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道贩子的崛起-第1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已经被任命为军机大臣的康有为义正言辞地斥责奕劻贪鄙成性,惑圣君于不义,把奕劻搞得老脸通红,回去以后立刻让他儿子安排了几千名士兵堵着皇宫外面闹饷。这下子康有为一帮人也傻了,说到底手里没兵,说什么都白搭,最后光绪扭捏着也开始学慈禧卖官了。
当然这只是解燃眉之急,总不能以后就靠卖官维持财政吧?闽浙台三省封给杨丰当封地,这三省的税收是没了,李鸿章在两广自从鬼子六和慈禧相继死去之后,对光绪已经彻底失去了幻想,最近的一批应解京城的税款就被他随便找个理由给扣了。户部连催几次都没结果。
这五省尤其是广东浙江,可以说是原本朝廷税收的主要来源,没了这些正常情况下也得锐减三分之一,更何况再这样下去。刘坤一和张之洞两人也很不好说,东北的依克唐阿在慈禧死后愤怒到了极点,现在对朝廷根本不闻不问,完全一副心灰意冷的架势。甚至联合其他两将军和热河都统桂祥。公开在报纸上发了一份声明,说东北密迩强邻,各将为国疆臣。惟守国门而已,关内之事非所与闻,那意思就是他和关外将领不会再参与关内争权夺利的事情了。
这实际上走得比刘坤一这些人还远,可对此光绪也无可奈何,他也没想到弄死慈禧会给自己惹上这么大的麻烦,这样一算他剩下还算听话的省份也没几个了,而且绝大多数还是些穷得需要朝廷补贴的,可是现在他真得很缺钱,要想维新,要想实现自己大帝的美好理想,他需要扩军,他需要办工厂,他需要办学,这些每一样都需要源源不断地投入,在这种情况下找列强借钱好像成了他唯一的选择。
“找你们借款?”杨丰一脸惊讶地说道。
“是的,镇南王殿下,贵国皇帝希望我国政府能够为他提供一笔五千万英镑的贷款,首相阁下希望咨询一下您的意见。”宝克乐说道。
“你们的附加条件呢,别告诉我没有附加条件。”杨丰冷笑着说。
“只是卢汉铁路的筑路权,当然包括这条铁路附属的一些特权,以及一段时间的经营权,另外就是双方在政治,军事上加深合作的事项。”宝克乐很随意地说道。
“公使阁下,我必须给您一个忠告,这笔借款不论是我还是其他总督们,是都不会同意的。”杨丰说道,可想而知这个消息传开会造成何等轩然大波,对于外国人在中国修筑铁路,民间一直是非常敏感的,尤其卢汉铁路更是连接长江与北京的大动脉级别,张之洞惦记着修这条铁路已经不是一天了,从建汉阳钢铁厂就是抱着这个目的。
这两年因为有钢铁厂带动,武汉周围工业发展极快,事实上工业这东西,只要有了基础性的东西,其他的你就是一点不管,它也会自己发展起来,张之洞受他儿子影响,知道国外都玩自由经济,他反正也不懂工业,索性采取一种无为而治的方式,反而极大促进了工业发展。甚至两湖的富商们,这时候已经在考虑集资修这条铁路了,毕竟有了这样一条铁路,武汉就一下子成了整个中国水陆交通的核心,现在光绪要是拿它换借款,对老张头和那些满怀期待等着修好铁路赚大钱的商人是多么大打击。
至于其他那些加强合作的东西就更不用说了,无非就是加强对中国的控制,以他们想要的方式改造中国而已,虽然这看似并没有触及杨丰的利益,但以他的狡猾一看就明白这是英国人在想法给自己加套了。
这一点并不奇怪,他的发展速度太快了,谁也不知道继续纵容他会收获一个什么怪胎,但公开对杨丰进行限制,却又害怕遭他报复,尤其是这家伙最近和德国人好得都快穿一条裤子,俄国人也在拼命拉拢他,俄国皇后甚至公开邀请他到莫斯科叙旧,如果杨丰彻底倒向这些人,不用说别的,只要他停止给英国供应柴油机,转而全力支持德国,用不了五年,德国海军就有能力挑战英国的海上霸权了,所以说只能采取这种最隐晦的方式,还得先过来探探他的反应。
“公使阁下,把一个国家最重要的铁路线交给外国人,我想这在任何国家都不能认为合理吧?”杨丰淡淡地说。
宝克乐耸耸肩说道:“我倒是真不认为这有什么不妥,当然这只是一个意向而已,贵国皇帝肯定会先征求一下总督们的意见,谈论结果还为时过早。”
那还早啥,这消息一公开,张之洞立刻就急了,他已经为这条铁路做好了一切准备,两湖商人已经给他募集一千五百万两银子的资金,四川总督谭钟麟在四川给他再募集一千万两,然后两家合伙成立一家铁路公司,另外在人民银行又得到了一千万低息贷款,上海的钱庄团同样给他贷了一千万,而根据他聘用的瑞典铁路工程师做的预算,这笔钱足够把铁路修到卢沟桥了,可以说一切准备就绪就等正式动手了,朝廷却在这时候准备把路权交给英国人,你这不是欺负人吗?
