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强代理人-第1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为现在急需人才,李明峰超过学校规模,特意从普通士兵中选拔了三千名最优秀的加入到了陆军学校。使保定陆军学校第一批学员就达到了恐怖的六千五百人!
选定好第一批学员后,老李特意发布军令,六千多学生,最多只许五千人毕业。李明峰讲的很清楚,别看你现在是军官,但是你毕业不了的话,绝对不许担任原有职务!你得给老子回家种地去!
即便毕业了,你成绩不够好,也要降级留用。与此同时,你的成绩要是很优秀,毕业的那天,就可以直接越级任职。
陆军军官学校是三年制的学校,但是鉴于每个学生水平不一,李明峰也将其划分成几等。
在保定征兵以前的常胜军老班底士兵,直接读三年级,保定征兵以后的常胜军士兵,直接读二年级,新收编的捻军和团练士兵,因为没有学过任何火器的使用,也没接触过西洋战法,所以必须从一年级开始学习。
与此同时,同文馆也建设完毕。李明峰选派了一个当初在英国使馆和他认识的华人翻译担任校长。
教官一部分由外国在华的传教士担任,一部分由中国本土的翻译担任。
同文馆设英语科、法语科、普鲁士语科、俄语科和西班牙语科、日语科。其中英、普、日招收学徒最多,每科两百人,法、俄、西班牙三科每科一百人,总共九百学员。
同文馆规模虽然没有陆军学校大,只能容纳一千多人,但是学员因为少,这样反倒有了余地。陆军学校的士兵也被鼓励学习外语,李明峰下令,凡是能在课余时间学习一门外语,并且最终通过考核的学员,每个月多发二两白银的军饷。
这样一来,同文馆的报名处也总是爆满。二两白银相当于一个低级军官的收入啊,谁不眼馋?
除了精英层面之外,普通士兵也在抓紧训练。五万常胜军被划分成五镇,每镇设四个团,每团设四个营,每个营设四个连,每个连设立四个排,每排设四个班,每个班共九个人,设班长一名。
每个镇都是独立的作战单位,拥有两个团的步兵,一个团的骑兵和一个团的炮兵。
第一镇由总兵陈星翰担任统领,所部一万人以最早的常胜军士兵为主;第二镇由总兵韦志俊担任统领,所部一万人马以当年投降的长毛为主;第三镇由总兵刘铭传担任统领,所部一万人由他当年率领的团练士兵和在保定新招收的士兵,还有投降的捻子组成;第四镇由总兵吴长庆统领,也由他当初率领的团练还有新兵、投降捻子组成。
第五镇也是最后一镇,由宋庆担任统领,一万人马都是他原来的旧部。山东团练本来投过来四万多人,其中有七八千因为不符合标准被强制退役了,剩下的一万三四千人被编成了城防军,真正加入常胜军的只有两万人。这两万人有一万是全归宋庆管辖的,剩下的都被打散编入到了刘铭传、吴长庆、陈星翰的部队之中。
还有两万城防军,被李明峰分割成了三个镇,城防军第一镇由总兵蔡宜群任统领,城防军第二镇参将由郭友乾任统领,城防军第三镇由参将宋仁任统领。这三镇每镇只有不到七千人,人数较少,所以每镇只设三个团。
蔡宜群是最早跟着李明峰的将领,理应受到重用,但是这次被分配的部队人数较少。李明峰为了防止他胡思乱想,所以私下里找蔡宜群谈过话。
根据李明峰的规划,将来常胜军主要是用来战斗的,城防军则是用来防守直隶根据地的。李明峰以后要是亲自率军出征,这直隶根据地就需要由蔡宜群全权负责了。虽然他控制的人数少了一些,但是职位的重要性却比五镇总兵还要大。
蔡宜群闻言,表示理解。
将七万大军划分完毕,李明峰又开始改革军制,李明峰下令,以后互相之间不许称“大人、老爷”,也不需自称“卑职、末将、小的”等明显带有官僚气息的名称。
咱们的李大总督下令,在保定陆军学校正式开学的那天,也就是自己成婚的那天,开始施行军事改革。
从今以后,所有人无论是在面对比自己职位高的将领,还是比自己职位低的小兵的时候,都必须自称“我”。
至于称呼他人,在军队外部,沿用往常称呼,军队内部,则改为以职务相称。李明峰为总督,也是常胜军和城防军的最高指挥官,所有人需称呼其为“李督”或者“总司令”。
其下的八镇统领,需称呼为“司令”,表示“司掌令牌”的意思。再其下,团之统领由三品武官参将担任,称呼为“团长”。营之统领由四品都司担任,称为“营长”。连之统领由五品武官千户担任,称为“连长”。排之统领由六品武官百户担任,称为“排长”。最小的单位是班,其头目由七品武官把总担任,称为班长。
