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长宫乱 >

第152章

长宫乱-第152章

小说: 长宫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ぞ梦氯帷:诎捣獗盏奈菽冢阊挑留粒怂谡饫锾鞠⒁酝猓故O滤凇�

    “每逢过年时,我都在这里守候着你。你看得见吗?”

    问完这声不会有回应的话,这个年过四十的女人缓缓蹲下身,跪在冰凉的地上,从膝盖传来的寒意直抵腰间,本是未去年华的年纪,鬓角却染霜,几缕银丝在苍白的光线下格外显眼,思念之事,是会从心底蔓延出来渗在身上的。小窗外,雪渐起了飞落迹象。

    每年在同一地祈愿,每年孤身面对空荡木牌,常年的殿内笼罩檀香,手上捻着的深红佛珠,这些潜心礼佛中的赎罪,赎罪中的罪孽,寻常事之下掩盖着不为人知的往事,深以为哀。数月不见人,不出门,一心一意归佛,就像这样能够打动什么神祇,换来谁的转世远离深宫,一生永安。

    皇宫,皇宫,女人的囚牢,金玉败絮之下吃人的阿鼻地狱。

    “若有来生,你还愿与我相见吗?”太后对着不会回应的牌位自说自话,“你知道吗,自你走后,整个皇城只剩我一个,落寞得很。女儿长大了,不再亲近于我,她许是一生都无法逃脱我给她父皇下毒的那个大雨夜,我也时常心虚见她。姐姐,我觉得自己很孤独,并且在每一日过去后,越来越孤独。这个天下,你走了以后,还有谁能陪我……”

    想来,充斥心酸。慢慢的,逐渐哽咽。

    双手捂住脸,泪流满面。

    跪在这里的她,无声蒙住自己。从木窗外落下的光束,映在这身再无鲜艳芳龄之色的深服上,原来,再美的东西也会衰退,但在这里哭泣的她,身影在明光内竟渐渐与昔日相仿起来,白丝消失,乌黑重爬,已近半百的人的身体内,住着的仍是那个年轻的灵魂。从来没变,一直都在。

    绿衣罗裙还是穿在单瘦纤挑身子上,繁重沉闷的头鬓也变得俏明起来,未曾诞下子嗣,未曾尝尽冷暖,旧昔里的她停留在了那个年龄,永远年轻,永远明媚,不经人世污染。只是,这些只存在于回忆中的形象,再也回不去。

    木牌注视着眼前的这一切。

    许多年来,它的面前从每日太后的虔诚拜佛,到卫央、皇上的依次出现。

    这些人,重复经过,不曾改变。

    木牌冰冷冷的,不会传达任何情感,它是这个世间里最普通的雕碑。

    若要寄语什么,未免太过奢望。人总是擅于把没有用的想念强加在其他东西上。

    今年虽后来出现了一个陌生闺秀的容貌,怯生生的跟在卫央身后进来,但那又有何差别?

    “清婉姑母……淑昭愿你在那边,能过得长久快乐。”

    木牌听着这些世人的言语,独自消化。在生对死,与两个不同的世界面前,是无法抵达的鸿沟,是永远的分别。生时听不到的话,死后再说,是根本无用的。

    短短数日之后,祭祖终于告终。

    寺庙再度开始繁忙起来,帮着各位贵人回宫回府,临走前,沈淑昭在收拾行装,木门外出现一个女尼身影,因她进来时卫央不在,故当沈淑昭只是贴身宫女,便道自己是赶来给皇上与长公主送道别礼的。此尼虽剃度,然仍桃花玉面,不似贫寒出身之人,沈淑昭想起谁,细问下去,果然是那位昔日“早逝”的李柔嫔,当下心中感慨万千。

    她代尚不在的卫央谢过,随后陪着寒暄几番,李氏甚是谦卑,问了她好些京城与皇宫的事情,提起李家府时,又变得泪眼婆娑。沈淑昭想她大概年年如此,毕竟每年只有今时,才是她能询问亲人的时刻。

    随后二人分别,在寺门口送别时,沈淑昭回头还望见那女尼站于原地,惆怅目送他们离去,起初她以为是李氏过度感恩的缘故,后来转念才想明白,卫央和皇上的打算该是在今年开始,李氏许是知道些什么,觉得此次以后就是后生的转折了,会不似从前,所以才在那里呆呆的不肯走罢。

    整个山庄的贵眷陆续踏上归途的马车,来得浩荡,去得风光,最终马车带着人离去,不知所踪的福囊就这样永远留在了这里,同时与这位被逼入宫的可怜女人一齐,消失在了脑后。

    “活在世间只能听天由命,由父母,不得自由,莫不如断了青丝,清静寡欲,好过一生都任人摆布。”

    这是在离别之际李氏所言的话,沈淑昭贴于柱上,忆起这番话,比起她,自己其实更难割尘世俗缘,她能借顺佛来躲避皇宫,成全了一生清心明事;自己前几世留在皇宫坚持,最后都不得善终,这是否证明,皇宫始终会让人失去重要之物?

