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南国江山 >

第206章

南国江山-第206章

小说: 南国江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审知见了众人的神情,在心中苦笑的同时,又是暗自凛然。

    这些天他只想着为了不得罪淮南,尽可能的让淮南使者感到满意,却是忽略了自己麾下这些将领们的想法。

    淮南的强大,这些将领们自然也知道,不过即便有王延翰在出使淮南回来后大肆宣扬淮南军的强大,但对众将来说,毕竟是没有亲眼目睹过,所以许多将领心中也只是将信将疑而已。

    再者,淮南再怎么强大,福建再怎么弱小,但如今两家中间还隔着一个江西,淮南能不能打下江西都难说,即便打下了江西,接下来会不会兴兵南下也同样难说。

    毕竟这个时代一个势力突然兴起,又突然衰落的例子也不在少数,谁知道淮南如今看上去气势汹汹,但将来会不会突然一下衰落下去?

    即便淮南不会衰落下去,不是还有北方的梁王朱全忠在吗?淮南虽然强大,但朱全忠同样不是好惹的,有他在北方牵制,淮南想必也没有太多的力量能够用于南方。

    再说了,就算梁王朱全忠的势力距离福建太过遥远,远水解不了近渴,但福建周边的势力同样不是好惹的。

    别的不说,光是抚州危全讽,虔州卢光稠,这两家的实力就不可小觑,若是福建与他们联合起来,想必淮南也奈何不了他们。

    所以对于王审知的谨慎,众将心中早就心怀不满,此时纷纷出言,希望王审知能够派出使者,主动去与危全讽、卢光稠等势力联合。

    王审知心中苦笑,这些将领们各个都是胆大包天的主,难道他王审知便是胆小怕事之人吗?无非是担心自己的家族罢了。

    将来如果淮南攻破了福州,不用说,清算的时候只会选择对付他们王家,至于下面的这些将领们,只要他们不出来闹事,想必淮南也会好好安抚他们。

    所以将来真正有危险的反而是王家。

    “早知道如此,还不如提前将那张知远赶出福建去,那样的话虽然也会恶了淮南,但总比直接将张知远杀了的好,更不至于如今这样被动!”王审知心中感叹着。

    事实上,到了如今他其实也没有别的道路可选了,在这种时候再派人去与淮南解释这件事情,且不说淮南会不会相信的问题,便是福建内部,人心都会散尽。

    所以此时的他是不得不战,没有其他选择。

    “各位,孤知道诸位将军心中都有怨气,都觉得孤没有血性,不敢与淮南一战,在这里孤也不想多说什么!”王审知站起身来,举手向下压了压,示意众将停止喧哗,然后接着说道:“过去的事情那就让它过去吧,孤也不想再评论杀淮南使者是对是错,总之一点,今后咱们福建,与他淮南便是仇寇!孤决定,派出使者与抚州刺史危全讽等人取得联络,以共同对抗淮南!”

    “大王英明!”

    “大王早该如此了!”

    ……

    众将听了王审知的决定,顿时欢呼起来。

    “延均,此事既然是由你惹起来的,那么接下来联络各方势力的任务就要交给你了!”

    决定了交好危全讽等人,共同对抗淮南的策略后,王审知在众将的欢呼声中宣布道。

    “请父亲放心,小子定当好好完成这个任务,不会让父亲失望的!”

    王延均没想到这么重要的任务居然会落在自己头上,顿时心中大喜。

    他也知道,过去他父亲一心想要交好淮南,所以有同样主张的王延翰就会受到重用,而他则一点继承他父亲位置的机会都没有。

    不过如今随着他父亲的态度的改变,他也看到取代他的哥哥做上他父亲的继承人的可能性,这让他有些惊喜莫名。

    王审知可不管他儿子的惊喜,此时的他显得非常的疲倦,与淮南对抗的决定已经做出,但这个决定究竟是给福建带来一场大胜,从而让王家真正在福建扎根下来,还是给福建带来一场大难,最终连王家也一同覆灭,这一点现在谁都无法说清楚。

    打发了众将离去后,王审知当即找来他的管家,同时又将他的第三个儿子,今年才十二岁的王延丰找来。

    看着这个年纪尚幼,脸上还显得十分稚嫩的儿子,再想起自己刚刚做出的决定,王审知心中涌现出一阵不忍之色。

    不过随即,这丝不忍之色又被坚毅所替代。在这乱世之中,谁都需要为自己家族的传承肩负起责任,即便是自己的儿子也同样如此。

    更何况,自己的决定现在看来似乎是对眼前这个儿子不公平,让他承担了不该由他来承担的责任,但或许几年后,其他儿子如果知道了自己如今做出的决定的话,同样会抱怨自己对他们不公平吧!

