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吉诺弯刀 >

第121章

吉诺弯刀-第121章

小说: 吉诺弯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说:“我希望,从今天开始,所有汉军的将士,都不要再犯他们几个军官犯下的错误。我们的一切行为,一切选择,一切决定,都要服从这个最高的原则。这才是真正地不负汉王的重托,这也才是真正地帮助我。”

    你说:“从我今天说过这些话之后,若有人再犯糊涂,违反这个最高的原则,无论是谁,都一律从严处分,绝无再恕。”

    你命令将吴顺、刘医官、谢双成、关文良四人拖到帐外,当众给予杖责。吴顺重责军棍200下,刘医官重责80下,谢双成、关文良两人各责40下,各降职序一级,暂记免死一次,容后战功赎抵。

    (四)

    军令下达后,四位军官当场被拉出去当众行刑,全军各部将士纷纷出营房来观看。

    这四人被行刑的时候,全军鸦雀无声,只听见军棍重重地击打在人体上的声音。

    关文良、谢双成两人整个行刑过程中皆忍痛未吭一声。行刑完毕,两人血流满地,被当即抬走。

    刘统领是文职医官,并非军人出身,没有那么好的意志力,被打得血肉横飞,涕泪交流,痛叫不绝,大喊:“再也不敢了,再也不敢了!”惨叫之声,不忍卒闻。

    吴顺被责打的时间最长,所有的人都被抬走之后,他的杖责还在进行当中。他被打得皮开肉绽,鲜血迸流,两度失去知觉。

    当打到150军棍的时候,吴顺坚持不住了,他大喊:“不要在这里打死我!请让我死在战场上吧!让我将功赎罪死在战场上吧!让我死得光荣一点!我再也不会违反军纪了!”

    他喊完这些后,第三次又昏死过去。

    他的喊声直捣你的耳鼓。你的嘴唇变得煞白。

    行刑的士兵再也打不下去了,一齐扔了军棍,跪倒向你求情。

    孙湛明等也再一次集体跪请你宽恕吴顺。

    你终于挥了挥手,停止了这次杖责。

    (五)

    全军晚饭之后,你在卫兵们的帮助下,挣扎着起身,分别到帐中去看望了他们四人。

    若非卫兵们用力地架持着,你都站不稳身体,也迈不动步子。

    你的看望,让刘统领和谢、关二人都流下了眼泪。

    你最后来到吴顺处。

    吴顺的伤势比较沉重,他昏昏沉沉地闭着眼睛,趴在床上动弹不得,晚饭也没有吃一口。

    你艰难地在他身边坐了下来。你叫了一声:“顺子。”你的眼泪就忍不住流淌了下来。

    你说:“对不起,顺子。”

    你声音颤抖地说:“我对不起你。”

    你的眼泪让吴顺也哭了起来。他一边哽咽着,一边说:“为什么不让我帮你?为什么要这样对待你自己?”

    你说:“因为还有别的人也需要帮助。”

    你说:“因为我快要死了,你帮不了我。”

第三百六十九章 建议联姻

    (一)

    那年夏末的时候,你再度因为身体不支被迫回到阳泉关休息。

    刘申再度前往阳泉关与你见面。

    这一次,你被病魔折磨得很厉害,消瘦明显,神情疲惫,形容憔悴。

    刘申见到你时大吃一惊,他几乎都要认不出你了。

    在你们君臣第二次阳泉关会晤期间,你被频发的剧烈头痛和强烈眩晕折磨得身体虚弱难支,就连一次时间稍微长一点的军政会议也无法坚持开完。你在议事过程中,突然晕倒在会场上。

    刘申再次被你的病势沉重所摇撼。他内心既难过又紧张:如果你突然之间有个三长两短,全国正在紧锣密鼓收官中的战局,将会如何变化呢?