    从雪山那边望下来时,那片巍峨皇宫在云雾里邈邈,京城当属它最突出,一眼收不住全局,地亩广阔得令人艳羡。

    可就算再大,那也始终只是大一点的鸟笼。

    浑浑噩噩、终其一生随遇而安的鸟雀,永远不懂得想出去的候鸟所想。

    今生铺好的道路,不该终止于此。

    “卫央,我们定要从这里飞出去。”沈淑昭指尖搭在窗角下,眺望远方,“皇宫给了我们宿命,好似从出生下来,就该决定了怎样活着。这不是好地方,但我们身为皇族的女子,它若要永远存在害人,不如由你我亲手结束。”

    马车摇晃向前行。

    比以前更强烈要活着的**,在心中燃烧起来。

    待所有皇族从寺里离去后,僧人开始打扫起南北寺,就在太后之长女的院子内,发现堆置杂物处瓶间有朵夕雾衰美依旧,僧人端起来琢磨,“奇哉,六月的夕雾怎盛开在此地?不愧为皇家也,天下没有得不到的异景。”他旁边的人留意到了,随口回:“我看贵人也不当一回事,这般妙花偏偏放在了要丢弃之物这里。”

    “呵,你以为这世间他们还有什么没见过?”

    “也是也是。”

    扫帚轻轻剥开灰尘,僧人顾不及谈闲,各个开始忙前忙后扫除起来,雪山里的事不再与皇宫有关。

    马车浩浩汤汤驶回京城,城门大开时,引得不少百姓聚足观看,这些天家人,这些自出身起就享尽荣华的人,多么的高贵,多么的出众。他们削尖了脑袋想从人群中脱颖来看,哎哟不愧是皇家,连马车连踏足板都是镀金的!奢矣,奢矣——啊!前头那是天子的马车!天子啊!他们忙不迭目光跟随过去,俊挺的汗血马好似身上也透露着主人的无畏果敢般,走得昂首挺胸。

    皇上没有掀开黄帘,他托腮沉思着,在人群的欢呼声中,马车缓缓驶过去。

    待他离去后,百姓目光随之一转,瞄向了后面那辆马车,是太后之位!就是在天子未及冠前一直垂帘听政的女人,可谓当朝的半个掌权人!

    长街上依旧是人声鼎沸,在他们眼中,这些人都是犹如神的存在。

    太后在马车内,心里只哀想着,下次再回皇陵时,就是下一年了。

    皇后则把帘子拉得更紧,不想去听外面的嘈杂。

    人们观赏完了他们,开始去看其他贵人。有一嫣色帘帐在人海中优雅行进,所有人无不屏息起来,因为这些皇室之中,一定会有坤仪长公主的身影,当朝绝世美人,何人不想欣赏?虽未能见芳容,但心里想象一番也足够了。

    当挨着太后的那位长公主马车经过城路时,街边妇人纷纷朝她扔去水仙花,寓意她拥有凌波仙子之盛颜。

    这样对比下来,倒是世人心中从不参与争权、安静处世的卫央更得民心了。

    之后每乘贵族马车各自分别,每个人都觉这些日修养了不少身性,也许和临着佛寺住有极大的关系。

    穿越纷杂的街市,回到了冷清的宫中,长乐宫的门口,太后捻着手中佛珠从轿里出来,落地不足片刻,旁边就有早等候在此的承乾宫宫女跪下身来,向她禀报一件事——

    “启禀太后,奴婢是元妃的贴身宫女南桃,祭祖这段时日内宫中在元妃娘娘的协理下无生大事。只是别的宫中出了件人命之事……娘娘虽已办妥,但还是先要来和太后通报一声,不知太后此时可愿详听?”

    “哪个宫的?”

