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昭华 >

第238章

昭华-第238章

小说: 昭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一会儿宁国公主来了,张昭华在门口迎了她进来,宁国进了殿中,笑道:“你也是不怕凉,放了这许多冰盆来。”

    张昭华就指挥太监把冰盆搬出殿外:“冰窨里的冰,白白被敲出来了,这帮皮猴看着机灵,其实一点章法都没有,只是觉得人多,殿里暑气会更大,便搬过来这么多盆冰——也不想想,这多大的地方,四周的窗户一开,风就透进来了。”

    张昭华生日一般只和一些个亲近的人过,命妇们不用进宫行贺礼,她这殿里也就摆了两个大圆桌,算算人数,也许还有剩余。桌子上先摆上了新鲜瓜果,张昭华闻得这水果的清香,觉得暑热都散去了,她和宁国说了一些闲话,她知道宁国其实应该是有话要对她说的。

    “你知道吗,”宁国对她说:“我刚才一路走过来,就有些糊涂了,感觉自己像是来见懿文太子的,偏偏我还没觉得不对,直到看到殿前的人,我才想明白。在这宫里的路,走来走去,脚底板上都泛上来凉气。”

    “永乐三年之后,”张昭华就道:“您也就不常进宫了。”

    “我已经是失了丈夫的寡妇了,”宁国就道:“进宫来,干什么呢?走到奉天殿前,就想起这是高皇帝给我赐婚的地方,走到春和宫,就想起这是懿文太子给我送嫁的地方,在这宫里的路,我比你走了前几步,现在我是走完了,而你还要走下去。”

    “你莫要怨我给你们添了麻烦,”宁国歉疚道:“我知道你和高炽,因为李贞这案子,生了嫌隙。这是我挑起的头,我没有办法不去抓住这样一个摆在我眼前的机会。”

    李贞的妻子,就是在宁国公主府邸上做些缝补浆洗的活计。

    “我恨陈瑛,恨纪纲,也恨皇帝,”宁国道:“虽然我清楚地知道,从靖难成功的那一刻起,驸马的命就是借来的,但是我依然恨。我到了地下,一定不再袒护皇帝了,我要向爹爹妈妈,好好地告状。”

    永乐二年,陈瑛参奏驸马梅殷的事情仿佛近在眼前,然而隔年梅殷就叫人害死了,一个好好的人,上个朝就能自己溺死了,张昭华至今还记得宁国公主疯癫的模样,她呼着皇帝的名讳,让皇帝把她的驸马还回来——

    然而梅殷是回不来了,宁国只能学会收余恨,从此以后,世间无论多少滋味,她已品不出欣厌;万千种炎凉,也没了嗔喜之心。

    玻璃心的小读者们,昨天一章掉了多少收藏?放心吧,很快甜回来。

第七十六章 金屋藏娇() 
张昭华看着一桌子菜问道:“是尚食局还是尚膳监掌勺?”

    “是尚膳监。好几天前马尚监就忙起来了,”湘官嘴皮子利索,道:“把整个尚膳监的汤局、荤局、素局、点心局、干炸局、手盒局、冰膳局、镏膳局、面筋局、冻汤局都提溜地团团转呢。”

    “难为他了,”张昭华道:“听说今儿朝鲜、琉球的使臣到了,必然是不肯轻松了。”

    韦氏、徐氏,安成、常宁咸宁几个,也凑到了一桌子上,韦氏这些年总爱往富贵里打扮,高煦都由着她去了,张昭华也一句说不得;徐氏脸色很差劲,眼下也是一窝青,原因很简单,她的舅舅宁远侯何福在前线听说数次被皇帝训斥,说他没有节度不听调遣,看皇帝的意思,宁远侯也是快要完蛋了,赵王高燧也渐渐不给她好脸色看,她的处境,的确不好。

    安成嫁了西宁侯宋晟之子宋琥,咸宁嫁西宁侯宋晟子宋瑛,常宁嫁了西平侯沐英子沐昕,常宁的日子是最快活的,因为她对皇帝请求,跟随驸马去云南,这是她小的时候就有的梦想,张昭华至今还记得她扑闪着大眼睛,盯着瓶子里的凤蝶的模样,云南在现在的很多人眼中,是蛮荒之地,然而这地方有多美,只有张昭华知道。何况沐家在昆明修了八百里的湖泊,据说景色美到连飞鸟都要为之驻足。

    她要去云南,皇帝自然不同意,甚至怀疑沐昕别有所图——不过常宁却说服了皇帝,这是最让张昭华感到惊讶的地方,她印象中的常宁,这样乖巧宁静的人儿,真的有执着的一面,想要去的地方,就一定会去。于是她真的去了云南,每年也会有一两个月回来,每次张昭华见她,都看到了不一样的东西,她过得快乐,过上了自己想过的生活。

