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我哥是诸葛亮 >

第5章

我哥是诸葛亮-第5章

小说: 我哥是诸葛亮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办法,可以解决你们的问题。”说着,停顿了一下。众流民都望着他。

    他见他们都集中了注意力,接着说到:“当今刘皇叔为人仗义仁慈,他一定会收留你们的,我会派人带你们去找他,路上的吃食我会发给你们。”流民们见状也只好接受了。

    黄月英给诸葛亮修书一封,由李四和几个家丁带着一些粮食将流民们带走了。

    送走了流民,来到黄月英房中,他问她现在一共收购了多少粮食。她说现在不好收购,一共只有470石。

    诸葛均说到:“现在二哥在刘皇叔那里,还未得到真正的信任。虽然刘皇叔仗义,会安置灾民的,可是咱们送去灾民还是会令二哥为难,这样,咱们拿出300石粮食,再看你叔父能拿出多少石,就抵香皂货款,由他派人给二哥送去,路上费用咱们来出。”

    黄月英满意地看着小叔子,觉得他越来越成熟了。

    处理完这一切,回到自己房中,想起可怜的灾民,他不禁满腔悲愤。三国演义时间跨度近100年,该死的军阀混战,严重破坏了社会生产力,给千百万人民带来了灾难。要想实现和平,就只有消灭军阀势力,统一国家。自己没有这个能力,就只有帮助其中一支力量。从三国中描写的来看,刘备也许是个不错的选择。诸葛亮也是个治世的能臣,何况他还是自己的二哥。

    如果选择帮助刘备,必须要发生赤壁大战。只有赤壁大战的结果,才给刘备带来发展的战略空间。自己目前能做的就是发展自己的力量,待赤壁大战后,再帮助诸葛亮。自己都能穿越,历史的走向究竟怎么样,只能到时再说了。

    主意定了,心情也豁然开朗。

    诸葛均没有军事经验,但他认为没有天生的军事天才,历史上真正优秀的军事大家,大部分都不是学军事出身的。后世开国领袖的事迹人人皆知。就连诸葛亮也不是军人出身。战争经验要靠战争实践积累。

    诸葛均将从影视剧中看到的,从各种小说资料中学到的东西,整理成了一套方法,进行实践,在摸索中提高。

    他从招募的人员中挑选了30名素质较好的青壮,开始了训练,一方面摸索经验,一方面为自己培养第一批骨干。他仿照后世的叫法,称呼为教导队。

    按照自己大学时参加军训学来的作息制度,教导队开始了训练。

    每七天休息一天。

    每天早晨,10公里越野,从开始的空手,到腿上绑沙袋,直到扛上圆木。逐渐升级。

    上午是技能训练,下午是战术训练,晚上还要学习文化。诸葛军几乎全程与他们在一起,增进了了解,加深了情感。

    他将教导队分为三个小队,一队练习长枪,二队练习劈刀,三队练习弓箭。

    他训练时要求弓手只练习射的远和准,长枪手只训练刺得狠和准,劈刀手只训练快和准。每个人只训练一招。配合起来却威力极大。

    他认为军队不靠个人勇武力量,而要靠集体的配合取胜。例如五个不会武功的长枪兵,配上一个只会射箭的弓手,他这个剑术高手就应付不了。

    训练缺少武器。诸葛军打算自己研制,就招募了一些工匠。但是这需要时间,前期的武器如何解决,他还是比较头疼。

    这天早晨,刚吃完早饭,家里来了客人,见到他们,诸葛军心里郁闷,随即又高兴起来。

第九章 极品白毫

    来人是大姐诸葛英。

    这诸葛英嫁给了蒯祺,他现任房陵太守。平时两家不怎么来往,诸葛均随诸葛亮去过大姐家几次,姐夫的态度比较冷淡。所以后来很长时间就没有什么来往,大姐倒是偶尔派人送些东西过来。

    倒不是姐夫有多么势利,其实主要原因是因为诸葛亮。

    诸葛亮平日好念《梁父吟》,又常以管仲(春秋时代的政治家、哲学家)、乐毅(战国后期的杰出军事家)比拟自己,当时的人对他都不以为然,只有好友徐庶、崔州平、孟建、石韬相信他的才干。

