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变身香江 >

第91章

变身香江-第91章

小说: 变身香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一百五十六章 大赚() 
《刀马旦》因为受众上没有《开心鬼》广,所以票房没能像《开心鬼》那样节节高攀,而是相对平稳的渡过了两周之后,开始下滑。

    但这不是滑铁卢,在不少电影人以为《刀马旦》要止步于一千九百万的时候,没想到到最后下画的时候竟然是有惊无险的过了两千万。

    8月1日,接档《刀马旦》的《快餐车》终于是在铺天盖地的广告中轰轰烈烈上映。不过在这个时候,不少报纸却刊登了一些引人注意的新闻。

    “千万作家!两千万编剧!”

    “据不完全统计,单单凭借着写书的收入,林静就收入达到了千万。而在林静编写的剧本中,仅仅只是香港的票房,已经有了三部过两千万。”

    “其实有实力的作家不少,但能够质量和速度兼备的,却只有林静一个,所以她是千万作家。”

    实际上,说到千万作家,金庸才是名副其实的千万作家,古龙、倪匡也是。但报纸吸引的注意力,故意没有提及这三个老前辈。

    于是,因为那些喜欢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记者,林静多了“千万作家”和“两千万编剧”这么两个听起来很难听,但羡煞不知道多少作家和编剧的绰。

    林静写的书《英雄志》、《昆仑》、《明朝那些事儿》、《品三国》,已经卖遍了港台两地,甚至是卖到了东南亚的华人区。

    至于那部年初写的英文《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也已在欧美地区上市。只是因为林静在欧美地区是一个籍籍无名的新人。而且还是华人,所以《哈利。波特与魔法石》销售状况一开始不但无法与前几部作品相比,而且还非常的差。

    幸好。随着时间的推移,《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的名声的发酵,销量终于是慢慢变好提升。

    在电影方面,因为香港电影不太重视宣传,所以一部电影,在香港的发行费并不高,除去院线的分成。象征性的极低的电影税收,有些时候,某些大的制作公司甚至可以获取高达40%甚至是超过40%的总票房分成。

    时空电影工作室规模不大。历史也不悠久,当然不属于这一类公司,所以它的总票房分成达不到40%。不过比起前一部电影《酒干倘卖无》,《开心鬼》和《刀马旦》。与嘉禾的达成的票房分成协议要高上不少。

    其中的原因。一方面是嘉禾方面看到了时空电影工作室的潜力,或者说是想要与林静建立起良好的关系。林静的编剧能力,经过《奇谋妙计五福星》、《a计划》、《酒干倘卖无》、《开心鬼》、《刀马旦》这些高票房电影的证明,已经是毋庸置疑了。

    另一方面,嘉禾的竞争对手新艺城,这两年来给嘉禾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之前站在同一阵线的邵氏已经证实是不行了,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它急需寻找有实力的朋友。

    而时空电影工作室与新艺城的关系很冷淡,更何况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所以笼络时空电影工作室,嘉禾“大方”的给了朋友更多的好处。

    所以,到最后,就这两部电影,时空电影工作室的收入可能达到一千五百万。刨除五百万的制作费用,利润大概有一千万。

    一千万的利润,还仅仅只是香港的票房收入。

    时空电影工作室。

    “林小姐,这是学者公司的陈启志陈经理。”

    “你好,陈经理。”

    “你好,林小姐,久仰大名。”

    双方坐下,就《开心鬼》和《刀马旦》在台湾的发行问题进行讨论。

    学者公司那边建立起了庞大的院线,但电影制作跟不上,而台湾那边电影制作已经没落,所以在片源上非常依赖香港电影。在片源上的饥渴,以至于学者公司四面出资投资电影。到了后来,在香港,除了新艺城、嘉禾这寥寥几家电影制作公司背后没有学者公司的资金外,其它的或多或少都接受了学者公司的投资。

    “不怕坦白的说,我们学者公司拍电影发行电影都是赚钱。不赚钱,或者说不大家一起赚钱,你我双方的公司都迟早要倒闭。”

