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昭华 >

第4章

昭华-第4章

小说: 昭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于这个“爱人”,朱元璋如果不爱百姓,那么历史上就没有爱惜百姓的皇帝了,如果百姓告官,他不会加罪百姓,只会惩处官吏。这在历朝历代都是要追究百姓的“下犯上”的罪过的,但是到朱元璋这里,全都免了。

    最后一个“使民以时”,这个时候官府对朝廷的决策是贯彻地很彻底的,军屯、民屯,春种秋收、甚至养蚕缫丝,都有官府课业帮助,办事效率很高。

    总结下来就是,孔子说的本该由官员做的事情,朱皇帝一个人全包了,那他手下的官员该做什么呢?

    张昭华想到这里,才发觉自己问的已经不仅是一句论语语句的释义了。自明以后,皇权空前高涨,未尝不是朱元璋废丞相大权独揽的结果。一个人再英明,也不可能兜得住全天下。

    “那你觉得,皇帝的职责是什么呢?”张从叔没有回答她的问题,而是反问了她一个问题。

    张昭华笑道:“皇帝之职,前人已有叙之,所谓‘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出自《谏太宗十思疏》里的这一段话,明明白白说明君主只需选贤举能,自可有修明之政。贞观之治非唐太宗一人之力,是君臣庆会的结果。

    “是子,可谓聪明之极矣——”张从叔显然很赞同她的见解,称赞了她一句,忽然又问道:“我屋里书虽多,并无一本会要、政要,你这女娃,是从哪里看得十思疏?”

    张昭华正为得了先生一句极高的夸赞而自得,忽然听得这一句,顿时瞠目。

第6章 灸树() 
从哪里看的?

    自然是上一世的记忆里。高中语文课本中,《谏太宗十思疏》是重点篇目,要求详细记诵的,文言文段落语句其实最是琅琅上口,学过了很多年之后,若能提示一句,后面的自然顺口而至。

    她背得是顺口了,但是却忘了自己如今是个乳臭未干刚开了论语半年还没学完的孩子,诗词和诗经依靠着前世的记忆学得最快,除了这个没别的什么值得夸赞的,描红不仅粗陋,而且遇到部分繁体字还要和脑子里的简体字对照一下才能认出,这样的水平,居然说出了谏章里的文段,甚至还不用先生讲解,自己就明白字字句句的意思了。

    这可能吗——

    看着先生矍铄的面容上似笑非笑的眼神,张昭华心里猛地一跳,道:“先生不知,我是从您案头那一卷资治通鉴里看来的。”

    张从叔“哦”了一声,似乎是才想起来通鉴里也有这文,不过他也没放过张昭华,道:“这通鉴,看得懂吗?”

    “看不大懂,”张昭华道:“学生翻阅,就是挑拣自己爱看的故事。”

    “哦,”张从叔微笑道:“你爱看何人的故事呢?”

    张昭华意识到自己给自己挖了个坑,通鉴不比史记,没有多少趣味性,写得史料翔实,十分有厚度和深度,自己能从里面看到什么好玩的地方呢?

    张昭华只得道:“学生看得是,后妃列传。”

    张从叔点了点头,上下打量了一下她,似是还要问。张昭华只觉得这对话十分古怪,正想找个话题岔过去,就听得外面张夫人的声音传过来:“老爷,今儿见是没晴天了,你把篱笆架上的字画收起来吧,我这儿局促地紧。”

    果然太阳升到空中依然是雾蒙蒙的一片,张昭华想起自己早上晒的棉被,应该也被王氏抱回去了吧。

    尾随张从叔去了外院,张昭华以为晒的是老先生自己的字画,没想到看到款识,上面写着“宋仲珩于丁巳年亥月廿一书”这几个字,便问道:“阿爷,这个宋仲珩,是谁呀?”

    不在课堂的时候,张昭华就叫张从叔阿爷,听到声音过来的张从叔过来一看,道:“他早死了,还是个罪人,你莫要动这边的东西,去把阶上我晒的书收起来。”

    张昭华乖巧地应了一声,就去收拾书了。她听到张从叔低沉含糊的叹息:“可惜了,这么好的字……”

    她留了个心眼,把一摞书抱进去的时候问张夫人道:“阿奶,阿爷手上的字画,是别人送的么?”