因为消息是明日报捅出来的,所以他和谭钟麟,谭继洵,湖南巡抚陈宝箴联名上书询问,光绪这时候正心情不好呢,对这些老东西自然也没什么好态度,再说了我想借个款你们都叽叽歪歪,想干什么?准备着饿死我呀?
他毫不客气地给张之洞这些人回了一份上谕,巴拉巴拉地告诉他们现在朝廷财政紧张,这也是无奈之举,不借款就无以为继,所以说你们就闭嘴吧!
这下子原本因为慈禧之死,就对他极其失望的张之洞彻底被他激怒了,连番上奏要求停止贷款谈判,否则他和两湖,四川百姓是不会允许英国人来修铁路的,而且还直接找到宝克乐,告诉他就算朝廷签了贷款协议,两湖百姓也不会答应,在这一点上他是有资格这么说话的,反正他在内陆,不论杨丰和刘坤一都不会允许英国人进长江跑上游去揍他。
而且这老家伙还借着他儿子和黑森大公的私人友谊,把这件事给在欧洲报纸上大肆渲染,再加上明日报和吃不着葡萄的德法两国推波助澜,搞得英国国内财团也开始犹豫不决起来。
这时候一直没说话的镇南王在全国人民的一致呼吁声中终于发话了,很简单,他是总理各国事务大臣,这种事情归他管,你们朝廷这么干是不对的,要问本大臣的态度,那么本大臣是肯定不同意的,就算朝廷签了这份协议,没有盖上总理大臣的印章,这份协议也是不具备法律效力的。
且不管他的这番歪理对不对,既然他公开表明态度,那么伦敦就需要仔细考虑了,这时候就算英国政府同意,那些财团不同意他们也没辙,英国政府想出钱也得这些财团肯掏才行,这些人可不想为了一桩前景不明朗的生意,去激怒一头霸王龙,最终英国人不得不拒绝了光绪的贷款请求,但这件事,却让光绪在民间的形象彻底滑进了谷底
第一八二章革命者的诞生
贷款的失败让光绪怒不可遏,但他对这帮乱臣贼子也无可奈何,而且英国不借其他国家更不会借,以杨丰为首的这些地方实力派联合起来,不说陆军光海军实力已经算得上一个强国了,恐怕除了英德谁也不敢保证能稳操胜券。两艘二等铁甲舰,十几艘大型巡洋舰,其中还有接近一半是装甲巡洋舰,再加上十二艘高速驱逐舰,这个实力别说自保了,就是拉出去找次一级的列强单挑都够了。更何况还有杨丰可能发动的经济打击,而且现在中国的政治局势很不安全,谁也不敢保证这笔投资到时候能不能收回来,既然这样那谁还有兴趣冒险?
