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崇祯七年 >

第499章

崇祯七年-第499章

小说: 崇祯七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日,李可受果然有送民夫过来了,不过不是他昨日说的二百个,而是整整五百。

    这五百人中,就有杨府出的那八十个民夫。城中的其他大户听说了杨府出人了,而且是出了八十人,他们虽然不知道到底是怎么个情况,但却也不敢怠慢,纷纷也开始出人,而且都还不少。

    于是就有了今日这五百人。

    加上昨日送来的民夫,现下集中起来的精壮民夫,已经是上千了。董策干脆请了刘若宰的示,在城中专门辟出一块儿地界儿来,然后又安排了一些士卒,对这些民夫实行高强度的训练。只不过这样一来,练出来的人,可就不仅仅供应南城门了,而是四个城门都会分派上一些。

    把这些事儿办妥了,已是中午,李可受来找董策,说是要请他吃饭,董策自然是欣然赴宴。

    席间李可受询问董策是怎么对付杨家的,董策却只是笑而不语。有些东西,不让李可受知道,是为了他好。

    如此五日呼呼而过。

    在这五日时间里,闯军竟然是没有任何动静儿,城外一片安静。

    董策不知道郭汝磐肚子里是什么算盘,但他们不动,对城内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城内现在人心安定下来,市面上也恢复一定繁荣了。对民夫们的训练,效果也还不错。担当教官的,很多都是董策的手下,他们不少人都是做过训导官的,对如何操练新兵很有一套。

    怎么操练?换成别人来都是一头雾水,他们却是胸有成竹,很有条理。其实说白了,不过就是把在磐石堡新兵大营里的那一套搬过来而已,所不同的是,现在时间不够宽裕,因此要精简一些,去掉一些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收效的,去掉一些细节,大体能练出个样子来就成了。

    董策陪着刘若宰去看过一次,感觉还算是不错,精气神儿比当初好多了,战斗力当也提升了不少。

    刘若宰也是连连点头,又是夸赞了董策一番。

    整体来说,城内的守备力量是在不断增长的,但今日李可受过来说的一番话,让董策的好心情立刻消失的无影无踪。

    李可受今日来找董策了,他脸色阴沉,欲言又止。

    “嗨,有什么话你就直说,吞吞吐吐的,太也不爽快!”现下两人关系也越加稳固亲近,因此说话就要随便多了。

    “本来这事儿,不是你的事儿,该当是我的份内,但现下我实在是拿不定主意,便要跟你商量商量。”李可受叹了口气,阴沉着脸道:“咱们没粮食了!”

    “什么?没粮食了?”董策也是脸色一变。

    粮食,几乎可以说是现在最重要的物资之一了,可是万万不能出问题!

    “到底是怎么回事儿?”董策拧着眉头问道。

    李可受细细的解释了一番,董策方才明白事情的原委。

    这些年来,年年粮食歉收,粮价奇高,不但老百姓吃不上饭,饿死许多,便是官府的粮仓里,也没有多少粮食。就拿常平仓来说,这种仓库,在开国之初就设立,各地基本上建的都有,里头常年储备着为数不少的粮食。设立常平仓的目的就是丰年收购粮食,歉收之年把里头的粮食拿出来用来平抑粮价,免得老百姓买不起粮食。这种粮仓的存在很有必要,很有意义,但到了崇祯年,各地的常平仓都是已经名存实亡,根本就指望不上了。

    县里本来是存有一些粮食的,说实话,这些粮食用来供应朱东所部和刘若宰带来的这些人,是绰绰有余的,后来朱东等人叛乱,打下县衙来,但位于县衙旁边儿的粮仓却是安然无恙。朱东等人投了闯军,剩下的董策这些人,哪怕是敞开了肚子吃这仓库里也供应的上,至少支撑一个月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但当初计算的时候,可没把这些民夫也给算进去。

    第一批五百,第二批又是五百,加起来一千人,超过了正规守军的四倍以上。

    这些人还正在训练,他们战斗力自然是远远比不上军兵们,但饭量可是丝毫不逊色。训练量又是相当大,每天累得要死,董策也不吝啬,亲自发话了,管饱了吃!

