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宫廷-第29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爱要不要!”
“唔……那这位兄弟。你手中的烤肉能分我些么?”
听着不远处传来的话语声,吕牧脸上露出几许怪异之色。
传闻肃杀严谨的砀山军,竟然还有那样没脸没皮……唔,直爽豁达的将军么?
吕牧偷偷瞧了一眼面前的司马安大将军,隐隐发现这位大将军似乎正处在爆发边缘,也不晓得是因为白方鸣厚着脸皮向宗卫们讨要烤肉的无赖行径感到丢人。还是为白方鸣说破了他俩此行前来的目的而恼羞成怒。
无论真相如何,吕牧总感觉,若是他与这位大将军继续留在此地的话,或许这位大将军保不准就会拔剑朝那位叫做白方鸣的将军冲过去。
“大将军,这边请。”
“唔。”
吕牧赶紧将司马安请到赵弘润所在的地方。
此时。赵弘润仍站在那处高坡上,眺望着砀山军的军营,但是身边却已没有了芈姜与沈彧的身影,显然,这两人是避嫌离开了。
“大将军,请。”
吕牧主动接过了司马安手中的缰绳。
司马安点点头,在吕牧意外的目光下,将身上的兵器解了下来,一并递给了后者。
司马安大将军,真的是一位很严谨的大将军啊……
眼瞅着司马安在主动交出兵器后整了整甲胄,这才迈步走向那处高坡,吕牧不禁在心中感慨道。
毕竟很多时候,从一件小事上就能看出一个人的性格秉性。
就好比解下兵器这件事,说实话这是惯例,是历来的规矩,但问题是他吕牧并未提起,毕竟他不认为司马安会加害自家殿下,但即便如此,司马安仍然主动交出了兵器,仿佛这是理所当然的事。
这就说明,这位大将军,是一位非常注重规矩的将军。
让他俩慢慢谈吧。
望了一眼前方,吕牧牵着马离开了。
而此时,司马安已来到了赵弘润身边,在靠后半个身位的地方停了下来,与赵弘润注视着同一个方向。
但他并没有主动开口。
真是一个骄傲之人啊……
赵弘润用余光瞥了一眼身边的司马安,心下暗暗感叹道。
不过话说回来,既然司马安已有服软的迹象,主动前来,他也不想再奢求更多。
于是,他开口说道:“这夜色,真如星罗伞盖……大将军自成皋关之后,可曾似这般登高眺望夜景?”
“……”司马安抬头望了一眼遍布繁星的夜空,旋即又望了一眼黑漆漆的远处,平静地说道:“某是粗人,不能理解似肃王殿下这般雅致……”
“呵,事实上,六王兄才是大将军口中的雅人,本王嘛,也不过是附庸风雅罢了。”赵弘润轻笑了一声,旋即自嘲道:“站在这里,说实话本王也体会不到似六王兄那般雅致,本王只是觉得……与天地相比,人。真的是太渺小了。”
……
司马安望向赵弘润的眼中闪过一丝疑惑,因为他感觉,这位殿下所说的这句话,仿佛包含着某种深意。
不过这个问题,他此刻无暇顾及,他沉声说道:“肃王殿下于今日傍晚盛怒之下离开我砀山军的军营。却又在此逗留,是在等末将么?”
“对!”赵弘润毫无掩饰地承认了。
对于赵弘润的诚实,司马安略有些意外,在想了想后,又问道:“如若末将不来,肃王殿下于十日后真会将我砀山军视为叛逆,率领商水军亲自征讨我军?”
“对!”赵弘润点点头道。
“……”司马安张了张嘴,随后用一种莫名的口吻说道:“殿下可知,若是殿下您当真这么做了。陛下与朝廷,亦会针对此事降罪于殿下……”
“这个本王当然知道。”赵弘润淡淡说道。
想想也是,将擅自将一位驻军六营级别的大将军诬陷为叛逆,随后率军征讨,这事,说实话与叛逆反国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
不夸张地说,就算魏天子以往再怎么溺爱赵弘润,亦会针对这件事对后者降下严重的惩罚。甚至因此影响到父子之情,毕竟。司马安曾是魏天子身边的宗卫,他们的感情,比赵弘润与沈彧等人的感情还要深厚。
“为何?为何殿下要为那些阴戎人做到这份上?”司马安凝眉问道。
赵弘润并没有立即回答司马安,而是岔开话题问道:“大将军,你知不知道,事实上。大梁城内的子民,有不少曾是梁国的后人?”