向国外贷款无门,光绪只好在节流上想办法了,无可奈何之下,他终于下令停了旗饷,也就是说铁杆庄稼们以后不再是铁杆庄稼了,此令一出各地满人一片哀号,甚至还有举家自fen的,更多则是跑去找那些蛊惑皇上的奸臣算账。说实话这个命令慈禧有资格下,数十年的统治使她在旗人中的地位已经根深蒂固,而且原本历史上慈禧下令停了旗饷以后,还多少采取了一些安置措施,所以旗人并没有生出太多不满,但即便是这样,也有举家绝望自fen的。
光绪和他手下嘴炮们一拍脑袋就决定了,又没有什么补偿措施,这不是把几百万旗人往绝路上逼嘛!再加上有幕后黑手推波助澜,北京城的旗人闹事愈演愈烈,甚至还有往皇宫里面扔手榴弹的,上次杨丰清剿武器难免会有些遗漏,所以民间多少还有点存货。除此之外还有对那些奸臣的刺杀,这一点尤其严重,停旗饷的圣旨颁布没两天,北京城新贵们就有七个被刺杀。甚至就连康有为的弟弟康广仁都在上朝途中被旗人乱刀砍死,成为光绪开始维新的第一个殉难者。
当然这回的黑手跟杨丰是没有任何关系的,这次推波助澜的是奕劻,他早就看那帮嘴炮们不顺眼了,反正京城的军队就控制在他儿子手中,而且因为光绪没钱开饷,这老东西手里却有钱,军中从将领到士兵都或多或少的受其恩惠,控制力非常牢固,想搞点事太容易了。
康广仁之死让光绪暴跳如雷。除了在北京大肆抓捕凶手之外,更是下诏痛斥那些旗人们枉受国家累世恩典,毫无忠君报国之心,坐视朝廷危难而无分忧之意。
这份诏书让旗人彻底对他绝望了,尼玛,我们就是想分忧得先吃饱饭才行,既然你当皇帝的都不管我们死活,那我们也不伺候你了,大量生活无着的旗人开始离开北京城。南下投亲靠友的,北上出关回老家的,这些人一路走一路骂,比杨丰的大喇叭广播还厉害。皇上是昏君,身边全是一帮奸臣的形象日渐深入人心。
与这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福州,浙江两地的旗人,生活却日渐融入了汉人中。甚至因为女人不裹脚这个优势,获得了极大的好处,尤其是在大量纺织厂开办以后。这些旗人妇女几乎都有了工作,相反那些小脚的汉人妇女却不可能站到纺织机前十几个小时,一股放脚之风蔚然升起。
“看看,社会习俗这东西有时候很好改变,只要能让人看到改变所能带来的好处,不用你说他们也会自己改变的,甚至都不需要宣传,再下去十年,人们就会自己觉得裹脚是一件多么无法理喻的事情。”在杭州视察一家纺织厂的杨王爷看着满车间的女工,很是感慨地对身旁的袁世凯说。
这一年大头哥可以说劳苦功高,虽然经常有人反应他收受贿赂和中饱私囊,但这一点在杨丰看来都是小事,只要自己交待的事情他能够办好就可以了,杨王爷并不介意手下出贪官,但他介意手下出没能力的庸官。你可以贪,但贪的同时必须让你治下的老百姓也过好,要是老百姓都吃不饱你还贪,那就死不足惜了,大头哥在一年的时间里,不但给杨王爷建成了他的杭州大学,而是还完成了定海军港的大部分建设,浙江的工业规模更是翻了两倍,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了。
“这倒是,原本穷人家都不想让女孩子上学,哪怕是免费也不愿意,宁可让她们在家跟着下地干活,可是在看到这些工厂都喜欢识字的女工之后,也开始主动把孩子往学校里面送了。”袁世凯笑着说。
“对,老百姓不需要我们天天在他们耳朵边絮叨什么好,什么不好,该怎么做才对,那些都是虚的,只要让他们看到我们希望他们做出的改变对他们有好处,他们自然就会顺着我们画的路子走下去。”杨丰点点头说。
视察完工厂回到杭州巡抚衙门,袁世凯说道:“王爷,如今您已经算是开藩了,这三省的官场是不是也该整理一下了?尤其是官制方面的,咱们完全可以自己搞出一套东西来,包括地方上和王府所属,再继续沿用现在这一套似乎有点乱了,而且那些代理的地方官员,也很希望能够把他们的管理方式继续下去。”
他这倒是说得实话,杨丰领地上还是沿用旧官制,包括地方上也是如此,唯一的改变就是把司法方面剥离出去,官员中有沿用旧的,有地方士绅自己推选的,这些推选的官员头上还顶着代理二字。经过了这么一年后,他们发现自己管自己的方式挺不错的,老百姓也欢迎,现在镇南王已经变成名正言顺的藩王了,那自然都迫切希望能把这种地方自己选官的方式确定下来,作为藩王任命自己领地内的官职是完全合法的,当年吴三桂可是不光在自己领地上这么干的。
“不急,不急,如果把这形成制度,就绝了那些读书人的希望,这种得罪人的事情干嘛咱们来干呢?等朝廷自己动手,咱们等着坐享成果就可以了。”杨丰笑眯眯地说道,光绪那边这些天一直在商议如何实施新政,首要一条就是废科举,等他那边一宣布,这边就可以顺理成章的搞类似君主立宪制了。这样就算青虫们恨也恨不到自己头上,相反因为闽浙台三省还给他们安排了工作,那时候就连青虫们也会感激自己的,杨王爷现在已经过了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