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我哥是诸葛亮 >

第129章

我哥是诸葛亮-第129章

小说: 我哥是诸葛亮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地称之为“澡盆里的海军”。

    这里的条件当然是不完善的,比如湖水和海水的盐分不同,做防锈试验就很难。但是,不能整船做防锈试验,可以做切片试验,还可以人工制造海水。诸葛均的想法是,先干起来,总比什么都不做要强。有困难想法克服就是了。

    世界第一艘铁壳铁甲战舰是英国于1859年制造的〃勇士〃号(warrior)铁壳铁甲军舰,这艘军舰的船壳换成铁结构,该舰长128米,水线间长115。8米,宽17。7米,长宽比7。23,深7。9米,排水量9210吨,帆面积4497平方米。军舰两舷各有一条装甲带,这两条装甲带从船首部到船尾部用一层115毫米厚的横向舱壁与舷侧厚达115毫米的铁装甲(柚木龙骨厚达46厘米)封闭起来,形成一个装甲堡垒,舰上所有的火炮装在这个堡垒里面。该舰配有26门68磅前装式大炮,10门100磅和4门40磅的后装式大炮。重达9210吨。

    这艘舰之首尾都没有装甲,在装甲堡垒之外向外突出26米,只包了一层船壳铁板,没有柚木龙骨,该舰在蒸汽机推动下有15节的航速,另外在3根大桅上还配备了一整套帆具。〃勇士〃号是世界上第一艘有铁装甲的铁壳船,它虽只有一层炮甲板,但仍被公认为世界上第一艘战列舰,在以后的50年,凡按此建造的新军舰统称为铁壳军舰。它的问世使木壳装甲舰黯然失色。这样铁、木之争就十分迅速地结束了,而进入了短暂的铁制军舰时期。

    诸葛均的目标是研究采用蒸汽机为动力的铁壳铁甲战舰,用来对付东吴和曹操的水军,以及倭寇的三桅帆船战舰。

    为了出行方便,专门修建了一条通往东湖的铁路,建造了一列铁甲列车,确保诸葛均的安全。

    不管怎样,大唐的海军就从这里起步了。

    大唐的电力经过了近两年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第一台实用型发电机已经完成试验,并在博格达揿通过了风力试验。现在有了蒸汽机,建立火电厂成为了可能。目前成都的的一座发电厂正在建设,已经快到了装机阶段了。

    有了电力,就可以提供稳定的能源,就可以利用电动机提供稳定,强大的动力,精确的机床就可以生产出来,精密的武器也可以制造出来,也有了电焊,可以生产铁甲船等等,总之,大唐的科技发展将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诸葛均想到要与那个倭奴国的未知人物,开展科技竞赛,压力极大,工作更忙了。

    诸葛亮现在深知科技的作用,十分重视人才的培养。他指示教育部,制定了一个宏大的教育计划,在找黄月英管理的财政部要钱时,却遭到了黄月英的反对。

    原来,大唐的整体发展良好,财政收入稳步增长。但是,花钱的地方也多了起来,可以说,方方面面都向黄月英伸手。她每天都为钱财发愁。就说诸葛均新成立的海军部,那就是一个烧钱的玩意。诸葛亮的计划有些太大了,黄月英感到有些吃不消了。

    诸葛亮担任国务院总理之后,发现自己的知识已经有些落后,远的不说,就是黄月英,就已经远远的超过了他。很多东西他都不懂,指导起来无从下手。他很勤奋,每天拼命学习,要拉近与黄月英的距离,进步很快。

    这个教育计划,是他认为比较完善的,却遭到了黄月英的反对。他有些不甘心,于是来找诸葛均,寻求支持。

    诸葛均了解了情况之后,就把诸葛亮、黄月英还有福伯一起叫来。

    诸葛均首先肯定了诸葛亮的计划,但是对于黄月英的难处表示理解,最后决定将诸葛亮的计划所需经费,砍掉了三分之二。让诸葛亮看着减少部分项目。

    黄月英还是抱怨财政紧张。

    诸葛均就将后世的银行、国债跟他们进行了科普,三个人听得眼睛都亮晶晶的。黄月英忍不住伸手去摸诸葛均的头,说到:“小均,你这头是咋长的,怎么净是些好主意呢?”