    幸好的是,刘申这次随行带来了曾在燕塘关给你诊治过的马太医,另外还有太医院在全国寻访到的一名擅长针灸的李姓民间医生。

    两名大夫看过你的病情之后,商量了半天,共同提出了一个“药物+针灸”止痛的医疗方案。马太医说自己年纪越来越大了,眼睛不太好了,手也不太稳,他推荐李大夫主针穿刺穴位。

    当李大夫提出要把20多根亮闪闪的长针刺入你头颈部的重要穴位时,吴顺非常不放心,反复地问他有无把握。

    李大夫是个老实本分的医者,毫无阿谀之心。他诚实地回答:“事已至此,只可冒险一试,不敢说就有把握。”

    于是,大家意见分歧,刘申也不能决断。

    这时,你微弱地开口说话。

    你说:“汉王,让他试吧。”

    你对李大夫说:“请你放心试。如果无效,或者出事,你就可以知道,这方法错了。”

    就这一句话,李大夫被感动得热泪盈眶。

    在刘申的许可下,他冒险下针,叩针刺穴出血后,再辅之以火罐和艾灸,结果,立竿见影,针入痛减。从此,这位李大夫就奉命随侍在你的左右。

    在两位大夫的全力治疗下,你的情况有所好转,疼痛虽然没有完全消失,但被控制到了可以忍受的程度。

    (二)

    在这次阳泉关会晤当中,刘申向你征询了对戎先和吐蕃用兵、统一草原地区的意见,把运州朝堂上所有这类建议的奏章都带给你看了。你当即断然表示,不赞成对两族用兵。

    你对刘申说:“汉王,国家建立军队,是为了吓阻战争,而非发动战争。在还有其他手段可用时,不宜首先想到战争。”

    刘申问你什么是“其他的手段”。

    你说:“汉王可以用魅力来实现的征服,何必要用暴力来实现呢。”

    刘申说:“魅力?”

    你说:“汉王可以向这两族的公主求婚,承诺互为姻亲盟好,并承诺分封她们将来的儿子为本部族的汗王。”

    刘申看着你,微微张开嘴,一时合不上。

    刘申过了好一会儿,才说:”你建议我另娶妃子?”他说:”我没有听错?”

    你说:”是的。臣建议汉王迎娶戎先公主和吐蕃公主为妃。”

    你说:“战死疆场,是军人的宿命。娶很多女人,则是君王的宿命。若能化干戈为玉帛,不战而与两族永为盟好,共享太平,汉王何乐而不为呢?”

    刘申想了一会儿。

    他说:“此事关系后宫,还须回禀母亲,且也要和琴儿商量。这样吧,你好一点了,就让他们帮你写个奏折上来,将其中利害陈说剖析明白,我拿给母亲和琴儿看。”

    你领命道:“臣遵旨。”

    (三)

    刘申从阳泉关回来之后,你果然就此事上了奏折。

    汪太淑妃看过你的陈说之后,很是赞同你的建议。

    她说:“大将军的建议甚合老身的心意。婚姻比战争来得容易,且吉祥喜庆,互为姻亲,共育儿女,也能令盟好长远稳固,比强力征服,彼此结下血海深仇要好得多。大将军虽是行伍之人,倒丝毫没有穷兵黩武之心,真是难能可贵。”

    她对刘申说:“大将军对我母子,一片赤胆忠心,若非他毫无私心杂念,一心为国家社稷谋划,又怎么可能提主动出这样令旁人与他妹妹分宠的建议?像大将军这样磊落的臣子,实在是可遇不可求,汉王,你要心存感恩,善加珍惜。”

    刘申的母亲说:“不过,此事不能你我母子说了就算,你当去与琴儿商量。此事受损最大的,就是琴儿。她自嫁过来后,一直谨言慎行,恪守本分,没有任何差错过失,如今你要另娶再封,也须得尊重她的意见,不管将来后宫如何发展,她始终是一宫之首,一国之母,后宫的事情,应由她来做最后决定。”

    (四)

    于是,刘申便拿着你的奏折到我这里来。

    他说:“琴儿,我有件关系后宫的事情很为难,不知道怎样处理为好,希望能听听你的意见。”

    他说:“我会以你的意见为最后意见。你说好就是好,你说不好,就是不好。”

    我看了他一眼,我接过奏章,展开读完。

    我合上奏章,把它递给刘申。

    我说:“汉王有什么地方感到为难呢?”