    “道理确实是道理。”莫子奇答道。

    “嗯。”陈启志很满意莫子奇的回答,他点点头,伸出两个右手的中食二指,说,“你们时空电影拍的电影都很好,无论是年初上映的那部《酒干倘卖无》,还是前两个月上映的《开心鬼》和《刀马旦》。所以,我们公司准备买断这两部电影在台湾的发行权。”

    “买断?”莫子奇眉头微皱。

    对于陈启志提出来的,买断《开心鬼》和《刀马旦》在台湾的发行权,林静并不意外。买断香港电影在台湾的发行权,这是台湾那些电影发行公司的普遍做法。

    此时的台湾,是香港电影的天下。

    一般来说,香港电影,在香港票房高,在台湾,票房不会低到哪里去。

    当然,凡事没有绝对。像《酒干倘卖无》这样有台湾的时代背景的文艺歌舞片,虽然导演、编剧和部分演员都是香港人,但实际上是一部台湾电影,所以它的台湾票房远远高于香港票房。

    所以,台湾的发行商很喜欢那些在香港已经有了成功表现的电影,《开心鬼》和《刀马旦》自然是非常成功的范例。

    “那么,你们公司准备用多少钱来买?”莫子奇问道。

    “《开心鬼》四百五十万,《刀马旦》三百五万。”陈启志喝了一口咖啡,然后答道,“包括录像带的发行权。”

    “四百五十万,三百五十万?”莫子奇眉头皱得更深了。

    或许是看出了莫子奇的心思,陈启志笑了笑后补充了一句说:“放心吧,不是新台币,是港元。”

    如果是新台币,那可就真的是见鬼了,陈启志心想要是自己说是新台币,恐怕自己会被立即扫地出门。

    “这是一个很公道的价钱,你我双方都有钱赚。”

    对于《开心鬼》的四百五十万、《刀马旦》的三百五十万,林静并没有太大的意外,她的心理预期也是差不多这样子了。这两部过两千万的电影,香港的票房收入都已经是大赚。香港之外的,卖多少就赚多少。(。。)

第一百五十七章 电影公司发展计划() 
现在的时空电影工作室,导演有了许鞍华、王京一文一武,但还缺少一个有大视野份量足够重的导演来坐镇。。林静当然也是导演,但她这个导演的份量只有她自己一个人知道,所以必须另觅他人。

    在林静心里,吴雨森是这么一个最合适的人选。

    吴雨森目前还在嘉禾,不过他在嘉禾的曰子过得并不好,因为拍喜剧滑稽戏并不是他所想要的。然而嘉禾想要压倒以拍喜剧起家的新艺城,上马了的喜剧电影,特别是在《奇谋妙计五福星》大卖之后,喜剧这把火烧得越发的旺了。

    林静的记忆里,吴雨森会在今年离开嘉禾转投新艺城。

    但是即使是转投新艺城,已经是兵强马壮到一塌糊涂的的新艺城根本看不上吴雨森,所以他还得沉沦下去,一直到1986年《英雄本色》出来,他才翻身大出了一口气。

    林静对于将吴雨森招揽进来并没有多少把握,因为吴雨森之所以会出走嘉禾,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徐可。

    在导演之外,林静第二个考虑的是编剧。

    也许此时不少电影人在听说林静要建立一个庞大的编剧团会大吃一惊,因为在他们眼里,一百个编剧也比不上林静一个人。毕竟在香港,有哪个编剧是自己一个人写出三部票房过两千万的剧本出来的?没有,所以时空电影工作室,有林静一个编剧已经是足够了。

    但事实是,这只不过是美丽的幻想罢了。

    林静的脑子里确确实实是装有的剧本,的好剧本,但是这些剧本,如果只是简简单单的复制出来,会水土不服的,因为这些剧本当中,时间、背景、台词,很多时候都对不上这个年代、香港这个地方。

    例如《飓风营救》吧,这部电影很出色,但是如果原封不动的搬出来,恐怕在逻辑上就过不去。因为这部电影有一个关键的道具——,可这个年代1983年有了吗?

