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书道至尊 >

第14章

书道至尊-第14章

小说: 书道至尊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拜入陶公子门下,这是我江左的选择,虽死无憾!”

    一连五日,无论刮风下雨,烈日暴晒,江左始终不曾移动过分毫。

    只是他的形容越见枯槁,不如街头乞丐。

    江左身边也渐渐没了围观人群,人们对于江左跪在陶知谦门前,都已经习以为常。若是哪天出门,不见江左跪在陶知谦门前,这倒是值得稀奇。

    只有偶尔经过的外乡人,对此情景不免惊奇一番。

    不觉到了第七日,江左头脑昏昏沉沉,终于眼前一黑,往前一头栽倒。

    恍恍惚惚,不知世事变迁,如同过了千万年之久,又似乎只是短短一瞬,等江左再次睁开眼睛,发现自己正躺在一张绵软的床铺上。

    “醒了?”一道熟悉的声音传来,江左半撑起虚弱的身子,有些激动的循声看去。

    四五米外,陶知谦正将笔搁在书桌的笔架上,向江左看来。

    “陶公子,请让我拜入门下”江左激动不已,挣扎着便要下床,但被走过来的陶知谦一把按下。

    江左此时身体虚弱不堪,根本毫无反抗之力。

    陶知谦叹了口气,说道:“我可以同意收你为学生,但我门下规矩甚严,你可要三思。否则到时候败坏门规,我绝不轻饶。”

    说到后来,陶知谦已是语近严厉。

    “学生拜见老师,以后老师若有吩咐,学生万死不敢推辞!”多日苦痛,这一朝终于云开见日,江左说着,竟不由失声痛哭起来。

    五月二十一日。

    赵皇九十大寿,大赦天下。

    上元城处处张灯结彩,街头舞龙,店铺折价。河上画舫娇女如云,奏出声乐。人人喜笑颜开,城里城外,好不欢畅热闹。

    赵崇隆端坐龙椅,接受众人拜贺。

    内侍官捏着尖锐的嗓子,高唱道:“一拜,贺天地泰平。”

    “二拜,贺人族昌盛。”

    “三拜,贺赵皇万寿圣安。”

    众人恭敬三拜,神情一片肃然。

    “老五呢?”赵崇隆看着下方众人,突然察觉不对,侧头朝左前方的内侍询问道。

    内侍答道:“宁阳王去了申州,现在应该还在回上元城的路上。”

    赵崇隆脸色顿时有些不悦。

    内侍察言观色,又禀奏道:“宁阳王虽然没来,但是寿礼已经送到了,听说是宁阳王是特地拜访申州大才,为陛下写的一篇故事。”

    “故事?呈上来。”赵崇隆神情一动。他平时支撑国运,又要处理公事,精力憔悴,阅读故事可算他为数不多的爱好之一了。

    内侍应命,很快拿上一本薄薄的书册,厚度不过四五张的样子。

    “皇帝的新衣?”只看书册封面上的书名,赵崇隆就眉头一皱,有些不解。

    “上古时候,在无尽大海中有一海岛,岛上有一个小国家。这个国家的皇帝励精图治,但却有一个癖好,那就是每一天都要换一件新衣裳”

    仅只是聊聊数句,赵崇隆的心神就牢牢沉浸在故事情景中,不可自拔,神情时时变幻。

    不知过了多久。

    “陛下,陛下”内侍轻声呼唤,终于将赵崇隆惊醒。

第28章 皇帝的新衣() 
内侍小心道:“陛下,接下来该赐宴了。”

    赵崇隆深吸一口气,脸上神情莫名,沉吟道:“暂不赐宴,让人将这篇皇帝的新衣,读给众人听听。”

    内侍虽然不解,但依旧领命而去。

    广场中的群臣有些骚动。

    “这是怎么回事?接下来应该赐宴了吧?”

    “莫不是出了什么事情?”

