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重生之末世来客 >

第111章

重生之末世来客-第111章

小说: 重生之末世来客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嗯?什么问题?”王世杰问道。

    

    道森沉声道:“我和麦克斯下午不是一直在联系生产设备吗?我们看了范志成规划书上设备生产线要求,与几家生产商联系后,发现这些生产线只是按照组装型工厂的标准来采购的。但我记得你曾经跟我们讲过,你要求的工厂应该是具备研发、生产、组装一体化的工厂,而规划书中的生产线却只有组装能力,这样的工厂是没有研发和生产功能的,这一点你有没有跟范志成沟通过?”

    

    王世杰听的有点发懵,他当初看范志成规划书的时候只是草草的看了一些数据和市场分析,因为他不懂设备方面,所以对于这一块还真的没怎么关注,没想到在这个地方又出现了纰漏,忙道:“走,咱们先去找范志成。”

    

    来到范志成的房间,把道森提到的问题一讲,范志成觉得自己有点冤,解释道:“老板,当时你在香江的时候只是简单的跟我说要搞一家能够生产电子表和随身听的工厂,我就调查了许多香江和东观的电子厂,他们都是进行组装生产的。

    

    咱们以随身听为例,你别说国内,据我所知,全世界也没有那家电子工厂会自己生产解码集成芯片到磁头都自己生产的,一般这些部件都是外购,然后在工厂里面安装,如果按照老板你的要求建立的工厂太夸张了,别说投资三千万,你就是三十亿都打不住,别的不说,就生产集成芯片一项你没有十几亿你想都别想,更别说还有磁头、音频解码芯片、传动系统、伺服系统和音频输出等等一系列东西,老板你觉得这是一家新工厂能实现的吗?”

    

    “阿成,你别激动。”看着范志成越说越激动,王世杰劝了一句,随即叹口气说道:“没想到这么麻烦。”

    

    范志成看到王世杰一副不满意的样子,有点无奈的说道:“大哥,你这是要创办一家实业,这算什么麻烦,真正麻烦的还在后面呢。

    

    刚才我也听了道森描述你想要的工厂,我提供一个解决方案,工厂前期还是以组装为主,可以搞一个研发车间,采购一些小型尖端的研发设备,在生产销售的同时,进行技术研发,时机成熟后,可以成立新的工厂,逐步发展成为你想要那种产业链型的生产工厂。”

    

    王世杰虽然不懂如何建设工厂,但也知道范志成说的句句在理,于是便认可了范志成的说法,当即表示让范志成在原有采购设备的清单上加上一些可以进行高精尖研发的设备,一并采购,在前期进行组装生产的同时,开始技术研发与积累。

    

    范志成道:“老板,我毕竟不是专业搞这个的,我只能先拟定一些我知道的研发设备,不过我知道的也都是从书本上得来的,至于更加专业的设备,我希望您能找一个真正懂行的专家来给您采购意见。”

    

    “行,反正咱们现在也是以组装为主,你先把你知道的写出来,让道森他们采购,剩下的等工厂搞起来再说。”王世杰立刻拍板。

    

    范志成也不含糊,短短的几分钟便在稿纸上列出了一个采购清单交给了道森,道森和麦克斯都很有工作激情,连饭都叫到了自己房间去吃,与下午联系过的各个公司进行再次联系。

    

    转过天来,道森与麦克斯再次苦着脸找到了王世杰,“老板,又出问题了。”

    

    “怎么?”王世杰眉毛一跳。

    

    道森开口解释:“按照所需设备清单跟对方谈型号与价格,一切都很顺利,可当我们谈到运输时,出现了麻烦,所有米国的设备生产商一听说这些设备是要运到华夏的,顿时表明设备清单之中只有一部分可以交付,但涉及到尖端科技部分,他们拒绝向华夏出售,这种现象麦克斯联系的得国和黛丽丝小姐联系的倭国生产商都出现了。

    

    我问他们原因,他们说,因为华夏是‘巴黎统筹委员会’禁运国家之一,我们需要的很多设备都属于‘巴统禁运’范畴,比如电子手表生产设备中制造石英震动机芯的设备,液晶显示屏的生产设备,又比如CD机和随身听需要的激光磁头、磁头等生产设备,还有随身听和CD机需要的数控集成芯片、解码集成芯片等,他们以尖端技术设备与产品的名义拒绝出售,我们好说歹说也没办法。”

    

    王世杰有点没明白,又追问:“这个‘巴黎统筹委员会’是干什么的,为什么要限制这几个国家不能向华夏出售这些东西?”