    刘申说:“若不听从大将军建议,有负大将军的惜战之心;若听从大将军建议,有负你我的伉俪情深;若娶了人家的女儿,而不加珍惜,则有负人家女儿的深情与青春。”

    我跪了下来。

    我说:”恳请汉王听从大将军的建议,向两族公主求婚,与两族结为姻亲,世代盟好。”

    刘申看着我。

    我说:“大将军是真诚的。琴儿也是真诚的。汉王勿疑。”

    刘申叹息了一声,说:“唉,琴儿,那,就要让你受委屈了。”

    我说:“出嫁之前大将军代父母训示,身为汉王的妻子,凡事只应考虑,为饶益天下计,当做不当做。当做之事,即当奋勇去做,全心全意去促成。汉王和大将军慎开战端,促各族长期盟好,琴儿心里只有敬慕欢喜,并无半点自怜委屈。”

    刘申拉我起来。他说:“天下至难,莫过无私。刘申,感谢你的仁德之心。”

    我是真诚地赞同你的建议的。因为,我也了解,什么是战争,什么是杀人。

    你若不向刘申提出这样的建议,你也就不是你了。

    (五)

    很多时候,其实,我们都可以成为彼此的亲人,而不是彼此的仇人。

第三百七十章 帝业初成

    第二次阳泉会晤之后,你第七次进入勿吉草原,再次回到了北线大营。

    而刘申,则回到运州,通过一系列的外交运作,终于成功地缔结了与戎先、吐蕃二族公主的婚姻,将两位公主隆重迎入运州的王宫。

    与戎先、吐蕃二族的联姻,进一步壮大了汉军在北线的骑兵力量,两族的精锐骑兵也加入你的麾下,与汉军互相配合,并肩作战。

    两族的加盟,更彻底解决了汉军的战马供应问题。

    刘申与戎先、吐蕃二族结盟之后,北方的贸易通商也活跃起来。之前因为草原各方的激烈混战而被阻断的商路,部分地恢复了畅通,往来于途的各国商队,数量也日益增多。在运州的街市上,又经常能看到来自西域各国的繁多商品。

    在勿吉人控制草原的时候,他们凭借武力卡住了东西方贸易的通道,对往来草原的各国商队强征高额税金,且经常劫掠不能足额缴纳税金的中小商队,来自商队的外财,是勿吉人进行战争的一大财政来源。

    戎先、吐蕃二族结盟之后,汉军及其盟军控制了2/3以上的草原地区。

    刘申采取了鼓励跨国贸易的政策,他在运州及靠近北部的若干城市开辟了专门的西域商品贸易集市,且在运州西市举办了胡商招待盛会,集中汉地的丝绸、香料等特色物产,广邀各国商人,以更为优惠的价格供应给他们运至西方贸易。在招待盛会期间,刘申宣布前来汉地贸易的各国商人在运州等几个城市,吃住都不用花钱,一律由国家财政支付,过境汉军控制地区的商队,能得到汉军的武装保护,且不需缴纳保护税金。

    此举迅速传遍天下,吸引了大量的商队放弃了经过勿吉人的地区,改走汉军控制的地区,前往汉地参加贸易盛会。

    这些措施的推行,带来了汉地与西方贸易总量的井喷,运州很快就发展为东亚地区的国际贸易中心。

    繁荣的跨国贸易给刘申带来了大量的财货收入,北汉成为当时周边诸国当中,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

    与此同时,勿吉人的财政收入来源则遭到了沉重的打击,他们对东西贸易的武力垄断,被彻底打破。

    伴随运州城市规模的飞速扩大,刘申将它正式改名为运京。

    新的统一的中央王朝,雏形已现。

    运京城里熙熙攘攘,车水马龙,可以看到各国的穿戴,听到各国的口音,海纳百川的气势,与峒城的封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汉军对草原贸易商队的保护,形成了巨大的政治影响力。在验证过汉军骑兵的强大战力之后,西域靠近汉地的一些小国家和受勿吉人压制多年的草原部族,纷纷向刘申进贡示好,请求成为刘申的保护国和盟好国,尊奉刘申为共同的“大汗王”。

第三百七十一章 日薄西山

    (一)

    在刘申的新王朝如东方之日喷薄欲出的时候,你的身体却如西山之日,每况愈下。

    整个秋季,你都只能驻守在北线大营中,居中运筹指挥两线的作战。你既没有体力到达北部的草原,也没有体力回到南部的前线了。

    那段时间里随侍在你身边的李大夫,后来,被刘申召入太医院供职。你去世后,我见过他数次。

    他对你很敬佩。

    他说:“臣行医多年,见过许多人面对痛苦,但很少见到大将军这样冷静与镇定的人。在那样的痛苦中,他从来没有需要过别人的安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