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从龙记 >

第65章

从龙记-第65章

小说: 从龙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话说的已经很大度了。

    要知道一般宗门哪会让弟子有来去自由的选择?不得师长允准,不付出点代价,怎么可能出师下山又或是另谋出路?

    眼见回流山前途不明,李复林也不想把人硬拴在这里。自己给不了人前途坦荡的保证,又何苦耽误他们的前程?

    李复林见这话说完之后,就见下面果然有些人露出了不同的神色。

    亲传弟子们不用说了,三个是他养大的,无家无靠,况且师徒情分不比旁人,肯定会跟他走。一个晓冬年纪小,身世孤苦,李复林自然要把他带在身边照拂。但外门弟子们就不一样了。其中好几名都是有家有业的,甚至有两个家里也是小宗门,当初就是因为他们的亲长对李复林真人敬慕钦服,又或是想多给子弟寻条出路,交好回流山,才把他们送来的。这次回流山出事,人家可不是无处可去,回家去应该是一条更稳妥的出路。

    还有几个弟子在来回流山之前就有功夫底子,有立身的本领,即使离开回流山,应该也能过得不错,倘若人家不看好回流山的将来,不想坐在这艘要沉的船上,李复林也理解,好聚好散,将来江湖再见也还能维持那么一点情分。

    有几个会愿意一直跟着他走的,李复林心里也差不多有数。

    宣布完了这个消息,李复林没再多说什么,就让众人散了。

    不过几个亲传弟子还被抓了差事。

    要下山,需要收拾的东西也有不少。本来莫辰倘若没有受伤,他一个人就能把事情办得周全妥贴。山上的许多东西和繁杂事务,好些他比师父还要清楚。偏偏他受了伤,剩下的人就是都捆一起也不如他一个。姜樊细心,耐心,但是许多事他没经过手,也不如莫辰那样胸有成竹。玲珑粗枝大叶的,平时根本不在这些事情上用心,晓冬就更不用说了。

    莫辰分派的差事就是整一整药房,这里东西少活儿也轻省,晓冬给他打下手,让莫辰最好只是动动嘴,其他跑腿什么的就让晓冬做了。

    “大师兄……”

    “嗯?”

    晓冬把手里的药瓶按大师兄说的一样一样分别装进布袋里,轻声问:“咱们……还能回来吗?”

    莫辰点了点头:“能。”

    他比师父说的还要肯定,可晓冬一点都没觉得大师兄是在骗他。

    大师兄说的他就相信。

    大师兄也不会信口开河,他们一定会再回来的。

    他心里踏实了不少。

    “那,北府城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晓冬好象就听前阵子来的宁师兄提过一次,之前没人同他说起过这么个地方。

    “北府城……是一座修道之人云集的大城。”莫辰说:“我曾经去过两三次,北府城极大,向北一直走,过了东阳山之后就到了。城主是一位极有能为的前辈,姓宋,为人豪爽大度。城中有许多修道之人居住,虽然也有一些普通人,但人数不多,大多数都是做些仆役、经营之类的杂事。城中有一个很大的集市,买卖交易的都是修道之人需要的东西。还有一座很大的剑台,时常有人在那里切磋论武。总之,是个很热闹,很值得去的地方。”

    晓冬点点头。

    地方大不大,好不好他不是太在意,跟师父和师兄在一起,其实去哪儿对他来说不那么要紧。哪怕要去一个穷山恶水的地方,他也不怎么害怕。

    莫辰跟小师弟说的都是北府城好的一面。世上有没有这样的好地方?或许有。北府城其实不是一个非常太平的地方,有人的地方就有是非,人越多,是非也越多。好在北府城现在的城主还是个很有手腕的人,北府城这些年大面上都维持着太平。

    这已经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了。

    “那,师父说他在北府城有基业,师兄你知道吗?”

    “当然知道。”莫辰细细讲给他听:“师父可不是石头缝里蹦出来的,北府城是师父的老家,在那里有一座很大的旧宅。”

    晓冬吃了一惊。

    当然了,他也知道这世上没什么人是石头缝里蹦出来的,可是,因为山上太多人都是身世飘零的,师父也从来没有说过自己有亲故,晓冬就觉得师父也是和他们一样无亲无故的。

    “那师父家里还有人吗?”

