

    裴炎哑口无言,不是无法辩驳,而是自知枉费唇舌。天后看似抛出一条正义的理由,但这经不起推敲。不错,将阿史那伏念公开斩首一定大快人心,士兵会为之欢呼,百姓会为之喝彩,说这个反贼罪有应得。可杀过之后呢?突厥人更加忌恨朝廷,还会再造反,那时会有更多的百姓死于战火,更多士兵亡于疆场,兵燹绵延杀戮更众。可天后不管那么多,反正眼下收获民心,反正眼下要阻止裴行俭入相,她的权势便可更加巩固。道义之争是假的,利害之辩是假的,唯有权力之争才是真的!

    武媚立场已摆明,把两份奏疏向前一推,意味深长地说:“这等事本来无须向本宫禀报,功过赏罚政事堂自可拿出建议,本宫与天皇斟酌采纳便是。宰相者,燮理阴阳,统摄百僚。这是爱卿分内之事,您说是不是?”言下之意很明确——阿史那伏念必杀、裴行俭必阻,但此事我不会亲自出手,保住相位你也是受益者,所以你来做!

    裴炎心中隐藏的最后一丝侥幸也被她看穿——躲不过,终究躲不过!天后还是将这难题推了回来。干下这件勾当他会越陷越深,而且将背负嫉贤妒能的恶名,国家也会埋下危机,可是不答应就要失势,而且天后的态度已阐明,他若执意抗拒,恐怕不等裴行俭来,天后就要撤换他!

    裴炎已无可回避,怎么办?是甘愿失势维护道义,还是为了保住权位再次出卖良心?他方寸已乱、头疼欲裂……

    武媚看出他心中仍在纠结,却不动声色,轻描淡写地说:“操刀不割,失利之期;执戈不伐,贼人将来。春秋之际周平王遭乱,逃亡于外。秦穆公有勤王之意,晋文公遣使阻拦,而自奉平王戡乱还都,遂成霸主之业。可见际遇不可失,为人当自信,此即孔子所谓‘当仁不让于师’。”说到这儿她故意瞟了裴炎一眼,叹道,“唉!可惜三代以下真丈夫罕矣!”

    闻听此激将之言,裴炎心中的天平渐渐倾斜——作为一个熟读《左传》的人,这典故他再清楚不过,秦晋可谓一时瑜亮,以秦穆公之雄才大略,晋文公若不阻其勤王,何以自立功业、跻身五霸?人生为己,天经地义;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我裴炎才略不输于人,也有满怀壮志,也愿为天下苍生造福,凭什么非要自己跟自己过不去?若大权在手,何愁不能洗刷前耻?就算突厥复叛,这次结好程务挺、张虔勖,日后重用他们平叛就是了,到那时是杀是抚还不是我说了算?即便事有不顺,大不了我亲赴战阵,拼上老命给天下一个交代!好不容易问鼎相位,怎可一事无成狼狈而退?魏玄同也曾劝我“率性之谓道”,事已至此不妨再率性一次。裴行俭,功名面前当仁不让,只好对不住你啦!

    想至此他朝上施礼:“臣愚钝,谋而无断,幸而天后垂教。军功之事自会周详处置,必不负天后所托。”

    武媚终于露出满意的笑容,不再继续这话题,沉默片刻转而道:“东宫招贤纳士,太子舍人尚缺一员,叫你儿子裴懿赴任吧。”

    “嗯?”裴炎心思还沉浸在那件事上,半天才反应过来,“犬子资历尚轻、才力不济,岂敢腆……”

    “不必推辞啦!”媚娘笑道,“我这不是酬谢,是听说你儿在地方上干得不错,现在不正提拔政绩卓越之人么?放心吧,此事我亲自吩咐魏玄同,不是你这宰相以权谋私。”

    背黑锅也好,被逼也好,天大的私都已经谋了,哪还保得住这点小名节?裴炎哭笑不得,只好替儿子谢恩。媚娘起身,拿起桌上那两份奏章,走下龙墀亲自交到他手中:“天皇近来病势转重,朝廷之事本宫也难周全,还要多多倚仗裴公。”

    裴炎投效她虽久,却也从不曾这样与她咫尺相对,连忙低头不敢正视,听到这话心里多少有一丝安慰:“蒙天后恩,必尽心竭力……臣告退。”

    “去吧。”

    事情虽已定下,裴炎心里仍觉惴惴,迈出殿门的那一刻他又犯了犹豫——这么干真的行吗?将来突厥若叛,还能似这次一样顺利平定吗?现在反悔还来得及吗?他脚步略一踟蹰,背后又传来天后的谆谆嘱咐:“记住,当仁不让!”

    “是……”裴炎提了口气,狠狠心,迈着坚定的步伐降阶而去。

    媚娘如释重负,转身回归座位,却见侍立在旁的上官婉儿正睁大眼睛望着自己,一副大惑不解欲言又止的样子。

    “你有话要说吗?”媚娘喜欢这个聪慧而有文采的孩子,颇有倾心栽培之意,因而许多隐秘之事单对她不吝相告。

    “是。”婉儿放胆问,“天后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