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南宋之帝王大业 >

第310章

南宋之帝王大业-第310章

小说: 南宋之帝王大业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刚刚才高兴一会的李德旺,随后就被外面的一个侍卫送入了府中一封信,李德旺随后打开信件,里面是翔庆府的守将给他书信。

    书信中明确说明李德旺此时可以带着他的侍卫离开,至于翔庆府,交由他们驻守,如果李德旺不肯离开,并且还想要主帅,那么这些守将就明确说明,他们已经无法控制愤怒的士兵,如果李德旺继续留在翔庆府,发生什么就不是他们说了算的了。

    李德旺看望书信之后,顿时绝望了,事情还是朝着他最坏的打算发展了,但是还好这些人让他离开。

    李德旺本来就是一个贪生怕死之人,此时可以离开,那就不再有任何犹豫了,立刻带着身边的几百侍卫骑着战马出了府门。

    李德旺知道府外的将士们是会放他走的,这些人如果想要攻打府邸,李德旺的府邸早就被攻破了,此时给了他一条生路,那么李德旺就赶紧逃命离开。

    李德旺一出府门,府外的将士们都是一脸愤怒地看向李德旺,他们对这个西夏太子愤恨不已,如果不是几个将军稳住了局面,李德旺早就成为一具尸体了。

    此时留在翔庆府驻守的军队多数都是翔庆府当地的守军,他们对于李德旺愤怒,可以转变城兵变,因为他们的家眷都在翔庆府,根本就不需要担心。

    况且明白的人都知道,西夏的日子不多了,彪悍的女真人,还有残暴的蒙古人都不是宋人的对手,当年在这两个力量之间平衡的西夏,更不是宋人的对手。

    宋军眼看着就要来到翔庆府了,此时又发生了塔海被逼死的事情,这让翔庆府的西夏将士们彻底绝望了,他们决定杀了李德旺,为塔海报仇,然后就投降宋人。

    虽然宋人对夷族非常残暴,但是之前得到的消息,只要是投降的夷族,就是立功之人,就可以享受和宋人一样的待遇。

    于是翔庆府的守军认为西夏已经不值得他们效忠了,最后就准备投降宋军,毕竟投降过去,可是献出了翔庆府,也是大功一件,甚至可能得到更多的封赏。

    李德旺看着愤怒的人群,那里还敢久留,立刻带着侍卫狼狈地逃出了城门,然后就直奔兴庆府而去了。

    李德旺的内心已经悲痛不已,他身为主帅,带着八万军队守卫翔庆府,此时竟然连宋军的面都没有见到,就直接丢了翔庆府,回去该如何是好,如果得知翔庆府丢失了,李遵顼不知道要震怒到什么样子。

    李德旺内心恐惧,但是也改变不了眼下的局面,孙武正带着宋军很快就来到了翔庆府城外,但是令孙武正没有想到的,翔庆府的五万守军竟然开城投降了。

    这个举动让孙武正都大为惊愕,但是随后了解一番情况之后,这才明白翔庆府里面发生了什么,孙武正也不由地感叹不已。

    翔庆府投降了,五万西夏军队放弃了抵抗,宋军自然是优厚对待的,于是按照规矩,投降的城池里面的钱粮,全部都归属这些献城的西夏将士。

    于是孙武正临时认命了几个党项将军为翔庆府的主将,让他们继续镇守翔庆府,同时翔庆府里面的一切钱粮,宋军不动一问,全部都留给这些西夏军队。

    孙武正心中欢喜不已,不费一兵一卒,就得到了翔庆府,这将进攻西夏的计划大大提前,同时也让他们有更多的准备攻打翔庆府了。

    和翔庆府的一片欢喜不同,当李德旺回到兴庆府之后,皇帝李遵顼看到儿子李德旺回来了,心中一阵诧异,认为是不是发生什么事情,竟然离开翔庆府,回到了兴庆府。

    在李遵顼的心中,根本就没有想到翔庆府的守军竟然投降了,但是当李德旺悲痛地说出翔庆府丢了之后,整个西夏朝堂都被震撼到了。

    翔庆府都没有传来开战的消息,竟然就丢了,这实在是让众人不解,随后李德旺给出了解释,那就是塔海勾结宋人,想要将翔庆府献给宋军,最后被李德旺识破,斩杀了塔海,但是一切都已经晚了,宋军已经到了城下,最后李德旺只能带着侍卫逃出翔庆府,余下的西夏军队全部投降了宋军。

