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杀破狼 >

第93章

大明杀破狼-第93章

小说: 大明杀破狼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振岳努力摇晃着自己的脑袋,又开始给自己打气,自己兄弟三个确实是平凡众生的一个。但是时势造英雄,自己能走到今天这个位置,完全是一步一步走过来的。准确的说是历史的选择,既然自己被选择了,那还有什么可怕的。想到明末的那一幕幕悲剧,想到崖山之后无中国,明亡之后无华夏的历史箴言,张振岳还是决定硬着头皮干,虽千万人吾往矣。

    张振岳咳嗽了一下开口了:“百谷兄、斗建兄,我大明卫所制度积弊至今已经数百年。看出这个弊端的人也非我们几个,既然前辈们看出了问题却无法解决,说明这个弊端要解决十分困难。可我们现在要做的,却不是去解决这个弊端,因为我们要做的事情很急,可解决这个弊端的过程却很长,别得不说,光是清查卫所引发混乱这一项我就没把握处理好。”

    孙传庭有些糊涂:“那大人您的意思是?不管了?”

    张振岳笑着摇摇头:“不是不管了,是绕过去,我们最终的目地一定要实现。”

    说道这里,张振岳一改商量的口气,而是直接拍板道:“这样,我的想法是募兵制和卫所制结合训练两支军队,百谷和斗建分为主将。具体来说,斗建去浙江义乌一带,摸索组建一支五千人左右的军队,既要提升战斗力,又要保证这支军队忠于朝廷。百谷你则在南直隶四十九卫,挑选精锐另组一军,亦是五千人,以三月为期,届时比试。钱粮开支无须你们担心,军官不足就从我这五百禁卫军里面挑。”

    见孙传庭和卢象升面露难色的样子,张振岳笑了:“难度肯定是有的,而且不小,不过本督是不会白让你们干的。这样,百谷和斗建都会被授兵备道的职务,待兵练成,还会重用。另外你们要想个法子,这练兵虽然是朝廷的事情,但是归根到底,如此行事和这四十九卫所的大地主们是分不开的。所以不能总是让朝廷替他们补亏空,他们也要出点力气才是。。。”

第023章整顿军备(三)() 
第023章整顿军备(三)

    在张振岳决策之后的二天时间里,孙传庭和卢象升都拿出了各自的方案并送到了张振岳的案前。卢象升的方案和当年戚继光练兵方案无二,但是在组织结构上增加了一些新的东西。第一军官不再是世袭,而是采取选拔制。既作战勇敢的士兵积累的军功可以一分为二来处理,一是斩杀敌军十人或俘虏二十人,可以晋升一级或者赏银五十两,这点和辽东地区的边军无二。而在避免“军阀”的问题上,卢象升提出了一个好办法,控制钱粮和军官的任命。自古以来,搞政治斗争最重要的无非两点,一个是权,一个是钱,只要把这两点控制住了,那么一切好办。

    卢象升的设想是设立独立的练饷局,官兵的军饷由该局直接发放,这是其一。

    其二是军官的任用,凡千总以上军官,二年对调一次。游击以上军官不得在原单位任职,只能换营升迁。这到是个办法,虽然不可能完全扼制军阀产生的可能,但是却能通过不让主将掌握完整的人事和财政大权,有效的避免军队被主将一人控制,变成其私人军队的风险。

    孙传庭的想法则是从四十九卫挑选不是长子的儿子组练新军,孙传庭之前和卢象升一起走访了大半个月的卫所,对于卫所的情况还是比较了解的。

    由于能承袭军职的只能是长子,所以长子以外的儿子基本上没什么出路,他们大哥都只是佃户,他们自然是连佃户都混不上了。明代的泼皮无赖来自何处,大多就是这些军户子弟,他们无职无业,连媳妇都娶不上,自然就不会按照律法要求来生活。

    孙传庭分析道:“我们主要招收十三岁到十五岁的非长子,这个年纪的孩子大多还没沾染什么社会习气,经过选拔和训练,想来战斗力是没问题的。”

    至于选拔标准,孙传庭和卢象升都表现出很不似文人的一面:能骑马扬鞭,飞速奔驰,还要骑马跨过一道壕,越过一堵墙,并在马上开弓射箭,三箭中两箭者才为合格。这是精兵的标准,普兵的标准则是严格参加举石、拉弓的标准来。军队是崇尚勇武的地方,所以举石拉弓优胜者直接充为低阶军官。

    看着两人定下的细节条条框框,张振岳心里不由的想到,你们两位到底是文官还是武官啊?