    

    经过道森一番解释之后,王世杰才明白,原来这个“巴黎统筹委员会” 成员有十七个国家,主要以美、英、法、德为主,全称是“输出管制统筹委员会”, 简称“巴统禁运”, 因在巴黎成立,总部也在巴黎,也被称为“巴黎统筹委员会”。

    

    在这个机构中,共有三个构成部分,决策组织为咨询小组,还有专门针对苏联和东欧国家实行禁运的调整委员会,成立于1950年。这个委员会里有一个组织叫做“华夏委员会”,是专门针对华夏一个国家设立,成立与1952年,仅从该机构单独为华夏设立一个委员会,就不难看出西方国家对华夏的敌意。

    

    这个机构禁运货单有4类,分为1号、2号、3号和华夏禁单,其中1至3号是针对除本机构成员外所有国家,只有华夏禁单是专门针对华夏的。华夏禁单的禁运项目比针对全球非巴统成员禁运协议的具体项目多了五百种,包含先进材料、材料处理、电子器件、计算机、电信与信息安全、传感与激光、导航与航空电子仪器、船舶与海事设备、推进系统等9大类数千种技术与设备,由此更看出了西方国家对华夏的敌视与打压意图。

    

    王世杰知道了这一切之后觉得匪夷所思,他从来不知道这个世界上竟然还有这么神奇的一个组织,简直就是可笑。一方面宣扬着自由、平等与交流,一方面成立一个明显带有歧视与敌意的组织。这些国家的人想从华夏庞大的市场赚取利润,于是带着伪善的面具来华夏投资办厂,却从未公平公正的对待华夏人民,他们一方面遏制中国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赚取着华夏人民的财富,却不肯将真正的技术与科技传授给华夏,所有核心的部件与科技只在境外生产,而组装和污染严重的部分在华夏完成,这种行为分明是将华夏当成了一部提款机,圈养的羔羊一样。

    

    了解了“巴统禁运”协会后,气的王世杰一巴掌将实木茶几给拍成了两半。

    

    设备的问题还没有解决,从道森和麦克斯二人那里又得到一个坏消息。一周内,前来应聘的人寥寥无几,大多数都是社会上的闲散人群,这些人根本没有技术和从业经验,只有少部分人具有在工厂的从业经历,至于高学历和高水平的人才只有一个,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老工人一个都没有。

    

    面对这样的境况,怀恩等几人信心都受到了打击,但王世杰却丝毫没有表现出被打击的样子,反倒是被这一切的不利因素刺激起了那一股子永不服输的精神。他相信,一切的逆境都不过是镜花水月,只要能够咬紧牙关冲破第一层荆棘圈,那么接下来的路就会好走许多,抱着这种不服输的信念,王世杰在自己的房间接待了此次应聘当中唯一一个高学历人才,章兴邦。

第三十七章 破壁(上)() 
章兴邦,二十五岁,耶鲁大学管理学院学士学位,目前在华夏海运集团担任行政处行政三科副科长一职。

    

    双方落座之后,王世杰问出了自己关心的一个问题,“章先生,我很好奇,是什么原因让你准备放弃一个副科级干部待遇而进入一家私企呢,据我所知,在华夏你这个年纪的副科级干部可谓是前途无量啊。”

    

    “前途无量?也许吧。”章兴邦自嘲的笑了一下,说道:“王总知道我现在整天都在做什么工作吗?”

    

    也不等王世杰有任何表态,章兴邦就继续道:“我现在做的最多的工作就是帮助我们公司翻译所有的英文资料,还有像订报纸,送文件等工作也是我们的工作范畴,你觉得这样的工作会前途无量?”