    蒯祺见诸葛亮家境不太宽裕,曾经好心推荐他出来做官,诸葛亮自然拒绝了。因此蒯祺认为他好高骛远,对他不太看重。诸葛亮当然不会去看他脸色。因此来往更少。

    大姐听说诸葛亮到刘备那里做官了,虽然刘备这时还势力很小,但是感到弟弟务实了,她还是很高兴。最近听说市面上很紧俏的香皂,是弟弟家弄出来的,她自己家里也经营着生意,但是不太好。就想看看能否从弟弟这里弄点货,又想念弟弟,于是就有此一行。

    对于大姐,诸葛均还是比较亲近的,见姐夫没来,心里还是高兴的。

    他和黄月英热情招待了姐姐,几人家长里短的絮叨了半天。对于弟弟家现在如此兴旺,诸葛英十分高兴,夸赞他们持家有方。

    最后,诸葛英半开玩笑地说到:“弟妹,小均,你们有好事也不想着大姐,大姐现在日子也不好过,只靠你姐夫那点俸禄,我都快吃不上饭了,你们得帮衬一下大姐。”

    诸葛均笑着问到:“大姐有什么想法,就说吧。”

    诸葛英说到:“大姐家里现在也经营着些生意,也没什么经验,经营一些平常的货物,赚不到什么钱。你们的香皂是紧俏货物,能不能给大姐弄点,补贴一下家用。”

    诸葛均说到:“香皂恐怕不行了,已经交给二嫂的叔父经营了。”

    诸葛英听后,心想:“都是亲戚,就只想着别人了。”面上微有不悦之色。

    诸葛均见她脸色,知道她的心思。笑着说道:“大姐,别急,你平时最疼小均了,我哪能不想着你呐。”

    诸葛英立刻高兴起来,说到:“什么好事想着大姐?”

    诸葛均端起茶碗问她:“你喝过这茶,感觉怎么样?”

    诸葛英没太在意这事,有些不明就里。和她一起来的管家李福林确眼前一亮,插嘴说到:“这茶是你们生产的?”

    汉朝时茶叶生产技术很低,主要是阴干茶,品质不高。喝茶还要煮茶,色香味均比不上炒茶。

    隆中盛产茶叶。隆中茶属是绿茶,后世为国家名茶。

    隆中茶现有炒青型和翠峰型两个品种。高档炒青和翠峰,采摘细嫩,制工精细。加工的第一道工序为杀青,杀青完成后,吹风冷却,以保持叶色明翠。经适度揉捻,转入炒二青,出锅后,仍以吹风冷却。再经锅炒干燥。翠峰型绿茶二青后,则在特制的整形焙灶上,用手工以〃揉、搓、扎〃等手法,使茶条形成紧直的外形,然后烘干。

    炒青的品质特征是:外形条索紧结重实,色润而绿;香高味厚,回味甘甜。翠峰则以外形紧直,翠绿显毫;汤色清澈明亮,香气清高持久,滋味鲜爽回甘为其特点。

    尤其是隆中白毫茶更具特色:外形银直略扁,身披白毫,银绿映翠,香嫩持久,汤色清澈明亮,滋味鲜爽回甘。

    几天前,诸葛均就已经仿制出了隆中茶,至于如何销售,黄月英提出,一客不烦二主,干脆交给叔父经营。诸葛军认为,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分开销售更为稳妥。她同意这个意见。

    诸葛均详细的对李管家介绍了隆中茶的特点,李管家大喜过望。

    由于大姐家商业规模太小,与她商量后,决定交给她和二姐家共同经营。

    请来二姐后,她也十分高兴,和大姐都同意为弟弟购买粮食和兵器。

    签订了购销契约,在诸葛军家里盘亘了一日,两位姐姐带着一箱香皂,各自离去。

    许昌丞相府。曹操端起一杯茶,饮了一口,只觉入口馨香,鲜爽回甘,不禁向碗中望去,只见茶丝细扁,银绿映翠,汤色银绿映翠,以前从未见过。就向侍者问到:“此茶如何称呼,从何而来?”

    侍者躬身答道:“此茶购自荆州,名唤白毫。据说是一个叫诸葛亮的人发明的。”(诸葛均担心有人打生产技术的主意,所有技术都说是诸葛亮发明的,反正没人敢去刘备那里打诸葛亮的主意。)曹操一听来了兴趣,诸葛亮的大名,他已经听说多次了,他现在还没有和他打过交道,到底有多大才能还不清楚,徐庶的才能他是知道的,据说诸葛亮比徐庶更高。能够发明这么好的茶叶,起码说明诸葛亮在奇嬴技巧方面有一定长处。相传他投奔了刘备,这刘备自己是一定要剿灭的,那么和诸葛亮也一定会打交道的。想到这里,就吩咐侍者叫荀彧前来,探讨一下征伐刘备的事情。