    “丰儿,你年纪虽然还小,不过为父的诸多儿子里面,唯独你与为父最像。按理来说,如今的你应该最是贪玩好动的时候,不过为父却是不得不让你肩负一个重任,过几天后,为父会让你福伯送你去一个地方,那里的环境与福州大为不同,那里的百姓也同样与福州百姓不同。而且那里和福州远隔重洋,很可能将来你我父子都难以再见了……”王审知用低沉的声音对自己的儿子说着。

    王延丰毕竟年纪还小,虽然听他父亲的话有些预感到不妙,但还是不明白他父亲想要他做什么,但一旁的老管家却是明白了。

    “大王,你的意思是让三公子现在就到海外去?只是现在淮南的威胁毕竟还早,以后他们能不能威胁到我福建都不好说,有必要这么早就让三公子前往海外吗?不如过几年再说吧?”

    在福建,因为海运较为发达的缘故,人们对于海外的认知比起其他地方的人自然要多许多,知道海外有许多地方都有中原人士在那里避难。

    所以管家对于王审知会想起让自己的一个儿子远避海外并不感到奇怪,只是这时间似乎有些太早了,如今的王延丰的年纪也远远不够承担起传承家族的重任。

    王审知却是摇摇头,没有同意管家的建议,事实上,在早几年前他就有这个想法了。

    正所谓狡兔三窟,从当上福建之主的位置开始,他就想要为家族传承另外的两个窟,如今只不过是选择了其中一个而已,而他的另一个窟现在却还没决定。

    “过几天就走,你亲自去选人,必须选最值得信任的人,孤的这个儿子就托付给你了!将来中原一日没有平定下来,你们就一日不得回来!”

    ……

    将自家的第三个儿子送走后,王审知终于能够放心下来与淮南周旋,不过在派使者与危全讽他们接触,希望借助他们的力量共同对抗淮南的同时,王审知同样开始在暗中试着与淮南取得联系。

    虽然杀了张知远后再想取得淮南的原谅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但只要还有一点希望,王审知就愿意去试一试。

    (历史上张知远出使福州,因为傲慢无礼而被王审知所杀,时间乃是在天佑六年,作者君为了剧情需要将其提前了三年。)

第三百四十五章出兵耽罗岛

    七月的江淮,正是丰收的季节。

    广陵城外,杨渥还不知道他派去福州的使者已经被王审知杀了。

    此时,他正带着一群小家伙们观看着城外水稻的收成。

    今年是占城稻在整个淮南大量推广的第一年,根据高勖等人的预计,今年的收成将比去年多上至少两成左右。

    两成的增收已经是一个很大的数字了,这意味着同样面积的农田,能够养活的人口将一下子增加两成。

    在这个没有农药没有化肥的时代,仅仅依靠稻种的革新就能增加这么多的收成,这已经让杨渥等人惊喜不已。

    当然,高勖同时也提到,江淮与两浙许多地方久经战乱,大量水利工程年久失修,不仅无法起到灌溉农田的作用了,更无法起到调节水利的作用,这使得在雨水较多的时期,很多田地都会被河流淹没,而在雨水较少的季节却又容易出现干旱。

    若是能增加对水利工程的投入的话,每年的农业收成还能增加更多;可惜年年不断的战争却消耗了淮南太多的钱粮,加上捍海堰和升州城墙的修筑,更是使得淮南没有多少余力投入到水利建设之中。

    因为这个原因,高勖已经不止一次向杨渥提到要暂时停止战争,先致力于恢复农业生产,以积蓄实力,巩固根本;等到国库充盈之后再一举出兵,横扫南方。

    对于高勖这个建议,杨渥心中深感欣慰,因为他觉得这才是一个宰相应该看到的格局。

    若是他整天都关注着各方战事,对于内政建设却丝毫不关注,那么杨渥反而要感到失望了,因为淮南现在并不缺擅长军务的人,缺少的正是像高勖这种政务人才。

    不过赞赏归赞赏,杨渥却并没有同意高勖的意见。

    现在北方各大藩镇都被相互牵制着,无力干涉到淮南的行动,这正是统一南方的大好时机,怎么能停下来去搞什么恢复生产呢?

