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耽美电子书 > 谋唐曲 >

第13章

谋唐曲-第13章

小说: 谋唐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心知这货哪里懂得生意,只说一句“千里迢迢贩运人吃马喂的开销从哪儿出”就让张曦哑火了。
  其实李璲知道这位肌肉型男不过想拉着自己,以青楼中同榻而共眠一女的交情,顺便也就等于傍上个取款机。李璲暗暗发誓今后同这厮走得远些……哦不,再近些!
  国子监今天算是过年!张灯结彩净水泼街,只不过看在李璲眼里实在不算隆重,毕竟连霓虹灯都没有一根。李璲在路上已经想了好几套说辞,若是有儒生跳出来挑战对对子搞个下马威啥的该怎么办,没想到白准备了,这些儒生除了震天响的恭维声就没别的。
  也难怪,有李璲的三个对子在那儿摆着呢,谁那么不要脸?在没对上李璲的对子之前,暂时是不会有人向李璲出对子的了。这种夹道欢迎的状态让李璲还是很享受,但顶到国子监大门口有一群白头翁堵住,李璲不得不下马,隐藏自己的不屑在至圣先师像前行礼装装样子,获得一片称赞。只有张曦知道李璲弯腰时,眼神却到处瞟着周围几个特别清秀的学子,轻易透视出人家的身材是女扮男装的。
  燕国公张说笑意盈盈,联杯茶都没打算给李璲,就腆着脸请教道:“殿下高才名满京城,联句上的造诣令国子监汗颜,今日冒昧相请,还望殿下莫要自珍,将学习联句的法门不吝赐教才好。”这哪里是请求,分明是命令。
  一旁有国子监祭酒也随意的拱拱手道:“是啊是啊,为了我大唐学子们能共同进益,殿下就请登台讲授吧!”哪里是让李璲讲授,语气分明是想让李璲登台出丑。
  李璲有些皱眉,按理说以张曦这层关系张说不该对自己如此态度,何况自己还是亲王,这老家伙活腻了不成?但眼光横扫后发现,一群老学究都是皮笑肉不笑的样子,李璲顿时明白了:古代的儒生把名声学问看得比性命都重要,何况亲情算什么?交情更是随时可以抛弃的东西。
  李璲暗想那就彻底打掉你们的骄傲,于是淡淡的道:“承蒙各位前辈瞧得起本王,指点天下学子联句确实功德不小,古人说立身、立功、立言、立德,本王既然创造制糖酿酒之法太极健体之术在前,算是立个小功,那今日也不妨将独创的联句之学拿出来分享,这一套联句的教化集成本王命名为《仪王对韵经》,算是立个小言好了。”
  敢用“经”字?这话说的极为大言不惭了,儒家讲究立身、立功、立言、立德都做到了就是圣人!李璲是亲王,就算打架斗殴过,谁敢真的当众说他立身不正?现在人家号称自己编写了一本教化万民的书,还大公无私的当众拿出来,那不是立德是什么……如今站在国子监门口难不成这是来讨封的?当着孔子牌位封自己是圣人啊!
  张说等人顿时有种引狼入室的感觉,还不知如何驳斥的时候,李璲已经站在高台上,此刻心里万分感激应试教育中小学时打下的基础,开始背诵清朝人李渔的著作:“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秦对赵,越对吴,钓客对耕夫。箕裘对杖履,杞梓对桑榆。天欲晓,日将晡,狡兔对妖狐。读书甘刺股,煮粥惜焚须。韩信武能平四海,左思文足赋三都。嘉遁幽人,适志竹篱茅舍;胜游公子,玩情柳陌花衢……
  ……姚对宋,柳对颜,赏善对惩奸。愁中对梦里,巧慧对痴顽。孔北海,谢东山,使越对征蛮,淫声闻濮上,离曲听阳关。骁将袍披仁贵白,小儿衣着老莱斑。茅舍无人,难却尘埃生榻上;竹亭有客,尚留风月在窗间。”
  李璲从一东韵缓缓的背到十五删韵为止,每一韵挑了一段,但仅仅是这个节选版已经让台下士子们如痴如醉了!更多的人有种吐血的冲动,还给不给别人活路了?仪王殿下这是要穷尽所有对联的题材集大成吗!
  张说等老头子更是万念俱灰,刚才想要驳斥李璲不尊先贤的想法更是抛却了!人家编出了这一本如同规章制度般的《仪王对韵经》,你们凭什么压人家一头?大家都是有学问的人,李璲这些对联中几乎每一句都有出处用典,够你学一辈子的东西人家随口抛洒,这得是多大的学问?一个十四岁的孩子博古通今到这个地步你还能怎么指责?