    小乔在后面也想伸手去摸摸他的头,但是她不敢,在大唐只有黄月英和孙尚香敢这么干。小乔强忍着冲动,一双妙目雾蒙蒙的。

    诸葛亮主动请缨,希望这些事情由他来主抓。黄月英有些不放心,提出了疑问。

    诸葛均最后决定将这些事情交给了诸葛亮。他相信诸葛亮的能力,而且诸葛亮办成了这件事,将使他的工作能力大幅提高,自信心也将大幅提升。

    诸葛亮果然是个超级大神,很快就将银行的事情搞出了眉目。这天,他拿着大唐准备新发型的面值500、100、50、10;5、2、1元的金银铜币,还有银行汇票,来见诸葛均。

    本来,诸葛均考虑过直接发行纸币,后来因为此时的纸张、印刷和防伪都不过关,而且习惯了实物的汉朝人不认可纸币,于是就铸成了现在这样的金属货币。

    钱币的图案,一面是大唐国徽的图案,一面是发型单位的文字标示,上面写着:大唐国家银行。

    小乔摸着光滑精美的金币,十分喜欢,说到:“二哥,你真能干,这些钱币人们一定喜欢。”

    诸葛均和大臣们带头兑换和使用新的货币。很快,大唐全境都开始使用新的货币。由于大唐的国力强大,富庶,良好的商业信誉,世界各国也都接受了大唐新的货币。

    诸葛均一如既往地忙碌着。

    这天,他听说曹操派往汉四郡的将领是虎威将军于禁,不仅心里暗暗担心。

第二百六十六章 虎威将军于禁

    虎威将军于禁,字文则,泰山巨平人。早期追随曹操参加讨董军,讨伐董卓。后来跻身为曹操五虎将之一,可谓忠心耿耿,深得曹操器重。

    自从许褚等人在大唐军事学院毕业归来之后,曹操选调人马,以这些学员为骨干训练了一支新军,总数为32000人,编为三个师。本来曹操属意许褚担任新军统帅,但是许褚还是愿意担任曹操的亲军护卫军的统领。于是曹操就选择了虎威将军于禁。

    此次,于禁率领两个师共计2万大军,前往汉四郡与倭寇作战。

    诸葛均听说是他,不禁皱起了眉头。诸葛均看三国时研究过三国的大部分军事将领,对于于禁评价不高。一方面是于禁心胸狭窄,不能容人,人品有点问题。

    据《三国志》记载,于禁有一个名为昌豨的朋友,曾是山贼,后投降曹操。但不久,昌豨在此率领山贼反叛。曹操当即派遣大军讨伐昌豨,山贼根本不是正规军的对手,眼看就要失败,昌豨便跑去于禁那儿求情。按照常理而言,于禁应该会放了昌豨一马吧?至少是替他在曹操面前求求情。

    但结果是,于禁以“不能失节”为由,斩了昌豨。而事后,曹操就此事“拜禁虎威将军”。

    这就多少有点踩着朋友往上爬的味道,也难怪陈寿会在《三国志》中说于禁“以法御下,不甚得士众心。”而裴松之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他“肆其好杀之心,以戾众人之议,所以卒为降虏,死加恶谥,宜哉。”大意为于禁放纵他嗜好杀戮地心理来安定众人的议论,因而最终成为俘虏、死后被加封不良嗜好,也是罪有应得。

    建安二十四年,即公元219年关羽进攻樊城,于禁率领庞德前往救援。交战过程中,庞德每有机会战胜关羽,于禁便鸣金收兵。以至于在一次次错失良机后,关羽水淹曹军,一战得胜。

    这其中还有一个情况,说的是庞德在军队被水淹之后,仍然率领残部坚守高地,向蜀军射箭进攻。而于禁身旁压根没什么人了,也可能是他想召集些人再战,但无奈大家都“树倒猢狲散”,各自逃命去了。

    最后这位跟随曹操30年的虎威将军,竟然投降了关羽。

    另一方面,于禁的军事才能较弱,跟随曹操征战多年,并没有什么骄人的战绩。他的才能主要体现在布阵安营之类,作战偏于保守。以他这样的将领,去对付狡猾凶残的倭寇,诸葛均实在是不看好他。

    于禁到达汉四郡首府乐浪郡后,见到了汉四郡守军将领夏侯邈(夏候渊的侄子)。宣布了曹操的命令,接管了这里的汉军指挥权。夏侯邈手下有汉军16000人,当地朝鲜族军队13000人,加上于禁的20000人,总兵力近五万人。