    这些民夫虽说每日给练得累死累活的,但一个个全都精神昂扬——在这个时代,能吃饱肚子,那就已经是极大的幸福,是让人极为开心的事情。

    但如此一来,粮食的消耗量,也是变大了。本来李可受征调民夫的时候,给他们说的是一日只管一顿中午饭,其它的,都是自己解决,但现在,一日三餐都得管了。本来这些民夫为了省钱,在家里都是一日只吃两顿的,但是来到这里之后,也是成了一日三顿,而且还不少吃。

    于是到了这会儿,粮食便是吃完了。

    董策听了,一阵摇头苦笑:“是我考虑的不周全,没想到这一步。”

    “不赖你,是我的事儿。”李可受惭然道:“这本来是我手底下的差事,就不该来麻烦你。”

    “说这话就见外了。”董策道:“不过我也不后悔操练这些民夫,闯军若是再全力来攻,咱们靠着城头上这些人,肯定抵挡不住,到时候就用上他们了。哪怕是他们能起到一点点儿作用,咱们现下付出的这些,也就值了。”

    “是这么个道理!”李可受道点头道。“那现在,城中能从哪儿弄到粮食?”董策问道。“两个地界儿。”李可受伸出两根手指头,道:“一个是大户家中,这些大户人家,基本上都是城里有店面,城外有庄子。他们的庄子都是站的好地面儿,多半都是水浇地,城外临着河,临着沟的田地,基本上都被这些大户给占了。再说,他们的地,不少是连成一片的,为了自家浇地方便,他们也愿意开凿一些水渠,是以你别看这些年连年大旱,不少人家的地颗粒无收,但颗粒无收的,多半都是小民。这些大户的地,守城虽说不好,但也不差。”

    一

    一

    %77%77%77%2e%64%75%30%30%2e%63%63/

斯时何时?战乱之时! 第607章 七六六 粮铺

    李可受指了指刘若宰现下驻跸之所在,道:“就那户,去年不是给闯贼把全家都给屠灭了吗?你知道闯军从他家里搜出多少粮食来?”

    “多少?”董策问道。

    “整整一千四百石!十几万斤啊!”李可受叹了口气,摇摇头,道:“全便宜闯贼了。”

    董策也被这个数字给吓了一跳,这些粮食,足够支撑上千人吃上一个多月,可绝对不是一个小数目了。

    “所以你瞧。”李可受伸出胳膊,环指了一圈儿,道:“这些大户人家家里,还不知道藏着多少粮食。”

    董策点点头,又是摇摇头,道:“粮食虽多,却不是咱们的啊!这些人,也不能轻易动他们。”

    李可受点点头。

    这些大户人家,是真不好动,董策可以去威逼杨家,是因为杨家却是做的太过火,而且董策也不想忍这口气。但杨家只是杨家而已,只是一家,如果要去各家征粮,让他们把私藏的粮食拿出来,那可就是把所有人都给得罪狠了。董策敢得罪杨家,是因为他已经想好了对策,想好了怎么对付杨家。但若是把这些大户人家都给得罪了,那他也得焦头烂额。

    杨家终归只是一家人,一百几十口子,所以董策能监视得了他们,也能轻易的解决他们。他们权势再大,终归人就是这么点儿。有可能其它那些大户人家加起来权势都比不过杨家,但是他们人多,分布的也散,董策盯得住这家盯不住那家,这些人很轻易的就能把事情捅到刘若宰那里去。

    而一旦刘若宰知道了这个,董策甚至都无法为自己辩驳。

    因为这些粮食,是这些大户人家自家的,人家没义务献出来,自己上门去要,说白了那就是明抢,是盗贼之行径!刘若宰读圣贤书,为人方正,最看不上的就是这等行为。董策是不允许他对自己产生不满情绪的,自家的前程,还得指望着他呢!

    所以这些人家,是不能动的。

    要动,就得有个名义,至少得面子上过得去才行。

    李可受又道:“第二就是粮店,那些大户人家的粮食,咱是弄不出来了,但粮店里的粮食,终归还是能买到的,不过,他娘的!”

    李可受顿了顿,狠狠的骂了一句:“这些狗娘养的,明明知道此时大军围城,乃是最要紧的时刻,他们竟然还哄抬物价,囤积居奇!”

