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科幻电子书 > 末世之种田好难 >

第33章

末世之种田好难-第33章

小说: 末世之种田好难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47章 水稻

在这个临时的“种子繁育中心”里;各种资源都是不够用的。

这里不缺实验室;不缺试验田;也不缺各种仪器设备;但缺所有的“消耗品”。即使暂时不缺;只要一想到以后用完了没地方买;所有的科研人员;都有一种“你怎么可以用得这么浪费;以后我要用的时候没有了怎么办”的忧心;恨不得把自己要用的可能用的也许以后会用的;全找个地方藏起来。要不是几个负责人发现势头不对;严厉禁止了这种行为,大概;不同的研究人员;不同的课题组,已经要靠拳头解决争端了。

消耗品,既包括各种试剂药品,各种一次性非一次性的实验器皿,也包括水电这种最基本的东西。不同是课题组之间,需要的试剂药品甚至器皿,少有完全重合的,到还有得商量。而像水电这种每天量就这么多,你多用了我就只能少用的,简直是每天都要打一架的节奏。

每一个课题组,都认为本组负责的,是最重要最有前途的课题,别的课题组,都是可有可无的。比如土豆组,就看不上毫无进展的玉米组和水稻组。玉米组一样看不上捡了个大便宜就抖起来的土豆组,认为他们既然已经不可能研究出更好的土豆品种来,那还做什么研究?水稻组则坚信,本地的饮食习惯决定了大米的无可替代性,只有本组的研究有了突破,才是真正解决了粮食问题。

从默这次出现在这里,既不是来找目前“财大气粗”状的土豆组的,也没去找“人类未来”的水稻组,而是找了,没什么存在感的红薯组。

作为目前唯二有了收成的粮食作物之一,这个红薯组,似乎本不该如此没有话语权的。(人)

但是,谁叫这个组的技术人员,实在,有点“凑数”的嫌疑。人员少就不说了,现有的三个人,怎么种红薯才能高产?他们懂。为什么会高产?不知道。估计随便找个土豆组玉米组的,都比他们清楚。

为什么说他们是凑数的?因为这三人,以前是外地一家卖红薯苗的种子公司的一线技术人员,帮农民解决实际种植中遇到的问题,他们懂。要他们在实验室里扑腾?为什么这里要用去离子水那里必须是双蒸水那个仪器还只能用超纯水?光一个实验用水就能让他们头大不已。更别说那些没有中文说明,你一走进就有人跟你说这个要多少刀那个要多少欧的,从来没见过更没用过的仪器了。

而且,红薯虽然有收成,却实在是跟他们一点关系都没有。别的组起码知道玉米水稻为什么没收成,他们却只知道“本来就会结薯”。

待在这里,实在了为难了他们也为难了别人:明明是竞争对手,却得像带刚进实验室的小师弟小师妹们一样操心,这要求也太高了点。

从默此行,就是来确定一下,这个红薯组,到底有没有进展,并且询问他们这三个人,要不要考虑放弃实验室的工作,到各村去指导红薯的种植。那样的话,就需要从其他组抽调人员来接手他们现在的工作。

种子中心里,各小组之间虽然有内斗,对外却是很一致的。对于从默这个实权人物,在他因为那一车土豆而跟这里扯上关系后,种子中心的人,就很自动的把自己算到他的队伍里去了:没个靠山,跟那些直接隶属军方的搞能源交通通讯的争资源,总觉得会吃亏啊!

对于这个很少出现在这里的从默,居然短时间内第二次出现,并且还去找个那个可有可无的红薯组,好奇的关注的人真是不少,更有直接去“串门”的。

所以,当红薯组的实验室,传来“轰”的一声,一大堆人,从各个方向,冲了进去。

然后,集体傻眼了。

在实验室中间的空地上,堆放着几千斤的稻谷。感谢红薯组基本没开展实验这个现状,要换个堆满实验器具的实验室,这么多稻谷,还真没地方放。

当然,这个其实是他们多虑了。乔菲跟从默又不是有仇,要不是确定会投送到从默所在“周围的空地上”,她也不敢投送,不然万一这两千斤稻谷直接把从默给埋了呢?

