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耽美电子书 > 惊雷入汉 >

第126章

惊雷入汉-第126章

小说: 惊雷入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路蕃拼个生死,手下的儿郎们可不是魏骑的对手。

“随我突围!”文鸯抖擞精神,大吼一声,力贯双手铁枪似滔滔江水般,杀得四周魏将左右支拙,毫无还手之力!包围中的蜀兵看到自家主将神勇,也跟随在身后,由着主将开路向外冲杀。

“放箭!”路蕃一身武艺算不上一流,但智略非是旁人能及,见文鸯勇猛,于是下令各军以弓箭招呼。

骑兵都有随身携带弓箭,闻令抽出箭支射向蜀兵。蜀兵本来就少,被骑兵围攻片刻死伤了不少,余下的竭力和魏骑作战,哪防得住箭矢?可叹文鸯心怀壮志夺冠,不想弄巧成拙只带百余人突围。

被困在魏骑中的蜀兵还有一百多人,见状都是叫道:“将军弃我!”

传到文鸯耳朵里,文鸯勃然大怒,胆气壮烈,猛的调转马头又杀回魏军阵中!刚送走了瘟神,魏骑暗自侥幸,谁知这蜀将竟不怕死,又杀了回来,魏骑多少有些一惊。

听过文鸯本事的,暗地里有所退却,不知道的则开心的不得了,斩了这蜀将是大功啊!

自寻死路耳!数名魏将一拥而上,大刀长枪并力杀向文鸯!

文鸯怒目冷视魏将,大枪横扫之时,又取出了铁背大刀!左手长枪,右手大刀,同时挥动两支长兵器!魏将如何见识过这等情景,还没有所感叹,自己依然身首异处……

这不过是交锋的瞬间,几名骑兵将领不能拖延文鸯的速度,反而一个照面就见了阎王。胯下战马被主人的浓烈战意所感染,四蹄如飞冲入了魏阵之中,文鸯在马上刀枪齐举所向无敌!

上来阻拦,四周想捡便宜的魏骑先后落马,没有人能挡得住文鸯一招。路蕃见状倒吸一口冷气,指挥数十骑偷偷的放冷箭。百十个蜀兵被救出去是无伤大雅的事情,趁着这文鸯逞能,射杀此獠才是首功!

文鸯一口气斩杀近百人,看的魏骑头皮发麻,只想退避三舍,不敢上前应战。包围中的蜀兵此时见到自家主将返身来援,各自感动,鼓其士气开始突围。

就在这个时候冷箭射出,目标所指,正是文鸯!

“将军小心!”蜀兵借着文鸯杀出的道路和空隙,眼看就要突围离去,见到魏人弓箭,只能开口提醒,却是来不及做任何事情。

“叮叮叮叮叮……”箭矢被文鸯手中大刀磕飞无数,一杆大刀守得滴水不漏。同时施放冷箭的魏骑出却是乱作一团。

原来当年在淮南逃亡战中,路蕃就使用这招,文鸯看似不觉,实则一直在注视路蕃的动作,心中一直有所提防。魏骑冷箭一放的同时,文鸯手臂运足力气,铁枪如同长虹贯日般掷向路蕃!

路蕃虽是机敏,也是没想到文鸯粗中有细,还有这么一手。两下的距离如此之远,文鸯还能始终留意这个方向,实在是出乎意料。

其实也不能怪路蕃大意,毕竟只和文鸯在淮南交过手,而且当时几乎把文氏兄弟置于死地。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路蕃的印象中的文鸯不过是两年前的文鸯罢了。

铁枪呼啸而至,距离这么远还有如此的威力和速度简直是骇人听闻!没时间感叹,路蕃奋力侧身闪避,铁枪在路蕃肩膀上擦过,划开了一道不小的口子。鲜血流个不停,路蕃也由于用力过猛摔在马下。

主将带着鲜血落马,大部分的骑兵都没看清是怎么回事儿。于是纷纷乱了起来,没人注意远处的文鸯!

蜀兵完全退出了阵外,只有文鸯一骑在近千魏骑之中。箭矢不过是几个呼吸间就处理完毕的事情,文鸯胸中豪情顿起,长啸一声不退范进,纵马杀奔路蕃所在!

“保护将军!”

“小心!”

魏骑见了急忙呼喊着,真正上前应战的人少得可怜。

一个人才有多大力量?给你一把刀随意杀人,每个人都不反抗,任你杀戮,你能杀死几个?不说兵刃的锋利与否,就是挥舞兵器杀人这个简单的动作,重复个几十次后,人也就没有力气了。

更不用说在千余骑围攻中,杀了百余人,死的可是能还手,会反抗,知道躲闪保护自己的家伙,并非靶子。

眼下的文鸯连斩百人之后,宛若天神一般,等闲之辈谁敢上前送死?这样勇猛的将领只是传闻中听到,亲眼所见才知这凛然之威是多么震慑人心。

亲随搀扶起路蕃上马,文鸯已然杀到,胯下的战马把搀扶路蕃的亲随撞出丈远,手中大刀比战马还快一步,横砍下路蕃的人头!