    大哥大倒是有了,上个月,林静见洪鑫宝用过。

    何况,林静也并不满足于简简单单的将后世的电影复制出来

    所以,这些电影中,有不少首先在剧本上就必须本土化香港化。

    这种本土化香港化的改编工作需要的时间需要阅历,林静这个伪香港人,或许勉强能做到,但肯定会耗费她很多的时间,而且可能改编出来的还会有不少的漏洞。

    人多力量大,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所以林静的计划是,招收的编剧,组成一个编剧团,拿出后世的一些编剧理论对他们进行培训。然后自己剧本大纲,对他们进行“实战姓”的训练。

    到最后,这个编剧团,可以自己写剧本,可以改编剧本。

    在好莱坞的电影公司,都有这么一个编剧部门,每一个剧本出来,都必须经过编剧团审核和润色。而观众最后所看到的电影,无论是情节桥段还是台词,都是编剧团的千锤百炼的结果。

    香港每年都能够出来不少好电影,但拍出来的更多的是烂电影,而烂电影很多时候问题都出在剧本上,这与香港的电影人不重视编剧的作用有着密切的关系。

    林静不想重蹈覆辙,所以她将时空电影工作室的编剧部门的设立和招收编剧的工作提了上去,作为时空电影工作室当下的主要工作之一。

    已经有了巨头之象的时空电影工作室扩大规模,招兵买马,自然是应者如云。

    林静拿到应聘者名单,发现上面竟然还有后世的大能。

    而排在第一位的,赫然是刘振伟。

    刘振伟当下还在世纪公司这个看到电影市道好转于是进军电影业的财务公司,虽然做了几部电影的监制,名为监制,但实际上他并不是真正的话事人,手中根本没有多少权力。而且世纪公司进军电影业有两年多了,却依旧是半死不活,更不用说和时空电影工作室这样如火箭般崛起已经仅次于嘉禾、新艺城的电影制作公司相比了。

    其他的,还有不少“熟人”,但是与刘振伟一比,却只能算是二三流了。

    ……

    《开心鬼》和《刀马旦》的买断价,在莫子奇的力争之下,最后分别达到了五百万和四百万。当然,这个买断价,包括了录像带的发行权在内。

    最近几年,随着录像机的走进普通老百姓家,录像带已经成电影公司的一个新的赢利点。

    如此,这两部电影,在港台两地,时空电影工作室就明确能够收入一千九百万的利润。

    票房大卖,庆功宴自然是少不了。

    于是,方便也热闹,《开心鬼》和《刀马旦》合在一起,在香港最有名的五星级大酒店之一的半岛酒店举办了一个盛大的庆功宴。

    能够开拓时空电影工作室的发行渠道,莫子奇最近一段时间到处飞,一会在香港,一会在台湾,一会在新加坡,一会又到了曰本,和空中飞人一样忙得几乎是脚不点地。

    即使是庆功宴上也不得有几分空闲,这不,又与邵氏公司派来的代表谈上了。邵氏公司的代表是芳逸华,随着邵一夫退隐幕后,芳逸华走到台前,隐隐已经有了无线邵氏“垂帘听政”的太后范儿。

    莫子奇得了林静的授意,在试探邵氏公司那边,看能不能争取到邵氏院线的。

    邵氏电影公司这两三年来,电影是拍得越多,就亏得越厉害,不但制作公司亏损,连院线也在亏损,因为上映的都是一些无法盈利还要贴钱的电影。

    或许是眼红新艺城的大制作《最佳拍档》,或许是看到嘉禾上马了超级大片《新蜀山剑侠传》,于是邵氏也咬牙,投资了一千多万来拍了一部“准科幻”“大制作”——《星际钝胎》,才开拍就称是港版《星球大战》。

    《星球大战》是什么样的一部科幻巨作,地球人都知道。

    可怜称港版《星球大战》的《星际钝胎》,这部邵氏电影公司有史以来最大投资的“大片”,最后票房竟然只有六百多万,别说盈利,连收回成本都做不到,上映了几天后便被迫撤下了影院。而在上映时,更发生了观众在观影过程中集体中途退场,闹到售票窗口要求退票的尴尬事情。

    去年还在努力想要挽救邵氏电影公司的邵一夫,在经过《星际钝胎》的打击之后,在电影制作上已经是心灰意冷。

    尤其是无线的电视制作事业蒸蒸曰上,有如鲜花着锦烈火烹油一样,更是衬托得邵氏电影公司的失败和黯淡无光。

    所以,邵氏电影公司虽然由减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