  在所有人还沉浸在那鸿篇巨制中时,李璲却更加狂妄的让人崩溃了!李璲喝口酒润润喉道:“本王献丑了,呵呵,这部《仪王对韵经》凑字而已,不尽完美之处甚多,还望各位手下留情,批驳可以,千万莫要删改,毕竟是本王心血之作希望全文流传后世才好,别重蹈了《诗经》被焚尽的悲剧啊!”
  李璲转身就走,丝毫不管身后众儒生的惊恐。孔丘依自己一人喜好将《诗经》三千首删得只剩三百首,其罪不下于秦始皇焚书坑儒,这件事是儒门的忌讳,李璲当中挑破伤疤,如同打脸!可偏偏说的又是事实,无法反驳。
  “恭送殿下!”看着李璲离去,国子监祭酒转身对几位同僚皱眉问道:“如今奈何?”
  “当然是记录、誊写、版印了!还能如何?毕竟这部著作还是真的足以奉行教化的。”张说长叹一声颓然的返回内院。剩下场中年轻学子们可是听不出高层的话里有话,一个个激动的已经开始寻章摘句、给旁人讲解《仪王对韵经》中每一句的典故,崇拜之、感慨之、尊奉之……互相争论之!
  远离国子监那条街张曦才怯怯的问:“到底哪儿学来的?跟为兄说实话!背那么长的书你用了多久啊?一年还是几辈子?”在李璲怒视圆瞪中,张曦毫无惧意继续调侃:“璲弟你现在是不是特得意?估计明早你在长安城里就比公孙大娘还红了!”
  “呸!你会不会说人话?”李璲有掐死他的冲动,虽然自己确实是抄袭,但你丫又没证据怎么能一口咬定?还拿亲王比舞姬,靠之……李璲撅嘴高傲的说:“刚刚粉嘟噜,算不得红!什么时候让你祖父把我的造像立在国子监门口再说!”张曦一个缩脖吓得赶紧闭嘴,心道你还真够大逆不道了什么都敢说啊。
  等回到王府,李璲泡在水汽蒸腾的浴桶里,想的却是:一定得把自己的才名砸瓷实……哦,好舒服!古人采用泡澡的而不是淋浴的办法,还真是有道理,只不过得有人旁边伺候着加热水,估计普通百姓没条件天天洗澡,就是府里的侍从也都臭不可闻的!唉,不行,有时间我得给大唐发明个简便淋浴……吃一颗茗烟递过来的葡萄,把淋浴的事儿放一放,接着想对联。
  长安士子对联句爆发最大热情的日子里,李璲的思路又已经跳跃到下一步计划里去了。和张曦的一句戏言,让李璲突然萌发了真的把自己塑造为圣人的远大理想……占领人们的思想啊,远比占领他们的土地更有持久力!那些自封为圣人的家伙不就都是这么干的吗……从娃娃抓起!承诺司马承祯遍地开学府的事儿还没启动呢,可一切需要金钱做基础啊,办教育最是耗费巨大的,看来酿酒那种小打小闹是不行了。###第21章 烧瓷七彩才是器
  李璲不太喜欢骑马,石板路上不同于草原,跑不起来就会颠的屁股疼。所以出城那么远还是坐车比较好,顺便悠闲的呼吸一下清新的空气。如今这辆马车已经成了仪王殿下的标志,走到哪里百姓都自动避让,等到仪王车驾过去很远才敢指指点点的说:“好气派啊!也只有这样的富丽堂皇才配得上咱们最聪慧的仪王殿下!”
  那是自然!李璲从一开始就很郁闷大唐风尚的粗犷而不够精致,小到茶杯酒盏,大到宫殿梁柱,透着那股子高大肃穆,完全不符合李璲的审美。所以,李璲请了画匠在府中每一座亭台楼阁上描金彩绘,廊柱全都刷了朱漆再刻银丝线条,心疼的茗烟哭了好几晚!要不是象牙床都被电介质溶液般的眼泪腐蚀出痕迹了,茗烟才不会跟李璲罢休呢。
  后世学界有一种说法:领土面积决定一个民族的性格。所以紫禁城占地极广里面几乎没有三层楼阁,而凡尔赛宫早该安装电梯了。苏联擅长造军舰而日本生产照相机,都是这个道理。
  李璲又仿照后世西洋马车的样子改造出前小后大四个轮子,不过是转向轮盘问题难不住李璲。前后五匹马拉着奔跑稳当无比,侧面开门方便上下车,只是最近一个月被不少王公贵族学了去,要不是还有特殊的黄蜂卫仪仗队跟着,都体现不出仪王与众不同的奢华威仪了!