“啊!”一声惨叫,是有所不甘,是心中带恨,终究是为时已晚,可怜路蕃刚调到西方战场,还没正式述职就死于函谷关下。

主将一死,魏骑随即一哄而散,文鸯毫不停歇直接杀入了函谷关中!身后的蜀军们看着自家主将单骑闯入魏军之中,斩杀魏将好似探囊取物一般,士气奋然大振,随着文鸯涌入函谷关内。

关上的守将见自家骑兵获胜正暗自庆幸,随即又见这蜀将展现万夫莫敌之勇,一己之力把刚刚抵达的骁骑将军路蕃斩杀于军中,情绪起落之余,鼓不起抵抗的念头。




第八十六章 血战石阳(上)
赵统引军五千杀到武关城下,只见武关城头人头攒动,喊杀之声不绝于耳!

“速去打探!”赵统急忙分派出数十斥候前往探听消息,就形势上来看,武关城上显然是激战之时,又是与何方军队作战?

分派出去的斥候各自爬上树木或是附近的高地上观望,看了许久才跑回来禀报。武关城头上都是魏军,看样子是有一支人马在武关的另外一侧攻城。

“哦?难道是吴人……”赵统沉思片刻,不知道是否要继续攻取武关。

依照蜀吴的盟约,这武关并未写明属于任何一方。但既然双方是以函谷关为界平分司州,那么与函谷关位置大致相同的武关想来是谁得到算谁的了。眼下攻城,固然可以趁势破关而入,却不好与吴人计较。

“退军二十里,留下探子日夜监视关上动静。”赵统冷笑几声,带着蜀军悄悄的退去,准备坐山观虎斗。

武关的另一侧果然是吴军正在攻城,平定了许昌以南的各处后,吴人也盯上了这日后和蜀军对峙的重要关口。于是分出六七千人来袭击武关,武关中的守军本来只有千余人,但随着吴军的攻掠,不少残兵都逃入关中,兵力反而厚实起来。吴军日夜攻打,就是攻取不下。

这一路偏师的胜负无关紧要,吴人的主力此时已然挺进许昌境内。施绩,留平指挥十一万吴军,带着一路上的攻城利器投石车,浩浩荡荡的向许昌而去。

许昌方面迟迟等不到司马昭回援,负责阻挡吴军的司马干,司马京兄弟哪是吴人的对手?好在二人有只自知命,以拖延和阻拦为目的,不敢和吴军硬拼,避免陈骞的命运。出兵前有八九万魏军,退回许昌魏兵仍在七万以上,这也算是功劳一件了。

许昌城中人人惶恐难安,就是朝堂之上的大儒宿老也都脸带忧色,哀声叹气。此时作为司马氏留守京师的司马炎上了一道表章,不是出师表而是请封表。请封的内容很是简单,表上一共二十三人要求魏帝曹奂依照表内所述给予封赏。

这二十三人不是司马氏的族人,就是司马氏的死忠,都是司马氏可以信赖的官员。曹奂看了看,拿出玉玺便在表章上盖下印记,这就算是应允了。

这一不寻常的举动,包括曹奂在内都是明白,这是司马氏巩固内部稳定的态度。只有内部稳定了,司马炎才能放心的率军出城和吴军作战。司马昭的援军不知几时到达,想必晋公自有安排。

许昌作为魏国帝都,轻易的被吴军包围住只会加大城中军民的恐慌,同时也加大了外围诸军回援的难度。

司马炎没有亲自指挥过战斗,但身边有父亲司马昭特意挑选的谋士猛将辅佐着,加上司马炎本身也是颇有眼光的家伙。出城与吴军作战,这样一个决定便不足为奇了。

吴人依赖的是投石车以及兵力优势,在陈骞刚刚败亡,南阳诸郡沦陷的时候许昌的兵力也不多。虽然七拼八凑的拿出了八九万人去守南乡郡,但其中能战的兵力只有三分之一而已。

这样的情况下,司马炎当然不会率军出征了。

经过司马干,司马京兄弟的拖延之后,许昌城中的面貌已经有所变化。这段日子里不断有各州派兵来援,同时城中也做好了充分的战斗准备和动员。加上司马炎把信赖的臣子都封在关键的位置上,许昌的兵力和内部权力稳固程度都有了十足的提高。

