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谁主三国 >

第64章

谁主三国-第64章

小说: 谁主三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谢陛下——”董承国舅赶紧跪下扣头谢恩。

    虽然他不知道陛下怎么着就看见他忧心朝政为国为民了,虽然他不知道好好的陛下怎么会突发奇想的在这种鬼天气把他传召进来只为了给他一条玉带……怪事年年有,今年特别多。

    今年,正是建安四年初春。

    董承内心忐忑的拿着这条御赐的玉带回家了,他心中无比无奈加无语,这到底算个什么事啊?莫名其妙的被叫到皇宫,莫名其妙的被赏赐了一条玉带,然后又莫名其妙的回来了。期间,他连发生了什么没有搞清楚,然后就回来了。

    回到家中,董承借着烛火瞅着那条玉带,当初陛下说的非常珍重的样子,不过,就这么一条玉带,到底是个什么意思呢?

    窗外月光正好,董承看着那条玉带,似乎有些不同寻常。到底是哪里有问题呢?董承将玉带拎起来,心中是对陛下这种说话说一半的性子的埋怨。当时就他们两个人在那儿,难道陛下还害怕什么隔墙有耳之类的吗?

    哎!帝王的心思,还真不是一般人能搞懂的。

    咦?等等,这是什么?

    董承小心的用短刀割开玉带的一角,从里面拿出了一封素绢,上面是已干的红色的字迹。一定是有人割破手指写下的,董承看着这封密诏,是谁写的,他心中已然有数。

    朕闻人伦之大,父子为先,尊卑之殊,君臣为重……

    董承慢慢读着,眼角已经弥漫了泪水,而这个正在读信的人却丝毫不知,他已经跟随着陛下的心陛下的血,看到了那般的过去与不可想象的未来。

    曹贼蛮横,败坏朝纲,夺朕之权……

    卿乃汉臣,两朝元老,朕深信之。朕以血成书,望卿量之,勿负朕意……

    建安四年春三月诏!

    董承看完了,在今晚之前,他只是一个唯唯诺诺的老臣子。人一老,就不中用了,他只是想着保求自己的平安以及家人的平安,但是在看了这封信之后,董承那颗快要凉下去的心又重新的注满了活力,重新活了过来。

    陛下之全心托付,老臣岂能相负?董承抓着那信,心中只感觉到了一份责任,属于自己的责任。因为,他是一个汉臣。他所为的,不是自己,而是这大汉与朝堂与天下。岂能容得曹贼祸乱朝政?

    陛下,你放心,老臣明白该怎么做了。辛苦你了。

    董承这才想起来,他素日里瞧不起的天子不过只是个未及弱冠的少年,天子能撑到这一步已经不容易了,身为臣子,自己何时给过他几分指点与帮助?反而在这种局势岌岌可危的情况下,还要天子来给自己血书相告,自己实在是太不应该了。想到这儿,董承就感觉神色羞赧,他赶忙摇摇头,把这种想法甩出脑海。

    这的确是他的过错,不过也不能只怪他一个人,不是吗?况且他都知道错了,而现在,他正要出去找人来协作完成这项艰巨的刺杀任务的安排呢!

    不过,半夜没睡的董承国舅毕竟不比过去年青之时,他半夜没睡,然后又激动又悲愤的,在年龄的限制之下,刚刚准备着要出色完成陛下所吩咐的任务的董承扒在桌子上,呼呼的睡了起来。

    这实在是怪不得他,因为董承国舅实在是需要好好休息。不过董承忘了一点,那张陛下花了无数心血与心思写就的密诏还摆在桌子上……

    幸好窗外无风,只有华华月光透过这窗子照射进来,投到那条熠熠的玉带以及触目的密诏上。也幸而只有董承国舅一人,尽管他还在昏睡中,但至少,这封密诏目前没有人看见。虽然不知道将来的事情会如何发展,但这一刻,还在彰显着它的美好。

    不过,这只是“山雨欲来风满楼”,一切,早已在不知不觉中上演着,如同被计划好了的故事一般。与故事不同的是,演绎这一幕幕惊险过程的,是活生生的人。

    陛下还在皇宫里等着国舅的好消息,曹孟德睡得正香,但是他手下的谋士却还在为了冬猎一事而忧愁。

    (本章完)

第91章 皇叔刘备() 
刘备现在多了一个外号,叫做“刘皇叔”。这个外号不是他自己取的,但是他却非常的需要。不过可惜的是,尽管有了这个外号,他的地位并没有因此而提高多少。

