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穿越在太平天国的日子 >

第147章

穿越在太平天国的日子-第147章

小说: 穿越在太平天国的日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S谑撬沼诘阃吠獾溃骸笆ド嫌⒚鳎 �

    “恭亲王,你还有什么意见?”咸丰见肃顺已经点头同意,又调过脸来看着恭亲王。

    恭亲王琢磨着这官职虽然只有从三品,但有了专折奏事的权利,等于可以直接向皇帝上书,这也行了。更何况杨小山这么年轻,没有更大的功劳之前,从三品几乎已经是极限了。

    于是他也点头道:“皇上圣裁。”

    见到两人都没有意见了,咸丰一股倦意涌上心头,对他们摆了摆手手:“朕乏了,你们先退下吧。”

    等到恭亲王奕?、肃顺离开,御前太监安德海深知咸丰心思,连忙上前讨好道:“牡丹春姑娘在外面候着呢,要不要让她进来给皇上唱几首小曲解解乏?”

    牡丹春是一位苏州美女,能歌善舞,人长得十足妖艳。咸丰怠政后,下面人眼尖的当然投其所好,在苏州妓院买来这么一位佳丽,献给咸丰当“金丝鸟”养着。

    咸丰虽然喜欢看戏,但京城的戏班子不可能随时都能进紫禁城供咸丰消遣取乐。

    咸丰也喜欢女人,但后宫嫔妃毕竟都是官宦人家的正经女儿,不像这些“金丝雀”能对男人刻意逢迎,说一些下贱的浪话取悦皇上。

    这些充满野性,没有规矩的“金丝雀”让他分外有感觉,所以一有空,就让她们出来随时把玩一下,体会人生的乐趣。除了这牡丹春,还有杏花春、武陵春、海棠春,一共四春姑娘可以供他随时宠幸。

    当然一些正直的大臣规劝过咸丰,不过咸丰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闹大了就把四春送到圆明园藏起来,风声一小,又肆无忌惮起来了。

    咸丰当然知道自己这样好色不是好事,但他自己放弃了自己,其他人再怎么劝都没用了。皇帝自身都这样了,下面不少官员也是上梁不正下梁歪,要不是曾国藩这样的汉人能臣支撑着,大清早就完了。

第279章 林启容战死() 
杨小山接到朝廷的调令,让他做五省监察御史去发匪前线。他终于舒了一口气,这段时间,曾国藩的捷报频发,让他再也坐不住了。

    所以杨小山找了恭亲王,推说自己想尽快立功,让他想想办法帮忙把自己调去前线,恭亲王的办事效率还挺高,很快事就办下来。虽然没有带兵权,杨小山有些失望,但好歹也是可以上前线,这样也能接受了。

    杨小山立刻动身还有一个原因,这乌兰格格可能是憋太久了,这病一好,整天和自己腻歪在一起,多久都不嫌腻。男人和女人不一样,再强的男人也是有极限的,天天搂着大美女,身体吃不消啊,更何况还有一个陪嫁丫头时不时也得雨露均沾一下。

    杨小山没有耽搁任何时间,直接南下去湖南找曾国藩,他是太平天国的劲敌,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先打入敌人内部,再想办法帮助太平天国,这就是杨小山的策略。

    而这个时候,太平天国的形势已经非常危险了。特别是江西战场,石达开出走后,江西根据地各自为战,被湘军各个击破,瑞州、临江等大片领土被湘军“收复”,只剩下九江还在太平天国的手中,守将林启容苦苦支撑,已经是强弩之末了。

    林启容原来是杨小山的亲兵队长,九江大捷后杨小山奏请天国,把他留在这里做统帅。林启容不负杨小山所托,在这里他屡次打破湘军的围攻,击败罗泽南等湘军悍将,还杀了能开五石弓的猛将童添云,官职一路升到春宫正丞相。

    不过这个时候,九江已经是一座孤城,湘军悍将李续宾攻不破九江,于是花了半年时间在九江南北两岸构筑营垒,开挖六条长壕,战壕长三十多里,深六米,宽十余米,三面包围九江城。于此同时,彭玉麟率湘军水师封锁九江北岸,与李续宾一起讲九江围得水泄不通。

    “林丞相,天京那边有消息了。”一个牌刀手过来报告道。

    林启容听到这个消息,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开来,喜悦道:“什么消息,快念。”

    手下人拿着信鸽带来的纸条,看了一遍,脸色一苦:“丞相,天王说现在各地战场都遭到清军攻击,天京已经无兵可派,为了表彰丞相您的功勋,特升您为贞天侯。”