这个建制和后世中国军队建制不同,后世为“三三制”,这个却是“四四制”。所以实际上常胜军的营长、团长要比后世的营长、团长管理的士兵要多的多。要按所辖部队的人数计算,常胜军的一个团实际上相当于后世的一个旅。
整体制度改革定下来之后,就轮到了军服改革。以前老李还遮遮掩掩的,这次老李是彻底的下定决心改革军服。经过李明峰的亲自指导,新的军装彻底的摆脱了长袍马褂的影响,而是类似于后来中华民国北伐时期的革命军军服。
到目前为止,这种设计还是极为先进的,蔡宜群、陈星翰、刘铭传等人看到李明峰命人做出的样服,都惊诧不已。但是当李明峰亲自穿上之后,众人看到那股子威武的气息,也叫好不已。
众人试穿以后,都感觉新军装方便了行动,绝对能大大的提高士兵的敏捷性。于是,李明峰就和在保定城外刚刚建好的,法国人的纺织厂预定了十万件新军装。常胜军军服的颜色为中山装的那种灰色,城防军的为土黄色。
军服分成冬夏两种,冬天的是棉的,较为宽大,而且里面还配有成套的制式棉袄。因为工艺先进,材料也好,所以这种棉袄要比往常的棉袄轻便的多,保暖效果却丝毫不差。夏季的军服为单衣,轻便凉爽。
军帽也使用那种大沿帽,至于顶戴花翎,那玩意就彻底的废弃不用了。要不是因为还有些顾忌,老李索性就下令连辫子也绞掉了。
军靴是在英军军靴的样本上稍加改造的,更加的柔软轻便。因为成本问题,所以军靴只给排级以上军官配置,普通士兵只穿厚底布鞋。其实布鞋更加的方便行动,但是却有不结实的缺点,假如在较差的路上行进个两三天,一双布鞋可能就此坏了。
李明峰返回保定之后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内,就改革了军装、军制,后世的史书上称之为“保定改制”,新军装也被称为“62”式而记入史册。
同治元年十月初一,是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开学的日子,老李也终于迎来了等候已久的婚姻。
正文 第一百九十五章 婚庆
更新时间:2008…8…7 19:13:57 本章字数:6785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位于保定城外两里处,整体还是传统的清代建筑风格,格局仿造普通的书院,占地面积达七百余亩,共有房间两百余间,可同时供五千学生上课。学校内部还设有武器库,练兵场,打靶场等处。
农历十月初一,李明峰早晨六点钟就起床了,带着保定一干文武官员赶到军官学校,准备剪裁。
第一批学员六千五百人都站在军官学校前面的大操场上等候,李明峰抵达之后,亲自对这六千五百人进行了开学演讲。
这六千五百人成分复杂,有原来的清军绿营兵,有招收的新兵,有类似于土匪的捻子,也有造反的长毛。从家庭上分,有的是农民,有的是小商人,有的是小手工业者。
但是此刻,他们都是常胜军的士兵!李明峰不允许他们分裂!
所以,老李一开口,为了避免分裂,就先将常胜军的战略思想定了下来。
“常胜军是一支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战斗的军队!”李明峰高声道。
看到众人不太理解什么叫为人民战斗,李明峰清了清嗓子,继续喊道:“无论你们原本是捻子也好,长毛也罢。无论你家是买卖人也好,贫农佃户也罢。无论你们是南方人也好,北方人也罢。你们现在都是常胜军的士兵!我们常胜军为什么百战百胜?因为我们是一支为人民作战的军队!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我们常胜军的目标,就是解放全天下的老百姓。我们常胜军所到之处,就不会再让老百姓吃苦受罪!在我们常胜军的土地上,人人平等!我们要建立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世界!”
李明峰的话,让数千学员热血沸腾,不少人暗自握紧了拳头,下定决心按照李明峰所规划的路线前进,建造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世界!