    这时,倭寇已经攻占了弁韩,正在攻打秦韩。夏侯邈建议立即出兵,帮助秦韩击退倭寇。但是于禁认为这是番邦国家之间的战争,大汉不应该参与。

    没过多久,倭寇攻占了秦韩。接着又调集了陆海军35000人,开始攻打与真番郡交界的马韩。

    在夏侯邈和当地官员们的催促下,于禁才决定出兵马韩。但是他仍然没有要与倭寇大规模冲突的意思,只希望倭寇看到大汗出兵,自动退走。因此,磨磨蹭蹭地,大军在马韩边界徘徊,整整三天,才进入马韩五公里。就是做个样子。

    他这样做,是有着自己的想法的。

    于禁跟随曹操征战多年,今年快50岁了,官至大汉虎威将军,早已没有了当年的锐气,想着再过几年就退休了。当初接掌训练新军,他也不愿意,知道新军参加战争的几率较大。可是,曹操对他的信任,使他不敢不接这个职位。

    这次他奉命到汉四郡平倭,他听说倭寇彪悍,武器先进,担心自己打败仗,毁了一世英名。心想只要保住汉四郡,有倭寇骚扰,将他们击退就行。因此消极避战。

    这天,于禁率领大军正在马韩边界徘徊,忽然侦查兵来报,说前面发现了倭寇的部队,大约有一万多人。于禁立即下令列阵,准备迎敌。

    不久,倭寇的军队出现了,主要是步兵,还有少量的骑兵。他们也在于禁的对面列阵。

    此时,于禁的手里掌握着13000名新军,1万名普通汉军,还有当地武装5000人。兵力上的优势使得于禁胆气增强,决心教训一下倭寇。

    于禁从望远镜中看见,倭寇队形齐整,前面排列着不少大炮和床弩,有些犹豫,心想此战必定惨烈,伤亡不可避免。但是,事已至此,由不得他退缩。他一面下令长弓和床弩部队准备射击,一面命令骑兵准备包抄倭寇。

    汉军官兵们握紧了手中的刀枪,准备厮杀。大战一触即发。

    忽然,倭寇阵中出来了两个骑兵,他们打着白旗向汉军走来。于禁示意放他们过来。

    倭寇来的是一个军官,另一个是个翻译。那个倭寇军官见到于禁,就向他行礼,态度十分恭谨。翻译对于禁介绍了倭寇军官的身份,说他是他们国王的亲戚。

    倭寇军官会一些汉语,虽然不十分流利,但是基本上可以表达自己的意思,个别的地方由翻译补充。

    倭寇军官显然对于禁有一些了解,他说道:“尊敬的大汉虎威将军,我国国王非常仰慕大汉的威仪,对于将军您也十分尊敬。我国愿意继续奉大汉为宗主国,每年向大汉朝拜进贡。”说着递上了国书和礼单。

    在于禁观看国书的时候,倭寇军官悄声说道:“请大人借一步说话。”于禁会意,在自己的军中也不怕他耍花样,于是挥手让周围的人马退开。

    倭寇军官拿出一张礼单,递给了于禁。说到:“这是我王献给将军您的一点薄礼,还望将军笑纳。”

    于禁接过礼单一看,不由得大吃一惊。礼单上开列的金银珠宝玉器和其它礼物,价值惊人,是他这一生积攒的家业的百倍不止。后面还有更离谱的,10名美女,其中还有2名贵族血统的!

    于禁……

第二百六十七章 惨烈的战斗

    于禁小心地问了对方一些关键的事情,倭寇军官都给与了肯定的回答。他代表倭奴国王表示,今后绝不再骚扰汉四郡。他推说以前的侵扰都是海盗和个别地方势力所为,现在倭奴国已经统一了。他们会约束国民的行为。

    于禁表示满意,心想:“丞相派自己来,就是要解决汉四郡被倭寇侵扰的事情,现在倭奴国臣服于大汉,而且不会再骚扰汉四郡。自己的使命就完成了,这是最好的结果,丞相也一定会满意。”

    于禁打定了主意,笑纳了礼物。

    倭奴国的使者,回到了自己的阵营后,派人送来了礼物,军队就撤走了。

    于禁一直监视着倭寇的动向,用望远镜目送着他们离开,直到看不见为止。他对官兵们宣布了倭寇臣服大汉的消息,决定退兵。

    官兵们本来做好了决战的准备,不知道自己大战后是否能够活下来。现在听说倭寇惧怕大汉,向大汉臣服,自己不用打仗了,可以平安地回家了。队伍里爆发出一阵欢呼声。

    于禁率领汉军开始返回真番郡。

    一路上,官兵们兴高采烈地说笑着。军官们的心情也十分愉快,也就不禁止士兵们的说笑了。大军迤逦着,拖拉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