一切安排妥当,司马炎以侍中裴秀,尚书郎杜预,中书郎张华,太子舍人傅袛
为智囊,奋武将军石苞,司隶校尉石鉴,督军从事王濬,长水校尉冯紞,散骑常侍王戎,并将军罗尚,王乔等为大将,起兵十四万出城与吴人对峙。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吴人也预计到许昌的魏军不会坐以待毙,见魏军倾巢而出,也不急于应战沉稳以对。于是吴军在离许昌七十余里外安营扎寨,准备先站稳脚跟,然后择机出击。

……

战火并非西线独有,东线的吴军在撤退之后也是有了新的动作。吴军大将朱异率领三万吴兵屯驻于淮南,防守长江北岸,陆凯亲自率领一万水师纵横于两淮水道,与朱异的守军遥相呼应,形成联防的趋势。

吴人摆明了态度守在淮南,等魏军来攻。就算你不来攻,吴人也有随时北上的能力,牵着魏军不得动弹。

余下的三万多吴军,在丁奉的带领下走江夏,奔新野,前去支援东线的荆州军。大军行到江夏郡内,前方却是噩耗连连……

负责进攻石阳的东吴大将留略,在石阳城下被魏军格杀,所携带的投石车以及粮草辎重都被吴人一把火烧个精光,残存六七千吴军暂时由副将指挥,屯驻在附近的县城补给。

“石阳有多少魏军?”老将丁奉顿时怒发冲冠道。

报信的小卒诺诺道:“石阳被我家将军围困已久,只有三四千人……”

“留略庸才!即可围城,为何丧命!?”丁奉心中又是觉得留略可恨,这么好的形势偏偏打出了一个最差的结果。

小卒哭丧着脸道:“从西方杀来魏骑,去攻击我军营寨,我家将军前去救援,反被魏骑所杀!还请老将军替我家将军做主啊!”

丁奉一听,陷入思考当中。江夏的攻略是陆凯和陆抗安排的,由陆抗截断石阳与江夏诸城的联系,再使留略强兵压境拔掉石阳这个钉子。根据这小卒所讲,魏军是从西方而来,显然是陆抗那边出了纰漏……

做主虽然只是一时之言,传回国中这战败的责任终究还是要陆氏承担。陆家重掌大权自己是没什么异议,可国内各族中也有不少人对陆氏有所不满。想到这里,丁奉道:“眼下江夏军情如何?”

那小卒见这老将军没有接自己的话茬,也不敢继续问,做不做主是人家的事情,自己替自家主人把话说到也就可以了,于是道:“陆抗将军已经攻取了除石阳外的所有城池,如今屯兵石阳城外。”

丁奉点了点头,示意带这小卒出去,自己则打开了一幅地图。陆抗不愧是陆氏的名将,没有留略那近两万兵力,只凭借手中一万余人就可以压制石阳,攻取其他城池。若是留略有这等韬略,想必也不用折戟石阳城,把命都搭了进去。

说到底,这是技不如人!仔细研究石阳的形势之后,丁奉决定大军开往石阳,助陆抗一臂之力。

吴国的兵制与蜀国和魏国不同,采取的是部曲制。将领和家族都有自己的封地,有自己的部曲。这些部曲平日里要劳作,要打造兵器,要耕地,战时又要上战场,可谓是三国之中最为辛苦的“士兵”了。

自家的部曲当然是自家负责供给,单单凭借封地的百姓税收来发展自己的势力是非常困难的。因此才有了部曲也要参与到生产中的事情,家族不断壮大,部曲越来越多,装备越来越精良,这一切都是来自于自身钱财是否充足。

留略身为江东留家的两大巨头之一,这次带来的兵力大都是留家的精锐。战败之后统辖残兵的依旧是留氏将领。

我是留氏,你是陆家,大家井水不犯河水。

陆抗的职权与留略相等,没有征调留氏残军的权利,就算有对方也不会应允。不说留略是因为陆抗没挡住魏军而亡,留家的军队为何要给你陆家卖命?因此陆抗在前方打得如何辛苦,这六七千残兵始终是无动于衷。

到了丁奉这里,一切都有所不同了。

老将丁奉乃是此次北伐行动的三都督之一,有权调用任何军队。留家残军不敢抗命,只得乖乖的来与丁奉汇合,同时也抱怨着自家兵败。兵败固然有陆抗的责任,主要的问题还是留略自己轻敌造成的。道理是这个道理,大敌当前,丁奉还是以安抚为主。

丁奉的三万多吴兵,留氏的六七千残兵,加上陆抗的五千余人,合计近五万吴军齐聚石阳城下,准备一举攻克这隔断东西交通的魏军据点。这也是长江流域上魏国最后的城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