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明薇重生记事 >

第12章

明薇重生记事-第12章

小说: 明薇重生记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明薇没想到二太太竟打得是让苏璇进门做儿媳妇儿的如意算盘,但她直觉的不想同二太太多纠缠桓安侯府的事。

    所谓言多必失,不该说的话最好早早打住话头。

    二太太见前事不成,便语气有些不耐的说起了出乎她意料的事。“你人大了,心也大了。原是我不配瞧你的活计,只能托了老太太的福略瞧一瞧!”

    “母亲这么说,女儿再无立身之地的!”明薇忙道:“女儿哪里做的不对,母亲只管教导便是,何来这样诛心的话?”

    “你果真出息了许多,如今竟是会顶嘴了!”二太太眼底闪过一道讥诮的光,她冷笑道:“这二房太小,怕是装不下我们七姑娘!”

    明薇听二太太的话不好,忙起身道:“女儿不敢!”

    “没工夫听你废话。”二太太对明薇从没什么耐性,她冷声道:“那幅枚绣到底是怎么回事,是谁教你那样绣的?”

    从二太太看到的第一眼起,她就觉得蹊跷极了。她虽说给明蕊五姐妹请了女红师傅,可那师傅的手艺不过平平,再不会枚绣那样精巧的绣法。

    “请母亲容女儿解释。”终于说到了正题,明薇倒从容起来。她声音不高,却沉稳流利的道:“您还记得那一遭,带我们姐妹几个去乡下的庄子?”

    二太太略一点头,脸上怒容却未改。

    “您该记得,偏生我的车在半路上拔了缝子,当晚只好留宿在半路陈家庄的一家农户家中。”明薇慢慢说出了她编好的说辞,目光不动声色的偷偷打量着二太太的神色。

    当日确实有这么一回事,还是明薇听棠梨愤愤的讲起原主同明芳的恩怨时,突然来的灵感。这是仅有的一次,明薇同侯府的人分开。

    路上本就是才下过雨,泥泞不好走。明芳又和明薇闹别扭,把自己的丫鬟叫过来,让明薇去了那辆丫鬟们坐的车上。明蕊和明莲的车紧跟着二太太,明蓉虽然瞧见了,却并不理会这些,只装作没看见。且明芳拿出自己姨娘给的碎银子赏人,于是故意让车隔开了距离,一时间便把明薇甩下了。

    明薇本就是最不受宠的庶女,二太太素日又不大理会庶女们的事,那些下人便狗眼看人低。再加上又收了明芳的银子,越发不肯为明薇尽力。

    偏生那日明薇倒霉,车拔了缝子。天越发阴沉起来,前面的车只顾着赶路,越走越快。大雨瓢泼而下时,明薇的车还没走出的多远。

    明薇本想接着赶路追上二太太,可下人们叫苦不迭。正好二太太也传了话来,让明薇找户干净的人家先歇了,全然不顾及明薇的声誉。

    好在车上有明薇的奶娘、棠梨和月临,还有一个赶车的婆子并三个小厮。当晚明薇便投宿在陈家庄,在一家男人进城做买卖、家中只有母女三人的农家住了。

    然而当夜,还有一个孤身的女人也投宿了这家。

    这本是极寻常的事,可那个女人的身份,明薇此时略一提,便能引起人的无限遐想。

    下人们不尽心有不尽心的好处,那晚到底发生了什么,明薇无论怎样编,他们都说不出不是来。那晚他们俱是早早躲懒歇下了。

    “那夜还有位娘子投宿的,当夜我们临歇下时,只见她所用的帕子、所佩的荷包上的绣工无一不是精巧绝伦,栩栩如生。”

    明薇想让二太太联想的便是被她搭救过的枚绣传人。

    丹娘是个极有侠气的女子,她既认了唐婉为主,自然忠心耿耿。在唐婉死在冷宫之后,她便把自己本开在京中的绣店关了门,从此消失在京中。

    所以关于她的传说比比皆是,没有人知道她到底去了哪里。

    “我夸了几句,说她绣的好,求她教我。”明薇见二太太一副思索的模样,继续道:“她虽提点了我几句,却似乎并不愿意教我,临走时送了我一块白绢,上面什么都没有。”

    当日的丹娘便是个传奇,过了三十六年,她成了传说倒也说得过去。

    “我先前没禀明母亲,是觉得没什么不寻常的。”明薇轻声道:“前些日子翻起那块白绢来,在日头下一看,竟是有花样子的,虽然只是拿笔勾勒的,却已栩栩如生。我试着按她当日的说法绣了下去,没想到竟成了!”

