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重生之农家大亨 >

第29章

重生之农家大亨-第29章

小说: 重生之农家大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这些年过的也不容易。”

    王氏像是突然想起了什么似的,又高兴起来:“老田喜欢看书。”

    “三儿,你昨儿个是不是又跑去城里了?娘听人说你出了村儿是往东头去的。”

    “这回就算了,下回你要还能往城里去呢,就给你田大伯买本儿书回来。”

    “他原先有一大箱子书呢,可惜都让人给烧了。”王氏又想起过去的事情,挽惜道。

    “知道了,娘。”满囤一口答应。

    这简直太容易了,哪里还用得着下次再跑去城里?这会儿,在他的空间里,就收着一大车的书。

    说来也巧,这次进城卖蚕蛹,倒叫他顺带着办成了两件事儿。

    头一件就是说服了五金厂的车队队长许茂才。

    当天下午,许队长就指挥着手底下的司机们往满囤找来的小院里卸了十来趟车,顺利完成了当天的分额。

    两人私下商议的结果也很简单:许队长可以等汽车修好后再把煤渣拉走,煤渣堆进院子里,不论多少,存一晚上两块钱。

    这个价远远低于许茂才的心理预期,所以他就痛快地答应了。

    满囤瞅着那辆坏车,以它表面看起来的破旧程度,估摸着没个三五星期是修不好的。

    许茂才前脚刚走,他就动手将煤渣收进了自己的空间。等许茂才下次来看的时候,他就会相信自己有处理废渣的能力。

    到时候,他就可以趁机拓展自己的业务。

    满囤离开的时候,若大的院子空无一人,雇来的看门人明天才开始上班。

    一切都是天衣无缝。

    另一件事就比较赶巧了。

    就在那位大婶帮他卖着蚕蛹,而他蹬着车子四下转来转去的时候,在一条不足两米宽的小胡同里,他遇见了一辆收破烂的板车。

    胡同里的路本就狭窄,板车一走,正好把路给占全了。

    不仅如此,这车还走的特别慢,几乎就是在他前面慢慢吞吞地挪着,最后好容易拐出了胡同,干脆就停了下来,全程都挡在他前面。

    满囤在后面跟着,就乐了,拉车的人跟自己现在是同行啊。

    再细心一瞧,车子上面装的可不是破烂,好像是一车的书。

    如果是这么一大车的书,那分量可不算轻。拉车的汉子累得满头大汗,很快就不得不停到一棵桐树下歇脚。

    满囤也跟着停了下来,又围着板儿车看了看,他猜的一点不错,确实是书。

    这批书全都捆扎成捆,还带着牛皮纸的包装,贴着封条,满囤扒开条缝一看,哟,还都是以前出版的小说。

    这是可收废品的板车,车把上挂着收破烂的拨浪鼓,书堆上面还捆了一□□袋的废铁丝……咦?这批书看起来是被当成废品给收了,这是什么回事儿?

    满囤就带着好奇下了车,跟收破烂的人站到一处,随便打听起来。

    收破烂的自然也没什么好隐瞒的,一五一十就跟满囤讲了。

    原来这是有个单位急着要把仓库腾出来盖冷藏库,仓库里原先堆的废书就成了垃圾。

    这批书原本都是文/革中收缴上来,临时暂放在这里,谁知这一放就放了十几年,正好他摇着拨浪鼓经过,就一股脑的全让他收了。

    满囤就扒开几个包装,察看这些都是什么书。

    “我这收的价钱可比废纸贵。”收破烂的见着满囤对这堆书饶有兴趣的样子,立刻提高了声音,强调起来,同时打心里庆幸自己刚才没说出那间仓库的地点。

    满囤瞧见他说这话的时候,不由自主地多眨了好几下眼睛,就知道他说的这一句八成是假话,但也没有揭穿他的打算,只说自己愿意花点儿钱,把书都买下来,他只要把货卸到路边,就可以直接拿钱。

    收破烂的汉子脸上一下子就春光灿烂起来。

    他忽的起身,围着满囤的自行车转了两三圈,最后鼓着肚子报了个高价:“四十块钱,一大车新书。”

    “俺这可是拉了六七站路才拉过来的,不管送。送了再加五块钱。”

    满囤一指前边,痛快地答应了:“这就成了,就把书都卸到树底下吧。”