    诸葛亮见到李四,看完了黄月英的家书,吩咐手下安置了流民。写了回书交给李四带回。

    在刘备集团中,他的日子现在还不太好过,主要是因为刘备对他太好了,与他朝夕相谈,倍加信任。无形中冷落了早期跟随刘备的心腹们,使得诸葛亮遭到了敌视,表现突出的就是关羽和张飞,他们经常对诸葛亮冷嘲热讽。

    诸葛亮是伟大的政治家,自然心胸开阔,不与他们计较。可是心里也有些郁闷,自己现在无处展示才能,在刘备集团中树立不起威望,只能耐心等待机会。

    这天,刘备召集众人,谈论解决粮食的问题。新野是刘表为抵御曹操而借给刘备的。但是他怕刘备乘机做大,只给他2000人的给养,最近刘备安置了大批流民,新野地方小,还要养活刘备的军队,粮食十分紧张。

    刘备望向帐中诸人,大家都有些为难。张飞故意说到:“此事何须为难,诸葛军师大才,他自有办法解决。”众人的目光都看向诸葛亮。

    诸葛亮刚要开口说话,帐外有人报告。

    刘备传他进来问到:“什么事?”

    小校报告说到:“启禀主公,城外有人送来了大批粮食。”

第十章 大管家黄月英

    众人走出大帐,只见阵阵微风中,大队车马卷起一片烟尘,打头一辆车上插着一面小旗子,上书一个黄字,诸葛亮一看领头的,是黄月英叔父家的一个管事,叫黄七。

    众人将黄七让进大帐。黄七跪下给刘备行礼:“小民参见刘皇叔,见过各位大人。”

    刘备经过诸葛亮介绍已知此人来历,问到:“你家黄老先生可好?”对于黄承彦他还是知道的。

    黄七说到:“谢刘皇叔惦念,我家老爷安康。”

    刘备又问到:“你家主派你前来是?”

    黄七说到:“旬日(10天)前,家主接到军师传信,说皇叔仁义,收留大批流民,粮食紧张,叫家主筹集粮食捐献给皇叔。现在市面上粮食价格虚高,还难以购买,只好各处凑集。因此,迟至今日才筹集到1000石(约和现在62000斤),连夜就送来了。”

    刘备十分高兴,这些粮食虽然不多,但是自己现在也就不到4000人,怎么也是半个月的军粮。算是解了燃眉之急。

    众人见诸葛亮早有准备,并且无偿捐献,总算对他增添了一些好感。

    随后,诸葛亮又提出了一些针对当时情况的办法,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刘备看着诸葛亮,眼中满是欣慰之色。

    散了大帐,回到自己屋中,诸葛亮看了黄月英的家书,又详细询问了黄七所知道的情况。黄月英几次在家书中对诸葛均大加赞许,这封信中也是如此,心里很是纳闷,尤其是得知购买军粮的钱全部是自己家里出的,更感到惊奇。自己的弟弟自己是十分了解的,平时喜欢些奇赢技巧,怎么自己一离开家,他就表现如此出色。看来自己对他还是了解不够。

    诸葛亮写了回书,在信中对弟弟加以称赞,鼓励他继续努力。又交代了一些家里的事情。交给黄七带回。

    诸葛均带着教导队训练完毕,回到家里,却见到泠儿和黄小婉站在院子里。黄小婉已经来家里多次了,现在也不拘束了,见他回来,微笑着和他打招呼。他也回应道:“婉儿,几时到的,我叔父呐?”

    黄小婉现在的脸色红润,已经没有以前的苍白了,大概是锻炼的结果,听她说过,现在她家里也改为三顿饭了。她说到:“下午我就来了,父亲已经走了。”

    这时黄月英招呼他。他说洗了脸就过去。

    来到黄月英屋里,黄月英说到:“小均,你哥来信了,信里夸奖你了。”

    他见她眼角湿润,显然哭过。大概是信中诸葛亮说了什么话,让她感慨了。于是说道:“嫂子,想二哥就去看看他,这里离新野也不远(大约53公里)。”

    黄月英摇摇头说到:“家里这么忙,我哪里走得开,再说了他也没有让我去,估计也不方便。”

    诸葛均想想也是,目前的状况,诸葛亮是不会希望她去的。就不再劝。

    她拿出账本说到:“今天叔父来了,说让咱们增加一些产量,我考虑了一下,可以先增加两成,人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