    二太太顾不上追究明薇话中真伪,当即两眼放光的,其中闪动着贪婪。“这么说,你竟是会枚绣了?”

    便是仿得枚绣,做工精巧也能卖个大价钱。

    “女儿惭愧。”明薇只作看不出二太太目光的含义,她有些不好意思的道:“那幅锦绣花开全赖那位高人替女儿描了样子,如今女儿再试,却是无论如何都不成了。”

    二太太有些将信将疑。

    “女儿是断不敢隐瞒母亲的!”明薇低下头,似乎有些害怕的道:“还请母亲明察!”

    ******

    “你觉得七丫头的话可是真的?”二太太半眯着眼,问起了身边的顾妈妈。

    顾妈妈忙回话道:“奴婢听着七姑娘的话倒不假,她素来最敬畏您的,想来不敢在您面前撒谎。定然是那花样子蹊跷,七姑娘在您眼皮子底下长大,只除了那次。左不过是一日的时间,枚绣那样精巧的绣法,不是能学会的。”

    二太太点了点头。

    “太太,不是奴婢多话。”顾妈妈低声劝道:“昨日寿宁伯夫人看中了七姑娘,您何不成全呢?七姑娘嫁得体面了,也是两位爷的助力!”

    二太太本来平静的脸色,在听到这句话的时候,突然变了。

    “不许再提!”二太太脸色发青,斥道:“给珏哥儿、玙哥儿说门好亲,岂不比靠这些隔着肚皮的庶妹强上百倍!”

    顾妈妈默然。

    二太太这般左性,她不敢深劝。

    “我就是看不上庶女!她们想舒舒坦坦到外头当正经夫人太太的,除非我死了!”

第17章 端倪() 
明薇自然对她离开后二太太这番激烈的言辞一无所知,不过二太太让她顺顺当当的出了正房的门,就表示她已经蒙混过关。

    便是二太太觉得不可思议,也挑不出毛病来。原主是在她眼皮子底下养大的,且又从小没了姨娘,她并不用担心原主能从别的地方获得帮助。二太太只把枚绣一事当成是明薇好命的一件奇遇,也就罢了。

    “我让你打听的事怎么样了?”这日明薇做完了二太太交给她的绣活,轻轻揉了揉发酸的脖子,问棠梨道:“可能探听到菱花的消息?”

    那日在大花园里的那个小丫鬟明薇只认得仿佛是老太太院子中侍弄花草的,未来一向活泼跳脱的棠梨才知道她的名字,且棠梨的干娘在老太太院子中做粗活,明薇便想着打探一二。

    “这两日并没见她。”棠梨摇了摇头,她上前替明薇捶着肩膀,轻声道:“奴婢的干娘只知道老太太寿宴那一日,菱花说是她哥哥要来看她的,此后便没了人影。”

    见明薇有些疑惑,棠梨忙解释道:“她哥哥是二门上听使唤的小厮。丫鬟婆子们往外传递东西是常有的事,她哥哥得了这个便宜,倒时常能和她见一面。”

    明薇点点头。

    既是如此,菱花当日出现在大花园中便能解释得通。大花园西边的角门,便是连着外头的。那日前院热闹,后头那样僻静的地方,更是没人去。若是想见面,倒是个好时机。

    莫不是害怕所以躲回了家中?明薇在心中默默的猜测着,她并不好深问。在老太太的寿宴上送了枚绣做寿礼,本就是夺人眼球了,若是她再使丫鬟去打听老太太院子中的事,落在有心人眼中,那便是出头太过了。

    “若是有信儿,你多留意些。”明薇只得嘱咐两句,也没让棠梨太过明目张胆的打听。

    然而菱花被淹死在井中的事情,到底被老太太知道了。

    荣善堂。

    老太太用过午饭,半倚着姜黄色的大迎枕,歇在铺着宝蓝色祥云纹饰锦褥的黑漆万字不断头三围罗汉床。

    两个未留头的小丫鬟拿着美人捶动作不轻不重的替老太太捶着腿,徐嬷嬷做在一旁的锦杌上陪着老太太说话。

    “大太太来了信,说是不日咱们二姑娘就启程。”徐嬷嬷眉开眼笑的对老太太道:“您呐,不出月余便能见着二姑娘了!”

