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姐的贴身家教-第7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滚!”副馆长气得浑身发抖,指着钱小峥鼻子骂道。
钱小峥轻蔑扫了副馆长一眼,昂首挺胸走出了国家图书馆。
英朗紧随其后,兀自一头雾水,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铮哥,发生什么了?我怎么没听明白啊?”
“没什么,几个眼红王老师的老不死故意给王老师使绊子而已。估计整个燕京除了京华大学,都借不到清单上的书籍了。”钱小峥深吸一口气,说。
英朗顿时急了:“师父交给我们的任务这么重要,我们要是完不成,岂不耽误师父他们的编纂进度?”
钱小峥眼中泛着狠意,道:“背后使坏的人能借空燕京的图书馆,还能借空全国的图书馆不成?我这就给其他几个大城市的图书馆打电话,从他们那里借!”
随后钱小峥就拿起电话,开始联系明珠市跟苏市的朋友。
只是,半个小时后,反馈回来的消息让钱小峥目瞪口呆。
这两个城市的图书馆里,竟然也没有清单里所列的书籍!
也全都是在不久前被人以研究的名义借走了!
钱小峥终于知道,背后之人拥有着多么大的一张势力网了。
或许不足以跟政治、商业上的那种势力网相比较,但是在学术圈内,却是已经堪称遮天蔽地了。
钱小峥蓦然生出一股深深的无力感。
最终,钱小峥跟英朗还是回到了《国学正典》编委会。
而他们带回的书籍,仅仅只有清单上的十分之一。
王庸愕然看着这些书籍,问:“怎么只有这么点?”
钱小峥无奈的道:“京华大学图书馆有的,我们全都拿来了。剩下的,全都被人抢先了。”
不需要多问,只是一句话,王庸就已经明白了事情原委。
肯定是周道鲤等人在背后搞的鬼!
这帮人在学术圈经营日久,几乎是铁幕一般的存在。王庸再天纵奇才,也仅仅是个新人,跟这些老油子没法比。
这些人使用盘外招,轻易就为难住了王庸。
消息传得很快,整个编委会已经知道了书籍被人抢先借阅一空的事情。每个人都对这种下作行为气愤无比,却又无可奈何。
要论汉学书籍藏书量,其他几个国家加起来都比不上华夏一半。
离开那些书,整个项目进度就会被严重拖累,甚至可能完不成。
“简直一群人渣!学术界的耻辱!”轻易不动怒的千叶真昔,也气到拍桌子。
王庸则眉头紧皱,不发一言。
此时,周道鲤等人已经得知了王庸借书无果的消息,全都哈哈大笑,得意无比。
“小雏鸟儿刚长了翅膀,就以为真的天高任鸟飞了。幼稚的可笑啊,这下他要认清现实了吧?还五国汇编,我看是五国干瞪眼吧?”李正一笑得尤为灿烂,满脸的褶子绽放如一朵干枯的山菊花。
其他学者也纷纷拍马屁,心中暗想幸亏当初没有自告奋勇加入王庸的编委会。不然此时成为笑话的就是他们了。
在这些人看来,王庸此次栽定了。如果强行靠着个人记忆编写,那么随便出现一个错漏,就会遭到万众指责。
所谓青史留名的范本书籍,就不复存在了。
咕咚!
周道鲤罕见的倒了一杯清酒,一口灌下。
李正一也喝了一个,眨眼间,一个茶楼就变成了酒楼,觥筹交错,推杯换盏,一群人面红耳赤,醉意醺然。
………………
“王老师,到底怎么解决?实在不行,那些没借到的书籍,我们就靠着记忆编纂吧!在座之人虽然谈不上过目不忘,记忆力总不差的。”李在先提议道。
王庸却摇摇头:“咱们编纂的是一本权威性典籍,没有切实的资料,做不到严谨,就谈不上权威。一旦出现一处错漏,对于整本书就是一个严重打击。届时咱们所有努力化为乌有,岂不便宜了那些幕后小人?”
“那怎么办?”