    “是他原先一个学生送的,”张夫人抬头看了看,道:“他给人当塾师,教了人家半年,现在这学生做了同知,打听到他在这儿,转道从安徽过来看他,给他带的。”

    张昭华点了点头,几个人把书都搬到了屋里来,之后张从叔又给她教了两句论语,就打发她回去了,走之前给她装了半只桂花鸭,说是别人送的特产。

    张昭华蹦蹦跳跳地朝家走,到了门口刚要喊,就看见隔壁张秦氏家的门开了,芳芳费力地提着一壶水出来,眼一抬,也同时看到了她。

    “芳芳,”张昭华叫道:“你干什么去呀?”

    “俺娘让俺去灸树,”芳芳本来不情愿的,看到张昭华就高兴起来:“你跟不跟俺一起去?就两棵树,离得还近。”

    张昭华也知道她家的田地离得近,稍微犹豫了一下就答应了。这时候就听到芳芳又叫起来:“阿华,你又得了好吃的了?”

    张昭华心里一顿,平常她从粮长那里得了糕点,张麒张昶父子都不爱吃,张昭华就常招了芳芳来分享,看她抱着糕点啃得像只地鼠的模样,觉得十分可乐。

    但是如今她怀里的是半只肥鸭,她自己好久没吃肉了,况且还有家里几口人,她就不太想要分享了。

    “不是糕点,”张昭华只好道:“是粮长家的米,借我家的臼头舂一舂。”

    说着她飞快地进了家门,把纸袋子放在了灶台上。等王氏听到声响出来看时,张昭华已经跑了出去,和芳芳去了她家的桑树林里。

    水壶的盖子盖的严,她们到桑树下的时候,里面还能听到细小的冒泡的声音。芳芳用手一指,道:“喏,就是那两棵。爹说树底下有虫,治不活了,娘非要灸一次。”

    这里有个奇怪的风俗,树木如果枯萎、衰老或是虫蛀了,就用沸水浇灌下去,要灌得彻彻底底,同时把树叶也大致洗刷一番,过上十天半月,这树就会恢复以前茂盛的模样。这个方法就叫“灸树”。

    张昭华想不通这是运用了什么原理,但是她眼见地这个方法确确实实是有效果的,之前她自己家也有一颗桑树坏死了,张升就拉着她灸树,果然七八天之后,那树出了一枝新芽,现在和别的树一样长得好好地。

    张昭华看芳芳把自己的裤脚抹到了鞋面上,她穿的是她哥的旧衣服,尺寸大,张秦氏教她针线,芳芳没有用心学,秦氏就不给她拆改衣服,让她自己去弄。芳芳还真是心大,就趿拉着宽大的衣服不动一针一线,气得秦氏连天地让她做重活,不让她片刻得闲。

    桑树长得并不高,而且因为秋天的缘故,叶子掉落了一半儿,但是还是让张昭华逡巡不前,只看着芳芳三下五除二踩在了枝桠间,然后把水壶递给了她。

    “你躲远一点,”芳芳喊着:“小心俺淋到你。”

    张昭华后退了几步,看着芳芳把一壶水浇灌下来,末了把衰败的枝桠都抽除了,做得又利落又迅速,不由得道:“芳芳,你这么利索,秦婶儿还嫌你不够能干啊?”

    “那是,”芳芳攀住一个高枝,直接从上面晃到了另一棵树的枝桠上,两只手稳稳捉住了,道:“俺娘说俺以后要是许了人家,早上嫁出去,晚上就会被婆家赶回来,说白了还是嫌弃俺不会织布不会做针线。”

    张昭华看她荡来荡去的,不由道你小心一点,刚说完就听芳芳“咦”了一声,还以为她被树梢刮伤了,急忙道:“让你大意,这下划着了吧——”

    “不是不是,”芳芳道:“我看到好几个人都去粮长家里了,你爹也去了。”

    “哦,那是粮长召甲长去开会呢,”张昭华不以为奇道:“黄册的事情。”

    “征秋粮啊,”芳芳点了点头,忽然看到了一个人,噗嗤笑道:“马寡妇也去了,我就知道她要去,这下有的好看了,怕是又要闹了。”

    张从叔是粮长,也任里长,张昭华是后来才知道,粮长这个官儿,实在是大得多。

    原来每纳粮一万石或数千石的地方划为一区,每区设粮长一名,由政府指派区内田地最多的大户充任。

    粮长以前都没有说过,他的田地是永城包括周边几个县城中最大的,他是切切实实的地主大户,他手中的职权也是非常大,除了纳粮交差之外,还有丈量区内土地、拟定田赋科规则等,比如说某家粮不够的时候,粮长是可以酌情的,他可以在黄册上写上此人交粮满额。