    “建阳宫主位,良嫔。”

    太后眼中没有任何波动,“哀家知道了,剩下交给庄昭做吧。”

    “是。”

    南桃懂事的退了出去。

    她所禀的这事对长乐宫而言堪称微不足道,太后不多顾及,只是匆匆进了内殿,身后的宦官忙着搬运东西,山庄归来的余事正当开始。

    一个不得宠的无子嫔妃,只是任人宰割的鱼肉,性命连帝王家身边养的金贵猫儿都不如。

    望着眼前熟悉的桌角,屏风,烛架,太后心不在焉,依旧念想着沈青婉的事,“唉……姐姐,离开你回到皇宫,我又是孤身一人了。”

第163章 逝卑命() 
大雪湮没皇宫,连带着将过去掩盖,正月末尾捎去的一股忧愁,从天涯念向冥川,渺渺无路。宫殿凤檐在暗天中隐约浮现庐山一角,毫无光泽,穿透了烟云,长乐宫三字正刻在正门牌匾上,这里是太后独居的住处,取名有“长久快乐之意”。

    太后把窗打开,遥望远山那边的雪庄,比起沈氏族女初入宫时所见的端肃辉煌,今年笼罩在雪里的长乐宫,更增添几缕哀愁滋味。至于良嫔宫内的事,想必是传不到太后耳中了。宫门边良嫔的人站着干着急,听完前殿回言,心底徒生一丝绝望,擦了把泪儿背身,朝着与自家主子交好的白露宫跑去。

    其他人不管,沈妃娘娘肯定管。

    白露宫这边的人方把行装放全,就听得一双冬履带着湿雪“咚咚”的踩在长廊上,“大事不好!”来到宫主位休憩之处,大踏步进门来的宫人对着尚在饮热水祛寒的沈淑昭道,“启禀娘娘,建阳宫那头出事了。”

    多日一走,六宫就生事,沈淑昭开始对宫中斗争感到厌烦,“怎么了?”她放下瓷茶,静听答复。宦官回:“良嫔的大宫女去了,说是成天担惊受怕,喝药医不好,有天晨间其他人敲门,无人应,推门进去才知昨夜已经没了。”沈淑昭心口悬石落下,良嫔无性命之忧就好,“宫女没了怎成了大事?难道是良嫔因思过重,跟着病倒了吗?”

    “倒也不是,只是元妃娘娘扣下了良嫔,说是有不对劲之处,从那日起就一直押着禁了足,实在是太欺人太甚了,元妃定是看良嫔与主子交好,才这么百般为难!”

    宦官激词愤慨,沈淑昭听得耳疼,再问,“可是良嫔宫人托你进来的?”

    “回娘娘,建阳宫的人才被长乐宫打发回来,现在就可怜地站在咱殿外头,瞧得人心里发酸。”

    “来者是唤夕饶的那个?”

    “不是。”宦官一阵诧异,然后低眉慎慎道,“没的……正是叫夕饶的这个。”

    良嫔从府里带进来的婢女没了?沈淑昭忆及良嫔那张柔弱无骨的身影,顿发怜悯起来,这对她该是多重的打击。“夕饶不是自熙妃之事后一直在偏厢房养病吗,多有太医诊脉开药,怎好好的人说去就去了?”宦官挠了挠头,“说是因护主不周,害主子遇此等事,所以日夜忧心,劝慰无解,某夜就忽然去了,谁都未能料到。”

    “元妃怎说?”

    “她道夕饶之死并非天意,乃人为。”

    “所以她就一直审问良嫔,还禁了足?”

    “正是。”

    有意思。沈淑昭把杯盖合上,“服侍良嫔的御医是本宫托太后派过去的人,按理说开的药方子不会出事,人若是忧心多,只要有主子宽恕,应当能释怀,怎会平白端端的没了?元妃偏偏还拿着一个偏僻宫里的婢女之死为难主位,其中蹊跷太多,非几句就可说清。去,传那御医来。”

    人退下后,屋里剩下她清静一人,沈淑昭望着满屋装饰,感到轻松正逐离去,人心可畏之感再度回来,雪庄的日子太美好亦太短,这才是她该常面对的日子。过了半晌,御医被召进来,先是给宠妃行叩首大礼,后才起身静听尊便,沈淑昭直接开门见山,“柏御医,那日遇险后良嫔与宫女的药方一直为你负责,你可知甚事情?”

    “回娘娘,卑臣可不敢乱言,良嫔与宫女近些日常受卑臣诊脉,只是良嫔气血渐好,反是那宫女心生郁结,面色苍白卧床不起,今闻她去了其实卑臣并不意外。”

    “药渣子都查过了?”

    “查过了,无不妥。”

    “本宫知道了,柏御医安心回去便是,本宫不会令你因此生事。”

    柏御医眼珠一转,似有何欲说,吞吞吐吐,沈淑昭看在眼里,遂问道:“怎么,可有它事?”

    “娘娘……这个,卑臣虽对深宫一无所知,可曾出了甚事,都心中清楚。元妃掌权问良嫔,良嫔为卑臣开药,若是以后出了什么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