    满囤指的地方正好又是个拐弯儿,一棵无花果树长的高大繁茂,像棵大伞似的,把那一处的太阳光遮的严严实实。看起来很隐蔽。

    两人一块儿卸了车,收破烂这位得了钱,拉着空车高高兴兴地走了。满囤得了一车书,也很满意。

    他自己倒不是爱看书,只是这个时代文化娱算是个奢侈的消遣。自己把书带回村里去,总有用的着的地方。

    王氏现在这么一提,倒是提醒了满囤还有这么件事儿。

    满囤把王氏的交待记到了心里,顺便还有了别的盘算。

    傍晚太阳一落山,白天的暑气就被压了下去,蝙蝠开始在头顶上扑愣扑愣地抓蚊子。

    王氏这时就在灶房里熬渣子汤。

    满囤站在院子里,就闻得到南瓜和玉米融合在一起的浓郁香气。大锅细柴慢慢熬出来的玉米浓粥香甜异常,满囤每回都要喝上两大碗。

    当然,这一大锅汤也不止光他们喝,自打满囤抱回了小猪娃,王氏每回熬汤都会多煮上半锅,多出来的自然是小猪们的营养餐。

    玉米南瓜粥放凉了倒在铁盆里,三只小猪围成“品”字型,甩着小尾巴,吃得呼噜呼噜。

    满囤吃完饭就会去后院摘菜。

    天热,豇豆也长得快,一天能长出一尺长。大清早王氏先摘过一遍,这会儿就能再收一回。

    明天接着又有新的长出来。

    王氏把自己收的菜大部分都晒成干豆角,准备留到冬天吃。满囤则把收回来的嫩豆角放进空间,拿老豆角去喂兔子和小猪。

    后院这边儿的菜秧都是从各处移栽过来的,虽说十株里面总有三两株移不活,但剩下这些都在开花结果,正是长得热闹的时候。

    满囤摘了豆角掰黄瓜,掰好了黄瓜收番茄。

    小葱收一行,芫荽收一行。

    苋菜长得快,洒下种子才没多久,就成片成片冒了出来。肥大的叶子每天可以收两回,满囤把它们囤起来,留做兔子们冬天的青饲料。

    兔子圈里现在多出来一群小雪球,每天都吃掉一大筐草料。王氏不时投喂它们一些土豆块,满囤也经常往里面投喂嫩玉米棒。

    兔子都长得很快,基本上就只能分辨出三只大兔子和一群小兔子了。

    加油吧,小兔子。满囤兴致勃勃地看着它们在圈里蹦来蹦去,又回想起龚大厨的红烧鸡块来,想来大厨炒个麻辣兔肉什么的也不在话下。

    要是认真算起来的话,大厨炒的要比买的更实惠。

    虽说在风味上面各有千秋,但自家喂的鸡呀兔呀成本低啊,现在他们家还不是顿顿都吃洪家烧鸡的程度,但是一旦等这批小兔子小鸡子长大了,他就计划着一天换一样,天天吃个过瘾。

    不过到了那个时候,他也将按照自己的计划,实现更广阔的目标。

第四十四章() 
如果张家口村也发行一份村办报纸的话,那么,头一天中午,老田头发衣服的事情就足以登上头版头条,因为这事儿第二天在村里头就已经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

    尽管明知道衣服已经发完,这一天还是有不少人抱着侥幸的心理又去了旧祠堂那边儿瞎逛。

    那你还别说,这来这一回还真没有错,这不,旧祠堂又出新花样了。

    老田头在这么热的天穿着他的蓝色的卡布正装,又坐到祠堂门口的石头礅子上了。

    好多人就上前跟他打招呼。

    老田头笑眯眯地撇了根小树棍,冲着他们点点背后贴着的红纸大字报。

    这帮三十来岁的小辈儿人就会心一笑。

    老田头的动作他们简直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小时候谁没上过他的课,谁又没有因为认不出字儿来被他拿小教鞭抽脑袋呢。

    这么些年都过去了,他们也成家生娃,回想起来,一辈子念过的书也就那两年。

    有几人立刻试着去念字纸上写的内容,结果张了张嘴,却尴尬地发现自己已经认不出来了。于是事隔这么些年,他们好像又回到了当年认不出字被老田罚站的年幼时光。

    好在聚过来的人足够多,你一句我一句的,倒是把纸上面写的话都读懂了。

    人群里开始传出嗡嗡的议论声。

    “这瞅着是个好事儿嘛。”

    “哪儿有这种好事儿?不可能哩。”

    “咱村长还没这么干哩。”

    “新粮下来才有几天,看看再说。”

    “有啥看的,这才能换多少,赶紧回家背粮去,晚了谁还跟你换?”

