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八次奇妙人生-第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郑父是在傍晚醒的,下午李如洗和郑母轮班,她吃过饭也在躺椅上睡了两小时,然后就换郑母睡。
郑父睁开眼睛时,李如洗正坐在不远处看着他。
那苍老的,被满是皱纹的眼窝包裹住,里面有些混浊的眼珠子倒映着天花板……
终于睁开了!
虽然眼睛苍老混浊,这一幕却让李如洗觉得简直是人生中最美好的瞬间之一。
郑父刚醒,眼神还有些呆滞,慢慢移动目光看到她,愣了一下,但显然很开心儿子回来了,他蠕动嘴唇,声音很低哑缓慢,但还能听见:“直书……你回来了?回来就好……”
李如洗凑过去叫着“爸”,问他要不要喝水。
他费劲地点点头。
李如洗不敢给他多喝水,就用干净的棉签蘸着温水,一点点给他润湿了干裂的嘴唇……
郑父很虚弱,但他一眼不眨看着儿子,眼中慢慢浮起幸福的笑意。
在李如洗和郑母精心照料下,第二天晚上,也就是郑父本来死亡的时间段,医生宣布他脱离了死亡威胁。
李如洗终于真正松了口气。
当然,郑父离痊愈还有很大距离,他需要积极治疗,在此期间,尤其是少尿期和无尿期,他还需要做血液透析来维持身体机能,钱,是少花不了的。
另外医生也对李如洗说,急性肾炎是可能痊愈的,但是也有一定几率转为慢性肾炎、肾衰竭、尿毒症。
如果是这样的话,就要长期治疗和长期血液透析。
第六十三章 梦里梦外
在医生宣布郑父脱离危险不久,李如洗就从梦中醒来了。
虽然觉得还有很多事没做,但是仔细想想,也在情理之中。
接下来,这许许多多事情应该由郑直书来做。
没有理由让自己来替代他照顾他的父亲。
她及时赶到,让他见到了活着的父亲,也让他父亲及早转院,得到了救治,已经完成了任务。
是的,任务。
李如洗想到这里,怔了怔。
这是她第三个做的这种梦了。
每一个梦,都清晰得如同真实。
每一个梦,都有着非常不像梦的地方。
每一个梦,她都帮助了一个人摆脱眼下的困境。
每一个梦,她好像都完成了一个任务。
这之后,她还两次梦到自己回到了自己的过去,去弥补了以前的某个遗憾。
这种感觉,未免也太神奇。
就好像完成任务之后的奖励。
这一次,她是不是也会得到类似的“奖励”呢?
越想,越觉得不像梦。
她细细回味思索着。
她不可能在梦中就能听懂自己本来听不懂的话,而在这个梦里,郑直书妈妈说的话,分明是浙江的某种方言,她就听懂了。
以前两个梦里,地点和时间都非常模糊,而这个梦里,地点和时间都相对比较明确和清晰。
十月一日的长期期间。
就是不知道是哪一年的十月一日,如果是今年的,那么就是未来将要发生的事?
如果是过去,那就是改变了过去?
可惜她怎么想,都想不起来那个市人民医院到底是哪个市的……要不然还可以去问问是不是真的有那位医生和那个病人。
罢了,就当是梦境或是平行空间好了,反正,对她的现实生活也没什么影响。
李如洗发现自己已经下意识认为这些梦都是真实时,有点吓了一跳。
如果她跟慕容医生这么说,他会不会认为她是得了癔症了?
她拿出手机,想着发个微信给慕容医生说说自己新近做的梦,但是一想,自己才去了他那儿一次,就只交了两小时的钱,总是这么免费电话问诊未免有贪小便宜的嫌疑。
算了,还是等回京直接去找他一次吧。
身边的噗噗动了动,李如洗侧头看过去。
八月的江南又潮又热,虽然开了空调,但是李如洗怕噗噗生病,也不敢把温度开太低,噗噗体热,睡觉一向爱出汗,这会儿头发汗湿了一片,湿漉漉黑油油的,李如洗轻轻地替他捋到后面,露出白嫩光洁的大额头,衬着红扑扑的小脸,粉嘟嘟的小嘴,睫毛像小扇子一样又长又黑又密,可爱极了。
孩子总是睡着的时候最可爱!