    更重要的是,淮南虽然经历了长久的战乱,但经过杨行密时代十多年休养生息,如今已经恢复到了一定的程度;要想进一步提升农业产出水平,其投入就不是一点半点了,而是大规模的投入,其效费比太低了。

    所以水利工程必须修建,但没必要在这个时候就投入大量钱粮进去;等到天下真正太平了再来做才是最好的时机。

    当然,有些必要的工程,是不得不立即投入建设的。

    比如前不久涟水巡抚刘威提出投入人力疏通大运河,这一条杨渥就同意了。

    大运河自从隋朝开通以后,在大唐盛世时曾经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对于南北经济的交流提供了极大便利。

    但到了如今,许多地方已经开始淤积堵塞,在淡水季节水面较浅时甚至连小船的难以通行,这显然会影响到淮南对北方各州的掌控,甚至连将来淮南发动北伐都会受到严重影响。

    所以疏通运河这种完全有必要的工程一经提出就得到了杨渥的高度重视。

    “看到了吗?这就是水稻。咱们平时吃的米饭,就是从稻田里面种出来的!”杨渥轻轻从路旁的稻田里抽出一支稻穗,向身后的几个小家伙们解释道。

    这几个小家伙,正是杨渥的三个弟弟,今年九岁的杨隆演,七岁的杨以及六岁的杨溥,此外还有两个小家伙也一同跟了来,这便是程勋的侄孙程宗以及刘仁赡,他们是以杨隆演的伴读身份来的。

    杨渥可不想杨家的族人长大后五谷不分,高高在上的脱离百姓,闹出像晋惠帝“何不食肉糜”的笑话来。

    所以趁着这段时间比较空闲,杨渥便带着几个弟弟出来见识一番,将来其他几个年纪更小的杨家子弟,等到他们大一些后也要来接受这些教育。

    不过其他几个小家伙显然年纪还小,到了这里也只顾着玩耍去了,毕竟他们在节度使府中长大,还没见过这样的野外风光,若不是杨渥约束着他们,只怕他们早就玩疯了。

    倒是今年已经九岁的二弟杨隆演和才六岁的刘仁赡已经比较懂事了,他们缠着杨渥不停的询问着。

    “哥哥,这种水稻从种下到收获,一共需要多长时间?”

    “大王,这种水稻每一亩地能收获多少?”

    ……

    这一个个问题,一开始还让杨渥感到高兴,毕竟他对这两个小家伙可是寄以厚望的。

    可以预料的是,将来北伐之时,他肯定是要亲自领兵出征的,到那个时候他自己的儿子年纪还小,只怕还不足以担负起坐镇后方的任务,而二弟杨隆演到时候年纪却刚好合适。

    至于刘仁赡,这可是将来的名将种子,这么小的年纪就如此聪明好学,自己再好好培养一下,将来取得的成就或许比历史上的更大。

    不过不久之后,杨渥就有些额头冒冷汗了,因为这两个小家伙问的问题越来越难,到了后面连他都有些招架不住了。

    毕竟他前世就没干过一天农活,这一世更是不可能去做,他对于水稻所知道的东西也不过是些最基础的东西,稍微深入一点的他就不知道了。

    若是两人继续问下去,杨渥说不定就要当场露馅了。这让他感叹着给小孩子做启蒙老师还真不是个轻松的事。

    好在,就在他将要顶不住的时候,节度使府的来人将却给了他脱身的理由。

    “大王,派去泰封国册封的使者已经回来了。”来人匆匆对杨渥说道。

    “是吗?可是已经探明了那边的情况?”杨渥脸色一喜,连忙问道。

    当初虽然已经从泰封国的使者口中得知了济州岛和半岛的局势,但这些情报不派自己人去摸清楚总是不能放心,所以在泰封国的那个使者回国之时,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