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大魏宫廷 >

第1531章

大魏宫廷-第1531章

小说: 大魏宫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哈哈,只是来看望舍妹而已。……不知张大人因何在此呀?”

    平舆君熊琥虽说才智不如张启功,但城府亦不浅,岂会将他楚国正尝试攻取巴蜀的事告诉张启功?万一对方故意捣乱怎么办?

    张启功知道自己瞎编一个借口瞒不过对方,遂索性打个哈哈揭过此事。

    然而,相比较张启功,平舆君熊琥却对妹妹芈芮颇为了解,见张启功不肯透露,便询问芈芮,反正在他看来,他这个傻妹妹肯定会一五一十地将她与张启功等人相遇的经过统统告诉他。

    “阿妹,你知道这位张大人来做什么的么?”

    果然,芈芮摇晃了一下自己手中她姐姐芈姜的佩剑,随口说道:“他还能来做什么?喏,我姐的佩剑。”

    她的本意其实很简单,纯粹就是想说张启功只是一个替她姐姐跑腿的。

    但是听到他这话,平舆君熊琥闻言的面色却是微变,看向张启功的目光中,亦泛起几分敌意。

    张启功不清楚芈芮这些巫女在巴蜀的底细,难道他熊琥还会不清楚么?

    要知道芈芮等祝融一脉的巫女,那是真的被巴蜀之境某个小国奉为神女的,若能通过这层关系,就能轻易地融入巴蜀境内的内争,不至于被群起而攻。

    赵润那个混账,得了韩、卫、鲁三地还不知足,还要将我大楚逼到绝境么?也不晓得他用了什么卑鄙手段,说服阿姜出面帮他……不可,若小妹被这张启功欺骗,投向魏国,则我大楚必将万劫不复……

    他暗暗想道,寻思着借机铲除张启功的办法。

    而此时,张启功看着面色微变的平舆君熊琥,有意无意地看了一眼芈芮。

    居然故意含糊其辞,说什么还能来做什么……芈芮大人她,是故意要这么说的么?唔,我懂了,可能她已经在怀疑,平舆君熊琥并非是真心要助他伏杀楚水君,是故有意拿我说项,威胁熊琥……呵呵,这心计,真是不可小觑啊。话说回来,熊琥对芈芮大人的在意,似乎有点超过兄妹之情,好似有点刻意讨好的意思,莫非……芈芮大人在巴蜀之地的身份其实并不简单,楚国需要仰仗芈芮的身份介入巴蜀?呵,既然如此,我不妨顺水推舟,断了楚国的念想!

    想到这里,张启功故意笑着说道:“既然芈芮大人都这么说了,那张某亦只好如实相告了……不错,张某正是特地奉我大魏皇后娘娘芈氏之命,前来相助芈芮大人。”

    奉阿姜之命?我看是奉赵润之命吧?

    平舆君熊琥心下暗暗冷笑,脸上却不动声色地说道:“小妹之事,我熊琥自会相助于她,就不必张大人过于操心了。”

    “那什么成?”张启功似笑非笑地说道:“这要在下日后如何向皇后娘娘复命呢?”

    居然拿阿姜做挡箭牌……这个混账!

    平舆君熊琥心下暗怒,忽然灵机一动,对芈芮说道:“阿妹,你还信不过愚兄么?愚兄自会助你诛杀楚水君,至于这位张大人,还是叫他返回魏国吧……”

    听闻此言,张启功亦对芈芮说道:“芈芮大人,虽平舆君是您的堂兄,但观其连楚水君的行踪都打探不到,这等助力,要来何用?”

    见平舆君熊琥与张启功皆看着自己,芈芮不禁有些为难。

    从感情上说,她当然更倾向于平舆君熊琥,可她亦不能叫这个张启功就此返回魏国啊,万一这家伙回到魏国后,向她魏王姐夫告状怎么办?

    在足足想了两个呼吸后,她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既然大兄与张大人都有心要助我,唔……那就不如都留下吧,嘻嘻。”

    她为机智的自己找到了更多的帮手而暗自高兴。

    都留下?也就是说……待价而沽?想看看我方与熊琥一方,最后哪方能助他诛杀楚水君,以此作为她投向魏楚哪方的依据么?真是一个有心计、有城府的女人啊。

    暗暗感慨了一句后,张启功转头看向平舆君熊琥,似笑非笑地说道:“在下没有问题……唯芈芮大人马首是瞻。”

    说得好听!……你以为我不知赵润派你来哄骗阿妹,是为了使你魏国能有办法介入巴蜀,趁机夺下这片土地?哼!该死的家伙,我岂能叫你如愿?!