李如洗凑过去,在他额头上轻轻亲了一下。
噗噗嘟哝了两声,转了个身,继续睡了。
那手脚翻腾的样子活像一条健康又精力无限的鱼。
特别适合这样炎热慵懒又漫长的夏日午后。
如果,能一直这样看着他,直到未来有一天,他也进入青春期,不适合和妈妈太亲近为止……就好了。
看着他成长,去体会所有妈妈的烦恼。
可惜现在已经是一个奢望了。
为了避免自己太过伤感,又深陷入到对自己身患绝症的绝望中去,李如洗立刻切断自己的思绪,不再想这个问题。
于是不由自主,思绪又回到郑直书的事情上去。
毕竟,她替他生活了好几天,还开了迄今为止开过最长的长途。
那种疲累和无望,单调而枯燥的感觉,也算是刷新了她的人生记录。
她离开之后,郑直书他们会如何呢?
肯定要继续好好照顾郑父,直至他康复。
这个病康复期不算长,但也远远不止十一的七天假。过了这七天,郑直书怎么办?继续请假?能请下来吗?
总不能丢下做了一辈子农村妇女,在紧要关头说不上话也顶不起来的郑妈妈自己照顾郑父,就这么回去上班吧?
请护工?
一来是太贵,对于已经要承担不低的医疗费用的郑直书而言,恐怕未必能轻松拿得出来。
二来其实郑妈妈倒是能做好郑父的日常护理,就是和医生沟通及决断比较成问题。
偏偏郑家还没什么靠得住的亲戚。
李如洗叹了口气,郑直书的困境,是很多远离家乡和父母,在外工作的游子可能遇到的。尤其是独生子女。
有的,比这还要严重。
她忍不住往深远想:
如果,情况如郑直书一开始经历的,回家后,他父亲已经去世,那么,操持丧礼之后,他母亲该怎么办?
留下她单独居住显然不太靠谱,也不人道,那么,郑直书只能将她带回去。
单独给她租房显然也不合适,那就只能和他们一起住了。
他们现在住的是丈人丈母娘的小两居,就算丈人丈母娘同情他妈妈丧偶,让她住,接下来呢?
生活习惯差异姑且不说,首先是带孩子的问题。
婆婆都过去一起住了,还让丈母娘带孩子,让婆婆闲着,显然太过分,谁都接受不了,那么,让婆婆带孩子,被外婆带惯了的孩子肯吗?丈母娘舍得吗?
还有,郑妈妈一个传统农村妇女,她带孩子的方式必然和潘曼曼有天壤之别……
怎么可能没有摩擦和矛盾?
还有孩子日渐长大,屋子不够住,也是个问题。
进也是错,退也是错,左也是错,右也是错……
到最后,只会所有人都满腹委屈和不平。
当然,现在郑父没有死,但不代表情况就一定好转了。
首先是郑直书没有时间照顾父亲的问题。
让潘曼曼来肯定更加不可能。
其次,医生说,有一定可能性转为慢性肾炎甚至尿毒症。
李如洗虽然不内行,但也知道尿毒症是很麻烦的,慢性肾炎也是极难治好的。
后续治疗怎么办?
如果要持续做血液透析,这个花销是很可观的,足以把经济基础薄弱的郑直书夫妻俩直接压垮。
等到所有的收入都要成为公公的医药费时,潘曼曼还能这么贤惠吗?
而且持续性的治疗,定期去医院,这些交给郑母担起责任也是很有难度的。
接他们老两口一起去住?
肯定只能祖房,毕竟不合适住亲家的房子。
治病在那里治,郑父的农保应该就完全用不了了,这又是一笔负担。
郑直书的家庭和生活只有被拖垮一条路了。
最后的结果必然是不乐观的。
最好的情况就是郑父完全康复,那么,郑直书的生活在经过这一系列身心交瘁,伤筋动骨的变故之后,又可以回归往常的正轨。
最好是能维持这种暂时的平静至少五六年,让他能先安安心心买房。
只能求上天保佑他了。
第六十四章 逛吃
郑直书的情况再揪心,李如洗替代他生活的感觉再逼真,那终究只存于梦中,梦醒了,与她再无交集。
再怎么担心,也帮不了他。
何况还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有这样一个人,一段事存在呢。
即使回味,也只得回味而已。
李如洗自己的生活,还只是全面崩溃前最后的安宁繁荣假象而已。
她轻轻叫醒儿子,说:“小懒蛋,太阳都快下山了,你还睡午觉呢?”