司马安闻言一愣,旋即便明白了赵弘润想要表达的意思,摇摇头说道:“那不同。……或许他们曾是梁国后人,可如今早已容纳到大魏之中。为身为一名魏人而自豪……”
听闻此言,赵弘润笑了笑,反问道:“那大将军任何断定,大将军口中的阴戎,日后不会成为我魏人的一员呢?”
唔?
司马安倍感意外地望着赵弘润,错愕地问道:“肃王殿下……欲将阴戎吸纳到我魏人中?”
“大将军反对么?”
“这个……”司马安脸上露出沉吟之色。
也难怪,毕竟有了梁国这个先例,司马安自然不好说什么太过于针对的话,毕竟较真来说,他也不算是真真正正的魏人,甚至于就算是赵弘润,他体内所流淌的血,难道就没有混着古梁人、古郑人的血么?
自姬姓赵氏迁出陇西的数百年后,这支纯粹的魏人,其血脉恐怕早就与梁、郑等古国人因为联姻的关系混淆了。
因此,就严格来说,司马安心中的非我族类,其实指的就是拒绝被融入到魏人中的外族。
“本王并不气愤大将军杀戮羯族人,毕竟作为一名魏人,本王亦觉得,那些羯族人居住在本属于我大魏的领土上,却仍对我大魏恶言相向、多番挑衅,实在是可恶至极。……但是大将军,砀山军这些日子所屠杀的三川之民中,却有不少在本王看来与我大魏亲善,能够容纳到我大魏之中的羱、羝两族人,这才是本王所无法容忍的。”
望了一眼司马安,赵弘润毫不客气地说道:“一个国家想要稳稳立足于乱世,需要强大的军队,而军队是否强大,在于武器装备以及士卒本身。……本王可以夸口说,我冶造局能在一年之内,打造十几二十几万套武器装备,但是,我冶造局却变不出十几二十几万的兵源……当年上党战败,我大魏一蹶不振二十余年,只能将三川之地拱手相当于今时今日的三川之民,为何?无非就是那一场大败所牺牲的士卒,那些成年的男子,让我大魏元气大伤。因此在本王看来,国家的根本,在于人。……去年本王讨伐楚国,曾吸纳了四十余万的楚国民众,在大将军眼里,那些人应该属于敌人吧?可是那些楚人,如今居住在鄢陵、长平、商水三县,自选成为一名魏人,这是否可视为,本王杀死了四十余万的敌人?只是放出了一个消息,便有四十余万楚国民众自愿被本王杀死,而本王却不费一兵一卒,大将军觉得砀山军杀敌的效率,与本王杀敌的效率相比,孰高孰低?”
“……”
司马安颇有些瞠目结舌地听着赵弘润那“新颖”的言论,竟哑口无言。(未完待续。)
第378章:夜谈(二)
这……还能这么算?
司马安皱眉望着赵弘润,颇有些不能接受赵弘润这种“新颖”的言论。
毕竟他感觉这位肃王殿下的言论,仿佛有种足以颠覆他以往所奉行的观念的力量。
“大将军似乎并不心服?”
有可能是注意到了司马安的表情,赵弘润轻笑着说道:“那就用事实说话。……咱们来算一笔账吧。”
“算一笔账?”司马安满脸疑惑。
“对。”赵弘润点了点头,思忖道:“就拿去年本王从楚国吸纳的那四十余万楚民来做例子。……按照大将军的性子,多半会将这些人全部杀掉吧?”
“……唔。”司马安应了一声,并无反驳的意思。
见此,赵弘润问道:“那么请大将军算算,杀掉那四十万楚民,砀山军的牺牲将如何?”
“与四十余万楚民打仗?”司马安皱了皱眉,他的意思仿佛是在说:我岂会怎么傻,率领一万两千五百名砀山军士卒,跟四十万楚民正面冲突?
