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南国江山 >

第306章

南国江山-第306章

小说: 南国江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于议和失败,那就更不用说,楚国的覆灭也就在几年之内,他这楚王同样做不长。

    打发了众臣离去后,马殷虽然感到腹中饥饿,但此时的他却是一点食欲都没有,心中总是在想着自己今日作出的决定到底是对是错。

    ……

    金陵城中,相比于马殷的焦虑不安,杨渥的心情自然要好得多。

    虽然有刘存的突然病逝让杨渥感到意外,但说句不好听的话,刘存这位常年镇守外地的将领与他可是一点交情都没有。

    所以刘存死了,杨渥最多也就心中叹息一句而已,然后就开始安排其后事。

    相比之下,潭州的成功攻克,王建与李茂贞正式开战,刘继承其兄长的位置,以及虔州卢光稠居然还没病死,这些消息都比刘存的突然病逝要让他更感兴趣。

    因为蜀中和关中地势与金陵的距离实在太遥远的缘故,蜀、岐两家再次开战的消息直到前两天才传到金陵来。

    这个消息看上去与吴国的关系不大,不过实际上却是关系不小。

    岐国也算当世大国,岐国的军队虽然比不上梁军、晋军、吴军等精锐,但因为民风尚武的缘故,岐军的实力还是非常强大的。

    从得到的消息来看,这次蜀军共出动步骑兵十二万,大军离开成都后,前后绵延数十里,声势极为浩大。

    不过在杨渥、李承嗣等人看来,蜀军想要依靠这点兵力就消灭岐国那是不可能的。

    岐军虽然会落于下风,不过也不是没有反抗的实力,再加上刘知俊这位名将的加入,只怕岐军的实力没有王建想的那么弱小。

    至少蜀军要想取得明显的胜利都需要一两年时间;至于彻底消灭岐国,那就不是现在的这点兵力能办到的。

    “至少一两年内,蜀军无力大举出兵荆襄!”这就是吴国众人最后得出的结论。

    有了这个结论后,杨渥很快就下定决心,在这一两年内,趁着蜀军被岐军拖住的时机,迅速夺取江陵,将蜀军东出的道路给彻底堵上。

    当然,在目前来看,吴国的首要任务依旧是打击楚王马殷,彻底将湖南夺取过来。

    这次攻破潭州,虽说最终只消灭了城中的两万守军,而对姚彦章、秦彦辉的援军却没有多少打击,不过楚国毕竟不是吴国这种大国,恢复能力并不强。

    在前两年的战争中楚国就已经承受了巨大伤亡,如今再受此败,他们的实力已经极为衰弱了。

    而吴军如今还有许多兵力没有投入战场。

    别的不说,光是驻守金陵的兵力就有三个军随时能够出动。

    在杨渥看来,对付马殷的目的本来就有两个,一个自然是夺取湖南,而另一个就是练兵。

    在之前半年的战事中,主要投入的乃是刘存的左镇**和朱思的左天武军,而柴再用的左镇武军却只是最后阶段才加入,将士还不算疲惫,因此可以继续征战。

    若是让刘存和朱思返回休整,再将吕世周的右镇武军投入战争,就可以继续向湖南其他各州发起进攻了。

    当然,此时的他还不知道马殷已经派了个使者前来议和;更不知道为了议和,马殷已经决定再怎么苛刻的条件也接受,其中就包括直接割让整个湖南!

第四百八十一章宋齐丘的惊恐

    “听说刘派来的使者已经到了池州,他的目的定然是为了寻求孤的认可,诸位觉得到时候孤应该采取什么态度?”

    华盖殿中,所有内阁学士和大学士们基本上都到齐了,另外还有郭崇韬、宋齐丘等人虽然不是内阁成员,不过有杨渥的特许,也能够参加这次会议。

    此时,正在商议的问题就是针对岭南的态度问题。

    刘已经成功继位,岭南内部并没有发生什么动荡,即便是刘昌鲁、庞巨昭等向来与刘不和的势力,也没有主动挑衅,而是选择了静观其变。

    “大王,臣以为岭南地势偏远,而我军如今还没有彻底攻占湖南,虔州这个通往岭南的要道也没有夺取,所以此时不如先承认刘的地位,将岭南局势稳住再说!”严可求率先开口道。

    在内阁之中,他与郭崇韬二人乃是公认的两大智囊,平时许多问题杨渥都极为重视他们二人的意见。

    此时,杨渥闻言轻轻点了点头,又看向其他几人。

    “承认刘的身份倒是可行,不过臣觉得,大王可以任命他为新的清海军节度使,不过不要册封他任何爵位。若是他想继承其兄的爵位,那就需要他去攻占庞巨昭、叶广略等势力再说!”一旁,刘威补充道。

