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民国枭雄 >

第421章

民国枭雄-第421章

小说: 民国枭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笄磐ǔ抵螅雷实栏窭孤非殴揪龆ㄔ诔そ邢掠蔚哪暇┰俳ㄒ蛔そ笄拧0呀蚱致泛突δ妨悠鹄础8们乓谰墒巧舷铝讲悖ǔ珊蟮サナ鞘辗岩幌睿湍茉谑迥昴谑栈爻杀尽�

    这个道格拉斯。就是当初的那个花旗银行在华总裁。此人充分利用了与中国政府官员关系良好的优势,拿下了两座大桥的修建权和经营权。表面上看起来,让外资修铁路和桥梁出卖了国家的权力,尤其是这个长江大桥绝对算是战略大桥。但是当你冷静下来看的时候,如果不是依靠外国资本和技术。要等到什么时候,才能建起这么一座大桥?当年的粤汉铁路,张之洞斥巨资从洋人手里收回路权,但是然后呢?可以说几乎就没有然后。整个铁路的运作全部瘫痪,几年的几年的时间就这么白白浪费了。一直到方氏打进北京城,粤汉铁路的修建才重启。虽然拿出了三十年的铁路经营权,但是三十年后等于白白得了一条粤汉铁路。

    顾维钧在敬佩方某人的同时,并没有想到前面还有一个很大的坑。那就是三十年代发生的世界经济危机。到时候在华的美资越多,民国能得到的好处就越大。这个坑,只能是深深的埋在心里,方剑雄也没法跟人说去。这个就好比当年跟德国人贷款,后来就赖掉了。要不怎么德国人对中国有抵触情绪呢?不是逼着无路可走了。德国人不会选择跟中国合作。

    利用穿越者对历史走向的了解挖坑,素来是方剑雄最喜欢做的事情。为了体现对外资的一视同仁。云、贵、川、陕、晋、桂、粤这些个省的铁路修建,在这次中德合作的蜜月期,可都是交给了德国人去修建的。单单这些个省的铁路,德国人的投资就多达十个亿的人民币。方剑雄可就等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爆发呢。要不是大西北的铁路没有太多的油水,洋人不愿意去做,方剑雄巴不得德国人去投资修铁路。

    顾维钧当然不会知道方剑雄的算盘,只能就事论事。民国工业快速发展的现实虽然看的到,但是更要看到的是,除开欧亚集团这个怪胎之外,其他的民间资本主要集中在见效快的轻工业领域。

    方剑雄回包厢休息,兴奋了一夜的顾维钧也回去补觉,距离南昌还有时间可以睡一觉。

    武汉长江大桥建成的时候,总统孙宝琦亲自出席了通车仪式,这座桥采取的是当今最新的技术,上下两层,桥高比起平行时空后来的那座要高,避免了未来一些麻烦。

    凡事出头风光的事情,方剑雄都很少出面,这也是常例了。今天的武汉长江大桥两侧,气氛不同寻常,收桥的部队高度戒备,禁止任何无关人员接近五百米之内。

    专列到武昌停车半个小时,顾维钧在武昌下车,开始他的沿江视察。杂交稻的事情,有方大帅去就足够了。与方剑雄沟通之后,顾维钧收获不小,决定就势沿江视察,然后把电力公司标准的事情定个调子。方剑雄既然抓了大方向,自己就执行好了。从几大电力公司的标准来看,统一电力标准的事情,方剑雄还在芜湖的时候就开始了,等自己来操心真是晚了点。

    欧战结束后海军进行了重新整编,海军第四舰队的司令部搬离广州,迁移至湛江。就实力而言,第四舰队是四大舰队中最弱的,仅有两艘艘青岛级战巡湛江号、三亚号,还是上海江南造船集团设计生产。不过这两艘战舰,一直是中国海军的骄傲,因为是中国自行设计并生产的万吨以上的战舰。

    方剑雄的专列在霞山车站停靠时,海军第四舰队司令陈策已经等候多时。如今的民国海军实力在世界上排名第四,仅次于英美日三国的海军规模。经过多年的整合,海军已经不是旧日那种暮气沉沉派系林立的局面。陈绍宽、陈策这两位年轻的海军将领脱颖而出,分别担任第三、第四舰队司令,军衔都是少将。