为什么捻子和长毛能发展到今天这种地步,就是因为老百姓生活太苦了!实际上百万捻军和百万长毛有几个信上帝?有几个人相信洪秀全他爹是创世的耶和华,他大哥是救世的耶稣?
老百姓跟着洪秀全,主要还是为了土地,为了生存!
李明峰的政治思想,常胜军的管理体制要远远的优于混乱不堪的太平天国,现在老李提出了要解放贫苦老百姓的思想之后,军校学员都激动不已。都觉得只要跟着李明峰干,将来这个目标要想实现也不难。
原本因为各自成分不同而导致互相之间有隔阂的军队,瞬间就团结到了一起。大家都愿意为李明峰所提出的理想而奋斗。
李明峰接下来竟然不讲军事,而只是滔滔不绝的讲政治。老李提出三点规划,第一,将在未来半年之内,重新厘清土地,让耕者有其田。
那些占据大面积土地的地主,将会受到排查。他们的土地假如是合法所得,总督署重新发放土地凭证,予以承认。假如那些土地是用巧取豪夺的手段取得的,将会被直接没收,发放给没有土地的农民。
至于其他财产,也是照此处理。
第二,鼓励各级百姓举报官员贪墨事宜。在直隶按察使焦佑瀛的衙门门口设立举报箱,有冤情的,可以直接将状纸投入箱内,凡有举报,一定严查。
第三,鼓励老百姓到洋人开办的工厂工作,鼓励经商,鼓励学习西学。老李保证,在直隶,即使没有举人、秀才身份,但是只要精通西学,照样可以为官。
众学员,甚至包括杜翰、焦佑瀛这种老滑头听了李明峰的演讲之后都觉得热血沸腾,李明峰的主张假如真的施行,那真是老百姓的福音。
李明峰将未来的直隶描绘成了一个人人平等的,类似于理想国一般的世界。描绘完毕之后,李明峰就开始暗示,有很多力量准备颠覆常胜军的伟大事业!怎么办?只能是拿起武器和他们战斗到底!
也不知是谁带的头,数千近万人一齐高呼:“誓死保卫保定城!誓死保卫常胜军!誓死保卫李督!”
就这样,本来成分复杂的常胜军因为共同的理想被团结到了一起。在旁边听着的杜翰、焦佑瀛都感觉很是诧异,没想到李明峰区区几句话不但弥合了常胜军内部的隔阂,而且将朝廷也隐隐的放到了对立面。毕竟朝廷也想“破坏”常胜军的伟大事业。
李明峰很满意这次演讲的效果,看看天色,时间已经不早了,老李下令剪裁开学!
六千五百人齐齐进入陆军学校,开始了第一学期的课程。
此时已经是上午十点多钟了,忙完这一摊子事情,老李又返回了直隶总督署。
古代结婚,是严格按照六礼来的。
第一个过程是纳彩,也就是找说媒的。这个过程早在半年前就已经完成了。
第二个过程是问名,也就是问问名字、生辰八字之类的,也早就完成了。这中间还有一个小插曲,李明峰和林婉儿的生辰有些不合,媒人第一次回来和李明峰实话实说了,结果被老李打了二十板子,又送她再去。第二次回来,那媒人就学精了,光拣好听的说。
接下来是纳吉、纳征、请期,也就是订婚、送彩礼、决定婚期。订婚也是早就完成了,彩礼是在一个月前送的,老李既不铺张浪费,也不节省银子,完全是按照符合他这个身份的标准而送的彩礼。
至于婚期,应该是找算命先生算的。不过接了这个活的算命先生倒是个机灵人,直接说这次是总督大人的婚礼,非同一般,就凭总督大人的贵气、旺气,什么日子都是大吉。李明峰本来还以为需要动几次板子才能把十月初一变成吉日呢,但是现在一看,倒也免了。直接赏了那算命的十两银子了事。
李明峰离开军官学校,回府换上喜服,披红带花,骑着高头大马前去接亲。林家的宅子和直隶总督署相隔不远,这样一来李明峰那庞大的依仗队伍就摆不开了。所以老李干脆就从后门出门,绕了两三里的远路,然后才带着接亲队伍抵达林府。
随后就是繁琐的礼节,李明峰在礼官的摆布下一项项的完成,最终才接到戴着盖头的林婉儿上轿。
接亲之后,李明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