    想到这里,平舆君熊琥脸上亦露出了笑容,点点头说道:“熊某……亦无异议!”

    于是乎,各自心怀鬼胎的张启功与平舆君熊琥,还有一个其实根本不明就里的芈芮,三方人凑在了一块。

第320章:巴蜀之地

    ps:今天找资料耽误了好几个小时,只能勉强五千字了,抱歉。

    以下正文

    世人通常将巴蜀两国合称为巴蜀,但事实上,蜀国与巴国乃是世仇。

    蜀人的历史,最早要追溯到遥远西方的古羌族支派,那是比陇西还要西辟的地方古康青藏大高原,这支羌族在东迁时,与蜀山之女诞下了未来的领袖。

    这位领袖在成年后被称作蚕丛氏,顾名思义,即懂得懂得养蚕织丝之人。

    至此,这支羌族与蜀人融合,姑且称作蚕丛氏部落。

    蚕丛氏部落的族人,继承了西羌与蜀山两族的文化,既懂得放牧、狩猎,又懂得耕种、养蚕,不过在部落发展的同时,他们也遇到了他们的敌人,即是西边古康青藏大高原的西羌。

    在漫长的战争中,蚕丛氏部落战败,首领被杀害,遂被迫从蜀山东迁迁入平地(实是四川盆地),这里有着丰富的铜矿、玉石、陶土,可供生活所需。

    而在此期间,该部落出现了新的领袖柏灌氏,他领导人民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生存下来。

    至此,蜀人从天蚕氏部落阶段进入柏灌氏部落阶段。

    柏灌氏部落的族人,在继承了天蚕氏时代文化的基础上,又学会了锻造铜器与陶器。

    只可惜,这个部落后来慢慢衰败下来。

    而当时与柏灌氏部落隔着一条大河相对的,还有一个土著部落,其首领为鱼凫氏,当柏灌氏衰败后,鱼凫氏兼并了前者,至此,强大的蜀部落初具雏形。

    在鱼凫氏时代的蜀人,在掌握放牧、狩猎、耕种,纺丝、制陶、冶铜的基础上,又懂得利用鱼凫捕鱼,简直就是融合了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两者的优点,非常强大。

    后来,鱼凫氏的首领便在这片日后被称之为天府之国的肥沃土地上,建立了蜀国。

    然而遗憾的是,由于地形的关系(盆地),蜀国时常爆发洪灾。

    在最严重的一场洪灾,无情的洪水摧毁了蜀国曾经的富饶。

    鱼凫氏时代的蜀国因此一蹶不振。

    若干年后,与鱼凫氏同为杜姓的开明氏,取代前者蜀国凿穿巫山,引导水流流入境外。ps:找资料时才发现,长江竟然就是因古蜀国开挖巫山导出洪水而形成,厉害。

    此后,蜀国便进入了开明氏部落阶段,从此走向强盛。

    当时的蜀国非常强大,在中原仍然处于数十国林立的时候,蜀国就将疆土扩张到了北至汉中、西至蜀山、南至南中(云南),东至巴黔的地步。

    直到,蜀人碰到了巴人。

    巴国,或者说巴人,他们最高生活在巫山,与楚国比邻当时的楚国,领土只有楚西这块,尚未得到楚东。

    在与楚人的战争中,巴人被迫向西迁移,在蜀国与楚国的夹缝中,艰难地在后来称作巴地的地方生存下来(即四川盆地东部),以巫山作为屏障,抗拒楚国。

    若干年后,楚国向东扩张,巴楚关系不再紧张,蜀人就成为了巴人的新敌人。

    对于蜀人来说,巴人是侵占了他们家园的侵略方,而对于巴人来说,他们渴望得到(四川盆地)这块肥沃的土地。

    于是乎,巴蜀两族展开了漫长的对峙与僵持。

    此时的巴国,也已建立了国家,并且陆续在巴郡境内建造了五座都城,即江州、平都、阆中等五座,也正因为此举,导致蜀国对巴国开战。注:抱歉,作者翻了半天资料,实在是找不到巴国剩下两座都城了。