    张振岳想了想,说起来自己这个总督才是正儿八经的武将出身,也得漏两手,怎么说也不能让这两位看轻了。

    “选拔精壮的标准要适当改改,训练方法也要更改,毕竟时代不同的。比如说这个军官,凡是二十五岁以上为中秀才的,或者三十岁到四十岁未中举人的都可以优厚招入军中充任军官,襄赞军务。军中全是一些目不识丁之辈,很容易就会搞成兵匪一家的局面来。”张振岳的第一句话就让孙传庭和卢象升眼前一亮,有明一代,文尊武贱,是以但凡有文化的都在苦读八股文章,博一个封妻荫子的功名,与之相对应的就是武将大多是世袭且目不识丁。

    但是科举之路也不是那么好走的,后世的高考严格来说还不算是千军万马走独木桥,因为一省之地,能入大学者尚有数万。而在明代,一省一科能录取举人不过百人,而入京三年一考,能中榜者亦不过二百之数。这那里是过独木桥啊,完全是在挤钢丝。

    如此一来,地方上就积压了大批蒲松龄这样的,考了许多年还是童生的,至于捞了个秀才却一直考不上举人的亦是有的,这种现象在浙江这样文风鼎盛的地方就更加突出了。大家可别觉得八股死板,假如读书的没有天赋,就算是头悬梁锥刺股,埋首苦读、十年寒窗,最后结果也就是挤进秀才的队伍,要想中举,怕是比登天还难。

    “范进中举”绝不是胡编的故事,对于没有背景且没有天赋的人来说,走科举之路真的是难上加难。人总是要活下去的,可是没有功名,身无所长的读书人能做什么?

    历史上卢象升的天雄军被称为是湘军制度的起源,但是本质上还是存在不同的,湘军制度最具特色的不是以同乡为兵,而是军中大部分军官都是秀才甚至是举人。这样的军官不单单是有名望,还有气节,知道为什么而战?

    其实想想也是,我们嘲讽明亡之后东林党纷纷丧失气节投奔满清的举动,其实人家也是没办法,刀没握在自己手里,要守气节就得死,连反抗的机会都没有。人湘军就不同,刀握在知识分子手里,我要讲气节就是跟你玩命,死得还不一定是谁呢!

    卢象升立刻拱手道:“如此吾策已无遗漏矣!”

    孙传庭则想了想问道:“大人,文人多是手无缚鸡之力,若为将官,临阵遇敌当如何?”

    张振岳道:“纠正你们的一个误区,所谓名将,在于组织部属奋勇杀敌。若是一味靠个人武勇冲阵,不过是匹夫之勇,和街头盲流有何区别?而且接下来我还要说说练兵之法,在训练的时候一定要强调官兵同练,具体来说分为三项,第一项是纪律,要把官兵练成进退如一的样子,这样的军队才有战力可言。第二是基础,行军能力和武器使用能力都是作战基础,这个要有标准出来练。第三是输道义,这点很重要,要让官兵们知道自己是谁,为什么而战!只有这样,上下才能一心,十成劲才能用出十成来。”

    张振岳说到这里已经有些兴奋的站了起来,他不自觉的背着手道:“具体怎么做要靠你们自己,你们的任命我已经送南京和京师的吏部了,百谷今天就可以上任,江左兵备道,但是实际上四十九卫都在你抽调范围内。斗建则是浙江布政司参政兼浙东兵备道,官不大,正四品,但是差事重要,你们需要用心。”

第024章斗智斗狠(一)() 
第024章斗智斗狠(一)

    整顿武备的事情交到了孙传庭和卢象升的手里,张振岳还有些不放心,他把孙应元派给了卢象升,把周遇吉派给了孙传庭,两人都被授了参将的职务。这两位的人事任命,也是由兼任南京兵部尚书的张振岳亲自下达的。

    孙传庭和卢象升还各带走了二百禁军,如今拙政园这里就只有黄得功带领的一百禁军跟随左右。范景文也被派了差事,对于这个一到任就劝说自己裁撤矿监、税监的人,张振岳很给了一次面子,真的这么做了,现在反而轮到范景文有些傻了。张振岳没打算让他继续傻,直接把他任命了个署理苏州知府的差事,原任知府因为明确摆出一个不合作的样子,已经被张振岳保举去了南京六部当礼部侍郎了。

