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江山-第37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毕和皱眉沉思了一会,道:“应该不会,王彦俦此人心中的野心同样不小,别看他现在作为王存的亲军指挥使,风光无限,但对他来说,这种给人家当侍卫统领的感觉可不合他心意。”
“再者,有他亲自签押的文书在手,谅来他也不敢去向王存告密。”
蒋元化这才点了点头,放心下来。
到了晚上,六人果然带着手下人前来刺史府中,而负责值守的王彦俦也如约将六人放了进来。
这些人虽然想着造反,不过他们的手下之人毕竟不敢动用太多,以免走露风声,让王存提前得到消息。
所以六人带来的兵力并不多,除了领头之人外,也就是他们能够信任的心腹之人,一共不到三十人。
当然,有王彦俦为内应的话,即便只有这三十人他们也有信心将刺史府拿下,将王存斩杀当场。
只要王存死了,到时候他们再调动兵力,自然有机会趁乱执掌蔡州大权。
然而他们的计划是好,但他们却有些低估了王彦俦此人的野心。
当毕和六人带着手下进入刺史府中后,王彦俦当场发难,以伏兵将毕和六人及其党羽全部诛杀。
接着,王彦俦带着毕和六人的首级前去觐见刺史王存道:“启禀王使君,末将负责值夜,却发现毕和等六个贼子,带着他们麾下的三十多党羽一同闯进府来,试图作乱。”
“末将奋力搏杀,侥幸将其全部斩杀。不过刚才这番动静必然已经引起了其他人的注意,为安抚人心之见,末将斗胆请使君急发号令以安众人之心。”
“好,王将军此番立下大功了。”王存大喜过望。
原本府中突然传来厮杀声,让他吓得心惊胆裂,还以为乱兵已经打进府中了;却不想自己的亲军统领居然将贼子全部诛杀了,这实在是意外之喜。
“那毕**贼,向来野心勃勃,本官自问对他也算是有大恩,屡次对其提拔,这才有他今日富贵,不想此人居然心怀不轨,欲起兵作乱;王将军能挫败其阴谋,忠心可嘉,本官必将厚赏。”
王存心中激动,连忙打开内府之门,亲自出来查看毕和等人的尸体。
然而他们想到的是,当他离开心腹侍卫的保护,走出内府之后,刚刚还是忠勇无双的王彦俦再一次翻脸了。
“上!”随着他一声大喝,麾下四十多个心腹一起上前,乱刀将王存砍死,接着,他们又将王存的心腹侍卫等一并杀光。
仅仅小半个时辰的时间,刺史府就完全落入了王彦俦的掌控之下。
不久,王彦俦以亲军统领的身份发出号令,声称毕和等人突然谋反,杀死了刺史王存;而自己领兵平乱,一番苦战之后最终将乱贼毕和等人全部诛杀。
依照王存身死前的命令,王彦俦将以平乱大功继承蔡州刺史之位。
城中各部将来虽然明知道这其中有猫腻,不过那些将领在相互牵制之下,居然没有一人敢于乱动。
再加上王彦俦善加安抚,一番加官或者挑拨之后,最终众将还是拜倒在王彦俦之下,奉其为新任的蔡州刺史。
这就是乱世,只要胆量够大,心肠够狠,再加上一定的手段,即便只是一个中层的军官,也一样有可能一步登天,成为一方枭雄。
当然,如今的天下局势毕竟不是唐末了;若是在唐末群雄逐鹿之时,以王彦俦的心性和手段,只怕他还真能像朱温、杨行密、钟传、钱等人一样,成为一番藩镇,并且参与到天下争雄中来。
可惜现在天下虽然尚未一统,但大的局势却已经稳定下来,新的势力想要崛起已经没有了发展的空间。
王彦俦虽然夺取了蔡州,但他现在已经无法崛起,唯一的出路就是依靠吴国和梁国之间的矛盾,试着维持蔡州的地位。