    虽然他很苦恼,不过有个名堂总比什么都没有的要好。本着这种乐观的心态,刘备生活的还算是自在。只要对生活充满了感激与满足,生活不一定会回报于你不同的惊喜。

    所以,在刘备还在家里睡大觉时,生活中的奇迹悄无声息的到来了。

    有一种奇迹叫做“指鹿为马”,也有一种奇迹叫做“不自量力”。刘备做不到前者,所以他华丽丽的被人坑了。与之不同的是,刘备是心甘情愿的被坑的。

    这事还要从董承与那密诏说起。

    董承迷迷糊糊的睡了过去,翌日,他的好友王子服来找他。王子服眼尖的看见了桌子上那封显眼的血色密诏,他拿了起来,细细的审读着。

    在他从头到尾一字不漏的看完后,王子服心中一惊,不小心碰倒了桌上的砚台。砚台滚下去的“咕噜噜”的声音吵醒了董承,他揉揉发酸的眼睛,便看见了好友王子服。

    不过董承下意识的把专注点放在了桌上的密诏上,然而令他失望的是,他并没有看见那密诏。

    “你同陛下做的好算计,丞相大人可是与你有仇?”王子服笑着说道。

    本来只是开玩笑的一句话,他却从董承眼中看到了凶光。

    是了,这种一旦暴露将会死无葬身之地的大事,他知道这事,于他而言没有任何好处。现在,他正面临着一个艰难的选择……

    “我开玩笑的。董兄,你也真是的,我是个什么样的人你心中还不清楚吗?你怎么能不相信我呢?”王子服笑着说道。

    “王兄说笑了,我从未怀疑过你啊!”董承也大笑。

    “想我大汉臣民,怎能苟且于曹贼之下?哎!董兄大义,令王某感动。但是独木不成林,依我之见,咱们还是再找几位德高望重的大臣们,然后签订协议,共同商讨灭贼大计。”王子服提议道。他这话并没有多少忠心耿耿的意思,只是为了给自己找条退路。

    既然自己不幸的被拖下了水,那好,如果不再拖下几人,怎能对得起他的辛勤?

    董承之所以会同意王子服的提议,估计是和他有同样的想法。毕竟,独木不成林这话还是很准确的。

    天上不会掉馅饼,但是天上会送馅饼。就在董承与王子服在讨论并拿出白娟让得王子服签名之后,僮仆禀告又来了两个拜访国舅大人的人。

    剩下的事做的顺理成章,董承就这么把几个人拉上了他的贼船。而王子服,既然已经在贼船上了,那自然是巴不得船上的人越多越好,至少,如果船翻了,他还有些逃生的办法。

    有王子服这种偷生想法的不止他一个人,而是除了热血的什么都不在乎的董承之外的所有人。

    同样是搞刺杀这种上不了台面的活动,曹孟德刺杀董卓大人时就是没有商量什么具体计划,完全是一时兴起,虽然刺杀没有成功,不过曹孟德却获得了他想要的结果,也就是不后悔。

    但是董承这伙人就不同了,又是密诏,又是白娟签名,偏偏要把一件出其不意的低劣事情搞得那么的隆重与正式。他们都准备过程就决定了这个计划必然会破产,只是一行人沾沾自喜觉得为国家为社稷付出了诸多,甚至比生命更加重要……

    前有荀攸之刺杀范例,董承这伙人还依然执迷不悟,倒也算是一种奇迹了。

    大家很效率的花了一天的时间把自己的关系网扯进来。当初陛下之所以把这项重大的任务交给董承,还不是因为想来想去他只信任一个董承吗?但是现在,这伙人被扩大了数倍,其暴露的可能性也就从一半增大为了百分之百。

    这都是些什么人呢?某侍郎是董承的心腹,董承自以为是的不顾人家的意愿把人家拉来入伙,只为了增加团伙气势。就这样,这个群体渐渐的壮大了起来。

    就在董承苦思冥想朝廷中还有谁可用之时,他一拍脑袋,自己怎么这么傻?不是还有一个刘皇叔吗?

