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姝-第26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在那光芒的尽头,是一个长身玉立的背影,一如初见般温和如玉,哪怕没有看到脸,也让她忍不住提裙跑去。
躺在那儿的徐成君仿佛睡熟了,唇角嫣然勾起间,竟是从未有过的恬静与温柔,如同从前的少女。
“谢昀”
朦胧而含糊的余音自唇角溢出,白茫茫之中,那个身影似乎有所感应,一点一点偏过头来……
窗外的寒风越发凛冽,拍打的窗户噼啪作响,而此刻的屋内却是陷入无尽的沉默,寂静中,躺在床上的身影一点一点平息下去,直到最后,变得冰冷没有了一丝温度。
在这个深秋的季节里,身患肺痨,被浣衣局赶出去,扔入北宫自生自灭的徐成君就那般孤身一人的去了。
直至翌日,她那早已僵硬如石的尸体才被守着的宫人发现,虽然曾贵为御前女官,终究又被贬成了一个卑微的宫女。
按照宫里的规矩,徐成君的尸骨被烧成了灰,与众多不知姓名,不知年纪的普通宫女一般,填入了宫里最为偏僻的枯井之中。
许多文人墨客闻之,不由为这位大兴第一才女唏嘘感叹,只可惜,虽有咏絮之才,却无停机之德,这样的结局,终究是自己种下的果罢了。
……
“点火吧。”
自家公子的声音从身后传来,白炉默然应声,随即将火折子靠近炭盆,火星触碰到花灯的流苏,一点一点燃烧卷起火舌来,不过片刻,便将上面褪色的嫦娥奔月图吞噬,一点一点化为了灰烬。
星火的光芒印照在谢昀的眸中,而他就那般默然立着。
曾经的徐成君与他而言,不陌生,却也不曾有过情,对于曾经的出手相助,他有着感激之心,可对于她后来的种种所为,也让他有着不齿之意。
直到听到她离世的消息,仿佛曾经的一切也都烟消云散了。
曾经的他欠她一份情。
而她最终向他要的,也只是将这一旧灯送去给她罢了。
这一份情,似乎就该随着这一盏灯而缘尽了。
骤然的温暖让谢昀收回了走远的思绪,侧首间,崔知晚温柔的眸子让他更加温柔如水。
“你怎么来了。”
谢昀说话间,转身小心护住又一次身怀六甲的爱妻,崔知晚闻言由着谢昀环住,伸手替他拢着斗篷的系带道:“天冷了,为你添件衣服。”
说到此,崔知晚微微侧头,看着那渐渐燃尽的花灯,语中轻声道:“想必,她也收到了。”
转头间,看到谢昀眼中的安慰与踌躇,崔知晚当即含笑道:“生者已逝,那些旧事便过去了,她的心虽只有你,可我却知你的心不会在她处,她曾经相助过我的丈夫,便也是我的恩人,既然她希望你以此还她这个人情”
看着那烧为灰烬,只余残缺骨架的花灯,崔知晚语中轻缓道:“如今便算是还了,日后,你便只是我一人的了。”
听到这看似强势而倔强的话,谢昀的眸中暖意更甚,双手将怀中的人揽的更深了几分。
“我的心,只在你这儿。”
耳畔的话幸福而温暖,崔知晚的眸中不由泛起模糊的湿意,却是双手环住谢昀的腰,侧首躺在他的怀中,只想享受这一刻的美好。
第三百二十章 大败
随着徐成君的死,一切似乎再一次的平静下来,得以沉冤得雪的崔文程在养好伤后,便恢复了兵部尚书一职,随即在皇帝的属意下,兵部尚书崔文程,礼部尚书岳文(注:顾砚朝的公公)先后被引入内阁,成了大学士,而自皇帝失去了德贤太子(故去的太子萧稷),便神情恍惚,对朝中政事越发难以上心,后因服用了归元真人的丹药之后,觉得自己的身子越发年轻了许多,便一门心思将所有都放在了修道之上。
为此,建恒帝将国事皆交由皇太孙萧译,由内阁四位辅臣协同辅佐,渐渐地,对炼丹修道近乎于痴迷的建恒帝不再如从前那般不分昼夜的批阅票拟,一日又一日下来,乾和宫的票拟皆被搬去了皇太孙萧译的毓庆宫,而皇帝却是时常一年辍朝数月,几乎每日都留在了北苑的归元观中,与那归元真人在一起修道养性。