    “老田,你这上面写的可是真的?”有人干脆直接冲老田头打听。

    老田头也不回他们话,只是又用小教鞭用力敲敲字纸边儿,这意思不言而喻,让他们自己看哪。

    有些人就跃跃欲试起来,跟别人互相商量着,观望着。

    而性子急的都已经匆匆回去背粮食了。

    也有不少人试图跟老田打听清楚,这是谁家在收粮,别自己把家里的粮背来人家又不收了。

    老田只说:“我在收粮。都交我这儿。”

    不一会儿,背粮食来换的老乡就来了足有五六家。有背来五十斤的,也有背来二百斤的,还有人拉来五六百斤,又引来周围看热闹的人群发出一阵指指点点。

    大家平时就喜欢暗暗比较,这会儿更是在瞧着谁家的日子过得更好,余粮更多。

    老田把各家带来的粮食仔细看验一遍,一一称重记录,最后开了祠堂大门上挂的新锁,把粮食都收了进去。

    祠堂外的红纸上写的明白。新粮换陈粮,十换九,五天后兑付,负责人老田。

    对于这张布告,一时间大家的反应各不相同。

    除去有几家当时直接就送来的,还有不少人是等着祠堂边儿上看热闹的人都散了,才悄悄送来的。

    也有站在一边儿抱着膀子说风凉话的,不过办这事儿的人是老田,大伙谁也信得过。

    第三天还有人来看热闹,结果看着看着,连村长家也背来了二百斤粮食。

    这一下,好像给大伙吃了定心丸,越来越多的人家开始商量着把囤里的陈粮给换成新粮。

    两天后,祠堂都要被粮食堆满了。

    一转眼,就到了老田要给大家换新粮的日子。

    一大屋的陈粮,要换一大屋的新粮,这可不是闹着玩儿的,村子里凭谁家也拿不出这么多的新粮。

    老田心里也没有底,这么多粮食,满囤拿什么给他们兑换哪?

    ==

    而这头,在满囤自己家,王氏也是对着他念叨了好几回。

    换陈粮这事儿王氏当然也听说了,拿陈粮换新粮,这么好的事儿上哪儿去寻,结果她今天还就没能赶上,说起来心里也有点儿酸酸的。

    家里的粮食确实是没有富余,要不然她也能跟着大伙一起去凑凑热闹。

    满囤赶紧安慰她:“娘,一点儿陈粮,换不换也无所谓,等咱们家的小鸡都孵化出来,拿小鸡也可以去换别人家的新粮,到时候都一样的。”

    王氏不信,反驳道:“三儿你这说的倒是新鲜,谁家没抱窝的母鸡,哪还用得着拿粮食换小鸡。这换陈粮的事儿过了这一回,谁知道还有没有下一趟。”

    不过这倒激起了王氏的斗志,想想家里的新田,她又信心十足地积极准备秋播。地里还能种一茬红薯,一茬小麦,等过两年日子好了,她也要拉着大车去换余粮。

    满囤摸摸鼻子。到底也没敢告诉王氏这件事的来龙去脉。

    有他跟老田两个人就足够了,讲给王氏听,又平白叫她多一份担心。

    ==

    老田这会儿手里捏着钥匙去开仓门儿,所有人的眼睛都落到了他身上,一时间脑门上倒是沁出些汗来,他心里确实有点儿紧张。

    王家的小子那天给他送来了一大捆的小说,这几天他除了帮忙收粮计账,其它时候都泡在书堆里,过得很得趣味。

    可是这一会儿,面对着外面一帮满脸春风赶过来领新粮的乡亲,老田头心里也犯起了嘀咕。

    王家小子哪儿来的新粮?

    他们家那点儿地就不怎么打粮,虽说也听人讲过这小子种了一茬小萝卜,长得很不错,还拉到外面卖了些零花钱,但是这一屋的粮食……

    谁叫自己当时只顾着高兴,就一口答应了。这会儿,老田只好硬着头皮把钥匙□□这间临时仓库的新锁里。

    王家人一向都是本本分分,有一说一的,所以一听说是满囤小子又打算给乡亲们做点儿好事,他就很痛快地答应下来。

    当时,满囤也跟他稍稍提了一下牛珍珠的事儿,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