    正当众人窃窃议论时,上方的内侍官突然高声道:“请诸位安静,奉陛下之命,读皇帝的新衣故事。”

    “皇帝的新衣?那是什么东西?”众人虽然满腹疑惑,但赵皇之命,也不得不遵从,迅速安静下来。

    只听台上内侍官读道:“上古时候,在无尽大海中有一海岛,岛上有一个小国家。这个国家的皇帝励精图治,但却有一个癖好”

    故事不足两千字,不到一刻钟,内侍官就已经宣读完毕。

    而众人此时却依旧沉浸在故事精彩中。

    不知何时,赵皇却已是走下龙椅,来到高台上。

    赵崇隆看着下方众人,感慨道:“皇帝的新衣虽然只是一篇短小故事,但其中的意义,却让本皇不得不警醒。敬本皇,畏本皇,爱本皇,有求于本皇的人多不胜数,可是敢说真话的人又有几个?皇帝的新衣中,那个糊涂皇帝光着身子,却也没有人提醒,这是多么可悲的事情?本皇自思,绝不像做这样让外人看笑话的糊涂皇帝。”

    赵崇隆顿住话语,脸色复杂,眼底深处闪过悲凉,还有一丝悔意。

    他忽而记起,五十多年前,在他刚登基的时候,还有臣子敢于向他直言进谏。但他那时却以为是臣子不懂得敬畏皇权,以是不但不听谏言,反倒严厉惩处。从那以后,渐渐的也就没有臣子敢跟他对着干,他赵皇说什么,哪怕是黑的也必须变成白的。

    他自认励精图治,就和皇帝的新衣里面那个糊涂皇帝一样,可叹此时才幡然醒悟,以前不知做了多少错事。

    众人静静看着赵皇,偌大的广场上,落针可闻。

    赵崇隆神情渐渐化作一片坚定,朗声道:“本皇希望,众位以后能够继续向本皇直言进谏,学学皇帝的新衣里面那几个孩子。诸位,可不要让自己连孩童都要不如。”

    “本皇恳请诸位,以后能直言进谏。只要不抄了我赵家祖坟,不谋朝叛逆,哪怕指着本皇的鼻子骂,揪着本皇的衣领骂,骂得本皇颜面无存,抱头痛哭,本皇也心甘情愿。”

    “另,六部之外,再设一谏言司。谏言司独立六部以外,可对皇帝的一切命令进行劝谏,且不以言论获罪。谏言司常设,后代赵国皇帝不得废除,否则视同违背祖训。”

    “另,申州江陵县书生陶知谦,创作皇帝的新衣,于本皇,于赵国意义重大。封,六品布衣,谏言司知事。赐,‘申州谏才’牌坊,玉如意一柄,荒级文房四宝一套,雪山蛛丝一匹,以示嘉奖。”

    “另,宁阳王进献皇帝的新衣,有劝谏之功,特加封王珠一颗。”

    “诸位,本皇希望以后诸位能够精心辅佐,直言进谏。这非但是为了我赵家,更是为了赵国亿万子民,为了我人族昌盛繁荣。”

    “赵皇圣明。”台下众人高呼。

    有老臣子甚至忍不住失声痛哭,大呼“苍天开眼”。

    就连一众内侍,也多有眼眶湿润。

    外界世事变迁,陶知谦却是闭门家中,为七月十五号的秋试做准备。

    随着六月初,一千零一夜在江陵县的发行,陶知谦体内蕴含的才气再次暴增,终于在七月之前达到了饱和。

    除此之外,他还要教导江左。江左体内的才气早在去年就已经达到饱和状态,但他去年秋试却没考上,只能今年再考。

    若是师生两人双双考中,同时晋级书童,这倒也不失为一桩佳话。

    后院,院子柳树下摆了一方石桌,陶知谦正在上面提笔练字。

    由于有整整一个图书馆的前世知识储备,对于写故事,陶知谦自然不必太过劳心。但和他创作故事的能力相比,他的书法却无疑是一块短板。

    经过这几个月的笔耕不缀,再加上有前世书法大家的字帖临摹,陶知谦的书法长进不可谓不大,隐隐达到书法第一境界的门槛。

    书法共分五境,第一境,笔走龙蛇。到了这一境界,书法已经大成,所写出的文章,能够得到些许的威力增强。

    第二境,落笔有声。这一境界,文字已生异象。

    第三境,点睛之笔。所谓点睛之笔,一笔一划,皆蕴精华,具备莫大的杀伤力。

    第四境,笔下生景。传言到了这一境界,文章展开,能让人犹如深入其境,不觉生死变化。一般有资格达到这个境界的,已经是圣者境界。

    第五境,文成自然。至于第五境,已经据不可考。

    陶知谦的书法虽然进境颇大,但也只比同辈中人强出些许,和那些从小练习书法的天才,还是有很大的差距,至于和圣元大陆上的那些书法大家相比,更是犹如天壤云泥之别。

    “老师,我写好了。”江左捧着写满字迹的纸张,恭恭敬敬向陶知谦送来。

    陶知谦将笔搁在笔架上,接过纸张。

    他给江左出的题目是“风”,围绕风来创作一篇故事。

    三张纸,两千字不到,陶知谦十几息就已经看完。

    经过这大半月的教导,江左写故事的能力已经大有长进。陶知谦点了点头,淡淡道:“勉强可以入目,但还是差强人意。我跟你讲过,可以掺杂一些外景,强化故事特点。比如可以写黄沙滚滚,狂风便能遮天蔽日,又或者大雪纷飞,狂风便能凛冽似刀,等等之类。可你这通篇故事,我只看到对比,写狂风摧毁了房子,又摧毁了山林,等等。这次我给你六十分,勉强及格,去吧。”