    莫辰摇头:“早就没人了,那里是座空宅,只有几个旧仆在那里看屋子。师父……当年家中也发生过变故,他不太愿意提起,之前也一直没有回去过。”

    这么说师父还是没什么亲人啊。

    “行了,这里收拾得差不多了,你回屋去看看你要带走的东西,可别落下什么。”

    晓冬应了一声。

    屋里东西并不太多,可是比他上山时两手空空,已经多出太多了。

    每一样多出的东西上头都包含有一段回忆。

    他的箱子里还有陈敬之送他的护手。

    这大概是唯一不和谐的地方。

    晓冬把护手拿出来,很想就这么扔到窗外去。师兄的院子建在山峰的边缘,推开后窗下面就是万丈深渊。

    不过在临要扔的那一刻晓冬又停下了手。

    他把这个护手套用块布包起来,再放进包裹里。

    等再见到陈敬之的时候,他要把这个虚情假意的礼物还给他,也为自己讨还父母的遗物。

第一百二十二章 浮光

    齐婶收拾了一半东西,玲珑只说:“带那些做什么?我带着剑,有一身儿能换洗的衣裳就行了。”

    这话让齐婶儿半天不知道说什么。

    她恨不得把吃喝穿用,把这一院子的东西都给玲珑带上。

    “齐婶儿,别收拾了。”玲珑让她坐下,拿出一封麻纸包的银子:“这个留给你。”

    齐婶儿动作一僵,慢慢的坐了下来。

    李复林要带走的只有徒弟们,在山上做杂役的这些人,是带不走的。普通人和修道之人不一样,北府城路途不近,路上又险阻重重,普通人去不了。

    李复林对他们的安排就是每人给一笔银子,带他们下山到镇子上,他们可以在那里落脚、生活。李复林的意思是,如果他们还回回流山,那这些人还是可以回山上来继续生活。如果他们……也许回不来,这笔钱也够这些人安然度日。

    其他人也有不舍,但也都对这个安排满意。因为他们在山上做活很多年,也明白普通人和修道之人的区别。北府城那个地方太远,修道之人去都要在路上耗费月把时光,那个地方也不适合普通人过活,他们去不得。有些在山上做活的人,一开始是打着不畏艰难求道问仙的念头才来回流山的,听说在鱼背坡那里就曾经摔死过想上山求道的人。

    可这条路哪里是这么好走的?有人上山之后才明白这个道理,没有那个根骨悟性,哪怕留在山上待再久,天天看人家练,自己就是摸不着门。

    既然不能求道,这天下哪里不能挣口饭吃?

    齐婶却不大一样。

    她上山时间长,是被李复林救下来带到山上的。连大师兄小时候都被她抱过,喂过饭洗过尿布什么的,其他人就更不用说了。后来因为其他弟子渐渐长大,齐婶就专门照顾玲珑这个院子,其他人的事情也还帮着做,不过做的少了些。

    她在山下应该是没有地方容身的,一个妇道人家带着钱财只怕也不安全。

    玲珑虽然粗心一些,但是她和齐婶儿关系要好,一年一年处下来的情分与旁人不同。

    “我打算托个人先照顾你。”玲珑说:“山下开客栈的张掌柜人很好,老实忠厚,也是受过师父恩惠的。你就先住那里,他一家会照应你。反正他开客栈地方大,饭食客栈旁边也有,想自己做来吃也方便。等我们在北府城安顿下来了,”玲珑顿一下:“如果我们一年半载就回来,那就接你上山上。如果时间长回不来,我就找人接你到北府城去住。”

    齐婶对她来说也同别人不一样,玲珑想,她总不能看齐婶半道上没了着落。反正不管怎么样,齐婶活着她照应,齐婶儿要没了她也给送终置办后事。

    齐婶儿低头抹着泪,隔了好一会儿应了一声:“好。”