    不过话说回来,与其说巴国是一个国家,倒不如更像是后来羯角联盟、川雒联盟、川北联盟这种诸部落的集合体。

    这个类似联盟的诸部落结合体,最早由巴氏、樊氏、(shen)氏、相氏、郑氏五个大部落组成。

    不难猜测,这五个大部落之所以联合,恐怕多半是因为彼此谁也无法一口气吞并其余四方,且外部又有外敌楚国、蜀国的威胁,是故为了生存而联合起来。

    后来,又陆陆续续地吸收了一些投奔巴人的小部落,以及一些拆分的附属部落。

    因为缺少一个类似君主的角色,巴国的政权非常混乱,在并非生死存亡时期,五个部落往往各自为战,甚至于,不乏有落井下石、趁火打劫之举。

    为了使诸部落能真正团结起来,巴氏、樊氏、氏、相氏、郑氏五个大部落决定推举一名大族长。

    至于推荐的方式,自然就是通过武力。

    最终,巴氏一族取得了胜利,因此,这些包括樊氏、氏、相氏、郑氏在内的部落,后来被中原统称为巴人,而诸部落联合建立的国家,亦统称为巴国。

    在漫长的岁月中,巴蜀两国时常和睦、时常爆发战争,但最终,终归是谁也无法奈何对方,于是乎,蜀国的杜姓王,与巴国的大首领巴氏取得了默契,双方尽可能地避免发生冲突。

    这并非是说巴蜀两国抛弃了仇恨、放下了成见,只不过是因为双方都没有把握战胜对方,因此只能达成和平。

    两国间的战争逐渐趋向平息,双方都有意朝着其他方向扩张。

    其中,蜀国主要是向西南扩张,而巴国则是向北方扩张。

    相比较此时已经形成类似中原国家那般稳定文化的蜀国,巴国仍处于氏国的初期,而氏国初期的典型现象就是不断地扩张,吸纳、抢掠外族人口补充族人(包括奴隶)的数量。

    在向北扩张的途中,巴人碰到了从陇西郡向中原迁移的赵氏一族,双方展开了战斗。

    最后,赵氏一族在秦岭之人的帮助下,战胜且重创了巴国。

    此后,赵氏一族继续东迁,逐步攻取了三川、郑国、梁国,建立了魏国,而巴国则因为这场战争,实力大受损失。

    见此,蜀国立刻就打破了此前两国互不侵犯的默契,立刻派兵攻打巴国。

    毕竟对于蜀人而言,巴人是侵夺了他们一半土地的敌人,哪怕不是为了仇恨而是为了后代子孙,他们也得将这些敌人赶出这片土地。

    但没想到的是,纵使是因为与魏秦两国先人战争而损失惨重的巴国,最终仍顽强地守住了巴郡。

    最终,蜀国只能夺回曾经属于他们的汉中,却无法夺回巴郡。

    为了避免国人无谓的伤亡,蜀国改变的策略,他让弟弟前往汉中郡,在当地建立了苴国,作为蜀国的附属国,截断巴国的北上之路,试图对巴国展开两面夹击。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赵氏一族的本家、陇西魏氏,它当时向东南方向扩张也很频繁,当时仍然还强盛的陇西魏氏,让蜀国颇为警惕,希望苴国能起到一个缓冲的作用。

    然而,虽然最初几代苴国的君主,还牢牢记着他苴国的使命,可时间一长,因为种种原因,苴国不满足于作为蜀国的附庸国。

    在这段期间,巴国拉拢苴国,双方联合共同抗拒蜀国。

    苴国的君主虽然明面上不打算与蜀国彻底撕破脸皮,但不可否认,苴国确实在暗中帮助巴国,使得原本蜀国强而巴国弱的局面,逐渐趋向平衡。

    就这样过了若干年后,中原逐渐形成了韩、齐、魏、宋、鲁、楚、卫等诸国,而在巴蜀之地呢,蜀国就像后来的齐国那般,由于过于安逸而逐渐失去了先祖的血性,国力逐渐由盛转衰。

    按理来说,这本该是巴国趁机倾吞蜀国的好机会,但遗憾的是,巴国内部亦不团结。

    可能是因为蜀国这个最大的敌人已经日暮西山,在失去了威胁的情况下,樊氏、氏、相氏、郑氏不再认可巴氏常年占据大族长的位置,他们不在听从巴氏部落的命令,各自为战,或攻打蜀国,或吞并其余小部落,以至于到最后,蜀国这个日暮西山的旧日强国依旧还苟延残喘,巴国内部的诸部落却彼此打得不可开交。

    那些部落的族长们,谁都想吞并其余部落成为巴国的王,然后再吞并蜀国这个曾经强大的邻居,成为巴蜀之地唯一的君主。

    直到如今,巴国内部还在征战。

    ……

    在前往巴地的途中,张启功听芈芮讲述了巴蜀两国的历史,他实在不知该如何形容自己的心情。

    蜀国姑且不论,毕竟蜀国就像中原诸国那般,经历了兼并、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