而这一切到底能否成功,却不在他的掌控之下,而是由吴、梁两国的国主来决定。
第五百六十六章封赏名单
蔡州再次兵变的消息迅速传开。
不过这一次,驻守寿州的李简却没有像上次那样果断出兵,毕竟上次的兵乱之前,那刘行琮主动派人来寻求援兵,有这个内应在,他才决定出兵。
但这一次王彦俦却是匆忙发动,虽然最终让他掌控了蔡州,但这种掌控也只是暂时的,其根基太过浅薄,随时都有可能出现新的动乱。
此时吴军若是出兵的话,在外部压力之下,说不定蔡州当地势力又会倒向梁国一方;还不如坐观其变,等待后续的局势变化。
若是梁国贸然出兵讨伐,说不得王彦俦就会投靠吴国一方。
他的想法得到了刺史江梦孙的支持,而之后局势的发展,更是证明了他的正确性。
当蔡州兵乱的消息传到洛阳之后,朱友等人很快就意识到南方局势的危急,尤其是蔡州靠近吴国,若是将其逼急了,说不得蔡州就会再次投靠吴国。
在这种想法下,朱友等人不敢轻举妄动,只好一面派人去安抚王彦俦,并且下令册封其为新的蔡州刺史;另一面,他又在李振的建议下,暗中派兵进剿。
八月中旬,当王彦俦还沉浸在坐上蔡州刺史位置的喜悦之中时,三千梁军精锐突然抵达蔡州城下,城中守军猝不及防,根本难以抵挡。
接着,梁军入城大肆烧杀抢掠,将蔡州城化为一片人间地狱。
蔡州人原本就极为凶悍,骨子里有一股狠劲,被梁军这么一番烧杀抢掠后,反而激起了当地军民的顽强反抗。
当然,蔡州城毕竟已经被梁军攻破,再加上后续的梁军又在源源不断的赶来,无奈之下,王彦俦统领蔡州军队退守下菜,并且派人前来向吴国请求援兵。
得到消息后,李简一面命部将王安领兵五千先行出击,以帮助王彦俦稳住战局,同时又派人会金陵向杨渥上书,请求大举出兵进攻蔡州。
不过除了李简上书请求出兵外,另一位驻守在濠州的都督王绾在得到消息后,同样上书杨渥,请求出兵攻打徐州。
金陵城中,杨渥对于李简二人的上书却是没怎么在意。
“不过是一个蔡州罢了,能轻易得到自然更好,若是不能那也没什么关系。为了这么点地方而大动干戈,未免有些不值当。此时毕竟还不是北伐的好时机啊。”杨渥放下二人的奏疏,笑着对一旁的枢密使李承嗣道。
“大王,那李都督和王都督二人的奏疏,全部都要驳回去吗?”新任的通事舍人冯道小心翼翼的问道。
这些天他也算熟悉了自己的职务,同时对杨渥等人有了一定的了解,不过现在的他毕竟资历尚浅,所以他还保持着谨小慎微的态度。
“大王,臣以为现在出兵虽然不是什么好时机,不过李简和王绾两位将军长期驻守淮河一线,眼看着其他将领纷纷建立功劳,他们却没有什么立功的机会,这样下去二位将军心中只怕有所不满啊!”李承嗣略微提醒道。
杨渥心中一动,顿时点头道:“你说的也是,既然如此,那就让李简出兵蔡州,尝试一下能否拿下蔡州吧。另外,王绾的奏疏孤也批准了,让他试一试徐州的防御也是好事。”
这一次出兵江陵回来后,杨渥便准备进行一次大规模的封爵,以嘉奖这几年里立下大功的将领。
不仅是这一次的江陵大战,还有之前攻打福建、湖南等大型战事,在那几次大战中立功的中下层军官将领们都已经得到了奖赏,不过作为统军的刘信、王茂章、柴再用等人却没有赏赐。
如今也是时候进行一次大规模封赏,以安众将之心,并且鼓舞全军士气了。
在这种情况下,王绾和李简这两个长期驻守淮河的却是没有什么功劳在身,也难怪他们会着急。
批准了李简二人的上书后,杨渥转而看向李承嗣道:“前些日子孤让你们枢密院整理一下各部将领这些年的功劳,现在可办妥了?”