    张从叔管着几个县城及周边大大小小村镇的税户,统共约摸有六千户,这个数字在张昭华看来是很大了,但是据说,因为河南丁口多是流民的缘故,较其他地方远不足,据说邻省安徽江苏这些地方,粮长都是管束九千到一万户的。

    另外,洪武十四年以前,地方是没有里长甲长的,粮长就充任这些人的职责,包揽地方事务、掌握乡村裁判权。十四年以后,天下郡县编赋役黄册。以一百一十为里,一里之中,推丁粮多的十人为里长,余百户为十甲,每甲十户,推一户为甲长。粮长兼任里长,而张昭华的老爹张麒识一些字,就在粮长的推荐下做了甲长,管摄一甲之事。这一甲十户里,恰好就有难缠的马寡妇。

    “马寡妇丈夫死了,又没有儿子,为的家里一个丫头能多带点嫁妆,自然要闹。”张昭华道:“她前些年闹得要把官田弄成陪嫁的私田,我爹没同意,她就抱着女娃坐在我家门前哭,还以为我家把她咋样了呢。要不是最后粮长发了话,她还不甘心那四十五亩的田地呢。”

    “就是现在也不甘心,”芳芳哈哈哈笑了一通,道:“她家里丁口少,粮长还照顾她,每年田地都是村里人帮她打理,一句谢也没有,俺次次看着她奔李村,把余粮卖了钱、换了布回来。”

    “那还不都是要给她女儿的东西,”张昭华叹息道:“要不是看她一心一意为女儿打算,又是年纪轻轻守了寡不打算再醮的,粮长也不会多般忍耐她。”

    见芳芳还在张望,张昭华笑道:“先前她闹着不想交租,粮长是能减则减,黄册上她的缺口,都是由粮长给补上的,今年可不用了。”

第7章 畸零() 
“怎么地?”芳芳从树上滑下来,道:“今年粮长不打算给她补了?”

    “不是,”张昭华道:“今年我听粮长说,黄册跟以往不太一样了,说是册首有图,有鳏寡孤独不任役的,就带管于一百一十户之外,名字列于图后,专有个名儿,叫‘畸零’。”

    “那马寡妇就不用交粮了?”芳芳惊讶道:“她就是那个‘寡’嘛!”

    “应该是这样。”张昭华道:“虽然是这样,但是岁终报户口的时候,她那名字是要写在‘户绝’那一栏的,她绝户了,听起来够难听的。”

    “可不是绝户了吗,”芳芳撇撇嘴,提起水壶道:“蓝蓝没有爹,没有兄弟了,以后谁娶她谁就要仔细思量,还得帮养她老娘呢,那许多人家自然是不愿意的。要嫁到外村去,马寡妇更不愿意了,将来没人养她,俺看她还是想着要把蓝蓝嫁到本村,她不错眼儿地盯着才行呐。”

    蓝蓝是马寡妇唯一的女儿,今年五岁,长得柔柔弱弱地,脸儿瘦的巴掌大,不敢抬头看人的。但是张昭华和芳芳都知道她不是饿肚子没营养,马寡妇其实有一手好厨艺的,据说以前是给富户人家的厨娘,也因为这一点,村里有喜庆事或者祭完土地神的喜宴,粮长都一般都会叫她来主厨,所以马寡妇是有钱的,而且不吝惜给女儿吃穿上用。

    她们说着往家里走,路上碰到一个人,按辈分来说张昭华要叫一声叔爷,她们这个村虽然都不是亲眷,但是家家户户都是同姓,在这个时候讲究“同姓一家”的道理,在粮长的引导下,村里人都序了辈分,眼前这个人六十岁了,所以张昭华就要过去先问一声。

    “华姐儿,”老头咳了两声,连连摆手道:“快过去看看你家兄弟,又在欺负马家那丫头呢,说了也不听,你去看看吧,俺还要去粮长家里。”

    张昭华道一声谢,问明了地方,匆匆忙忙地赶去了。

    其实一听到“沟水头”这三个字,张昭华心里就咯噔一声,张升特别顽劣,又特别爱记仇。先前马寡妇在家门前闹过,他就一直记着,每每欺负蓝蓝,吓得蓝蓝缩在家里不敢出来。

    马寡妇骂了也没用,张麒打了也没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