    迎接仪式很简单,方剑雄一句“赶时间,有话穿上谈”便结束了在火车站的过程,接着乘车到码头,登上了第四舰队巡洋舰宁海号。之所以上这艘舰艇,原因是三亚的榆林军港目前在建,无法停靠大型的战舰。再说这个榆林港,也不是什么大型码头,而是海军潜艇部队的一个基地。把潜艇部队放在榆林港,自然是盯着南海的海上交通线去的。整整三十六艘最新式的潜艇,说句不好听的,派出去一半,就能让南海的航线瘫痪一半。

    整体开看,海南现在还比较落后甚至是原始,也就是在共和党第二个执政期的下半段,内阁才开始加大对海南开发的支持。在此之前,海南的开发主要依靠的是南洋的华侨,在海南开垦种植园,种植天然橡胶。作为战略资源的橡胶,过去一直依赖南洋的进口。南洋华侨在海南大面积种植之后,得到了国家的重视。是否在国内大面积的种植橡胶,方剑雄一直很难下决心。橡胶这个东西太霸道了,大面积的种植必然导致生态失衡。随着国家工业的发展,橡胶的重要性日渐凸显。不用方剑雄出手,内阁就已经先动手,在云南、雷州、海南等适合种植橡胶的地方,出台鼓励橡胶种植的政策,短短几年就吸引了大批南洋华侨回国,仅仅一个海南就出现了大大小小五十几个橡胶种植园。

    海南昌江的富铁矿已经开始开发,不过也就是这两年的事情,三亚附近的田独也有高品质的铁矿,不过规模不大。平行历史上的田独铁路,在抗战期间被日本人挖的七七八八。这个时空,这种事情自然不会发生。

    从湛江到榆林大概一个小时,陈策抓紧时间向方剑雄“汇报”,实际上是叫苦。

    “扶帅,不是我喜欢抱怨,第四舰队一向是姥姥不疼舅舅不爱。好不容易三亚多了个榆林基地,结果还不归第四舰队管,人家直接是舰艇部队直属。”陈策操着一口味道很怪的官话,广东腔重的紧,听着叫一个别扭。这时空可没有人以说话带粤语腔为荣,能说一口流利的京片子,那才有叫有范。

    方剑雄倒真的不在意这些,知道陈策肯定会抱怨。这个是国家战略的考虑,第四舰队的重心在南洋,为十几年后的二战布局。华盛顿海军条约签署之后,十五年的海军假期还长着呢,总不能这个时候就把大家伙都弄到第四舰队来,那不是找英国人的不满么?

    “你也别抱怨了,就说想要点啥吧,我先声明,要万吨以上的战舰没有,最多给你两艘驱逐舰还有两个大队的海军航空兵编制。”方剑雄拿这些喜欢缠人的家伙没太好的办法,每次都是先打预防针。

正文 第七十三章登岛

    一秒记住【风雨小说网】。44Pq。,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

    第七十三章登岛

    “扶帅,第四舰队还没有一艘航母,听说江南造船集团的一艘由战巡改建的航母还没有决定去向。不是我喜欢自夸啊,海军的假想敌只能是日本,第四舰队是针对南洋的,南洋的资源对于日本海军来说,再怎么夸大都不过分。石油、橡胶、稀有金属,这些都是日本军工生产不可或缺的物资。您要是能给第四舰队配上航母,整个南洋的航线就在我航母飞机的威胁之下。”陈策鼓动三寸不烂之舌,兜售他的南洋战略地位的重要性说。战列舰受华盛顿海军条约的限制,四大舰队到手的吨位想让他们吐出来,基本没指望。即便是关系再好,也不会让出一个吨位来。尤其是陈绍宽那个家伙,恨不得把全海军的战巡都揽入他的第三舰队。

    方剑雄笑眯眯的听着,陈策觉得有戏,继续纠缠道:“扶帅,您看啊。眼下实力最强的第二舰队,拥有四艘战列巡洋舰,战列舰吨位高达七吨多,第一舰队也有两艘接近三万吨的大家伙,就算第三舰队也比第四舰队强一些,两艘英国买回来战巡,四吨多。”

    “行,你打住吧,航母吨位也就那么,江南造船在建的航母,只能交给实力最强的第二舰队,先用于训练一个有战斗力的航母编队。我这么跟你说吧,航母目前是个新鲜事物,海军需要时间来摸索锤炼航母战术。你就别惦记了,海军部那帮大佬们根本不会答应。这样好了,我再给你一个海军飞行大队的编制,这艘航母就不要惦记了。海军还有两艘当初美国造的青岛级战巡要改成航母,你耐心的等两年吧。”