    她实在舍不得。

    可是自己没本事,而回流山上上下下,师父徒弟都是有本事的人。有本事的人,走的道儿和一般人不一样,她只是个一般人,走不了那条道。

    以前还觉得她能守着他们,日子一天一天这么过,太太平平的很好。

    可是这一分离,谁知道还有没有再见的时候?她已经不年轻了,眼看年过五十了。这些年年景算太平的,可是活到五六十人,谁敢说阎王哪天就来叫?可能这一分开,就是永别了。

    齐婶儿半宿都没睡着觉,天快亮时打了个盹,又做了一个梦。梦里好象很累很累,可是醒来后全不记得梦里的情形了。

    她爬起来又去厨房帮忙,做了顿饭。厨房里其他人也知道这怕是在山上做的最后一顿饭了,平时都热热闹闹的,今天都不怎么说话。各人的东西也都收拾得差不多了。李复林给钱不小气,钱财对修道之人用处不大,普通人却是一日也离不得它。

    沉默的一起吃了早饭,所有人就开始沉默的准备下山。该带走的都带上了,留下的就留下了。屋子锁了起来,院子也都空了。

    如李复林之前所想的,并不是所有的弟子都跟他一起走,有几个外门弟子说,好几年没有回家了,也着惦记家人,所以想回去看看。

    这其实也就是隐晦的想要离开宗门的意思。如果只是回家看看,那就该约好什么时候再到北府城会合。但是人家没说这个话,显然就是不打算再会合了。

    李复林并不意外,也谈不上有什么失望,很干脆就同意了,还给这几个弟子每人送了一样东西,总归是师徒一场。两个人给的都是宝剑,剩下的人给的是一两样丹药。

    一路下山,因为莫辰修为未复,走的不算快。到了山下镇上,把齐婶他们这些人安顿了之后,又有两个人向李复林告辞。他们拜师之前也有些基业,这几年在山上也学了不少以前根本摸不着边的真本事,早有想要下山的心了,这次也算是个机会。

    对于他们,李复林也大度的松了手。

    对他来说,人活一世,天下这么大,谁会在一个地方困一辈子?世上这么多人,谁和谁又能从生到死的都守在一起?不过都是因势而聚,缘尽则散。

    别人要另寻前程,李复林并不拦着。将来这些曾经的外门弟子如果遇着难处,能帮他还会帮一把。但是也有一样,既然已经离开了,他们就不能再打回流山的名义行事,无论行善作恶,小事大事,这一点必须分清楚。

    他们没在镇上停留,继续赶路,天黑时到了一处江边小城,这里人不多,房舍稀疏,不算繁华,他们一行人在城外道观歇脚,晚上草草用了点素面。这道观里的人虽然是普通人,但是多少知道点修道的事,晓得李复林他们一行人来历不凡,倒是想尽心招待,可是道观就这么小,再尽心也难为无米之炊。

    好在回流山这些人只是暂时落脚,并没有想挑剔这些的意思。

    这一天气氛不好,大家都不怎么说话。玲珑被那些半途走掉的人气得不肯吃饭,翟文晖看着了,也不能劝,晚上各自回了房,他又揣着几个桃子去找人。

    桃子熟的正好,皮一揭一包甜水,软软的都不用嚼了。

    玲珑一边大口咬桃子一边说:“太过分了。当时他们上山拜师的时候,说的都天花乱坠的,就差没指天誓地说绝不变心了。现在还没怎么样,一个两个就怕受拖累,远远的躲开了。”

    翟文晖劝她:“师父都不气,你也想开些吧。人各有志,强把人留下,人家心里反而怨恨,那又有什么意思?再说,人少有人少的好处,你不觉得那些有异心的人走了,咱们留下的人更亲厚了?”

    玲珑一想,这倒也是。

    以前山上人少的时候,师兄弟几个住的都近,比现在还亲热。后来人越来越多,有了内外之分,暗中又有人各自抱团,相处起来反而更多是面子情儿。

    “你说的对。”玲珑说:“想走的赶紧走,都走了才清净,省得在眼前晃着闹心。”

    翟文晖笑着又替她剥了一只桃子的皮:“我可不走啊,我还想着师父多早晚心情好收我为亲传弟子呢。”

    “快啦。”玲珑说:“再说你现在学的练的也不比我差,大师兄也指点了你不少呢。”

    说是亲传弟子,其实李复林手把手教徒弟的时候很少,也就莫辰得的指点最多,往下头数,玲珑他们平时多数都是大师兄在教。

    “大师兄的伤不碍事吧?”

    “没事,今天赶路看着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