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华姝 >

第210章

华姝-第210章

小说: 华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见长案之后的少女只是笔中微微一顿,听到笛音渐渐清晰后不由莞尔一笑,笔下游走的更是顺畅。

    这一刻,顾砚龄与杨氏不由相视一眼,心中已是了然,顺着笛音,众人随之望去,却是只能看到一个如玉的身影立在不远处的拱桥之上。

    若说能让顾砚龄闻之不忘的,除了萧译的琴,便是谢昀的玉笛了。

    温暖的春日下,女子臻首挥毫的模样端而大气,男子立在桥上的身影却是遗世独立,二人明明是遥遥相对,却是那般绝然,仿佛此情此景,便当为一副传世的画卷。

    你在亭前挥毫落墨,而他在桥上看着你。

    只这短短的一幕,在许多年后,在几人的心中却依然是深刻如初。

    而此刻,顾砚龄的唇角渐渐浮起欣慰的笑意。

    或许,她的祝福已经让上天听到了。

第三百五十一章 几家欢喜几家愁

    待到少女写下最后一字,笛音也戛然而止,崔知晚搁笔的那一刻,转而随声看向身后的方向,那一刻,她恍然间看到了熟悉的身影,而那颗平静安放着的心也随之微微一震。当她再仔细看时,却见那人就这样消失在拱桥最高处,微微的风携着花香而过,桥下的垂柳依依,方才的一切仿佛只是她的幻觉。

    “公子,您不过去?”

    察觉到身后的白炉追问过来,拾阶下桥的谢昀脚步一顿,方要侧首却是突然想到了什么,又默然转回头静静朝下走。

    “今日母亲宴请各府的闺秀,我去如何成规矩。”

    听到谢昀的话,白炉似乎也觉得对,亦步亦趋地追至身侧时,又恍然抬头道:“那公子今日过来是做什么的?”

    谢昀闻言语中一滞,却是不知该如何回答。

    自得知阿九怀了身孕,他们便再未见过。

    今日

    他本是打算遥遥的看一眼吧,看一看她如今可好罢了。

    可方才那一幕,似乎所有人都看到了,无论是阿九,还是母亲。

    此刻就连他也未曾想明白,方才他为何会那般自然地从腰间抽出玉笛来,仿佛魔怔了般,念及此,谢昀一贯温和的神情不由动了动,伸手间,右手探上了腰间的玉笛,而指间按到的,正是那个被渐渐磨得光滑而平的“昀”字。

    几乎是同时,谢昀的脑海中零碎般浮现起了一个少女的笑脸,似乎仍然是那抹烟雨中,认真而又笃定的模样,说着相信他的话语。

    这一刻,白炉察觉到近前的公子停了下来,怔愣间抬头看去,却见自家公子似乎失神般,让人捉摸不透。

    ……

    这厢,崔知晚怔怔然收回目光,便见侍婢上前小心收起她的字轴,随即转身奉了上去,当字轴一点一点展开在众人眼前,众人惊讶之余,更是渐渐变得失落。

    此刻便是顾砚龄,也不由暗叹少女写的一手好字,若说她的字更多的是历经世事的练达与居于高位的雍容,那么眼前这幅字,便如千军万马一般,携着凛冽的逼人气势,可偏生又多了几分士人的洒脱,让人看着便舒适了许多。

    而如今最重要的,便是这样一卷好字,洋洋洒洒下,却是写的当年风靡大兴的《长安赋》。

    《长安赋》,正是陈郡公子谢昀所作,当年谢昀年方十六,游历长安时经过长安旧都,一时感怀,不由抬笔写下此篇,因此篇畅谈古今,颇有魏晋士人的洒脱之风,以至于被人争相追捧。

    也只有谢昀的《长安赋》,才能与京陵公子薛原的《京都赋》被世人赞为当世绝篇,传抄至今。

    而今在这样的场合,眼前的少女就这般毫不遮掩地写下这篇《长安赋》,明明是少女的小心思,可这样的小心思却是被这样大大方方地展现在众人眼前,如此更显得坦率可爱。

    “好篇,更是好字。”

    短短的一句话,便道出了众人的想法,眼见着顾砚龄如此率先开口,胜负似乎变得已经没那么重要了。

    亭下的少女微微侧首,行下礼去,看着少女唇角抿着的笑意,杨氏的眸中渐渐泛起随和的光芒。

    “臣女献丑了。”

    听得少女的谦逊之语,杨氏唇角一勾,温和启唇道:“崔大人清正忠勇之名早已传遍陈郡,如今看了崔姑娘,让人不得不叹一句,虎父无犬女。”