也难怪,毕竟双方的人数相差地实在太大了,一旦那四十万楚民豁出性命,那绝对是片刻工夫就能将仅一万余人的砀山军淹没。
在绝对的人数优势面前,无论砀山军的士卒如何训练有素,其装备又如何精良,也很难取得胜利。
毕竟换算下来,就相当于一名砀山军要在保护好自己的同时,杀掉相近四十人。
别以为四十人这个数字并不多,事实上,哪怕是砀山军的士卒,在一场战争中的人均杀敌数也不过是三到五人而已。
因为在战场上,交战的两军士卒处在你死我活的局面。谁都想着杀死对方,使自己活命。
因此,绝没有人会考虑保留体力,是故每一次挥舞武器,都会使出浑身的力气,这就使得士卒们在战场上的体力消耗情况尤其严重。
然而。一旦在战场上过于消耗了体力,就意味着士卒无力再抵挡后一波敌军使出浑身力气的一击。
而这个时候,就要看指挥战事的将领看待麾下军队的态度了。
拿楚国的将军们来说,楚国有很多将领就拿士卒的性命当消耗品使用,前队的士卒战死,后队的士卒继续往前冲,纯粹用人命来堆砌胜利,而魏国这边,似百里跋、司马安这些大将军。就会选择用变换士卒阵型的方式,用后队的士卒代替前队的士卒,让前队的士卒获得珍贵的、喘口气的机会。
正因为如此,仔细算下来,哪怕砀山军处在第一线的步兵们,其实也没有多少杀敌的机会,
因为他们在杀死几名敌军后,就会因为阵型的改变而被调到后队。
从头到尾。说死了也只会遇到三到七名左右的敌军士卒而已。
而且这还不能保证,砀山军的士卒每次都能成功地将敌军杀死。
因此。在一场战争中,每名士卒平均砍杀四十人,这绝对是难如登天的事,要知道有很多刚入伍的士卒,哪怕是训练过的士卒,由于缺少相关经验的关系。他们在上了战场后,几乎都会被肃杀的战场氛围吓傻,握着兵器不知所措,结果就是连一名敌军都杀不掉,反而自己丢了性命。
这是司空见惯的事。
只有那些见识过残酷的战场。哪怕他并未在战场上成功杀死敌军,这样的士卒,才可称之为是一名真正的合格的士卒。
这也正是前一阵子南梁王赵元佐在组建西征军时,希望从召陵军、商水军、鄢陵军抽调一部分上过战场的老卒的原因。
毕竟对于一名士卒而言,无论训练地如何,是否上过战场,这是决定他们日后在战场上存活几率的最根本原因。
因为在自古以来的战事后,新兵的存活几率最高也仅仅只有三成。
打个比方说,一百名新兵,第一场战事过后,顶多只能剩下三十人,而第二场战事后,或许还能剩下十五人,待等第三场战事后,会剩下十人左右,而这十人,便可称之为是老卒。
至于善战的精兵,一百名新兵中最后能剩下一到两人,这已经是非常可观的数字了。
然而,不妨去问问那些参加过复数战争的老卒甚至是精兵,看看他在那几场战事中的杀敌数加起来总共有没有四十人。
答案是,微乎其微。
这就是战争,厮杀的双方,都会派出最出色的战士,因此,别以为杀敌数是那么好赚取的,事实上,有很多老卒其一辈子的杀敌数都在十人以下,而这,便已经是足以向人炫耀的资本。
所谓的能以一敌百的士卒,不能断言说没有,但终归只是罕见的例子而已。
注:这只针对人均杀敌数,若是用计谋,利用大自然的威力,比如火攻、水攻等等,不在包含范围内。
因此,哪怕是司马安,都不敢妄言能率领万余砀山军杀死四十余万楚民。
而赵弘润仿佛是看穿了司马安心底的想法,笑着说道:“大将军尽管做最有利的估计。”
“……”司马安有些不快于赵弘润那仿佛胜券在握的语气,沉声说道:“所余……五成吧。”
这句话的含义是,司马安觉得杀光那四十余万人,他砀山军大概还能剩下五成左右。
不得不说,这绝对是“最有利的估计”,偏袒到就连身为当事人的司马安都感觉有些脸红的地步。
但赵弘润根本无所谓,毕竟这笔账,他摆明了是赢的。
“嗯,杀敌四十余万,自损六千……呵呵呵。”他意义不明的笑声,让司马安倍感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