    没有人有她这样的福气了,或许说,没有人有她这样坚藏在内心的勇气。

    “昆哥儿如何了?”张昭华问她。

    “越发胖大了,”常宁笑道:“一天一个样。”

    姊妹中,除了永安至今没有孩子,其他都有了;而兄弟之中,赵王高燧至今也没有孩子。具体什么原因,张昭华已经知道了,但是皇帝不觉得毛病在赵王身上,他更迁怒赵王妃,毕竟在这个时代,赵王有这个癖好,其实也不影响传宗接代。

    “哎呦这姊妹妯娌都齐全了,”一声拖着常常音调的声音从门外传过来:“怎么就没有喊我呀?”

    除了永平也没谁了,张昭华就道:“来就来了,好像谁拦着你,不叫你来似的。”

    永平散漫地坐下,她一转眼看到郑氏,就道:“张郑氏,你家和英国公府邸离得近,今儿没见着胡氏,没和她一起来吗?”

    郑氏不明所以,只能小心道:“只我一人进宫了,并没有和英国公夫人通气。”

    “怕是你通了气了她也不想来罢,”永平就尖锐地笑了一声,看了眼张昭华道:“她现在愁眉不展,怨气横生呢,满腹心思都叫英国公那个小妾给占了,你们也都知道吧,这个小妾,那还是故人呢,还是和——咱们太子妃有旧之人。”

    张昭华听着奇怪,就道:“是谁?”

    “蓝蓝呀,”永平笑道:“就是那个配给张昺的儿子,靖难时候被裹挟带去了山东的薛蓝蓝,张家的女眷都发作了官奴了,她不是和马氏回去了老家了么,谁知道英国公还能千里迢迢找过去,聘了她做贵妾呢。”

    张昭华完全不知道这一回事,她看郑氏没有反驳,就知道事情应该是真的了,没有想到当初她有心撮合张辅和蓝蓝没有成功,蓝蓝最后被嫁给了张昺的儿子,而张辅却还是对这个可能只有一面之缘的女人念念不忘,不顾蓝蓝已经嫁过人,还是将她娶了回去。

    “胡氏的日子也不好过啊,她也是能端着,”永平刻薄地笑了一声:“要换了我,早就将这个狐媚人提脚发卖出去了,听说现在英国公都怎么去她的正院了,太夫人也没有帮着她,由着张辅宠妾灭妻呢。”

    怪不得上一次在张贵妃的寿宴上,胡氏瞧见自己,就早早离席了,张贵妃怕是还是偏向着她的嫂子,觉得蓝蓝是个搅家精,但是张昭华觉得这事儿怎么也怪不到自己身上,蓝蓝是和她有故不错,一个地方出来的,但是当年她保媒将蓝蓝嫁给了张昺的儿子,算是将人家半生都给毁了,她无颜见蓝蓝,两人早都形同陌路了,难道别人还以为自己还能偏帮她不成?

    见张昭华神色不太好,永平就觉得畅快,当然她还没有完:“不是说,太子妃养了个丫头在身边吗,人呢,怎么不带进来让咱们瞧瞧?”

    “养个丫头陪我解闷,陪我逗乐,怎么了,”张昭华道:“我又没生个丫头,见到女娃娃就爱得很,太子跟我说了好几次,想要把这丫头认作干女儿呢。”

    “怕不是干女儿罢,”永平就道:“最后要是做了儿媳,也是得逞所愿。”

    “任谁罢,总不叫再来个金屋藏娇的例子,”张昭华就淡淡道:“就算我同意,皇爷那里,也行不通啊。”

    永平的脸色就开始发青——她有个比玉姐儿小一岁的女儿,长得倒是漂亮,但是性子也坏得很,几乎和永平一个模样,幼年的时候也在东宫和椿哥儿玩耍过一阵,不过伺候的人都得累,而椿哥儿自己也嫌弃他这表妹尖酸多事,不愿意和她玩耍。

    永平每次到东宫来,都带着她的这个女儿,这丫头就是奔着椿哥儿来的,但是椿哥儿听到她来,也尽量躲着不见——永平这意思很明显,希望做个中表亲,但是不光张昭华不同意,皇帝那里,似乎也风闻了,叫永平不要带着女儿去东宫。

    张昭华觉得她很可笑,现在都是什么时候了,只听闻有公主的儿子再尚主的,没有公主的女儿还能嫁进皇室里面的,汉武帝做了个很坏的例子,这例子从来都不值得借鉴。

第七十七章 火器() 
“行了,人齐了,咱们就开饭罢。”张昭华懒得再应付永平,直接吩咐开席,然而永平却道:“怎么今儿你的寿宴,大兄却没有来呢?”