    崔知晚闻言微微抬头,看到杨氏随和的笑眸,脸上不由一红,随即颔首道:“夫人过誉了,晚辈愧不敢当。”

    听得此话,顾砚龄含笑间微微扬颌,醅碧当即捧着一方锦盒走出亭外,送到少女跟前,少女微微抬头,便看到亭中的顾砚龄唇畔浮笑道:“今日看到崔姑娘这一篇《长安赋》,犹见故人,表兄若是知道他当年之作以姑娘之笔展现众人眼前,只怕也会称姑娘为一声知己。”

    说到此,顾砚龄微微抬手道:“这一套头面是我出嫁那年母亲送与我的,如今看来,它与你倒更为合适。”

    话音一落,众人渐渐从中听出了话外之音,而先前的企盼与期冀也一点一点的落空,这一刻,众人的目光都落到了长案后的少女身上,一时之间,羡慕,嫉妒,似乎都交织在了一起。

    “臣女谢长孙妃恩典。”

    当崔知晚抬起头来,看到亭中女子笑然点颌的样子,心下微微一暖,不由强自抑制住欣喜,伸手将那一方锦盒接了过来。

    而眼前的众人也都极为明白,这位年轻长孙妃的意思便是杨氏的意思,更是代表了整个谢家的意思。

    而这一方小小的锦盒里面,装着的便是让她们艳羡不已的未来。

    ……

    花宴结束之时,夜幕已经浅浅落下,晚霞伏在天边,氤氲着几分残存的光芒,一行大雁排着队低声长吟,缓缓朝远方飞去,威严而肃穆的皇城,也渐渐沉寂下去。

    此刻在东六宫的一处宫苑内,渐渐响起了一个急促的脚步声,只见淡淡的夜幕下,一个身姿娇俏的少女几乎是小跑着赶了进来,不顾左右宫人诧异的目光,提着裙子便朝正院跑。

    下一刻,只见少女疾步走上石阶,随即软帘“呼哧”一声响,再落下时,少女的身影已然消失在门外。

    “姐姐,姐姐”

    当外屋传来杏春紧张的喘息声时,徐成君正左手捏着一卷茶经,右手正照着茶经之上的描述,以茶水浇洗着碧绿的茶叶,手中微微停顿间,杏春已然喘着气跑了进来,只听得软帘因着方才过急的力道而微微摇晃,发出沉闷的声音。

    徐成君微微打量间,只见杏春额角尽是汗,鬓边的发丝黏在腮旁,娇喘吁吁几乎话都快说不出来,一张小脸更是因为跑的太急,涨得通红。

    “跑这么快做什么。”

    徐成君笑着摇了摇头,低头间,手执紫砂壶的手柄,正不紧不慢地将热水淋在倒扣的茶具之上。

    “姐姐,方才我听说,听说”

    杏春喘着粗气,努力抑制着胸前的起伏道:“听说今日云昆池的花宴上,长孙妃与杨夫人皆属意兵部尚书崔大人的小女,长孙妃还将自己出嫁时的陪嫁头面送与了那位崔家姑娘。”

    “哐当”

    紫砂壶应声而落,随即便听得少女冷的吸了一口气,杏春随声看去,便见着紫砂壶碎在了徐成君的脚下,而滚烫还冒着热气的茶水淋了满裙,而徐成君就愣愣地站在那儿,左手被茶水烫的起了红,却是没有丝毫反应,连眉头也不曾蹙一下。

    “姐姐”

    杏春见此当即上前去,小心拉过徐成君的手焦急道:“姐姐疼吗?我去给你拿药。”

    话音一落,杏春转身便朝外去。

    “你下去罢。”

    身后陡然传来的声音让杏春身子一顿,转身间,便瞧着徐成君平静地看着自己,以再淡然不过的口吻又重复了一遍。

    “下去罢。”

    杏春原本还想说什么,可当看到徐成君眸中沉沉的颜色,便忍不住将话都吞了回去,踌躇间,杏春低了低头,再抬眸时,虽是含着千言万语,却最终化为一句小心翼翼。

    “我在外面等着,姐姐若是有事,便叫我。”

    屋内一片寂静,眼见着少女没有再像从前那样温柔回应,杏春不敢再说什么,只能难过又担心的退了出去。

    软帘再一次悄然落下,而这一刻,窗外的天色似乎瞬间沉了下来,再也没有了光芒。

第三百五十二章 选择

    屋内的烛火似乎暗下了许多,微风将夜色吹入,只见烛火开始忽明忽暗地摇晃,这一刻,沉沉的雾霭仿佛就那般笼罩了下来,少女静静地站在那儿,仿佛被抽去了所有的生气一般,侧颜被没入阴影之中,脸色似乎更白如雪瓷,虽美却是让人渐渐感觉到冰冷之意。

    寂静间,少女的双手渐渐向拢攥起,唇角一点一点勾起的笑意,虚而缥缈。

    为什么。

    为什么连她人生中最后一点期盼也要夺走?