    听了徐嬷嬷的话,老太太的脸上露出笑容来。

    成平侯府四房儿子中,唯有长房是嫡出,二房三房四房都是庶出。当日老太太生下世子后便没能再生育。老太太是个识大体的,做主给老侯爷纳了几房妾室,生下了三个儿子。

    但这四位老爷中,唯有世子爷最肖成平侯,是个肯上进的,如今举家随着老侯爷驻守在西北。其余那三房老爷,却俱是只知道吃喝玩乐的纨绔子弟。

    长房中只有一个嫡出的女儿明茜,从小养在老太太身边的。老太太在孙女中最是喜欢她,先前因为生了场病,没有随老太太一同回京。如今她到了议亲的时候,老太太便想着把明茜接回来替她好好议一门亲事。

    “二丫头 也不小了,再耽误下去,就再难找合适的人家。”老太太提起明茜眼中便露出一抹疼爱的神色,“到底还是要在京中给二丫头说个婆家。”

    徐嬷嬷自然懂老太太的意思,她陪笑道:“正是这个理呢,侯爷和世子爷左不过两年就回京了。若是在那儿给二姑娘说了婆家,千里迢迢的,您够不着,怎么能放心得下!”

    老太太含笑点头,“就是这话了。二丫头是个好性儿的,便是受了委屈也不肯诉苦。难得那样的行事大方且容貌又好。她的亲事,我是断不肯轻忽的。”

    忽然,老太太像是想起什么似的,叹了口气道:“听说大丫头过得不如意?”

    徐嬷嬷脸色微变,低低的应了一声。她有些不忿的道“奴婢说句不该的,您已经尽了力!偏是那宝姨娘不识趣,二太太又是那样的性子,二老爷从不理会这些,岂是您好多插手的?”

    明蕊虽是二房的庶女,但到底是老太太的孙女,当初老太太也想着替她谋划的。老太太旁支有个远方亲戚,家是在京中做些买卖,颇有些家底。

    那家的哥儿人不错,只是于仕途上无望,从小便跟着父母做买卖。当初老太太才微透了些意思,宝姨娘只觉得不是读书人家不体面,要给明蕊找个书香门第,哪怕清贫些也好。

    从此便有了后头的事。

    二太太雷厉风行的把明蕊嫁了,宝姨娘都没地方哭去,而二老爷则是不爱理会这些的。

    “那日她才回来时我见她眼眶发红,想来是过得不如意。”老太太半垂了眼帘,低声道:“宴席那日我瞧着她精神倒好了不少,倒不知她那姨娘给她出了什么好主意!”

    老太太虽是不喜二太太却也瞧不上当日宝姨娘爬床的做派,素来不待见她。而在明蕊的亲事上,老太太更觉得宝姨娘蠢透了。

    到了最后她想的竟还是体面。

    “您没少替二房操心,可他们还不是屡屡让您寒心?”徐嬷嬷微斜了嘴角,有些不屑的道:“打从二老爷读书起便是如此,可奴婢没见二老爷领您的情!”

    二老爷的姨娘原先在老侯爷跟前很是得宠过一段日子,那时二老爷不好好读书,老太太想出手管教,却被他姨娘哭天抹泪的告到老侯爷面前,说是老太太苛待庶子。

    虽说老侯爷到底没偏听二老爷姨娘的话,但老太太看到二老爷并她姨娘仇恨的眼神,便不再理会。

    如今老太太和老侯爷上了年纪,感情比先前更好了。二老爷的姨娘去西北的路上被歹人所杀,三老爷四老爷的姨娘都是极安分的,左右世子的地位无人能撼动,老太太便开了脸,便一并把三位老爷都记在自己名下,也算是嫡子。

    日后若是分家,他们的日子也不会太艰难。然而那些许银子,老太太还不看在眼中。

    老太太是个刚强的性子,能做到如此也称得上是以德报怨了。

    “如今我也不想再管,他们爱怎样就怎样。”老太太摆了摆手,示意两个捶腿的小丫鬟都出去。

    徐嬷嬷立刻觉察出老太太是有话要对自己说。

    “近来府中可有什么事?”老太太掀起眼皮看了徐嬷嬷一眼,目光中的质询显而易见。慈眉善目的面庞中却隐隐透着锐利。

    徐嬷嬷顿时紧张起来,她心底有种预感,老太太要问的是菱花投井一事。

    “奴婢不知您问的是哪处?”徐嬷嬷还没有理出头绪来,毕竟离开侯府许久,她手上的人也并不那么好用了。

    她有些懊恼,自己没有把事情查的水落石出。

    “明知故问。”老太太微沉了脸,寒声道:“莫不是你打量我老了,不中用了?”

    “奴婢不敢!”徐嬷嬷离开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