    “贞天侯。。。。。。现如今我要这侯爵又有何用?能当饭吃还是能当兵打仗?”林启容两眼一闭,几近绝望,没有援军这九江怕是守不住了。

    “林丞相,曾老贼又送来劝降信,说天京诸王自相残杀,东王、北王已死,让我们尽早归降,不但能免一死,还可获官爵。”又一名手下过来报告道。

    “去他妈的,我们的手下败将,让我们降他,别做梦了!”林启容夺过劝降信,一下子撕得粉碎,林启容的信念非常坚定,从来没有过投降的心思。

    “要不我们接受翼王的邀请,他身边有十万大军,跟他走吧。”一个幕僚建议道。

    “不行!世子把九江交给我,我决不能丢下这里。”林启容一口回绝道。

    “那恐怕翼王就不会援助我们了。”幕僚叹了口气。

    林启容已经将生死置之度外,世子把九江交给自己,自己就得和九江共存亡。天京事变这么大的事,想瞒也瞒不住,他是知道的。但他还知道杨小山去执行秘密任务了,世子没有死,他就必须跟着天国走。

    虽然翼王石达开跟自己交情不错,也曾并肩作战过,但在他心中,只忠于杨小山,只要杨小山没开口,他哪都不能去。九江是长江上重要的据点,这里丢了,清军就能直接进入安徽,江西也将全部落入清军之手。

    被清军已经围困一年多时间了,粮食早就吃光了,林启容虽然在城里的开阔地都中上蔬菜,补贴口粮,但这一点点补贴是杯水车薪,城内一万多守军,已经饿得拿不动武器了。

    就是这样一支饥饿之师,子弹、弓箭全打光了,还多次击退湘军的围攻。城墙被炸破好几次,林启容都硬顶住了,没有石头,他就拆了城中的房子,用砖头堵住缺口,依旧坚守阵地不失。

    林启容自己带头,与士兵同甘共苦,没了干饭吃稀饭,没了稀饭吃野菜,最后什么都没了,只能吃草根。林启容的人格魅力感染着一万多名守军,这样的绝境下,都没有人叛逃,所有人都跟着林启容共进退,与九江共存亡。

    最后的日子终于来临了,这一次湘军李续宾加大了爆破力度,反复修补的九江城墙早已破败不堪,南城墙在这次爆破中被炸开了一道三百多米的缺口。

    林启容带领被饿得走不稳路的将士,与湘军血战。可缺口实在太大,终于被数万湘军冲了进来。

    紧接着,林启容又带领太平军与湘军进行激烈的巷战。李续宾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数千精兵强将死在了九江的巷道中。

    最终林启容和一万七千名将士全部战死,无一人投降,实现了他与九江共存亡的诺言。

    艰难获胜的李续宾想不通,为什么早已断粮的林启容还这么能打,他让人剖开林启容和他手下的肚皮,里面一粒米都没有,胃里只有青色的草汁。在场所有人都对他肃然起敬。

    一同参战的湖北巡抚胡林翼曾对朋友感叹道:“昔年九江之贼,剖腹皆草色。三日五米,究能坐困,兵不如贼,其理难通。”这句话的意思是:对于清军来说,三日断粮,就有兵变,而太平军居然能支持这么久,兵不如贼,赞叹林启容坚持的信念和韧劲。

    林启容一死,九江陷落,江西全部落在清军之手,安徽门户洞开。湘军嚣张的气焰达到顶点,曾国藩甚至在给咸丰的奏折上写到“长毛计日可平。”豪言年内拿下天京,抓捕洪秀全。

    而这个时候,杨小山终于到达了湘军的驻地,他还能不能拯救危墙之下的太平天国呢?

第280章 给我拿下() 
曾国藩拿下九江,激情澎湃了好多天,但很快湖南巡抚骆秉章给他带了话。说上面派了监察御史常山下来巡视,第一站就是自己的湘军,而且用了非常婉转的语气暗示他常山的靠山是恭亲王,而且是僧王的女婿,让他小心接待。

    监察御史要来,曾国藩不敢大意,心里也有些七上八下,这年头如果御史硬要挑毛病,没有人能经得起审察。空饷、挪用军饷、劫掠百姓等这些行为每个军都或多或少有一些,就看御史是不是真要揭盖子。