众人看向王庸。
王庸不发一言,脑子却在急速运转,回忆小时候爷爷曾经点评华夏各大藏书馆的话语。
当时给王庸留下深刻印象的藏书馆有两个。
一个是国内最大的私人藏书馆——天一阁。那是建造于明朝中期,由当时退隐的兵部右侍郎范钦主持建造的书馆。整个书馆占地面积约莫2。6万平方米,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是华夏也是亚洲现存的最古老的藏书馆,堪称华夏私家藏书文化的代表。据统计天一阁拥有藏书三十万卷,并且设有专门的古籍修复部门。古籍存量在国内位于前列。
这个私家藏书馆,或许可以试着联系一下。
另外,还有一个地方,也有着巨量的藏书,完全不输于燕京的国家图书馆!
那个地方,绝对拥有清单上的所有古籍!
想到这里,王庸蓦然一笑,道:“英朗,立马给所有老师订机票!”
“啊?王老师这是要放弃吗?”众学者都有点瞪眼。
虽然目前的槛儿确实有点难,但是不至于如此轻易放弃吧。
本来对王庸充满了期望的学者,都失望的叹口气,准备接受返航回家的事实了。
英朗也茫然的问道:“师父,各位老师国籍不同,国际航班的时间也不确定。万一今天没有,选择明天的行吗?”
“国际航班?去湾湾需要什么国际航班?你是不是傻了?”王庸奇怪的问。
“什么?去湾湾?”编委会所有人都大吃一惊。
随后,一位来自湾湾的老学者猛地一拍脑门,笑道:“我老糊涂了!差点忘了除了内地,湾湾也有一座完全不输于内地藏书量的图书馆!故宫博物院!”
老学者话音一落,整个编委会的人都忍不住欢呼雀跃起来。
是啊,大家都忘了湾湾故宫博物院了!
当初战乱,蒋下令将燕京故宫中最精华的一批古籍全都迁移到了湾湾。
包括金文甲骨、秦汉碑拓、敦煌遗卷、唐人写经、佛道经藏、宋元古本、《永乐大典》、《四库全书》,整个湾湾足足有一百多万册的古籍!仅善本古籍就有6万余册,其中有许多极为珍贵的宋、元善本书,还有完整版的文渊阁《四库全书》、《四库荟要》。
最让人羡慕的则是《尔雅》、《周礼疏》等学术价值极高的传世孤本,那几个孤本无论放到哪个国家都是国宝级的文物。
这样的一座藏书馆,难道还不能满足编委会的需求吗?
第一千零九章 墙头草的摇摆
“早在多年前,我就想要去湾湾故宫博物院看看那些珍贵的藏书了。只可惜太忙,一直未能成行。现在倒是可以借此机会得偿所愿。”千叶真昔吐出一口气,道。
“我倒是去过一次,只是那些善本书籍都是只能看不能摸。许多孤本估计直接不对外开放,咱们能够申请到查阅权利吗?”李在先狐疑的问。
来自湾湾的老学者叫做刘改之,也是一个相当出名的学者,声名仅在南怀锦之下。其实王庸知道此人不喜参加社交活动,真要配合媒体的宣传,以他的学问,名气肯定比南怀锦还要高的。
刘改之道:“这个不用担心,早在十几年前,博物院就已经将那些珍贵的善本、孤本做了影印件。查阅资料不是问题,甚至原件也可以近距离观看、碰触,只是不能带离博物院。我一个弟子在博物院当领导,估计这点面子还是能给我的。”
“那就太好了!事不宜迟,咱们现在就出发?”其他学者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故宫博物院的那些古籍之于在场学者,就像是毒品之于瘾君子,是一种莫大的诱惑。
大家都有些迫不及待。
王庸笑笑:“我不是已经让英朗订机票了?来吧,收拾收拾东西,咱们即刻出发。另外这件事我得跟相关部门通报一下,等我消息。”
因为湾湾的特殊性,这么一批人总不能大摇大摆的进入湾湾。总得需要相关部门的批准,最好可以带个文化交流的学术名义。
王庸首先想到的就是京华大学校长。
这种小事情找曹部长不合适,别人日理万机,王庸要是开口,曹部长肯定也会给办。但是人情如纸张张薄,小事开口的多了,等到大事就没了情分。
所以交朋友,能不麻烦别人的还是不要麻烦。人总有忍耐极限,等别人不耐烦了,那朋友情谊也就到头了。