    这个解释一开始确实让众人相信了,愤怒的皇帝李遵顼直接下令将塔海的府邸抄没了,男丁全部斩杀,女眷变为奴隶,充入教坊司。

    但是,另外一个版本的消息很快就在兴庆府传开了,而且也很快就传到了皇帝李遵顼的耳中。

    (本章完)

第475章 皇帝逃命() 
    西夏皇帝李遵顼很快就得到了明确消息,事情的真相不是太子李德旺所说的,事实上是李德旺主战,派遣塔海出战,在盐州兵败,塔海逃回翔庆府,然后被李德旺逼死,最后惹怒了翔庆府的西夏军队,愤怒的将士将李德旺驱逐出翔庆府,然后投降了宋军。

    得知真相的李遵顼愤怒不已,狠狠地训斥了一番太子李德旺,此时他真的后悔了,当年应该好好培养前太子李德任,就是李德任极力劝谏加强军备,防御南方。

    现在一切都已经晚了,宋军已经攻占了翔庆府,现在马上就要兵临兴庆府城下了,整个西夏朝野一片人心惶惶,李遵顼也稳定不了局面了。

    在整个兴庆府人心惶惶之际,李遵顼也没有了主意,此时丞相高良惠站了出来,主张将将北方的黑水城的军队调派到兴庆府防御。

    黑水城是西夏国西北方向的重镇,和东北方向的兀刺海城一样,构建了北方的防御,这两地当年都被蒙古人攻占,西夏国在这两地损失兵力超过十万,后来蒙古人被宋人打败,蒙古草原势力孤危,西夏军队乘机收复了这两地,同时收编了不少蒙古部落。

    李遵顼此时也只能这样做了,南方的军队已经消耗的差不多了,于是李遵顼任命丞相高良惠为主帅,枢密使李元吉为副将,两人协同防御兴庆府。

    同时李遵顼下令凋败黑水城两万骑兵,还有兀刺海城两万骑兵协助防御兴庆府,这样加上兴庆府本来的一万骑兵,西夏军队最精锐的部队就全部都集中在兴庆府了。

    高良惠是文官老臣,在兴庆府威望甚高,很快就接手了兴庆府的防御,他非常清楚宋军的作战力,西夏军队都是以骑兵为主,所以固守是不可能的。

    于是高良惠一面征调青壮,分发武器守卫城池,一面调派骑兵,在城外准备和宋军作战,高良惠认定五万骑兵的战斗力是非常凶悍的,完全可以和宋军在城外一战。

    就在高良惠和李元吉忙碌着制定战法的时候,皇帝李遵顼突然宣布要去凉州避暑,这个举动顿时让刚刚稳定的兴庆府又炸开锅了,百官和百姓们都震撼不已,皇帝这个时候要去凉州,虽然名义上是去避暑,但是众人都清楚这是去避难。

    于是百官纷纷劝谏,要皇帝李遵顼留在兴庆府,一同抗击宋军,但是李遵顼哪里肯留下,万一兴庆府有什么闪失,他就要成为宋军的俘虏了。

    李遵顼虽然也深受礼乐教化,但是他不想做宋徽宗,金兵兵临城下了,既然还不肯逃命,最后只能被金兵俘虏,百官和宫眷全部落入金人手中。

    虽然百官劝谏,但是李遵顼还是决定去凉州,同时还带走了一万侍卫骑兵,还有两千多随行的官员和宫眷。

    这个举动顿时让整个兴庆府震动了,朝野人心顿时散去了,虽然李遵顼留下了太子李德旺守城,但是人心已经涣散了。

    看到兴庆府的混乱,李遵顼自然是好好勉励高良惠和李元吉,让他们好好守城,并且慷慨地将兴庆府里面的大量钱银都留给了他们两人,让他们守卫兴庆府。

    同时李遵顼又在暗中将高良惠和李元吉两人的家眷全部带到了凉州,担心两人和翔庆府的守军一样,最后投降宋军了。

    高良惠自然是不希望李遵顼逃命,但是皇帝执意离开,百官也无能为力,而且李尊喜还带走了大量的官员,这样反对的声音立刻就减轻了很多,于是兴庆府的防御就落到了高良惠和李元吉两人手中。

    两人好塔海一样,都是忠贞的臣子,自然是不会想着叛变,于是开始收拾残破的兴庆府局面。

    皇帝走了,反倒是让两人成为了兴庆府的主人,于是很多之前碍手的命令也可以制定了,高良惠首先就是征调城中全部青壮五万人协助守城,这样加上本来的步兵,就有将近七万人的个规模了。