从默当时正跟这个红薯组的三位成员已经其他来串门的研究人员,挤在那三人的办公室里。本来就不大的空间,挤进来这么多人后,想在有个能放这么多稻子的“空地”,自然是不可能了。人多了,寒暄的时间也就长了点,才刚进入正题,外面就“轰”得一声,就凭空出现了这一大推的稻谷。

确切的说,由于当时的实验室里没有人,而实验室向外的门又是关的,虽然从办公室可以看到实验室的部分情景,其他人由于都选择了面向从默背对实验室的方向,除了从默,其他人,都是听到声音后,回头才看到这堆稻谷的。

但当时正面对实验室的从默,却很确定,在这过程中,没有任何人出现。

这事如果发生在乔菲他们村子里,那大多数人,会直接认定是神佛或者自己的主送来的,时髦点的就是某个有特殊能力的“高人”弄出来的。不过,在这里,大都数人回过神后,是各种找机关找暗门,誓要找到这个“科学狂人”留下的蛛丝马迹。

信仰这个东西,很多时候,都是类似的,而灾难,很多时候,会让人的信仰更加虔诚。有人更加相信他们的“神”了,这里的人,却更加相信“科学”了:就像那个“超级土豆”一样,这突然出现的必然也会是一种“超级水稻”,而研究出这些来的人,现在应该就在这个种子中心里,虽然他们还不知道他怎么做到这一切的,但,“科学”必然能做到这一切。

看着这些人的反应,从默不用问,也能猜到个八九分,于是,在其他人还在到处敲敲打打试图寻找暗门的时候,他冷不丁地说道:“这里,还真是藏龙卧虎啊!”

水稻组的负责人反应最快:“我们马上去查,我们组里刚才有谁不在。”

土豆组的人不干了:“这话什么意思啊,怎么说得好像这人就是你们组的了?这水稻品种到底怎么样还不知道呢,那土豆品种可是确定了的。谁知道这会不会是某个研究土豆的人,顺便弄出来的?难保不是看不下去你们的毫无进展了!”

“这么随随便便就拿出来的,显然不会是他最重视的研究,我看,他本职是研究玉米的可能性也不小!”玉米组的也不甘示弱。

好吧,现代科技的一大特点,就是分工越来越细,就像乔菲从默他们那位高中同学沈一一所说:就算对象都是土豆,我一个搞组培的怎么会知道他们做转基因的?要一个人,同时精通水稻玉米土豆的转基因育种技术,这简直是天方夜谭。

这里的人,不是不知道这一点,可是,谁叫J市从科研的角度来说,实在是个小地方呢?这里的人,没有一个,是变天前,正在那些一流的大实验室工作或者研究的,因此,也实在不敢确定,就一定不会有这样逆天的存在。

更何况,这个时候,也不能输给了其他组的人。

“先确认这种稻子品行如何,至于那个人,如果他不想暴露,就算了,也不要刻意去找了。”为免他们继续争下去,从默只好开口。

“我看那人主要是因为信任从团长,才会拿出来的。你们看,不管是土豆种子,还是这水稻种子,都是从团长在场的时候出现的。”有脑子转得快的,不管是为了拍马屁也好,还是为了不让竞争对手们把那个牛人给拉拔到自己队伍里去也好,马上把功劳按给了从默————大家重新平等竞争,多好!

这解释,听上去还真挺有道理的,也是各组都能接受的一个结果,于是马上得到了大家的认同。至于从默,这个时候,沉默才是最皆大欢喜的。

种子中心又忙碌起来,至于红薯组这几个没存在感的,暂时也不用考虑调动工作的事了。别说找人接替他们的工作了,现在水稻组严重缺人,还要拉他们这几个壮丁去打下手呢。

从默满意的离开种子中心,这结果,比他预期地还要好!

想到米饭问题即将解决,即使沉稳如从默,也难忍欣喜,想找个人分享一下这份好心情。

不过,事情真的会这么简单吗?