    “多少两银子一石?”董策问道。

    “八两!”李可受比划了一下:“我方才叫人去问了,那几家粮店,都是八两,理当是之前已经商量好了。”

    “八两?这也太高了!”董策拧着眉头,右手把腰间挂着的哥萨克骑兵刀接下来,在地上轻轻敲了两下,淡淡道:“这些奸商,当真是不像话!”

    磐石堡是他一点儿一点儿打造出来的,当初为了采买粮食,也很是关心过一段时间的物价,在他印象中,去年最贵的时候,粮价是四两银子一石。其实这个价格就已经是极高了,正常来说,一两银子买一石粮食,这个价格应该差不多。而在某些太平盛世之时,粮价更是低的吓人,像是唐太宗贞观年间,一斗米才五文钱,而在青州地面上,一斗米才三文。如此算下来,一石米也就是几十文钱而已。

    现在崇祯年间的粮价,自然是极不正常的。

    四两银子一石已经是天价了,而现在,这里的粮商竟然更是把粮价提到了八两银子一石。

    简直是丧心病狂。

    董策沉吟片刻,忽然一击掌,道:“成了,咱们就拿他们来下手!”

    “拿他们下手?”李可受瞧着董策,沉声道:“有没有把握?”

    “没问题。”董策沉声说道,他心里已经有了十足的把握。

    这些粮商们囤积居奇,哄抬物价,在大明朝,按照朝廷律例,这种行为也是要受到官府打击的,问题只是有没有人管而已。而刘若宰,对于这种行为,也是深恶痛绝的。自己有的放矢,有充分的理由去打压这些粮商,而自己的这种行为,刘若宰知道了之后,只会赞赏,绝对不会怪罪。

    其实董策也知道李可受为什么来找自己,李可受现在是代理知县,他想打击粮商,也是能做到的,而且以李可受的脾气,打击粮商这种事,他也绝对不会退让。但他现在并非是此地的最高官员,刘若宰才是。所以不可避免的,李可受要顾忌刘若宰的感受。他来这儿,其实是有点儿探风头的意思。毕竟论起对刘若宰的了解来,他是绝对比不上董策的。

    他和董策两人心领神会,都明白对方的意思,既然现下董策说了没问题,那他也就安心了。

    “对了,这事儿,你上报给兵备道刘大人了吗?”董策忽然问道。

    “没,我哪儿敢呐!”李可受苦笑道:“这等事情都结局不好,岂不是显得我太无能?”

    “没上报就对了。”董策嘿然一笑:“这事儿,咱们俩给办妥了就成了,不用去麻烦刘大人。”

    董策其实跟李可受打的是一个主意,生怕报上去之后,显得自己办事不力。现下正是刘若宰大力提携自己的时候,可不能给老大人留下这等印象。

    “董老弟,这事儿,你就不要出面了,我来办吧!”李可受笑道:“像是杨家那等大户,才值得你动手。现下咱们这儿,掌控粮店的是其他两家,我倒还是惹得起的。”

    董策知道他这么说是生怕自己得罪的人太多,他倒是也不争,只是笑着点头:“成。”

    “不过还有个事儿得你帮忙才成。”李可受道:“我手下那些衙役,都是本乡本土的,我不怕得罪人,他们却怕。畏手畏脚的,只怕到时候做起事来也不利索。”

    董策听明白了他的意思,道:“要多少人?”

    “十个就够了!”

    “我多给你几个,也好壮壮声势。”董策吩咐白忠旗,让他去通知耶律斡里和带着他那一都的人来这边。

    这几日没仗打,也没法子教训人,耶律斡里和早就浑身痒痒,恨不能跟人赶紧打一架。一接到白忠旗的通知,兴奋的差点儿跳起来。董策让他去,可见肯定又要收拾人了。

    “嘿嘿,老子的拳头早就痒痒了!”

    耶律斡里和发出一声兴奋的吼叫,哈哈狂笑声中,带着人下了城墙,一路打马狂奔过来。

    董策吩咐了他几句,便是让跟着李可受一起去了。

    大伙儿骑着马簇拥着李可受往粮店的方向而去,一边走,李可受一边跟耶律斡里和嘱咐这一次行动需要注意的那些东西。毕竟不是自己的下属,李可受都是用商量的语气来跟他说话,耶律斡里和大大咧咧笑道:“嗨,大人,您的跟俺们家老爷交好,跟俺也不用客气,有什么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