    相比于已经在名义上臣服吴国的刘,庞巨昭、叶广略等势力如今在名义上还臣服于梁国。

    所以让刘出兵对付这些势力在道义上是没有问题的。

    周隐有些担忧道:“让他去与叶广略等势力相互消耗?这倒是可行。不过叶广略等势力毕竟比刘弱了不少,若是让刘成功击败了这些势力,夺取了他们的地盘,那不是增加了刘的实力吗?”

    “周阁老多虑了!”陶雅摇头笑道:“就算大王不给刘下令,他难道就会放过庞巨昭他们吗?别忘了,去年时他们几家就交战过!”

    朱瑾也开口说道:“不错,去年我军出兵潭州的时候,刘隐也派兵攻打过庞巨昭,不过最后没能取得胜利。就算我们不让刘去进攻,他也会主动发兵的。”

    “而且我们也没有合适的理由去阻止刘对庞巨昭等势力用兵!”

    周隐默然不语。

    杨渥听了却是微微皱眉。

    岭南的局势本来就非常复杂,又因为地势偏远的缘故,历史上还有楚国的势力可以掺合进去,但如今楚国都已经被吴国打残了,而吴国现在又不想插手岭南,所以岭南基本上都是内部在征战,没有外部势力插手。

    不过同样因为吴国比历史上更加强大的缘故,使得楚国在几年前就主动与刘隐议和了。

    这就是说,刘如今的地盘比历史上的地盘还要大很多,至少昭州、贺州等六州之地如今就没有被楚国夺取。

    而历史上刘之所以敢于建国称帝,一方面固然是因为中原大乱,南方各势力相互牵制,使得刘没有了外来威胁;但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岭南的其他势力,除了交州的曲颢外,其他的都被他消灭了。

    如今刘的实力比历史上更强,那么消灭庞巨昭等势力的时间只怕更加的快。

    可惜就像陶雅说的那样,即便不给刘下令,他也会主动出兵进攻庞巨昭等人,而且杨渥还找不到合适的理由去阻止他,毕竟庞巨昭等势力如今还臣服于朱温。

    这时,郭崇韬见杨渥皱眉,顿时知道了他的担忧。

    他沉吟片刻后站出来道:“大王可是在担心刘吞并了庞巨昭等势力后,实力大增,将来消灭他会更加困难?”

    杨渥一怔,随即点头道:“不错,郭参军可是想到了什么?”

    “大王,其实就算刘将庞巨昭等势力消灭了,其危害也不大,反而对我们更加有利!”

    “这却是为何?”杨渥顿时来了兴趣,其他众臣也纷纷看向郭崇韬。

    “大王试想,以前我军若是入岭南,那就需要消灭清海、宁远、岭南西道、静海等诸多藩镇势力;若是刘帮我们消灭了这些势力,到时候我们就只要消灭一个刘了,这岂不是轻松了许多?”郭崇韬笑道。

    杨渥等人不由得哑然。

    的确,那些小势力同样是吴国的敌人,同样需要消灭;到底是等将来去对付多个分散的势力,还是对付一个统一的势力,这其中的难易程度还真不好说。

    所以被郭崇韬这么一提醒后,杨渥也不再纠结这个问题。

    “罢了,看来诸位都是同意承认刘的节度使之位,但不加封他王爵了?”

