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吉诺弯刀 >

第214章

吉诺弯刀-第214章

小说: 吉诺弯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进入上阳宫后,军队首领看到新太后换了一身簇新的家居服装,****和肩膀隐约半露,头上插了一支清新脱俗的翡翠玉簪,手持团扇,坐在暖阁里等着他。

    那便是我们最后告别的地方。

    军队首领虽然之前也多次见过新太后,却从未见过她如此装扮、如此温婉的造型,顿时被她的美色所吸引。怪不得被毒杀的年轻皇帝如此宠爱她,果然秀色可餐,不是人间凡品。

    说是皇帝有事情召他来商议,却看不到小皇帝的踪影。

    军队首领看看暖阁附近的安静,心中便猜到两三分。

    他看着漂亮迷人的新太后,尝试着问:“太后召臣入宫,不知有何事吩咐?”

    新太后轻摇手中的团扇,启动朱唇,语调柔婉地说:“我们母子能够在乱局中有今日,都是大将军护持有功。我们母子,都不是忘恩负义的人。今日召大将军入宫,并无别事相商,只是想请大将军在宫中吃个便饭,特地感谢一下大将军的恩德。”

    新太后说:“虽然是便饭,但却并不随便。其中一二菜品是哀家亲手为大将军做的。手艺不精,希望能对大将军的胃口。”

    军队首领立刻下跪谢恩,口称不敢不敢。

    新太后莞尔一笑,说:“大家都是一条船上的,就和一家人一样,要同舟共济。今后,我们母子,要仰仗大将军的地方,还多着呢。大将军护国有功,完全当得起哀家的宴请。大将军就不要这样客气了。”

    于是,太后便令就在暖阁中设下便宴,与军队首领相对而坐,各各案前摆设了几样精致的菜肴,又有新鲜的时令供果。

    暖阁的门重新关上以后,太后便向军队首领祝酒。

    两人酒过三巡之后,军队首领热血上涌,痴痴地看着眼前的美人,口中不觉有些胡言乱语。太后便低眉道:“大丈夫有想法就要果断行动,说那么多闲话,却算什么。”

    军队首领听得太后眉目含羞地说了这一句,顿时就心知肚明,站起来向太后走去,将手搭在她半露的香肩上,见她没有拒绝,便胆大起来,伸手将她搂在了怀里,一只手便顺着她的胸衣摸了下去。

    太后半推半就,两人当时就抱在一处,在刘申强迫我的那个条案上,暧昧成其苟且之事。

    刘申在天有灵,若见到这样的情形,不知会作何感想。

    从那一天起,我们的暖阁,就再也不是我们的暖阁了。就像我们的王朝,也不再是以前的王朝。

    (二)

    从这一天开始,新太后和大将军就彼此往来,有了特别的关系。

    新太后其实内心并不喜欢这个谋害了自己夫君的人,但她深知此人性情凶暴,又掌控了朝政军队,凭自己孤儿寡母的力量,无法与他抗衡,唯有自己献出名节,靠美色笼络住此人,才能保得儿子的安全,保住王朝的延续。怀着如此这般悲壮的心情,她一直曲意取悦着这个军棍。

    在太后的献身与斡旋下,小皇帝保持了几年的平安执政。

    但是,造化弄人,小皇帝八岁的时候,太后不幸染上了时疾,年纪轻轻就病重不治,拖了一两个月后,带着无限的不甘和对儿子的万分牵挂,病逝在上阳宫,一代绝色,就这样香消玉殒。

    病逝之前,她召见了军队首领,他已经是国家的摄政双王。她再三恳求,看在两人几年甜蜜往来的情分上,希望军队和辅政众臣,能够好好扶持小皇帝,她保证小皇帝一定对辅政重臣们言听计从,一定对辅国摄政的恩德铭记不忘,又叫来小皇帝,令他当场拜军队首领为义父,今后要用父亲之礼事之。

    军队首领见她临终还不忘两人的鱼水之情,这样教导小皇帝,心里也着实怜惜,便在她病榻前信誓旦旦地保证,要率领群臣,忠心不二地辅佐皇帝长大成人,延续王朝的兴盛与繁荣。

    太后听着情人的忠诚誓言,一万个不放心地闭上了眼睛,驾鹤西去。

    眼见得几年的鱼水之欢转瞬成空,军队首领倒也的确内心悲凉,在新太后的病榻前落下了些许真诚的眼泪。

    (三)