朝臣对此虽有些微词,但因着有皇太孙萧译坐镇,朝中大小事务都被处理的井井有条,未曾出现丝毫差池,渐渐地,众人也都习惯了皇帝的放任。
而对于后宫而言,如今若说让她们最为憎恨的,也莫过于那归元观中的归元真人了,因着皇帝一心向道,于后宫之事上便越发淡了,相对于尚还能两月听一次内阁汇报的建恒帝而言,如今的后宫几乎是无用之地,因此半年之内,建恒帝踏足后宫留宿的日子几乎用一个手便能够数清。
这对于那些年华正盛,期盼隆恩的嫔妃们而言,无疑是绝望的,因为她们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等待着,一点一点蹉跎着自己的美好年华,还未得到悦己者的欣赏,便已老去。
而在这一段日子中,无疑也是平静而安详的,朝堂之上,谢昀因着功劳渐盛,被擢升为刑部尚书,而其妻崔氏在为其育有一女后,终于为谢家长房生下了第一个重孙,谢祁。
对于众人而言,谢昀无疑是令人艳羡的,当朝两位阁老皆与其亲近,而其身为当今晏清王的老师,朝夕相处下,皆能看出无论是东宫皇太孙,还是晏清王,皆对其青眼有加,日后待到新朝建立之时,谢昀无疑会被引入内阁,便是那首辅也极有可能是囊中之物。
而在遥远的辽东,因着有顾敬明与顾子涵,和郑文这被世人称为“铁三角”的猛将镇守,打的鞑靼元气大伤,足足有数年未曾再进犯,可就在举朝上下为这难得的平安庆幸时,鞑靼东部落的王子也单却是忍辱负重,杀死了谋害其父,霸占其母的叔父于昌王,坐上了王位,随即,在这短暂休整的契机内,也单一边重整军队,一边由近至远地进行攻打,一点一点吞并了鞑靼其他大小部落,竟于嘉正五十一年一统部落,成为了鞑靼最大的首领,一举进犯大兴辽东边境大小数十余城,引得朝野轰动,建恒帝更是震怒不已。
柱国大将军顾敬明,长胜侯顾子涵,骁勇伯郑文毅然接下皇帝的旨意,分别以顾敬明为大都督,以顾子涵为先锋,以郑文为副将,带领二十万大军奔赴辽东边城,与也单对战。
焦灼的战火之中,精于兵事的也单虽极为难缠,却也吃了数次败仗,势气大有所降。而在这场交战中,顾敬明稳坐辽东,手下的顾子涵与郑文更是两名得力大将,不仅收回了数座城池,更将辽东守护的如铁桶般,让也单一时失去了方寸。
嘉正五十二年四月,辽东频频捷报,俨然有得胜还朝的征兆,建恒帝龙颜大悦下,早已发去了封赏令。
春日渐渐回暖了大地,四月十五这一日,尚是四更天里,天际仍旧墨如宝石缎子,启明星明亮的挂在空中,闪烁着不容忽视的光芒。
此刻的皇城内还极为寂静,仍旧在梦乡之中。
就在此时,越来越急的马蹄声似乎打破了这一平静,推起了一层又一层波澜来。
“督主,督主!”
熟睡中的冯唯骤然听得门外急促的呼唤声,几乎当即坐起,似是起的太急,头陡然疼痛而晕,随意披了件衣服,冯唯轻轻抬手揉了揉太阳穴,有些疼痛的皱眉道:“何事?进来说。”
话音一落,外面的内侍便慌张进来,恭恭敬敬朝冯唯行了一礼,在冯唯皱眉中,当即跪下颤抖道:“不好了,督主,方才辽东来了急报,军情告急”
冯唯忽地站起,披在身上的衣服随之落在地上,冯唯却是顾不得去捡,赤着脚便急忙上前屈腰道:“什么意思?”
那内侍见此,也不敢耽误,极力控制自己颤抖的身子道:“在与也单一战中,我军本欲以长胜侯为先锋,诱敌入狭长而深的宁安古道,以左都督朝文胜去截断敌军的援兵,原本长胜侯已占据优势,但在交战之时,那朝文胜却是倒戈相向,与那敌军的援兵包围长胜侯,柱国大将军与骁勇伯赶去时,却是尸横遍野,而长胜侯在以一敌数之时,深受重伤,跌入了旁边的激流中,如今却是再寻不到人”
“柱国大将军与骁勇伯如何?”