    杨渥最后问道,他缓缓看向众人,见他们一个个都在点头,当即有了决定。

    “今日要商议的第二件事情,便是明年的科举大比之事。听闻晋王李存勖已经下令开设科举,选拔人才。这是晋国国策的一个重大变化,看来李存勖也意识到了加强文治的重要性。”

    变家为国,或者说变藩镇为国家,这个转变吴国已经基本完成了,蜀国和梁国同样已经完成;不过其他国家的完成度却不怎么高。

    像赵国、楚国等小国,名义上都是被册封或者自封王爵,并且能够自行任命官职,不过这些国家还带着很浓厚的藩镇气息。

    毕竟是从一个藩镇转变而来的,如今连地盘都没有固定下来,而且还在名义上还臣服于其他势力,自然不敢做得太出格,许多礼制上的东西依旧是仿照藩镇的来。

    而燕国、岐国这些实力较强的势力,受到的掣肘就小得多,基本上除了没有称帝外,其他礼制都是仿照帝王的来。

    不过不管是刘守光,还是李茂贞,他们要么是一介武夫,不重视文治,要么就是骄奢淫逸,根本没有文治的想法,所以两家都没有开设科举,而是像以前藩镇时代那样,需要文官的时候就从民间征募。

    以前的晋国同样是如此,不过现在看来,李存勖已经认识到了文治的重要性,而且在变家为国的过程中走出了重要的一步。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晋国要想达到像吴国这样的权利高度集中的程度,他们还有很长一段路程要走。

    “今日要商议的,不是晋国开设科举的事,而是关于明年我国的科举之事。据统计,最近光是从北方渡淮河南下的士子就已经超过三百人了,相信到今年各州会试之前,一定还会有更多的北方士子南下。”杨渥接着说道。

    “大王,看来北方局势动荡,再加上晋国开科举,这反而使得许多士子主动南投。这说明相比于晋国,这些人更加看好我国啊!”

    “不错,以往每年主动南下的士子都没超过一百,今年竟然有这么多,肯定是因为受到晋国科举的触动!”

    众臣听了纷纷议论起来,大家脸上带着喜色。

    也难怪他们这么高兴,毕竟吴国偏居江南,只有中原才算正统,这个观念即便是在场这些重臣在表面上不会承认,但心中也或多或少都有这种想法。

    而如今晋国开设科举,却反而使得许多北方士子跑到吴国来,这就说明吴国在北方人的眼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而不再是什么割据地方的小政权了。

    “这些主动来参加我国科举的士子,不管他们的才能怎样,但他们毕竟代表了北方人对我国的态度,所以接下来的科举必须保证公平、公正,任何人都不得弄虚作假!”杨渥郑重说道。

    “宋齐丘!”

    “臣在!”宋齐丘心中一惊,连忙站起来道。

    “你乃是金陵尹,历年从北方南下的士子多数都会选择在金陵参加会试。所以你的任务很重,孤希望你能将此事办得妥当,不要出任何纰漏,明白吗?”杨渥道。

    “臣定会不负大王所托!”宋齐丘躬身答道。

    “嗯!对了,金陵长史汪台符,听说他的才学也很不错,这次金陵的会试,你们二人要共同参详,为明年的科举把好关!”杨渥突然想起了什么似的,接着提醒道。

    “是,臣遵命!”宋齐丘心中一愣,连忙答道。

    他的心中却是有些惊恐。

    他与汪台符二人虽然都是淮南第一届科举考中前三名的,不过不知道是何缘故,二人关系向来很差,平时为了一些政务上的不同,两人可是没少争吵。

    那么杨渥在这个时候突然提起要他与汪台符好好合作,这到底是什么意思?

    “难道说大王对我与汪台符不和的事情感到不满,所以借此敲打我吗?”他退下去后,虽然神色丝毫不显,但内心却是极为不平静。

第四百八十二章劝降

    见了宋齐丘的脸色,杨渥暗自点了点头。

    的确,刚才故意提到汪台符就是为了警告宋齐丘。

    他们两个的脾气都很急躁,又始终有些合不来,平时光是为了一些细小的政务都没少争吵,有时候甚至都成了意气之争。

    不管是宋齐丘还是汪台符,这两人杨渥都比较看好,认为他们将来有希望位列中枢,或许二三十年后二人就能成为新的大学士。

    其中宋齐丘自然不用说,不仅在历史上的名声很大,而且这几年时间下来,杨渥也发现此人的确有别具一格的才能,将来入选大学士也是足够的。

    而汪台符的出现则是杨渥的一个惊喜,这人在历史上似乎没多少名气,至少杨渥是没有听过此人名字。

    不过他的才学却非常不错,尤其是在理财方面有不错的见解,将来做一个户部尚书是没问题的,就算成为内阁大学士也是有希望的。

    这样的两个“未来宰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