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南国江山 >

第106章

南国江山-第106章

小说: 南国江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渥笑道:“父亲何必戏言?当年陈琳为袁绍作檄文痛骂曹操,但后来曹操却爱其才而不咎。如今沈文昌的才能也不差,以父亲的性子,怎么可能怪罪他?”

    杨行密大笑道:“不错,渥儿知我!曹操何等雄才,何等胸怀?世人无知,竟然把朱全忠与曹操相提并论,简直是笑话!他朱全忠可差远了!”

    感叹了一句,杨行密又道:“也罢,既然这些人都有才能,那为父便给他们一一加官便是。”

    随即,杨行密下令封骆知祥为淮南支计官,负责打理淮南财政;殷文圭为掌书记,接替高的职务;沈文昌为节度牙推,协助周隐;杨夔为馆驿巡官,同样作为周隐的属官。其余文士也各有加官。

    带着这份人事安排,杨渥满脸喜色的告辞离开,而高则留下来等待殷文圭前来与他交接公务在殷文圭熟悉公务之前,他自然不能离开。

第一百九十五章 讨论

    推广占城稻的事情交给高去做杨渥还是放心的,不过以高的才能,若是只负责这么一件事未免有些浪费人才,所以杨行密虽然让他去负责推广的事情,但他的掌书记的职务也没免去,只是让他与殷文圭一同处理那些繁琐的事物。

    出了书房,杨渥再次向自己院子走去,没想到,刚走到半路就再一次被人给拦下了。

    “聚会?什么聚会?都有哪些人参加?”杨渥有些疑惑的看着眼前两个年轻公子。

    眼前这两公子年纪都在二十岁左右,其中一人长得极为高大,面相粗犷,说起话来瓮声瓮气的,正是周本的长子周邺;而另一人则身形秀拔,气质温雅,正是李神福的儿子李承鼎。

    这两人与杨渥的关系都非同一般,其中周邺几乎已经确定会成为他的大舅子;而李承鼎除了是李神福的儿子的身份外,他还有另一个身份,那便是杨渥的姐夫。

    杨渥上头共有三个姐姐,除了杨静外,其他两个姐姐在杨渥穿越前就已经出嫁了。其中他的二姐便是嫁给李承鼎,至于大姐,他的丈夫乃是濠州刺史刘金的长子刘仁规。

    历史上,李承鼎在淮南内乱中因为田袭破升州而被叛军擒获,田下令将他送到军前去威胁李神福,结果李神福非但没有投降,反而下令用弓箭将他射杀,以表明自己绝不投降的决心。杨渥都有些怀疑后来李神福在一年后便死去是不是与亲手下令杀死自己儿子有关。

    好在,这一世有杨渥的提醒,总算避免了这个悲剧。

    “还能有什么,这不世子你平定叛军大获全胜回来,又被大王加封为节度留后了吗?大家都想为世子你庆贺一番。至于参加的人嘛,都是我淮南一些将领家的公子,许多人你应该都认识的。”李承鼎笑道。

    杨渥心念一动,点点头道:“那么时间呢?在哪里聚会?”

    将领的儿子,那就是所谓将二代了,淮南的功勋之后。这一次他回到广陵又被加封为节度留后,看来那些勋贵们也有些坐不住了,有的本来就与杨渥走得近,应该是真心想为杨渥庆贺,以加强关系;还有一些之前与杨渥走得并不近的应该就是想要通过自家公子们来试一试杨渥对他们的态度。

    这样的聚会杨渥自然要参加,况且,勋贵集团毕竟是目前淮南的一股重要力量,即便自己已经是淮南的节度留后,但将来能不能坐稳位置,也要得到他们的支持,至少是其中大部分人的支持。

    “时间就是今天晚上,地点是我家里。”一旁周邺道。

    “好,今晚小弟一定准时参加,说起来,咱们也有很久没聚过了,是该好好聚一聚了。”杨渥笑道。

    和两人又聊了一会,约定今晚到场的时间后,二人告辞离去,而杨渥也回到了自己的院子去见他的那些亲信们。

    如今的他身份非同一般,他住的院子也不再是以前那件简单的小院子,而是包含了书房、客厅、花园等的大院子。如果不是他还没有成婚,或许他早就搬出去自己开府建衙了。

    此时,客厅之中正会聚着杨渥这一年来拉拢的各种人才,文的有崔肃,皮光业,骆知祥,沈文昌,杨夔等,武的有秦裴,侯瓒,朱思,陈,范思从等,此外还有被杨行密召去的范遇、殷文圭和远在升州,已经升职为升州长史的陈彦谦。虽然还说不上人才鼎盛,但也不是当初那番紧迫的情况了。