  仪王虽有才学而性豪奢……这是满朝文武统一的评价!听到这个评语,李璲仰在锦缎软榻上笑了,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自污,绝对是个好办法……贪财好色的野心再大也比清廉自守的盯着皇位让人放心。
  今天的目标不能说是田阜乡,应该说是麝月买下来的盛产彩泥、瓷土的山谷,李璲急切的想处理掉府中那些粗糙厚重的青白瓷!瓷器嘛,就应该薄如纸、明如镜、白如玉、声如謦才对。比如青花瓷、粉彩瓷、玲珑瓷……想想都流口水。
  李璲到达目的地的时候,早有仪王田庄上瓷器工坊的穆老头带着窑工都搬迁到田阜乡了。李璲的马车驶入这片山谷时,田阜乡新签了契约的佃户们已经在穆老头的指挥下开凿瓷土,而窑工们砌好了窑已经开始做准备工作。李璲努力回忆着头脑中的知识体系,大概烧瓷是六大步骤:
  一是磨细瓷土,用巨碾或巨石锤在石臼内把原料舂细。
  二是陶洗瓷粉,正好依山就势利用斜坡,从高而下建三四个池子,将细碎瓷料倒入池子化成泥浆顺势流向低池子中,粗大的瓷料先沉淀,最细的瓷料沉淀在最低的池子内,蒸发成泥块状多次揉和后即可用来制作瓷坯了。
  三是旋转拉胚,将坯泥放转轮上,做成各种器物晾干。
  四是刻画纹饰,刻划需在坯胎将干未干时用竹刀进行,印花或雕塑需在坯泥较湿时进行制作,而绘画则是在胎体凉干后进行,根据不同需要采用不同的原料绘制,如釉下青花用钴料,釉里红用铜料,五彩、粉彩等釉上彩则是用不同彩料在烧成的瓷器素面上再行绘画,然后经低温反复烧制而成。
  五是均匀上釉,比如浸釉法,一般用于胎体外部施釉时,手持器坯浸入釉浆中轻轻上下拉动或左右转动,或者荡釉法,把釉浆注入器坯内,上下左右旋荡胎体,使釉浆均匀附上器坯内壁,壶瓶罐类容器常用此法。
  六是入窑烧成,烧制成功与温度的高低、窑内火焰化学变量等有极大关系。其平均温度在1100℃…1300℃之间。因此,必须将瓷坯按窑内前后左右、上中下的不同温度位置码放,才能烧成各具特色的瓷器。
  李璲和穆老头讨论了一下,这六步骤窑工们都会,之所以唐人烧的白瓷不如明清的绚烂多彩,主要是其中的三个问题:
  首先拉胚时的旋转全靠窑工的手艺和耐心,这直接导致瓷器壁的薄厚程度,李璲立刻叫来那些老窑工命令要多人协作,精益求精!其次是绘画原料,这也就是李璲千方百计寻找彩泥的原因,暂时没有化学分析手段来确定铁、钴、铜等金属料的成分,那就多试验几次,看最后结果出来的颜色也就知道了。最后就是窑温,木炭最高800度,烧瓷需要1100到1300之间,李璲从晋州运来石炭就是为了今天!
  李璲能提供的就是原料和理论,具体的操作上连指导性意见也给不出,毕竟自己也没做过。好在古代工匠的智慧不可小视,当不需要心疼成本可以随意大起胆子试验后,十几个老窑工精神百倍斗志昂扬,一炉又一炉的废品和碎瓷片被清理掉的第十天,穆老头激动的捧着一座釉下五彩鸳鸯戏水纹双耳棒槌瓶一步一颤的出来了。
  李璲真怕他一脚不稳摔烂了!连忙迎过去和茗烟一起小心翼翼的抱着放到桌上。
  石破天惊的稀罕物啊!真的就这么简单的出在我们之手了?老窑工们激动的跪倒在书案前,向着瓷瓶大礼参拜!连李璲都被挤出了圈子……此时哪里还顾得上尊卑身份,李璲也不介怀,这些都是最质朴的高级技工人才啊!他们在有生之年能亲手见证一代新技术的诞生,按他们此时呼喊的话说:“死也瞑目了!”
  鼎沸的人声逐渐平和,李璲这才站出来拉着穆老头的手道:“烧出这个棒槌瓶的匠人赏三贯钱!大家坐在一起好好总结问题,交流经验,最好把谈话一字不差的记录成册!这才是最宝贵的呢,呵呵,另外也可以尝试只用一种彩泥看看效果,或者尝试不同温度和烧制时间产生的不同效果,等等,总之,本王希望众位脑子不要僵化固定住,方方面面都可以试验奇思妙想,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