    “曾兄,这常御史什么来头,我看你最近似乎很重视他。”胡林翼这些天,天天被曾国藩叮嘱要收敛,约束手下,不由问道。

    “来者不善,善者不来啊。这常御史乃恭亲王的心腹,这个时候派来,你说他想干什么?”曾国藩看了一眼胡林翼,小心道。

    “曾兄太过小心了吧,我也听说了此人,不过从三品御史,就算我们抓我们的把柄,也轮不到他来执法,最多在皇帝面前打我们的小报告。”胡林翼嘴巴一撇道,湘军首领关系盘根错节,自成体系,就算是朝廷钦差下来,也要给他们点面子。

    “如果我们是朝廷的绿营,我自不必怕他,但我们是团练,皇帝对我们信任度有限,咱还是不要轻易得罪他,更何况他背景深厚。”曾国藩做事非常小心,可以说是走一步看三步的人。

    “我打听过此人,据说是僧王的上门女婿,被保举成武举人才拿的武状元,恐怕只是个纨绔子弟,没什么本事,是来镀层金的,咱只要分他一份功劳,堵他的嘴就成了。”胡林翼分析道。

    “希望如此吧。其实曾某也希望皇上派人下来看看,心里也能踏实点。”曾国藩说的也是实话,十几万不受朝廷控制的大军,搁谁当皇帝都不放心的。只要来的御史不找麻烦,皇上也能睡得踏实点。

    “曾大人,骆巡抚带着新来的监察御史来了。”一名侍卫过来报告道。

    “快快有请。”曾国藩看了一眼胡林翼,意思是说曹操,曹操就到。

    为了迎接这位监察御史的到来,又听说这位御史排场相当大,曾国藩下了一番心思,这九江收复还没几天,就弄了一桌非常豪华的迎客宴,其中还有蒸鹿尾、燕窝鸡丝汤等罕见的佳肴,专门宴请杨小山。

    “常御史,这位就是湘军的名帅曾大人。”

    “曾大人,这位就是新任五省监察御史常御史。”骆巡抚陪着杨小山前来,到了这里,给两人互相介绍道。

    “久仰久仰。”

    “久仰久仰。”

    杨小山和曾国藩寒暄了一番,初见杨小山,曾国藩心里就咯噔一声,想不到这么年轻的御史,以他老道的识人眼光居然一下子看不透。这常御史城府相当深,看起来非常客气,但又保持着不冷不热地距离。

    骆巡抚依次介绍前来陪宴的各位湘军将领,不时插科打诨一番,热闹下气氛。

    但诸位将领心里却有些紧张,倒不是怕杨小山,杨小山看上去还算和气,但他带来的两位副史却是面无表情,板着死人脸,阴不阴阳不阳的站在杨小山的后面,一声不吭。这两位是杨小山亲自从都察院挑选的两位最不讲人情的都御史,作为他的助手,协助监察五省百官。

    “御史大人前来,必是要巡查一番我湘军,不过现在军情紧急,皇上催促我们早日攻向天京,还请御史大人多多体谅我们的难处。”曾国藩说了一番官场客套话后,终于把话题引到了关键的地方,他拿皇帝来压杨小山,意思是你不要干扰我的正常军事行动。

    杨小山微微一笑,放下手中的酒杯道:“我等也听说了李将军这些日子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自然不会干涉他前进的脚步。”

    李续宾见杨小山看着自己说这番话,心里顿时踏实了,他现在风头正盛,马上就要攻入安徽了,这个时候如果御史要查自己,就相当讨厌了。

    杨小山话说了一半,目光从李续宾身上转到了水军头领彭玉麟身上,“不过听说湘军水师耗费白银数百万之多,这里面的帐常某还是需要核对一番,还请曾大人体谅。”

    曾国藩心里被撞了一下,杨小山话说得也合情合理,水师是最花钱的,他要查理由站得住,但这样一来,自己的湘军就不能水陆并进了,曾国藩有些不舒服,但也找不到理由拒绝。

    杨小山知道自己阻止不了湘军挺进安徽,所以打定主意要拆散他们,不能让他们全体进入安徽,不然安徽的太平军压力就太大了。

    “常御史,这水陆并进是用兵的常识,你故意留住水军是何居心?”胡林翼见曾国藩不说话,他有些憋不住了。胡林翼不像曾国藩农二代出身,他是正儿八经的官二代,父亲是探花,官至詹事府少詹事,岳父曾做过两江总督,所以说话没曾国藩那么小心。而且他现在是湖北巡抚,正二品大员,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