很快,王庸就得到了京华校长的反馈。王庸等人将以京华大学学术团体交流的名义,前往湾湾。
王庸这个荣誉教授的称号,正好发挥作用。
毕竟湾湾也有一所京华大学,虽然跟内地的京华大学无法相比,可是在世界上仍旧可以排进300多名,称的上很厉害的高校了。
一应事宜安排妥当,王庸等人当天下午就坐上了直飞湾湾的航班。
五个小时后,航班降落在台北。
而湾湾国立京华大学的接待人员早就已经在等待了,即便不看王庸的面子,也要看刘改之的面子。
礼貌谢过了接待人员的宴请邀请,王庸等人直接奔赴了故宫博物院。
到达博物院,有刘改之的弟子在,很快整个团队就获得了最高权限。
不光可以随意借阅所有书籍,就连一些孤本、善本也可以在相关人员的陪同下,进行近距离的接触。
而更让人兴奋的是,清单上的所有书籍,几乎全都在故宫博物院找到了原本。
十几本因为太过珍惜,本来就不抱希望所以没写进清单的书籍,竟然也意外发现。
这不由让整个编委会的人都兴奋异常。
二话不说,没有任何人的督促,大家就按照早前分配好的分工,开始了忙碌的工作。
而博物院一间闲置的库房,则成了整个编委会唯一的活动场所。
王庸的到来,很快就惊动了湾湾的媒体记者。
对于王庸,湾湾的报道还是相对正面的。因为在他们看来,王庸弘扬的传统文化,根子在湾湾。王庸宣扬传统文化,不就在变相宣扬湾湾吗?
而王庸来湾湾取经,将编委会设立在了故宫博物院,更是加深了湾湾媒体的这一定论。
如果不是认为华夏文化根子在湾湾,那你们来湾湾干什么?
于是不少湾湾媒体开始发表文章,一方面对王庸的到来表示欢迎,另一方面话语里少不得吹嘘一番。
看,华夏、南韩、东洋等国的精英学者全都汇聚在了湾湾!为什么?因为湾湾才是华夏传统文化的最后一块宝地!
华夏文化的根子,生长在湾湾!
“王庸这个人挺厉害的。不过没想到会来咱们这,看来前段时间那些媒体说的没错,传统文化的精髓还是在咱们湾湾。”
“想想从小就被父母教训,要求背会《千字文》、《三字经》,当时还觉得怨恨,为什么别的小朋友学得是英语、是小提琴,我却要学习这些。现在忽然懂了,这就是咱们湾湾这么多年传统文化传承的方式。真的为湾湾骄傲!”
“啧啧,稀奇啊。我以为强国人看不上咱们这点地方呢,原来强国人也知道华夏文化最后的根子在哪里啊!不错,还有的救。期待哪一天强国人通过法案,把他们那乱七八糟的简体字改回正体字,就完美了。”
“简体字也没大家想的那么不堪。我去对面学习过,说实在的,书写的时候简体字方便太多了。咱们书写一些超多笔画的繁体字的时候,不也采用简体笔画吗?我觉得这个问题没有争论的必要,反倒是王庸编写《国学正典》会来咱们湾湾,这是出乎我预料的。确实蛮值得骄傲的。”
这个年头的网络之发达,对面只要有点风吹草动,不出一分钟就能传递到另一方。
王庸去湾湾编写《国学正典》的消息传回内地,华夏网友们都愣了。
下一刻,就有不理智的网友开始怒喷王庸。
“咱们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难道还满足不了王庸编纂一本书籍的要求吗?他为什么要去湾湾?我看不懂,也搞不懂,更不想懂!总之,我对他这种行为很失望!失望透顶!他跟那些一味跪舔对面的人有什么区别?所谓的文化交流,跟古代的岁贡又有什么区别?”
“第一眼看到消息的时候,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我以为是对面在造谣呢!直到消息确定,我还是有点懵。为什么一个屡次为国正光,在别人眼里堪称最大愤青的王老师,会跑到对面去呢?要是单纯的采风也就算了,可是现在是整个编委会全都去了对面啊!看看对面媒体的言论吧,连弃暗投明这种鬼话都说了出来,王老师看到不愧疚吗?”
“我觉得大家太过上纲上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