    别管他这个皇叔的职位来的是不是正规,是不是有走后门的嫌疑,至少,陛下肯这么封赏,就必然是有他的决定的。他一个做臣子的不好揣度圣意,不过,把刘皇叔也拉下马,想必陛下是不会有什么意见的。

    主意打定之后,董承亲自去见了刘备,而来的时间也真是不巧,就在刘备午休的时候。不过,对于空有个皇叔名堂但是手中没有半点实权的刘备来说,这已经算得上是一件好事幸事了。别人之所以来找他,就是因为看得起他,所以,不论董承提出什么要求,刘备都暗自发誓一定会遵从的。

    即使面对着刘备,董承还是先小心翼翼的试探了一番,当然,结局是以两人抱头痛哭而告终。两人谈及往事,感慨于对那曹贼的愤恨。待得哭骂完了,董承认真的看着刘备,“刘皇叔,我这儿有一份联合除贼的单子,不知道你愿不愿意尽一份力?”

    “国舅这是什么话?此等大事要事,除去曹贼,人人有责,我怎会拒绝?国舅说这话也不怕被人耻笑。”刘备端的一副大义的模样。

    这倒是让董承心中好一番羞愧,他尴尬的说不出话来,同时,他又为自己来找刘备这个选择在心中点了无数个赞。没想到刘皇叔这么豪爽,怪不得陛下会对他重用呢!

    刘备拿着那狼毫笔,他在将要签字时犹豫了。他看着之前那几个留名,什么国舅董承,西凉太守马腾之类的……他正在思考两个问题。

    名单上的人他除了董承外一个都没有听说过,想必也不是什么高官,以自己一向高瞻远瞩的目光来看,跟着他们,会不会有什么问题呢?如果刺杀成功了,那他们就全都是治国功臣,这份名单是最好的见证。那如果失败了呢?

    以他对曹相的观察,这失败的几率可绝对不是什么一星半点!

    再者就是,他要以什么称呼签下名字呢?是皇叔还是左将军?或者二者都写上?

    “刘皇叔在考虑什么呢?”董承等的不耐烦,他不会是想反悔吧?原来自己竟然看错了他?

    “没什么,我看着如此之多的忠义人士为国为民,心中很是感慨。又思及那曹贼祸乱朝纲,实在是大逆不道!哎!不说了不说了,咱们替天行道,哪有不成之理?”刘备说完后,便毫不犹豫一气呵成的在薄绢上书下了“左将军刘备”这几个字。

    他的字迹自然是非常飘逸潇洒的,只是董承并没有多少的关注。他还在品味着刘皇叔说的那话,有几分恭维也有几分虚伪,不过董承就是喜欢听。

    顺便,刘备最擅长的就是睁着眼睛说瞎话了,他看着那薄绢上加上自己的名字都不过十人,呵,原本他还以为有那么点希望扳倒曹相当个功臣,这下看来,没指望了。

    而他说的忠义之士……这里面的人最后肯定不会有什么好下场,这么明显的局势都肯义无反顾的去选择为国捐躯,不是忠义之士是什么?刘备的功臣梦泡汤了,不过看董承国舅这么一副势在必得的模样,他也没有必要去提醒他跟他讲道理什么的。省的最后再让董承国舅怀疑自己有反心怯懦云云,那他可就真的是有理说不清了。

    “对了,皇叔,先前在许田冬猎之时,你为何要阻止云长伏杀曹贼?”突然的,董承问道。

    刘备自己都几乎把这事给忘了,结果却从这么个不相干的人口中再次回忆起往事,说不心惊那是假的。不过刘备厉害之处就在于喜怒不形于色,不论发生什么,他都不会把自己的情绪表现在脸上,就比如现在。

    “国舅,不是我要阻止云长,而是上苍阻止我们杀曹贼啊!我相信以云长之力,必可一击必杀之。但是杀了曹贼之后呢?十万大军,如果发生兵变如何?可还是要重复董贼部下的恶果?如果真的到了那个时候,可还有一个大义的王司徒站出来?又或者,那些大军就是那么好打发的吗?”刘备条理分明,又很有逻辑的说道。

    董承听了刘备的话,他半天没有回复。虽然在听到“董贼”二字时,心中有几分隐隐的不快,不过他一个国舅跟别人去计较什么?反正说的又不是他。

    “还是刘兄想的周到。”董承叹了口气,说道。

    刘备注意到董承对他的称呼由“刘皇叔”变成了“刘兄”,他心中忍不住雀跃。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了什么?

    不正是自己的地位在别人心中的提升吗?

    董承并没有考虑那么多,他收拾起自己的白绢就离开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