    “他忙着呢,”张昭华道:“国事繁重,你又不是不知道。”

    永平就道:“国事繁重,总也有吃饭的时间罢,还是大兄不想过来,我怎么听说大兄宿在前殿里,已经好些日子了?”

    张昭华道:“皇爷北征,入夜也常有紧急军情送来,在前殿处置更便宜些。”

    这些人只知道东宫两个人在冷战,但是不知道具体原因,她们也完全猜不到,永平刺了几句,张昭华也并不松口,一顿饭吃的实在是叫这一桌子的人都不舒服。

    晚上的时候,内府的人安排了折子戏,张昭华漫不经心听了两场,就见椿哥儿身边没跟着去北京的太监范弘过来,道:“娘娘,皇长孙给您上了贺礼,请您移步一观。”

    张昭华跟着人从承天门出来,站在洪武门的城楼上,远远眺去,竟然看到远处的秦淮河上,张灯结彩,数十条小船,往来穿梭,两岸密密麻麻观灯的人,似乎知道张昭华登上了城楼,都一同喊道:“恭贺娘娘千秋——”

    据范弘说,早在修建宫室的时候,有多余的木料,皇长孙让人按江淮画舫打造了花船,从运河送了过来,而且御用监还有今年上元节扎的几个数丈高的灯棚,把那灯棚放到穿上,上面布置各种灯彩,燃灯数万盏,放在秦淮河上面,远远望去,当真是焕若白昼。

    “大郎真是有心了,”张昭华这时候就有一种还可以靠一靠儿子的欣慰的感觉:“不过再不能破费了。”

    皇帝的北征进行了一年的时间,这一年的时间,国家的机器也在一刻不停地运转着,经过了前面一段时间的大起大落,后面冗长的时间里,就几乎平平静静了,高炽重新刊印了《永乐大典》,因为当年大典完成之后,虽然皇上曾经想刊印,但是因为工程浩繁没有成行,如今高炽重录大典,用书手三百七十八人,每人每天抄写抄写三纸,每纸五十行,行三十字,从永乐七年七月开始,一直到永乐八年年底,方才完成了三分之一。

    张昭华由此萌生了想要建立国家图书馆的愿望,因为这样的巨帙,她知道后世大多散轶了,流失在历史的长河里,没有被人好好利用过——而当初皇帝修书的原因,无非是夸耀后世,而大典修出来,也是存之高阁,像高炽这样潜心学习的人,每天不过取用一二本,这样一部包罗万象的百科全书,只作为帝王之家的备书,资源垄断成这样,实在是太过浪费。

    如果将这些抄录的大典公开面向所有官员、进京求学的士子开放,建立一个集中而完善的书籍阅览及借阅制度,那将对开启民智,有影响深远的作用——只不过如今所有的工匠全都集中在了北京,这一个想法想要实施也无法实施,不过张昭华一直记得,她这个想法总是要实现的。

    另一个值得一提的是,张辅平交阯,从交趾那里得到了神机枪炮法,制用生、熟赤铜相间,大小不等,大者发用车,次及小者用架、用桩、用托。大利于守,小利于战。随宜而用,为行军要器。这种炮车相当好用,皇帝特令神机营副将谭广到南京宣召,诏自开平至怀来、宣府、万全、兴和诸山顶,皆置五炮架。

    张辅从交趾带来一个极为精通火器之人,他的名字叫黎澄,原名黎元澄,胡朝开国后改为胡元澄,为越南权贵及胡朝君主胡季犛的长子,被明军俘获,因他善长兵器,不仅免死,甚至还在朝廷的工部任职。

    三年多的时间,让黎澄的汉话说得相当流利,他甚至向张昭华展示了一些自主研发的火器,也就是除了火炮、火铣、火蒺藜、大小火枪、大小铁炮、神机箭等火器之外,他自己在“一窝蜂”的基础上,制作出一款大型火箭武器,它不仅体形尺寸大,而且具备多级火箭的雏形,名曰“火龙出水”。

    这东西以粗毛竹为弹体,以木雕龙头装于首部,龙头下面,龙尾两侧,各装一个半斤重的火药桶,将四个火箭引信汇总一起,并与火龙腹内火箭引信相连,水战时,面对敌舰,离水面三、四尺处,点燃安装在龙身上的四支火药筒,这是第一级火箭,它能推动火龙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