    陈策是一刻都不想等的,海军四大舰队资源就那么多。手快有手慢无,问题是方剑雄话已经说到这个地步了,陈策也只能无奈的接受。仔细想起来,还是很无奈的事情,谁让汤芗铭这家伙最早投入方大帅的旗下,更不要说还有一个当总统的哥哥。中国就是这样,人情有时候比天大。第二舰队一直是中国海军的主力舰队,驻泊地上海也是中国最大的自由贸易区,对外经济的命脉所在。

    无奈的陈策只能指望的接受现实时。方剑雄突然想到一个问题,稍作思索便道:“对了,应该把沈鸿烈的海军陆战一师轮流从台湾调海南来,在海南进行训练,适应热带气候。”

    方大帅显得很不着调的歪楼。陈策也不好继续纠缠下去,只好陪着说了两句。这个海军陆战队的编制,最初只有一个旅,当初是方剑雄主张搞的,海军上下也很支持。主要还是因为陆军和海军之间较劲,哪个国家都这个德行。不过现在多了一个正当红的空军,让本来就不富裕的军费又少分了一点而已。总的来看。陆军一直是老大,并且以老大自居。整个民国都是陆军打下来,牛逼一点也是情理之中。问题是海军不买账,你说是你打的就是了?当初青岛打日本。陆军怎么不下海去打战列舰?陆军当然要还嘴,海军本事再大,战舰也上不岸,真正解决问题的还是陆军。于是海军就琢磨着把陆战队的规模搞大一点。手里捏着地面部队,有点什么需要登陆的作战。也不用求到陆军。

    于是海军千方百计的要扩大陆战队,国防部那边海军陆军整天吵架,互相挖苦。反正陆军就是见不得海军陆战队的规模扩大。黄兴因病退休后,现任国防部长段祺瑞是挺陆军的,所以这个海军陆战队的规模一直没什么起色。萨镇冰豁出去老脸,在军委会议上跳脚拍了桌子,靠着老资格才把陆战旅编成了陆战师。个中辛酸不足为外人道也。大部分的时候,方剑雄在军中一言九鼎,涉及军队编制的时候,还是很讲民主的。这也是陆战队的规模迟迟没有得到扩大的缘故,按照海军的意思,恨不得把陆战队弄出十个八个师来。

    其实方剑雄也愿意扩大海军陆战队的规模,问题是军费紧张。海军本来就烧钱的厉害,新航母迟迟不能开工,而是把原来的战巡改装成航母,不就是为了省钱么?当然这个花费也少不了多少,就是能省一点算一点的意思。

    这个海军陆战队归海军部直属,目前的驻地在台湾。提起收回台湾这个事情,当初日本内部也是颇有争议。日本海军是在库页岛的石油和台湾的战略地位之间挣扎,日本陆军则纠结于北进的战略,军部一些顽固派,对于大陆政策死活不肯松手。日本原敬内阁,则为了与中国搞好关系而头疼。

    总之原因很复杂,一度日本海军为了反对北进的战略而反对陆军的一些声音,最终还是在英美法的压力之下,在石油和远东州土地的诱惑之下,中日之间达成了一致。当然,其中北进派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日本陆军打不过中国陆军,还打不过俄国?看着中国陆军帮助白俄打到鄂木斯克,日本军部眼珠子都红了。

    当然这些事情现在都过去了,因为台湾的收回,整个日本的海上运输线都暴露在中国海军的眼皮子底下,怎么算这个帐都是赚了。日本内阁和海陆军,也觉得自己赚了,每年五十万吨石油捏在手里,那叫一个安心。平行历史上日本看似强大的海军,战舰出航都是要算着每一滴油来的,彻头彻尾的穷逼。也就是民国三十多年,国家一直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大一统,一直在内乱不休中挣扎,这才被日本远远的甩在了身后。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历史上袁世凯为首的北洋集团的执政无能是可以明确的。

    华盛顿海军条约签署之后,中国海军的发展也陷入了一个缓慢的阶段。早年从美国那里买了四艘战巡,后来自己造了两艘,再后来一口气从英国买了五艘旧的战巡。二十万的吨位根本早就超出了。没法子,只能把从美国订购的两艘青岛和一艘从英国买的战巡级改成航母,这才面前维持在二十万吨。

    民国造船业并没有因此退步,转向民用之后反而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在政府的有意引导下,中国远洋航运业飞速发展。工业的发展需要能源,石油是中国进口最大的项目,其次是粮食。因为中美关系的良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