    然而,靠**关系建立的同盟,从来都是不稳固的。

    太后去世后,一开始,小皇帝还能按照母亲的教导,恭恭敬敬地以义父的礼节对待军队首领,彼此还相处融洽,相安无事。军队首领也暂时未有篡位之心。

    可是,好景不长。有一天,夜深人静之际,小皇帝睡梦中听到身边有人在轻声地呜咽,坐起来看时,伺候自己的内侍长随正跪在寝室的一角,偷偷哭泣。

    小皇帝便走过去问他何事这么伤心。长随跪在小皇帝脚下说,奴婢见皇帝每天对着杀父的仇人毕恭毕敬,言听计从,完全忘记了先皇被谋杀的悲苦,想着先皇在九泉之下的悲愤和伤心,忍不住掉泪。

    小皇帝大吃一惊,便问他到底是如何情形,之前从未听说父皇是被谋杀的。

    这个长随乃是先皇身边的人,与先皇感情身后,早就蓄了报仇之心,听到小皇帝追问,便一五一十将军队如何谋害先皇,如何控制朝纲,乃至于外间如何传闻皇太后与摄政双王之间的暧昧关系,和盘向小皇帝托出。

    小皇帝听得心惊肉跳,肝胆俱裂,当即痛骂逆贼杀我父皇,辱我母后,发誓长大之后一定要杀了他全家为父皇报仇。

    长随忙制止,让小皇帝噤声,劝说他,如今年纪幼小,还要忍辱负重,曲意奉承,以保安全,等将来长大,羽翼丰满,再暗中培植自己的力量,以求一举扫除逆党,重振朝纲。

    小皇帝连连点头,嘉奖了长随的忠心。(未完待续。)

第五百三十章 王朝的终结(4)

    (一)

    然而,隔墙有耳。小皇帝夜里的这一番痛骂,被军队首领安插在宫中的眼线听到。眼线第二天傍晚,找到了个机会,向军队首领传递了这个重要的消息。

    军队首领听说小皇帝如此发狠说长大要杀他全家,一方面心惊肉跳,一方面也勃然大怒,想不到这个小东西忘恩负义,竟然存有如此决绝的毒辣之心。虽然皇帝还小,暂时没有动手的能力,但他一整天也依然是心惊肉跳,坐立不安。夜里睡到三更,噩梦惊醒。他披衣起来,绕行阶前,无法再次入睡。于是便召集手下亲信,深夜开会商量。亲信们对先皇去世的实情和先皇太后的绯闻真相,全都心知肚明,知道小皇帝将来必然能查实这两桩犯上恶行,报复是早晚都会降临的雷霆,于是,纷纷劝说他不要养虎遗患,不如就此杀了小皇帝,自己光明正大地登基称帝,反正这些年国政军政都是他在一手管控,和实际上的皇帝,也就只差了一个名分。

    亲信们的怂恿,点燃了他的权力**。他下定了决心,要公然反叛,谋朝篡位。

    第二天清晨,军队首领率领御林军冲入宫中,包围了皇城,并不顾内侍们的劝阻,扬长直入皇帝的寝宫,把小皇帝从床上拖了下来,一把推倒在地上。

    小皇帝见他一反常态,狰狞毕露,惊恐地问他意欲何为。

    他冷笑道:“好皇帝啊,平日口口声声叫我义父,私底下却存心要杀我全家!我每天辛辛苦苦操持国政,挽救国家于危难之中,照料陛下母子周全,难道就该落得如此的下场吗?”

    他对小皇帝说:“你小小年纪,对重臣就这样心狠手辣,将来长大了,必定鸟尽弓藏,兔死狗烹,容不得我们这些帮助过你的人。帮助你,只会是自掘坟墓,死路一条!你这样的坏小孩,不仅不配做皇上,而且不配活在这个世界上!”

    不等小皇帝开腔,他便下令左右上前。

    御林军随从们顿时如狼似虎般地一涌而上,如老鹰抓小鸡一般,牢牢抓住了小皇帝,按住他的手脚,强行撬开他的嘴巴,往他嘴里灌入事先准备好了的毒酒。小皇帝哭叫着手抓脚蹬挣扎了一会儿,便七窍流血,一命呜呼。

    篡位者又喝令将小皇帝身边的随从全部拖出去斩首,一时宫中哀叫不绝,血流成河。那位向小皇帝禀报实情的长随,也落得身首异处。

    宫廷突变之后,篡位者鸣钟登朝,宣布小皇帝手下的太监怀恨先皇,报复私仇,在小皇帝睡觉时集体用毒酒毒杀了小皇帝,现在已经将犯事者全部就地正法,还将株连九族,令刑部立刻全国搜捕这些逆犯的亲友!