“是,如今已经整理得差不多了,臣已经命人写好了奏疏,还请大王过目。”李承嗣递上一份文书,恭敬答道。
他作为枢密使,基本上没有了领兵出征的机会,这一次的功劳封赏基本上与他无关,甚至于他这一辈子或许都没有机会再进一步了。
不过他在成为枢密使的时候,就已经被册封为国公了,这也是如今吴国外姓之人的最高爵位,所以李承嗣心中虽然羡慕,但也不至于为此而患得患失。
杨渥接过文书,当即看了起来。
这份文书主要是将这几年中立下大功的都指挥使或者都督的功劳记录下来,并且进行了一番排位,以确定他们的功劳大小。
排位第一的不是别人,而是如今驻守江陵的刘信。
此人在武义元年攻取岳州一战,武义二年攻取福建,武义三年与朱思一同领兵攻取潭洲,逼迫马殷最终投降吴国,武义四年年底,也就是去年底领兵讨伐虔州谭全播。
可以说吴国建国之后的大战,除了这一次江陵之战外,他基本上都参加了,功勋卓著,故而李承嗣将其排在首位。
而排在第二位的是王茂章,他的主要功劳是武义元年与李承嗣一同领兵攻取岳州,以及这一次的江陵之战,他在决战中作为吴军左翼统领,成功击破对面的蜀军,奠定了吴军的胜局。
当然王茂章的资历和威望也有一定的加成,再加上江陵一战其身受重伤,今后都有可能难以领兵上阵,所以李承嗣最终才将其列为第二。
排在王茂章之后的,便是朱思、柴再用、李承鼎、吕师周、秦裴、侯瓒、周本等将领,这些人的功劳相差无几,基本上都只参加了这些年的几场大战中的一场或者两场,或者参加了其中的大战,但仅仅担任副将。
比如周本就只参加了福建一战,朱思仅仅参加了攻取衡州和潭洲的一战,而李承鼎之前虽然参加了几次大战,不过都是作为副将参与,等他成为都督之后,就只参与了前不久平定婺州叛乱的一战。
除了对这些都督的功劳进行了一些介绍和排序外,后面又对米志诚、朱虔佑、李德成、司马福等都指挥使的功劳进行排位。
不过这些都指挥使毕竟只是担任副将,他们的功劳自然没有那些都督们大,杨渥简单看了一下也就没有再过问。
在文书的最后,李承嗣又介绍了几个表现突出的指挥使。
这其中就包括了去年才被正式任命为指挥使的刘崇景。
此人在去年攻占潭洲的一战中有不错的表现,不过最为突出的却是今年攻占虔州的一战。
在这场大战中,因为谭全播的个人声望,虔州百姓踊跃参加守城,使得虔州的防御空前加强,吴军虽然再三猛攻,却始终不能攻破城池。
在此期间刘崇景多次亲自领兵攻城,表现极为悍勇,所以才被李承嗣看中。
当然,若刘崇景没有刘威这座靠山的话,李承嗣即便看中他,但也不会将他的名字加入到这份封赏名单中来。
看完整个文书后,杨渥沉吟了半晌,最后提笔将王茂章的封赏排在了首位,将刘信的排位放在了第二。
同时又提高了周本的排位,将其排在了第三位。
接着他又加入了朱瑾和郭崇韬、严可求三人的名字,并且将他们的排名与朱思、柴再用等人并列。
此外,还有许多将领的排序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不过调整的力度并不大,总体上还是遵循了李承嗣原本的排序。
做完这些后,杨渥将文书发还给李承嗣,接着问道:“这份文书你看一下,然后给内阁诸学士发一份,让他们讨论一下,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话,就按照这文书来进行封赏。”
“是,臣这就命人去抄录。”李承嗣接过文书,粗略的扫了一眼,首先就看到了其中的挤出变化,不由得心中一惊。
将王茂章的排位放在第一,这一点李承嗣非常明白其中的意思,无非就是照顾王茂章这位功勋老臣罢了。
当年王茂章和杨渥二人就有不少交情,后面在消灭钱和平定田之乱的过程中更是立下大功,尤其是王茂章在青州之战里大败梁军,名扬天下,是如今吴国声威最浓的大将之一。
相比之下,刘信、柴再用等人虽然也建立了不少功劳,不过与王茂章相比还是差了一些。
当初杨渥还以为王茂章身子健朗,而且年纪又不大,所以没有给他太高的封爵,好为今后立功留下封赏的空间。
不然以王茂章当年的功绩,只怕成为国公也差不多了;不过那样的话,王茂章接下来就只能在中枢待着,不能继续领兵征战,不然就可能出现功高不赏的情况,这显然不是杨渥愿意看到的。
但如今王茂章身受重伤,今后亲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