噗噗现在已经不会像小时候一样,被弄醒要闹觉了,他揉揉眼睛,眼神呆呆的,小短指头在眼睛前揉呀揉呀揉呀,好像一朵小小的风雨兰胖丽丽。
李如洗忍不住轻轻把他手拉开:“不要揉眼睛呀,噗噗,会把细菌和脏东西揉到眼睛里……”
若是清醒时,噗噗早积极和她辩论开了,但这会儿他还没完全清醒,李如洗说什么,他只会呆呆地“嗯”,然后突然问:“妈妈,我们在哪儿?爸爸呢?”声音又迷糊又奶声奶气。
李如洗心里一紧,面上却不动声色,柔声笑道:“我们在外公外婆家呀。”
“哦。”噗噗说,并没有在这个问题上纠结,而是很快转移了注意力,“我渴了。”
李如洗给他拿了水喝。
噗噗自己套上外面的短裤。
李如洗又给他拿了个桃子吃,这个季节,水汪汪的水蜜桃最好吃了,皮轻轻一撕就下来了,拿在手里稍微用点力,汁水就往下淌。
桃子太大,噗噗自己吃不了,他们母子俩一起吃正好。
吃完桃子,噗噗基本恢复到正常状态了。
于是李如洗对他说:“走,这会儿太阳不太火辣了,妈妈带你出去玩玩好不好?”
噗噗当然说“好”。
昨天他们傍晚就出去了,李如洗带他去了自己儿时常去的公园,还偶遇了一个做当地特色烧饼的小摊,这个饼大、薄而软,一锅烙一个,馅料是苋菜、肉末和小虾,又香又鲜美,一口咬下去幸福感爆棚,李如洗小时候常常买了吃,现在已多年没吃过了,便买了两个,和噗噗一起一人一个吃完,回来晚上都吃不下饭了。
噗噗说:“我还想吃昨天的饼。”
李如洗笑着说:“今天不去那儿了,但是还会遇到很多好吃的小吃的。”
噗噗欢呼:“好!”
他这些天待下来,很喜欢妈妈家乡的美食,早餐的蟹粉小笼、豆浆粢饭都是百吃不腻。
今天李如洗带他去了自己的母校周围,指点给他看自己学校的教学楼、体育馆,还给他讲了自己上学时的一些趣事,关键在于学校旁边不远,就有一条小吃街,有各种做小吃的店。
现在这条街依旧,那些门头破旧的小吃店中间也间杂了一些卖珍珠奶茶爆浆鸡排之类的新型小吃,但是传统小吃也非常多。
这些东西都和昨天的饼一样,很便宜,很好吃,很传统,很江南。
包子店高高的竹笼屉里散发出白色的蒸汽,同时散出的,还有三丁包和糯米烧麦的香气,蒸好后店主把超大的笼屉一个一个摞到旁边,动作干脆利索,里面的包子白白胖胖,价格不高,但却带着热腾腾的人间烟火气息,凝结着传承数代的家常美味,和北京的街边包子铺那些一闻就倒胃口,只会用现成调料配置,充满添加剂味道和人工香精的所谓包子截然不同。
旁边的饼摊是那种类似烤红薯的大铁桶,里面一下能烘好些饼,好些人排队等出锅,出锅就是一股浓香。
李如洗买了自己喜欢的类似蟹壳黄的酥饼,里头是萝卜丝、肉末和虾米,馅料和酥皮的内部几乎融为一体。也买了豆沙馅甜口的,外面的酥皮单吃都香极了,一咬掉一地渣。
值得大家排队的,当然馅料丰富。
江南的豆沙馅和北方不同,叫作洗沙,红豆煮熟之后要用纱布挤滤至少三次,豆子皮全部不要,更不可能像北方的豆包都能看到红豆隐约的形状,滤出的豆沙细腻无比,然后用猪油炼,除了加冰糖,还要加桂花。
带着桂花香气的细腻红豆沙,噗噗最喜欢了。
糯米烧麦和三丁包也要买的,糯米烧麦皮极薄,糯米混着肉汁和小肉丁,喷香又顶饿,三丁包里的三丁是肉丁、笋丁、木耳丁,这家的三丁包依然如记忆中一样,皮薄个大馅极多。
噗噗每吃一种都要叫“好吃好吃,好好吃!”。
李如洗笑着说:“外婆以前的单位也离这里不远,以前暑假时,我早上睡醒了就给外婆打电话,外婆就让我过来找她,然后偷溜出来带我吃碗馄饨当早餐,再打发我回去。”
那种感觉,深藏在记忆中,好幸福,好怀念。
和着记忆中三鲜鸡汤馄饨的鲜美馥郁。
噗噗已经完全化身为吃货,听了只会说:“馄饨?我也要吃……”
李如洗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