看到身形绷直,面色凝重,眸中急切的冯唯,那内侍不由身形颤抖,随即低头道:“报信的人说,在敌军以流矢偷袭柱国大将军时,骁勇伯以身相挡,柱国大将军因此不慎跌落马下,虽无性命之虞,却是需修养半年不得动,而骁勇伯虽身体强健,却也要近三个月才能痊愈,如今辽东军心大乱,鞑靼随时都可能趁胜突袭,情况”
话说到这儿,冯唯的身子已经冷了下去,就连一向镇定从容的他,也不由颤抖了几分。
“陛下知道了吗?”
听到此话,那内侍当即低下头,小心翼翼道:“知道了”
冯唯身子微晃,险些没站住脚,那内侍连忙去扶住,冯唯却是一动不动地站在那儿,陷入了无尽的沉默。
如今大兴最为得力的大将便是顾敬明,顾子涵与郑文,如今三元大将受创,又能派谁前去坐镇?
眼看着如今建恒帝宠信妖道归元,身子一日不如一日,若是有一日……
到时候又该如何。
这一切来的太仓促,也太让人胆战心惊。
如今的一切决定,都可能要了多少人的命,更可能会颠覆整个天下。
“快,更衣!”
第三百二十一章 御驾亲征
随着震惊朝野的消息传来,许久未曾参加朝议的建恒帝当即召群臣商议,连着三日下来,却是没有更适合的人选。从前叱咤疆场的老将如今都年事已高,而年轻将领中便当属顾子涵与郑文二人,如今顾子涵不知所踪,只怕也是凶多吉少,只有一个郑文还能勉力留在辽东对抗鞑靼,军心涣散下,连主持大局的顾敬明也缠绵病榻。
此时辽东缺的,不仅是一个有着疆场经验的将领,更需要能稳定军心之人。这样的人,的确不易。
连着半月,京陵都笼罩在阴翳之下,伺候在宫内的人更是小心翼翼,唯恐触怒了心绪不宁的建恒帝,撞到了刀口上,丢了一条命。
这一日,许久未曾前往北苑归元观的建恒帝来到了这熟悉的地方,看着眼前青葱而宁静的翠竹,紧绷的神经似乎也为之缓和了几分,当他走至观前,身穿广袖道袍,手执浮尘的归元道人眉目随和地走出来,微微躬身,行下一礼。
“陛下。”
建恒帝眸中多了几分缓和,淡淡“嗯”了一声,随即在归元道人的引领下朝观中走去,观内烟香缭绕,彷如轻纱般,轻抚而来,让他不由一扫半月的忧郁,香案后的真人金像庄严而带着悲悯世人的眸子,让人观之,也生出许多的敬畏与依赖来。
“陛下,请用茶。”
直到耳畔传来声音,坐在蒲团上的建恒帝才转过头来,看到归元亲自奉上的清茶,伸手接过,原本递到唇边欲饮,却是踌躇了片刻,又将那盏茶放了回去。
如今的建恒帝是真的老了,斑白的头发消弭了从前的威严,眼角爬上的皱纹也将那双凛冽的眸子变得孤独了许多,脸上的点点褐斑更是抹去了那张曾经英气而慑人的男子容颜,即便是九五之尊,待到老时,与寻常之人也是一般的。
“陛下,是在为辽东之事而忧心。”
耳边的引磬之声仿佛涤荡心灵的笛音,一点一点安抚着建恒帝那颗沉重的心,听到归元随和的声音,仿佛出神的建恒帝眸中微微一动,嘴唇翕合间,终究出声道:“朕想要的,是孝武帝之功,如今,却是无人可用。”
建恒帝的声音第一次带着无奈与绝望,对于一生都在与天斗,与人斗的他而言,他想要的,从未失手过。
可如今,他却是第一次感到了从未有过的失意。
说到这里,建恒帝似是有些疲惫,右手撑着额际,倦然地阖上了双眼,却是一点一点说出了心底所想。
“朕如今六十有一,惟愿见的,便是驱逐鞑靼,为后世留一个太平盛世罢了,此次若是就此收兵,便再难实现了。”
一个人又能有多少年的岁月,虽人人唤他万岁,可他又如何不知,那不过是痴望罢了。
人越老,便越怕死亡,更怕的,是在他入土之前,理想破灭,空留遗憾,沦为一个庸人。
他,不甘
归元道人侧眸间,默然将建恒帝的失意,黯然收入眼中,低眸间,一丝异样的光芒划过,再抬起时,带着天命所归的语气,低缓而郑重道:“若贫道说,陛下对这天下之忧,有解决之策”
话语说到一半,原本疲倦撑额的建恒帝当即抬起头来,一抹难掩的希望与期冀从眸中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