    这些人中,其他人还好,都已经追随杨渥一段时间了,对他的性子比较熟悉,所以表现得还比较随意,但骆知祥等最近收纳之人,因为曾经做过田亲信,又是第一次这么正式的与杨渥其他亲信共聚一堂,未免有些紧张。

    “好了各位,大家都是自己人,所以客气的话我也不多说了。刚刚我从父亲那里回来,有一些新的情况告诉大家……”杨渥将刚才对骆知祥等人加官的情况和让朱思带兵前往李神福军前效力的安排说了一下,几人连连表示感谢。

    杨渥又道:“崔肃,军纪的事情以前是你在负责,以后同样由你负责,这件事你要是做好了,今后我定不会亏待你!”

    “多谢世子!”崔肃人如其名,不管什么时候都显得有些严肃,执掌军纪起来同样如此,在军中向来不讲情面,将士们都有些害怕他。

    杨渥点点头,看向侯瓒:“侯将军,你的骑兵都重建的情况现在做得如何了?”

    侯瓒的职务是骑兵指挥使,不过淮南马匹太少,没法组建大规模的骑兵,所以像侯瓒这样纯粹的骑兵将领想要升迁上去也很困难。

    在平定田的大战中,侯瓒麾下骑兵损失极大,一千骑兵出征最后只有六百多人活下来,其中还有许多人失去了马匹,所以在后来的攻城战之前就返回了广陵重组。

    “已经重建完成了,大王对骑兵的重建非常上心,特意从各军中调集马匹,使得末将麾下骑兵迅速得到恢复。”侯瓒沉声道。

    “这就好,骑兵的作用实在太大了,可惜我淮南缺马,想要扩大骑兵数量实在太难了!”

    杨渥感叹道,历史上,后周与南唐为争夺江北十三州而展开大战,其中有一次后周军队打得一支三万多人的南唐军队全军覆没,结果最后缴获的马匹却不到五百匹,可见淮南缺马到了什么程度。

    杨渥又看了看其他几人道:“今天让诸位过来,主要的还是讨论军队整编的事情。这一次淮南内乱,说到底,田他们能发动叛乱,主要还是他们把持了军队,所以可以依仗手中军队为所欲为。诸位都是我的心腹,所以我也不瞒诸位,这种军队为私人把持的情况决不能继续下去!”

    “另外,经过这大半年的多次战争,大家对军队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想必也有些了解。”

    “所以今天让你们各自想想,军队中到底存在哪些问题,有哪些办法可以解决?不妨都说一说。”杨渥沉声道。

第一百九十六章 讨论(续)

    眼前之人都是他的心腹,在此讨论如何防止军队被私人把持的问题他也并不忌讳。其中崔肃,皮光业等文士更不用说,早就想要限制武将权利了,杨渥的想法正合他们的心意;至于秦裴、侯瓒等人,目前都是野心不大的人,所以也并不反对军队整编。

    对于军队中存在的问题,众人很快提出了一些,主要集中在军中老弱较多,军纪较差扰乱百姓,逃兵问题,以及军官贪污克扣军饷问题,当然军队被将领个人把持的问题是最严重的。

    而在解决办法里面,老弱较多的问题还好说,大家提出的办法都是拣选精锐,裁汰老弱。

    军纪较差扰乱百姓的问题,这一点主要还是在将领个人,有的将领为人仁厚,手下军队自然在这一方面也做得好些;有些将领自己就很残暴,手下军队军纪自然也不怎么好。所以崔肃认为在扰乱百姓方面,重点应该放在将领身上,对那些为人残暴的将领进行惩罚,做到以儆效尤。

    至于贪污克扣军饷的问题,这一点崔肃认为可以让士兵自行举报监督,但秦裴等将领却一致反对,他们认为这可能会出现士兵故意陷害的情况,甚至会导致将领权威受损。对于这个问题杨渥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在后世,工资什么的一般都是直接打到个人的卡上,但在这个时代此法显然行不通。

