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耽美电子书 > 大清兴衰录 >

第25章

大清兴衰录-第25章

小说: 大清兴衰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任何法律都限制不了经济规律。
  所以李旦也义无反顾的加入到了这个行业。
  而且李旦在这个行业混的非常好,他在日本、中国大陆、台湾、东南亚和荷兰英国等国经营的船只一方面从事国际贸易。一方面进行抢劫,而且作风非常强悍。
  西洋人给他他一个封号——中国船长“Captain China”。
  郑芝龙投靠了李旦这个大靠山,加上郑芝龙的语言天赋实在是很出色。因此这份工作干得相当不错。加上语言专家郑芝龙脑子是比较灵光的,和李旦又是老乡,混的比较熟了,又会点武艺,久而久之就成了李旦的得力助手。
  1624年,荷兰和明朝发生了澎湖之战,荷兰不远万里,跑到远东来从事国际贸易——以抢劫为主,难免搞点不法的勾当,又建立基地,于是荷兰人把基地建在了澎湖。
  大明政府不干了,派军队把荷兰人从澎湖赶了出去。荷兰人没办法,撤退至台湾南部。
  由于明朝和荷兰的争执,影响到李旦当时在中日台间的商业利益,于是李旦派语言专家郑芝龙过去进行协调。
  这个事情生动的说明,会外语是多么地重要!
  郑芝龙本来就不是省油的灯,不仅出色了完成了李旦交给他的任务,而且还利用李旦使者的身份,在台湾建立了自己的势力。郑芝龙和从日本逃到台湾的黑帮老大颜思齐成了拜把子的弟兄,还顺便娶了颜思齐的女儿(辈分有点乱)。
  这个颜思齐比较短命,很快就死了。郑芝龙就当上了老大,并且和其他17个海盗商人结拜,号称十八芝。由于大家都是海盗出生,比较有钱,所以还成立了一直水师——海盗部队,这支部队的实力非常强大,领导海贼数万人,经营走私和抢劫事业,基本上控制了台湾海峡。
  过了不久,由于长期在中日台三地奔波,李旦积劳成疾,死在船上。###第35章 郑芝龙的小九九2
  由于郑芝龙势力比较强大,李旦的一部分势力很乐意跟着郑芝龙混。
  这样短短一年,郑芝龙就成了海上贸易的大哥大。
  这时候郑芝龙的势力大到什么程度呢?
  郑芝龙的小名叫一官,在欧洲人写的书里面,郑芝龙的势力有个特殊的称呼,叫一官党。最后经过郑成功的进一步发展,其下有五商(贸易公司)、郑家军(私人部队)以及洪门的天地会(情报单位),基本上能和后来的英国东印度公司媲美。
  做贸易做成这样,我只能表示,郑芝龙很牛,非常牛,屌爆了。
  由于郑芝龙的势力实在太强大,明朝完全拿他没办法,也曾经派兵剿灭。结果被打得满地抓牙,抗倭名将俞大猷的儿子俞咨皋全军覆没,最后被处死。
  最后明朝政府只能招安,你不招安也没办法啊——你能把他怎么地。
  而且郑芝龙还不算特别十恶不赦。
  要说福建人还是比较念故乡情,虽然郑芝龙偶尔也在沿海地区搞点打劫活动,但是郑芝龙对自己的老家泉州的百姓,倒还是非常不错的。不但不杀人,甚至救济贫苦。“所到地方但令报水(即通报官府踪迹),而未尝杀人。有彻贫者,且以钱米与之。”
  招安了,成了大明的官,总不至于去抢自己。反正他自己可以搞海外贸易发财。
  对郑芝龙来说,由于明朝的倭寇曾经闹得不可开交,最后举国愤怒,东南沿海的老百姓集体反抗,最后扑灭了这群倭寇。
  人民的力量是无穷的,所以郑芝龙也是不大想走到这条路上的。
  于是1628年年底,郑芝龙被招安,成为“海防游击”。
  于是有史以来最厉害的商人——军商就这么诞生了。
  郑芝龙被招安以后,干活是非常卖力的,具体就是打击海盗势力的积极性高涨。——嘿嘿,要说经济规律真是一条铁律,正可谓无利不起早,打击了其他人,自己才能搞垄断。