    当然其中的真实情况就只有张振岳自己知道,反正在更换了苏州知府之后,整个苏州城都出现了十分诡异的气氛。

    南京锦衣卫千户、浙江锦衣卫千户根据北镇抚司全力以赴配合张振岳的钧令,所以张溥等人秘密抵达苏州的事情很快就被张振岳得知了。

    虽然目前还不知道这个张溥会搞什么动作,但是总归不会超过“罢市、暴动”这几类,张振岳只是吩咐了宋小鲁一句让锦衣卫盯紧些就去忙别的了。

    整军的差事已经安排了人手,接下来弄银子却是必须要和地方打交道的。张振岳根据自己高中学历史时出于好奇,花时间了解过的英国“珍妮纺纱机”,而现在他计划结合江南地区的实际利用这个玩意做点事情。

    准确来说,从张振岳现在所处的时代的一百年后的英国,兰开郡有个纺织工詹姆斯•哈格里夫斯,那天晚上他回家,开门后不小心一脚踢翻了他妻子正在使用的纺纱机,当时他的第一个反应就是赶快把纺纱机扶正。但是当他弯下腰来的时候,却突然愣住了,原来他看到那被踢倒的纺纱机还在转,只是原先横着的纱锭变成直立的了。他猛然想到:如果把几个纱锭都竖着排列,用一个纺轮带动,不就可以一下子纺出更多的纱了吗?哈格里夫斯非常兴奋,马上试着干,第二天他就造出用一个纺轮带动八个竖直纱锭的新纺纱机,功效一下子提高了八倍。1764年制成以他女儿珍妮命名的纺纱机。这是最早的多锭手工纺纱机;装有8个锭子,以罗拉喂入纤维条,适用于棉、毛、麻纤维纺纱。珍妮纺纱机的出现引起当时人数很多的手工纺纱者的恐慌,他们冲进哈格里夫斯的家里捣毁机器。

    其实珍妮纺织机真的很简单,仅仅是在原有技术上的一个小小突破,以至于哈格里夫斯以此去申请专利的时候都未能获得通过。

    但是这个纺织机的出现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在珍妮纺织机出现以前,中国的纺织技术远远领先于欧洲。

    提到纺织,就不能不说到一个普通的中国劳动妇女,黄道婆。正是她发明了三锭脚纺车,代替过去单锭手摇纺车(就是后来中国延安生产自救时期还在用得那种),使得中国的纺织业进入到了一个辉煌的时代。这一领先,就是足足四百多年。

    张振宇已经使人查过了,此时的农家小户还多是手摇单锭小纺车,棉纺发达地区单人纺车仍以“三锭为常”,只有技艺高超的松江府纺妇“进为四锭”,而同时期欧洲纺纱工人最多只能纺两根纱。

    明末海外贸易差不多可以用富得流油来形容,后世有人闲来无事做过统计,据说明代的外贸总量一度达到了世界的60%以上。其主要产品是丝绸、棉布、瓷器这些在欧洲饱受欢迎的产品,于是大量的白银源源不断的流入中国。据不完全统计,仅仅是明末数十年中,流入中国的白银就高达五千万两之巨,其中日本占到五成(有明一代,日本共向中国输入了白银二点六亿两,而满清一次甲午战争就全部给人换回去了,膜拜)。

    这是十分奇怪的一件事情,一方面大明帝国在禁海,可另一方面海外贸易却正常在进行,而且越来越兴盛。另一方面,出口的产品越来越多,可是百姓的收入并没有有效增加。

    明代,每匹布价大约是一钱五六分(0。1两)。而在明末,每石米价不过1两银子。明末则雇工合盘费工钱吃米柴酒每月大约一两。也就是说明末雇工的月收入约等于1石米。折合现价,大米每斤1。2元,月收入当在150元到200元人民币之间,还是挺困苦的。明末户均纺织收入10两左右,也就是1800元左右,这样的收入,也就建立在农户自己有米粮收成的前提下才可以勉强度日。

    那么问题就出来了,钱去哪儿啦?

    这个问题秦淮河上的妓女们可以给出答案,而萧严在得到这个答案的时候,恨得是咬牙切齿。

    一方面是朝廷穷得叮当响,最终支撑不住局面垮了。另一方面却是江南士绅富得流油,商女不知亡国恨。

    张振岳当时语重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