    还有四万骑兵,这样兴庆府的守军已经过了十万,其中真正的军队就有六万人,这样的兵力,对于守卫城池一方的高良惠来说,是占据优势的。

    高良惠此时也吸取了翔庆府作战的教训,他认定翔庆府如果执行塔海的战法,依托坚固城池,还有城后面的灵河,完全可以打败宋军,就是不能大量杀伤宋军,也可以挡住宋军的进攻。

    高良惠和李元吉于是效仿塔海的战法,一面加固兴庆府的城防,修建瓮城,加固城中的防御,防止军队在城破之后出现混乱。

    同时依托黄河河道,收编当地渔民和船只,组建水军,并且在黄河两岸驻守军队,高良惠判定,宋军一定会在河东沿河北上,兴庆府在河西,这样就有黄河阻挡,加上兴庆府外面还有一条绕城的运河,于是就有了黄河和运河两条防线。

    高良惠同时在城外修建了大量的防御营垒,十万大军全部进入防御营垒和城池之中,为了巩固防御,兴庆府周边的城池守军和青壮也全部都被抽调到了兴庆府防御。

    高良惠知道处处防御,最后的结果就是全部都被攻破,所以将军队全部集中起来防御,但是副将枢密使李元吉虽然认同防御,但是将战场摆放兴庆府,李元吉此时有些不同意见了。

    李元吉认定他们手中有四万骑兵,完全可以一战,最好是在黄河东岸和宋军开战,这样背靠黄河,还有征调的渔民和船只,就可以将宋军挡在黄河东岸,同时也可以发挥骑兵的激动优势。

    即使在河东岸的战斗失利,李元吉也可以带着骑兵北上,茫茫草原里面和宋军周旋,所以他不同意死守兴庆府,将周边城池的军队和青壮全部都集中在兴庆府一带驻守。

    但是高良惠不认定李元吉的战法,他甚至认为李元吉这是想带着骑兵避战,骑兵机动性好,但是也可以轻松逃命,如果李元吉在河东作战,一定会依托北面的草原,这样就没有了死战的决心,一旦遇到挫败,就可能直接逃入草原。

    (本章完)

第476章 两军对峙() 
    “这个高良惠,怎么不出战。”

    此时,一个宋军将领看着黄河对岸的西夏军队营垒,然后愤怒地说道。

    这个宋军将领就是孟珙,少年孟珙经过多年的历练,已经是宋军中家喻户晓的少年将领了。

    孟珙的父亲孟宗政此时正在中原驻守,孟珙之前也随着赵方攻打中原,后来孙武正被调到长安之后,孟珙所部也被调到了长安城。

    孟珙此时就在孙武正身边,举着望远镜看着黄河对面的西夏军队,他原本认为西夏军队调集了四万骑兵,应该会主动过河和宋军决战,但是没想到高良惠竟然在黄河西岸摆开了阵势,准备依托黄河和坚城和宋军作战。

    孙武正放下手中的望远镜,心情也有些沉闷,此时已经进入七月了,天气真热,虽然是在河套一带,但是高温让宋军将士也有些难受,毕竟要穿戴厚重的铠甲,还有行动作战,完全没有春天作战的舒服。

    孙武正之前也已经预想到了高良惠一定会死守,他是文官,虽然不擅长带兵打仗,但是对兵法还是有理解的,兴庆府的有利地位位置,高良惠自然是不会放弃的,谁还会冒着危险过河,和宋军开战。

    “高良惠这是摆明了不肯出战,让咱们一点点地和他消耗,耗上一两个月,咱们的后勤供应不上,就只能退兵了。”

    孙武正知道现在的宋朝国力,虽然宋军的战斗力提升非常高,但是这是建立在巨大的消耗上面的,现在举国上下都在节俭供养军队,宋军虽然打仗过瘾,但是巨大的消耗也让孙武正不敢耽搁太久。

    众人听了孙武正的话之后,也纷纷露出了凝重之色,此时河东看不到一条船,所有的船只都被西夏军队收缴到对岸去了,如果想要船只,宋军只能从盐州调运,这还需要数天的时间。

    而且渡河是非常危险的,西夏骑兵有四万,可以在对岸自由机动,只要发现宋军渡河,就可以半渡攻击,骑兵转眼的功夫就会赶到。

    “还有一个办法,可以破敌。”

    此时,就在众人一阵凝重的时候,孟珙身边的赵范突然朝着众人说道。

    赵范是赵方的儿子,也在军队里面,但是他更像一个文官,虽然也是一身铠甲,但是留在孙武正身边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