    “是。”江左恭敬接过纸张,眼中有些掩饰不住的兴奋。

第29章 圣旨到() 
陶知谦为江左定了一个评分制度,满分一百分,及格分数六十分。大半个月下来,他写的故事已经不下百篇,精力憔悴,吃饭都不知滋味,这还是第一次得到陶知谦的及格分数评价。

    虽然在陶知谦门下学习有些苦不堪言,但江左却甘之若饴,他可以明显感受到,他几乎每天都在进步,这是以前学堂夫子教导下,从来没有出现过的感受。

    而且随着和陶知谦接触越深,他对陶知谦就越是高山仰止,越是庆幸自己能够投入陶知谦门下。

    由于上午刚下过一场雨,这日天气还算凉爽,微风徐徐。

    陶知谦和江左师生两人各自占据一方石桌,一人练习书法,一人揣摩写作技巧,谁也不干扰谁,院中只有“沙沙”落笔声。

    正这是,吴先正进来报告,说太老爷等人来了。

    吴先正等人口中的太老爷,自然也就是陶行知的父亲,陶行章。

    陶知谦连忙放下笔,正要去迎接,从前厅侧门就走进一行人来。

    “爹,娘。”陶知谦忙迎上前去。

    “啧啧,小红这都要长到我胸口了。赶明日带你上街,给你做几身好衣服,保管让所有男的都眼馋得掉眼珠子,心想,‘哎呀,这是谁啊,怎么可以这么漂亮呢?一定是天上下凡的仙女,要是娶回家就好了’。”陶知谦揉着陶小红的头发,打趣道。

    陶小红本来有些怯怯地看着陶知谦,毕竟几个月没有见面,不免和陶知谦有了几分生分。而且她又想到三哥现在是书生,已经是大人物了。

    此时听到陶知谦这番话,陶小红顿时被逗得“咯咯”笑起来,甜甜叫道:“谢谢三哥。”

    陶知谦目光又看向冯彩凤身旁一个黑黑瘦瘦的少年,十来岁左右。

    “三哥。”黑瘦少年怯怯地看着陶知谦。

    陶知谦温和笑道:“许久不见,知宏也长大了。还记得前些年,我放牛,你带着一群混小子给牛尾巴上浇火油,点火,害得我们放牛的人追个满上遍野,差点没累死,回去还吃了我爹一顿扫帚”

    黑瘦少年不好意思地笑着,听陶知谦说着往年的趣事,他也有了几分亲切感,不似开始那么拘谨。

    这黑瘦少年正是陶知谦大伯陶行林的小儿子,陶知宏,刚十岁出头。这次陶行章带着一家人前来,一来是看望陶知谦,二来就是送陶知宏进柳木书院。

    柳木书院的进学名额并不易得,或者极具才情,或者花大量钱财,走关系。柳木镇人口数十万,但柳木书院甲级生和乙级生加在一起,也还不足两百。就连一些大家族,也只能另辟蹊径,请一些落魄书生来为家族子弟讲学。

    但依着此时陶知谦的名头,张兴道虽然有所犹豫,但还是爽快答应下来。

    由于是因为陶知谦的关系,陶行林并没有来,而是由陶行章送来。陶行林和陶行章虽然往年隔阂,但终究也是打着骨头连着筋的亲兄弟,再加上陶行林自愿低头,两家的关系也渐渐和缓。

    陶家一大家之人到来,自然是热热闹闹。

    只是宅院主室加上两间偏房,也只有三间卧室,只能委屈吴先正两口子和江左在院中打地铺睡觉。好在夏日夜晚也算清爽,只是蚊虫略多。

    不过有江左这个书生在,区区蚊虫自然不在话下。

    次日吃过早饭,陶知谦正要领着陶知宏和陶小红出门,门外急急忙忙来了几个差役。

    “陶公子,快做好准备,准备迎接圣旨。”领头的差役朝陶知谦说道。

    “圣旨?”陶知谦一愣,有些莫名其妙,不过忽而想到,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