只能说,不管是乔菲还是从默,还是把“种地”这事,想得太简单了。

第48章 风电

与可以块茎繁殖秧苗还可以扦插的土豆不同;只能种子繁殖的水稻;想要迅速推广开来;基本是不可能的了。

而且;产量上来说;亩产万斤的土豆;算不上稀奇。亩产万斤的水稻;却是一个被计算出来的“理论值”;或许人类科技总有实现它的一天;不过那个时候;土豆产量可能已经突破十万斤了。

两千斤稻谷;除了研究会消耗掉一部分,剩下的;种下去后;等几个月后收获了,全部作为稻种,大概勉强够了。想吃米饭?起码得等两季,时间上来说,总得半年以上了。

不过这些,不管是乔菲还是从默,暂时都是不知道的。

在那之前,他们还有很多别的事要面对。

自从乔菲家再次用上了电以后,别说同村的了,附近村子的,都常有跑来参观的。现在大家目标都很明确,就是争取让自己家也早日装上太阳能发电设备。

天气越来越热了,虽然还没到往年必须开空调的地步,但已经突破30c的最高温度,人们都开始怀念电扇。以前,到了晚上,温度自然就慢慢的降下去了。现在,已经没有了“晚上”这个天然的降温过程,幸好,每天早上的时候,雷打不动的会下一场暴雨,雨后,温度就会下降不少。

在白天温度越来越高的现在,大部分人都按照这个下雨的时间,调整了作息。有部分人,将睡眠时间安排在了雨后温度最适宜的时间里;另一部分人,则将每天的农活安排在了这个时间。不管怎么安排,总归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于是,像乔家这样,可以选择天气凉快的时候下田,温度高了再回去开电扇开空调休息的,自然成了大家奋斗的目标。

不过,谁都知道,这不是一时半会可以实现的。地里的土豆还在成长中,即使收获了,暂时也只够一家老小填肚子的。要想跟乔家一样,拿出十万斤土豆,换来这个太阳能发电设备,今年是不用想了。

而现在,在大家已经习惯了安排各种农活后,村里会再次忙碌起来,则是为了一个机会,一个早日用上电的机会。

中学生们早就开学了,乔菲的两弟弟最近都已经乐不思蜀,放假也不想回家了。大学生们也认清了形势,只当自己已经毕业了,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去了。唯一还没着落的,就是这群小学生。年纪太小,如果也寄宿的话,照顾他们所需要的人数实在太多,而且,就算这样,能放心的家长,也不多。因此,这个问题,就被一拖再拖。

这些学生的家长一方面很急。学习落下了还是小事,反正现在这种情况,该学点什么,大家都没底,但是,看看那帮中学生,吃得好,锻炼得也好,眼看着一个个都长个子了,自家孩子,却只能偶尔开开荤,还是小豆丁一个,这落差,谁受得了?

另一方面,真要他们每天接送孩子,又实在没这个精力与能力。

而现在,方案终于出来了。每个村将重新开办小学,除了老师是统一分配外,学校却是要各村自己准备的。各村本来就是有小学的,但多多少少的受到了些破坏。大家要做的,就是重新修缮校舍、操场,修补桌椅,准备足够本村的孩子们上学的地方。

这些天,大家忙的,就是这个了。

村里多了几倍的人,连带的,孩子也多了。教室到还好,当年建学校的时候,村里的孩子更多,教室就建地比较宽敞。现在挤一挤,也能坐下。桌椅却是怎么都不够的。不过,村里没有,县城里的学校有,大家要做的,也就是统计数量,报上去后,就能找人去搬了。

其他的,男人们负责修房子,女人们主要负责把“草场”变回操场,然后是各种清洁。

要说大家为什么这么积极?当然不是因为觉悟高,知道孩子是未来是希望什么的————别人家的孩子,管我什么事?会全村出动,是因为只要学校通过验收,上面就将给村里安装风力发电机————自从地震之后,或许是因为地形的改变,一天中大部分的时间里,都在刮风。

当然,这些风力发电机,只能提供各村的公共用电,想自己家里也通电,还得继续努力。但是,数数每天排队上乔家给手机充电的,就知道,这些发电机的吸引力了。

明明已经用上了电的乔家,会跟这大家一起努力,也是因为这个:这些眼巴巴的求充电的人,让他们一直没敢敞开了用电器,不然负罪感太重了。

大概因为有乔家这个例子天天在眼前晃,村里的人更有动力些,最后,乔菲他们村,赶在了所以村子的前头,第一个装上了风力发电机。

然后,学校,村卫生所,原村活动中心,终于通电了。

丁母差点喜极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