    百官听到皇帝已经驾崩的晴天霹雳,心中都觉得事出突然,其中必有蹊跷,但眼看着大殿四周御林军刀剑出鞘,杀气腾腾,想起当年魏应真的下场,也都不敢公然发问。

    因为小皇帝年幼,虽然已然大婚,宫中有皇后妃嫔,但是子息却无有所出,按照规矩就要在诸宗亲王子中遴选新的皇帝即位人。最后,多数官员推选了庐陵王的后人载熙王子。百官便去庐陵王府,共同迎请载熙王子入宫。

    这位载熙王子是当时名震天下的大诗人,三岁能诗,五岁能赋,聪明伶俐,才华横溢,但却淡薄名利,厌恶官场,从来无心权位。载熙王子惶恐之间被百官迎情入宫之后,得知前因后果,顿时脸色变更。以他的聪明,立刻猜知是小皇帝不定哪里得罪了摄政双王,像先皇一样,被军队谋害了。他心知肚明,军队绝对不想把皇位让给自己坐,只是迫于舆论不得不做一个样子,如果自己胆敢真的接受迎奉,登基为帝,不久之后,下场也会和先皇父子一模一样,就算能够幸免一死,在帝位上也只能忍气吞声,对摄政双王言听计从,每日还要小心翼翼,避免他的猜忌怀疑,这样的皇帝,就算当了,又有何意趣!于是,他下定决心,当场坚决辞谢皇位,并当众匍匐在地,宣称摄政双王德行才华举世无双,深得朝野臣民的爱戴,治国治军有方,实在是天意所属的天下英主,恳请摄政双王自登帝位,开立新朝。说完,载熙王子便五体投地,高呼皇帝万岁。

    于是,多有文武臣僚出来应和,跪请摄政双王登基称帝,开立新朝,一时,大殿之上万岁之声此起彼伏。

    篡位者辞谢再三后,终于装模作样、勉为其难地接受了众人的公推,登上了武英殿内的宝座,宣布登基称帝。

    因为载熙王子非常识相,且诗歌的确写得深入人心,杀了他,天下人难免口诛笔伐,篡位者决定放载熙王子回封地去继续写诗,称颂新朝的德政,但为了防止有人利用他再夺政权,他要求载熙王子出家为僧,誓愿终身为前朝去世的皇帝们超度守灵,不得参与俗世的事务。载熙王子一口答应,便奉旨去了前朝的皇家寺院,在上座法师处削发出家,逃得了一条性命。

    他就是后来留名青史的著名诗僧——戒行法师。

    一个王朝化为了青烟,而另一个也将化为青烟的王朝又拉开了序幕。

    历史就这样翻开了新的一页。

    (二)

    摄政双王的弑君篡位,在刘姓宗室中激起了强烈的恐惧和激烈的反抗,许多刘姓子弟觉得,一旦改朝换代,无论反抗还是不反抗,篡位者都会对刘氏子弟大开杀戒,不如拼死一搏,还有一条生路。

    于是,各地刘姓子弟纷纷起兵,声讨逆贼,号召勤王,光复刘姓王朝。联军声势浩大,以怀州为指挥中心,汇集各地力量,直扑运京。

    刘姓联军与篡位者领导的汉军在运京郊外发生了空前的激战,双方死伤无数,周围许多村庄被夷为平地,农田中遍布平民和双方将士的尸体。

    三个月的大会战后,刘姓联军落败,被汉军击溃,四散逃走。刘姓的反抗就这样被镇压了下去。

    会战之后,新朝皇帝在全国开展了肃清刘姓宗室的大屠杀。在运京的刘氏宗亲,不管有没有参与反抗,宅邸一律被包围,士兵持刀冲入宅院,见人就杀,无分男女老幼,不论青红皂白,顿时,运京的街道与胡同里血流成河,到处都是妇人的尖叫、儿童的哭泣和被屠戮者的惨叫之声。许多胡同里红光冲天。

    但是,在下令屠杀之前,篡位者还下达了一道特别旨意,赦免这支军队的创始人,已经过继给前朝岭南王、战神崔景龙的一脉原刘姓子孙,因为他们已经不是刘家的子弟,而是崔家的子孙。御林军派出一支卫队,把守了岭南王府所在巷子的两边出入口,持皇帝手谕,阻止杀红了眼的乱兵靠近岭南王府。

    岭南王府的人们起先以为自己在这场大乱中也必定在劫难逃,全家男女老少和众多男女仆从,聚集在一起,手持能够找到的各种武器,等着乱兵破门而入,想和乱兵拼一个鱼死网破。谁知乱兵一直都没有接近宅院,听着隔壁宅院中兵荒马乱的声音,全家人心惊肉跳地度过了一个漆黑的长夜。第二天,乱兵归营,杀戮停止,巷口的御林军也随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