  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于是郑芝龙立马调转枪头,把昔日的结拜兄弟——其他十七芝的势力全部给收拾了。
  同时,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郑芝龙还成功的在金门海战中击溃了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舰队,从此彻底成为台湾海峡的垄断企业。
  必须要提一下,成了台湾海峡“独资企业”之后,郑芝龙做生意是很讲“规矩”的。
  一方面,鉴于自己的武力比较强大,郑芝龙很乐意给做贸易的各国船队保驾护航——当然,是需要成本的,要交保护费。而且这个保护费是比较贵的(一艘大船需缴三千两银钱)。一单生意基本上郑芝龙拿大头,其他人只能拿小头。
  第二,如果你不交保护费,对不起,郑芝龙还专门成立了海盗部队,专门骚扰没交保护费的船队。所以要来这里做生意,必须先孝敬郑芝龙。
  鉴于以上两点,郑芝龙管辖的海域,是比较安全的,大家出来混,主要是要讲实力,所以个体户海盗行为基本在郑芝龙这边是不可能发生的。
  所以台湾海峡的贸易秩序是比较好的,只要向郑芝龙交下过路费,绝对包你没事。只不过收费比较狠。
  对此,荷兰人是非常愤怒的,凭啥你赚大头,曾经数度联合其他势力和郑芝龙干,无奈郑芝龙势力实在太过于强大,最后也只能乖乖交保护费了事。
  戚继光的愿望——但愿海波平,竟然被一个海盗头子,郑芝龙给彻底实现了。对此,我只能说,很邪门。
  当然,郑芝龙的好处也是杠杠的——迅速富可倾国。
  后世还有史料称郑芝龙为民族英雄,对此我只能表示,要么这是有意地吹捧,要么就是无知。
  用无法无天的土皇帝来形容郑芝龙比较合适,同吴三桂一样,郑芝龙虽然是官,但是当官主要还是为了赚钱,所以他的本质上是个商人,而且他还曾经是抢过广东福建沿海的海盗头子。
  弘光皇帝继位后,册封郑芝龙为南安伯,福建总镇,负责福建全省的军务。
  鉴于郑芝龙势力实在太强,朱聿键就是个忽略不计的傀儡。郑芝龙就是利用朱聿键搞到更多的好处,如果是个一般的人,也就随郑芝龙凑合过了。
  偏偏朱聿键显然是有自己的想法的,于是上演了一场控制与反控制的游戏。
  郑芝龙有兵权,朱聿键有龙椅。为了摆脱郑芝龙的控制,朱聿键使出了他的招数:以文制武,这是祖制,历史证明,这一招是比较管用的。
  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显然朱聿键是不懂这个规律的。
  和平时期管用不代表战争年代管用,浙江管用不代表福建也管用。
  战乱时期,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有部队有家当是王道。不过由于文臣控制着财政,就算武将太嚣张,也不敢搞得太离谱,毕竟没钱,你打什么仗。
  而且打仗还不是一般费钱,是相当费钱,据统计,崇祯朝80%的财政支出是军费!
  到了郑芝龙这里,情况完全不一样,郑芝龙不仅有定策之功,军事实力一家独大,而且郑芝龙的贸易搞得如火如荼,朱聿键估计还得靠郑芝龙救济。
  两人在控制与反控制过程中,产生了各种矛盾。
  话说回来,君臣之间闹点矛盾是常有的事情,该干的活干完就是了。
  但是他们很快就产生了根本性的分歧,
  有理想的朱聿键想打回自己的老家北京,但郑芝龙是不太有理想的,对他来说,只要有钱赚就可以了,打到北京?自己都已经这样了,只要能继续做生意,那就可以了嘛!
  郑芝龙不敢公然对抗隆武帝的命令,于是郑芝龙装模作样地派出郑鸿逵北上,跑到半路,又是路途不顺畅,又是没粮饷——靠,钱都在你那边,你没粮饷?