    

    自从上次黛丽丝说起她毕业于沃顿商学院后,王世杰对于米国一些知名大学还是有所了解的,听章兴邦这个毕业于耶鲁大学管理学院的学士说现在只是负责翻译工作时,王世杰也觉得有点大材小用。

    

    王世杰道:“我看你的应聘简历上应聘的是总经理这个位置,但我们这个位置上已经有人选了,如果我们不能给你提供总经理的位置,你是否就不准备应聘我们企业呢?”

    

    章兴邦带着一种自信说道:“其实我简历上写应聘总经理职务不过是噱头,我一个新人要资历没资历,要经验没经验的,凭什么能当企业的老板,不过是为了引人注意罢了,我不是一定非要当总经理不可,不过我对总经理助理或发展规划部总监的职位很有兴趣,就看王总敢不敢给我这样的位置了。”

    

    别的先不说,章兴邦那份自信让王世杰觉得这个年轻人肯定有他的过人之处,猛然间想到现在横在眼前的难题,便开口道:“别说总经理助理,现在我们面临一个难题,如果你能解决的话,这个总经理的位置给你也没什么。”

    

    章兴邦笑道:“恐怕现在令王总头疼的是如何招人吧?”

    

    王世杰有点惊讶,问道:“你怎么知道?”

    

    章兴邦仍旧笑着说,“这不奇怪,因为不光你们一家独自外企面临着这样的问题,而是目前所有华夏的私有企业都面临这样的问题。

    

    据我所知,就在去年,倭国的爱华株式会社想要在魔都投资一家生产随身听的工厂,当时也面临着无人上门应聘的情况,从倭国调工人过来费用实在太高,所以这个投资计划也搁浅了。同样的情况,国外很多投资商都曾经遇到过,可以这么说,这年头在华夏创办实业的独立外资都会面临无人可招的局面,华夏工人只愿意呆在国企,因为华夏一直以来的宣传使他们认为只有呆在国企才是有保障的,哪怕这个国企已经发不下工资,哪怕家中生活窘迫吃不上饭,工人们也不愿意离开国企,因为他们始终觉得呆在国企就是国家的人,只要有这个身份,不管出现任何情况,国家不会不管他们,他们求的就是一个安稳。

    

    相对的,私人企业对他们来说是没有保障的,一旦企业出现倒闭或经营不善,作为老板的资本家拍拍屁股就能走,可他们就彻底没了指望,那时候国家也不会管他们。出于这种心理,可想而知你招人的难度有多大。”

    

    “看你侃侃而谈,说明你已经有解决的办法了?”王世杰试探性的问道。

    

    章兴邦道:“解决的办法有三种,看你选哪一种了。”

    

    王世杰惊讶道:“三种解决办法?说说看。”

    

    章兴邦也没有藏着掖着,直接道:“第一种办法,借壳。就是吞并一家倒闭的电子制造国有企业,你以资金入股,占有绝对股份,剩余的股份可以国家持有,也可以工人持有,这样以来,形成了中外合资,你就可以拥有工厂的土地、厂房、设备和所有工人。这样做的优点不必多说了,可缺点也很明显,那就是容易产生纠纷,尤其是外方与工人之间发生矛盾时,通常情况下工人一方会被偏袒。

    

    第二种办法,挂靠。目前在华夏有很多的私人企业都是挂靠在一些国有企业和乡镇企业名下,这样一来,起码从表面上看,你拥有了一个共有集体制的身份,不过你的法人必须是华夏国籍的,才能这么操作,这也不难,找一个华夏国籍的代言人,拥有一定的股份,但不允许他参与实际管理和决策,多数股份还是掌握在你手中,是实际上的掌权人,不过这么做也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你选得这个人忠诚度必须很高。

    

    第三种办法,也是我推荐给你的办法,还是招人,不过不是招收工人,而是招社会闲散人员自己慢慢培养,一般来说电子产品制造业虽然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自动化比较高,对工人和操作机器的人要求没那么高,所以没必要非招具有工作经验的工人,普通人只要不笨不傻,培训一段时间也能上岗。与此同时,我们可以找一些退休的老干部和老工人来担任管理者和生产骨干,老干部虽然思想上保守,但职业操守绝对让人放心,尤其对于一个工厂的稳定作用非常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