    而让士兵监督的办法杨渥想象得到会在军中受到多大的阻力,在他们看来,军队是事情从来都是军官将领们自己的事情,与士兵无关。便是眼前几个亲信将领都在反对,其他将领的态度可想而知。杨渥可不想做个独夫,所以这一条只能作罢,最后让崔肃加强监督了事。

    而在逃兵问题上,其实这个问题自古就有,目前的淮南军中还不是很严重。淮南一带自古便是出精兵的地方,士兵们战斗力较强,战斗意志也较强,所以在与北方朱全忠的大战中经常做到不落下风。不过不严重并不代表就没有,朱思提出一个解决办法,那就是在士兵脸上刺字,不过却被杨渥拒绝了。

    在士兵脸上刺字以防止逃兵的办法最早就是朱全忠想出来的,后来一直流传到宋朝,而最为出名的也许就是北宋名将狄青了。淮南的军队目前还没有刺字的习惯,杨渥也极力反对这一手段。毕竟在此之前只有囚犯才会刺字,把士兵当做囚犯对待对士兵士气的打击太大。

    此外,几人还提到了其他一些问题,不过严重性相对较小,众人讨论一番提出一些意见也就是了。

    接下来便是最关键的问题,军队私有化的问题。

    与军队私有化相对的自然便是军队国有化,战国时期乃至秦代或许是军队国有化做得最彻底的时期,军队只认虎符不认人便是其中的重要体现,而汉朝时期的情况就要差点,到了东汉末,各种私兵的情况已经很严重了,比如部曲,在这一时期就非常普遍。到了唐朝,尤其是中唐节度使泛滥以后,军队私有化的问题就非常严重了。

    如今淮南的情况也一样,将领们下意识的把手中军队当成自己的私产,不愿转让出去。

    历史上,杨渥在成为节度留后之前乃是宣州观察使,手中有三千亲兵;后来杨行密病重,急召杨渥前往广陵接班,而宣州则交给王茂章镇守。杨渥成为新的淮南节度使后,派使者前往宣州讨要当初因为走得急没有带走的三千亲兵,结果这三千人当时已经被王茂章给吞并了,自然不愿再交出去,愤怒的杨渥于是派兵讨伐,王茂章自知不敌,只好逃到钱那里去了,后来又进一步被极为欣赏他的朱全忠召到北方去效力。

    而杨行密本人对于军队私有的问题也不够重视,他只要保证军队在现在能听从他的命令就够了,比如王坛、汪建二人,率领驻守芜湖的叛军投降后,杨行密并没有处罚这二人,反而让他们继续带领他们手下的那一万五千士兵。这一点让杨渥非常不满,不过杨行密已经做出了决定,他也没办法去改变,只能日后趁着整编的时机加以整合。

    好在这次杨渥回广陵后着重与他谈到了军队私有的问题,这才引起了他的重视。

    对于这个问题,杨渥提出了换防的办法,而秦裴等人也提出了这个办法会造成“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军队战斗力会因此受到影响。

    不过杨渥觉得,所谓“兵不识将将不识兵”,说到底无非就是将领和手下士兵之间相互不够了解。这个弊端可以通过建立军校,培养将领,以及加强士兵训练等办法来缓减,相比于军队私有,随时可能造成动乱的问题,军队战斗力受到一点影响其实是可以接受的。

    更何况,换防制度即便到了后世也一样在使用,人民军队中经常出现高级将领对调的情况。

    而宋朝军队战斗力低下的原因也有很多,最重要的乃是马匹缺乏、重文轻武搞得太过导致的武将地位太低、冗兵太多、军队长时间没有打仗导致的军纪败坏、将领能力低下等等,相比之下换防造成的“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只是其中一个较小的原因。

    最终,在杨渥的坚持下,同时也在其他人没有更好办法的情况下,换防的制度被确定下来,只不过换防的周期从杨渥设想的三年一次变为五年一次。五年时间,只要不是太无能的将领,足够他们与麾下将士们熟悉了;而相比于如今从来没有换防一说,一支军队在一个将领手中一呆就是十几二十年的情况,也好了许多。

    决定了换防制度后,剩下来的事情就要好办多了,杨渥决定仿照后世制度,向杨行密提出建立枢密院,专门负责军令;同时成立专门负责军队的日常管理和训练的部门,考虑到如今唐朝还在,淮南不能明目张胆的建立兵部,所以杨渥打算将这个部门命名为统兵司,等将来再改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