  总之就是拖着,结果清军一来,立马逃了回来。
  结果就是,朱聿键对郑芝龙彻底失去信心,他很不爽,同时郑芝龙也很不爽。
  两人都不爽,首先爆发的是朱聿键。不是郑芝龙不想爆发,关键是郑芝龙暂时没有机会(不过这个机会很快就会来的)。
  朱聿键认为要呆在福建实在是没啥前途,而且清军刚刚平定了浙江,准备南下福建。
  郑芝龙又是个专门保存实力的主。
  正好比较听话的江西总督万元吉建议朱聿键移驾江西,领导北伐。于是朱聿键决定“御驾亲征”,到江西投靠万元吉。
  但是郑芝龙是强烈反对这个事情的,如果皇帝离开福建,本来福建在那个时候也就是个比较偏的地方——要不也不会有这么多人冒着砍头的风险搞国际贸易了,那福建又成了爹不疼娘不爱的地方了,不说其他的,光是曝光率都要一落千丈。
  问题是郑芝龙也不能公然软禁,那估计要被口水喷死,风险太高不合算。
  郑芝龙搞点小诡计还是很有一手的。朱聿键离开福州,准备前往赣州的时候,郑芝龙先是以边关防守薄弱为由,力劝朱聿键返回。
  接着,郑芝龙充分发动人民群众的力量,“数万军民拥道豪呼,拥架不得前”。朱聿键本来已经到了建宁县,离江西只有一百公里,结果由于郑芝龙从中作梗,不得不走回头路,只能在武夷山附近兜圈子,最后到了延平。
  在朱聿键意图摆脱郑芝龙的时候,郑芝龙爆发的机会也很快地来了。
  由于博洛兵力太少,没办法,能招降那尽量招降,于是就去探了探郑芝龙的虚实,郑芝龙的态度实在是太让他喜出望外了——明朝清朝一回事,不就是换个主子吗,反正我的势力在海上,不干涉我就行。
  达成初步的意向之后,郑芝龙就开始积极准备——投降。
  为了表示诚意,郑芝龙做出了“遇官兵撤官兵,遇水师撤水师的承诺”。
  于是在郑芝龙的部署下,博洛一路高歌猛进,很快就到了延平。
  鉴于郑芝龙也准备投降了,所以也就没工夫理朱聿键了。
  朱聿键总算可以安安心心地到他想去的地方了,但是这哥们要说还是比较天真的,不过也不能完全怪他,南明军的溃败速度本来就不能用正常的思维来估计,加上郑芝龙又很通融地执行不抵抗政策,清军一路高歌猛进。
  朱聿键好歹也是个皇帝,逃跑太没面子,怎么也得是“迁都”,于是朱聿键按照迁都的标准,光是书籍都装了十车,至于金银和后宫,那自然更加不会落下。
  总之朱聿键走的很慢,清军走的很快,于是8月27日,在汀州城外时朱聿键被清军追上,关于朱聿键的死,说法比较多,有说被射死的,又说被俘后处死的,也有说是被俘后绝食而亡的。
  不管哪种说法,总之,朱聿键是死了,而且死的比较壮烈,时年45岁。
  死的壮烈的也不是朱聿键一个人,他的皇后曾氏,同样不甘落后,被抓之后,乘着清军不注意,跳水而亡。隆武政权随着朱聿键的牺牲而彻底告别历史舞台。###第36章 郑成功出场了
  隆武政权挂了,博洛还得继续“善后”。
  九月十九,清军占领了福州,隆武政权驻守福州的大臣们,有的投降,也有的自杀殉国。对于这些手无寸铁的文臣,博洛不用花费太多力气。
  相反,需要博洛费力气的,是郑芝龙。
  什么?郑芝龙不是已经投降了么,要花什么力气?
  呵呵,对郑芝龙来说,投降是需要条件的。当年大明招降郑芝龙可是给了很实在的好处的——朝廷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郑芝龙搞他的海上贸易。
  所以没条件,谁投降啊?
  如今,该到了谈条件的时候了。郑芝龙为了投降,已经表现出了足够的诚意。
  为了表示诚意,郑芝龙已经无耻到把福建拱手让给清朝的地步了,清朝要是再不表示表示,就太没有意思了。
  没办法,为了表示诚意,博洛开出了优厚的条件,第一,爵位、官位升一级。第二,继续掌管福建,是否向中央缴税,交多少税,可以今后再议。
  确切的说,博洛这个条件就是忽悠郑芝龙的,他压根就不打算兑现,因为他兑现不了。
  隆武时代,郑芝龙的爵位是平虏候,统领福建的兵马、水师。要再升一级,就是封王了,这个还是有可能的。毕竟就是个头衔,这年头,可以给你,也可以收回,就是一句话的事情。
  麻烦的是第二条,要这样搞,郑芝龙就是土皇帝了,列土封疆了,虽然后面吴三桂也算是做了一回土皇帝,但是这个郑芝龙就是就靠投降,一下子坐地起价升大官?博洛是无论如何也不敢上报给多尔衮的。如果把这个条件报给朝廷,多尔衮非把他给宰了不可。
  郑芝龙接到博洛的条件,那是十分高兴地。
  这官升了,钱照拿。给谁打工不是打工。
  按理说郑芝龙也算是老江湖了,他为什么这么信任清政府呢?
  说起来,这还是洪承畴的功劳。洪承畴也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