    少女的笑声渐渐清晰,却是空洞而苍凉,而下一刻,少女原本紧攥的左手陡然拂向案上的茶具,眸中寒然间正要掀起,却在杯盏碰撞的瞬然,少女的手就那样停在空中,触碰到指尖莹润光滑的茶杯外壁,少女似是想起了什么一般,静静地阖上眼角,而那高挑的身子随之下落,无力地坐了回去。

    终究她只是个奴婢。

    谢氏那样的人家,又怎会让她嫁进去。

    少女轻哧一声,仿佛是自嘲,又仿佛是真的好笑。

    笑着笑着,一滴温热渐渐从眸中落出,沿着脸颊一点一点滑下,渐渐变得冰冷。

    这一刻,当真是夜凉如水。

    徐成君一动不动地坐在那儿,除了慢慢干涸的泪痕,她仿佛也忘了该用什么表情。

    就在冷风一点一点吹入屋内时,随着窗纱轻响出声,一直默然不动的软帘陡然起了一丝动静,随即便能听到软帘被轻轻掀开的声音,打破了这屋内的沉寂。

    徐成君眉间一皱,睁开眼的那一刻,眸中满是烦闷,而就在她的目光触及到帘后那人时,却是眸中一顿,愣了片刻。

    可也不过一瞬,徐成君便淡然起身,收起了眸中的寒冷,低眉垂下眼眸,恭敬却不卑微地行下礼去。

    “洛王爷。”

    萧衍轻披月色鹤氅,神情一如既往的亲近随和,没有丝毫架子的抬手含笑道:“徐姑娘请起。”

    眼看着身前那个看似文静实则满是防备的身影缓缓起身,萧衍眸中浮起更为闲适的笑意,脚下随意地朝少女方才坐着的地方走去,仿佛没看见地上的狼藉一般,悠然落座。

    “徐姑娘也坐罢。”

    听到此话,原本背身的少女淡然转过身来,看着坐在那儿的萧衍,微微上前几步,恭谨地垂下眼眸,睫毛落下的阴影遮挡住了少女此时的目光,可即便如此,也能从少女看似恭谨的话语中听出几分冷淡与提醒来

    “夜色渐深,不知洛王爷是要吩咐何事,竟劳您亲自光临奴婢这鄙小的地方。”

    萧衍闻言付之一笑,却是只字不回,只是闲儿看到了手边放着的一本《茶经》,便不紧不慢地拾起,翻了翻道:“难怪每每去乾和宫,饮了徐姑娘的茶,便觉得我府中的茶难以入口了,姑娘果然如父皇所言,是个蕙质兰心的人。”

    听得此话,座下的少女纹丝不动,便是连话也不再回,若是放在旁人眼中,只怕早已生怒,可萧衍偏生不甚在意,反倒是笑着看向那个带着几分孤傲的身影,语中反问道:“看来,你很不喜欢本王的不请自来。”

    说到这里,徐成君总算是微微一动,虽未抬头,却是更为恭谨地垂眉道:“奴婢惶”

    “那便请坐罢。”

    徐成君的话未说完,便被男子随和的声音打断,抬眸之间,正对上萧衍温和的眸子,可徐成君却从中看到了不容置疑的意味。

    这一刻屋内仿佛凝滞一般,二人静静相望,看似平静,却是如同冰下的急流。

    过了许久,徐成君的唇角勾起道不明的弧度,骤然从容起身,全然没了方才小心谨慎的模样,转而走至萧衍一案相隔的位置坐下,淡然地理了理裙边。

    “今日云昆池的花宴,徐姑娘可去了?”

    听得此话徐成君笑意一僵,整理裙子的手顿了顿,复又随意地拨弄道:“奴婢身为御前女官,如何能出宫赴宴。”

    萧衍闻言仿佛陡然想起什么般,随即语中带着几分无奈与抱歉道:“我竟忘了,恍然还以为是从前”

    听到从前二字,徐成君的唇瓣微微一冷,只觉得此话犹如一把匕首插入她的心上,满是讽刺。

    “今日兵部崔尚书的千金夺得头筹,以一手好字博得杨夫人青睐。”

    说到这儿萧衍还不忘出声赞叹道:“听闻,那崔姑娘写的,正是当年谢昀的那篇《长安赋》,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