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八次奇妙人生-第1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如洗得另外想法子才行。
第二百二十三章 说走就走
李如洗想来想去,没有给陈爱萍的女儿打电话或发任何信息。
逼得太紧,反而适得其反。
李如洗打算先从陈爱萍的第一个困难开始解决起:为她找事做!
她先是给陈爱萍做了个简历,介绍了她的基本情况,年龄、职称,从教多年的经历、心得,获得过的荣誉等等。
然后就开始找附近的私立学校,或者别的省的也无所谓,最好是陈爱萍比较喜欢的地方,去那里住几年,教教课,有什么不好的?
如果找不到合适的,她下一步才会考虑当地的培训机构。
把简历发出去之后,她又按照陈爱萍的爱好,开始筹划旅行。
陈爱萍以前每年也有学校组织的旅行,云南贵州江浙海南四川之类的去得很多,北方相对少,只去过京城、山西、胶东半岛等寥寥可数的几个地方,所以接下来国内旅行要多去北方,走走丝绸之路:西安、敦煌、新疆……去趟草原,去趟漠河……南方也有没去过的,比如两湖和江西的景德镇、庐山……福建广东去得也少,也可一游。
东南亚陈老师也去过两次,但都是那种新马泰几日游,要想好好玩,东南亚还得去几次,越南可以去一次,柬埔寨也可以去看看吴哥窟,尼泊尔也可以去……
欧洲,陈爱萍也去过,和以前李爸爸他们一样,也是那种好多国一起游,若是想实现她心中期望的旅行梦想,还得去几次,南欧的意大利和希腊,伊比利亚半岛的西班牙葡萄牙,法国,瑞士,巴伐利亚,荷兰,英国,北欧那几个国家……
除此之外还有日本、俄罗斯、土耳其、埃及、摩洛哥……
这么一安排,每年若是出国游一次,国内游一次,也得十二年才能玩完呢!
李如洗观察了一下陈爱萍的经济状况。
应该说,还是可以支撑旅游的。
她有一百六十多万左右的积蓄,一套全款的房子值两百多万,一辆车,买的时候十八万,她每月的退休工资是七千多,她的存款都存了定期,年利息在4。5%…5%之间,每年有将近八万元利息。
而她每月开支只有三千元左右。
所以她的财产每年还能增长十万左右。
要照李如洗的眼光,肯定觉得她的投资方式太保守,其实李如洗在理财方面也保守,可再怎么保守,长期走向看,也得做点指数基金定投,这样才跑得赢通胀啊。
不过,这也不是她要考虑的主要问题。
反正,她只要确定陈爱萍支付得起旅行费用就够了。
若是能再找份工作,还能有一份额外的不低收入呢!
这时候她也想到了,陈爱萍的女儿郭珍嫒孤身一人,在一线大城市打拼,薪水并不高,房租可绝对不低,那么她很有可能是会有遇到经济困难的时候的。
她从陈爱萍的记忆里得知,郭珍嫒今年二十八岁,去目前所在的城市四年,除了有时候从淘宝京东给妈妈买点衣服化妆品鞋之类的,并没有给过陈爱萍钱,也没有买过贵重的礼物。
陈爱萍则问过她两次缺不缺钱用,她都说不缺。
毕业以后,郭珍嫒没跟妈妈要过钱用。
按李如洗判断,郭珍嫒并不是一个小气的女孩子,送给妈妈的礼物价值说明她没有什么余钱。
李如洗自己、周围、梦中,看了太多窘迫的年轻人,她知道他们有多难,付不出押一付三的房租啦,欠了卡债和花呗啦,因为没有积蓄不敢跳槽啦,公司经营不善欠薪啦……
这些都可能发生在郭珍嫒身上。
陈爱萍和郭珍嫒这对母女,都不喜欢向对方示弱。
李如洗又翻了翻郭珍嫒的朋友圈,这几年,她几乎没有真正旅行过,在她这个年龄的女孩子,哪怕工作再忙,只要经济允许,总不可能不旅行的。
这一点,再次印证了郭珍嫒的经济状况堪忧。
……
于是李如洗有了个想法。
今天太晚,她决定明天再实行。
……
第二天,李如洗作为陈爱萍一早醒来,她检查了冰箱,发现里面还有一些食物储备,于是她决定不去超市或菜场了。
早餐吃个麦片加牛奶,来点草莓。
中午给自己下个米粉,加点手打牛肉丸和油麦菜。
晚上做份沙拉好了,培根,面包、鸡蛋、玉米粒、生菜和腰果,味道不会太差。
她当然也不会浪费时间再去打扫陈爱萍这个已经纤尘不染的家。
略一考虑,她订下先去日本,先做个攻略和计划,然后订机票和酒店,说走就可以走了。
当然,要想玩得好,攻略就要做得好。
详细到每一顿饭,考虑到每一段交通。
做完攻略就办签证,日本的签证难度不大,李如洗随便在淘宝上找了一家代办。
无非就是要准备退休证、银行流水之类的要去准备一下。
忙忙碌碌,做完这些准备工作,一天差不多就快要过去了。
傍晚的时候,忙完这些,李如洗又从陈爱萍的账户汇了五万元给郭珍嫒。
然后发了一个特别简单的微*信给她:“嫒嫒,过几天我要去日本旅行了,要去半个月,我怕你万一有什么事需要,所以汇了五万块钱给你。”
结果没多久,郭珍嫒主动给她打电话来了:“妈妈,你要去日本旅行?为什么去那么久?”
一般去日本的旅行团只有五六天。
李如洗学着陈爱萍的语气,又加了几分冷淡说:“哦,我不想跟团游了,太没意思了,所以我决定自由行,主要去京都、大阪附近,还有北海道,我有大把时间,也不赶什么,就悠闲地玩,没有半个月也玩不好……”
说着把自己的行程安排和攻略跟郭珍嫒聊了一通。
郭珍嫒听了又惊讶又羡慕:“妈妈你好棒,我真没想到你有自由行的勇气!攻略做得很不错啊!我好羡慕你,有这么多时间,现在正是淡季啊,人又少价格又低,真好……不过,妈妈你不会说日语,日本人英语水平又那么差,你不担心吗?”
“有什么好担心的?”李如洗说,“有翻译软件,不行还可以拿手比划呢!”
郭珍嫒祝妈妈玩得愉快,又问她为什么要给自己打钱:“你去就去呗,为啥给我汇五万块钱?按理应该我支持妈妈一点才对……”
“我这两天老是想起年轻时的事,真的,一个人最难的时候,可能就是刚从学校走上社会那头几年了,那会儿我可真穷啊……所以我想想你,估计也不容易,万一有个要换租的房子或是换工作,钱不倒手,多难受啊……所以给你点钱,你也好有点选择的底气……”
电话那端沉默了,过了会儿,郭珍嫒才轻轻说:“谢谢你,妈妈。”
第二百二十四章 旅行和朋友圈
李如洗给郭珍嫒打钱,当然不是为了砸钱来挽回亲情,更不是为了鼓励陈爱萍这个女儿来啃老。
在她看来,这是母亲默默的体贴,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如果有一天,噗噗长大了,等他从校园走向工作的时候,李如洗肯定也会给他一小笔启动资金,用来租房子,置行头,也让他手里有钱,心里不慌,不至于让自己被逼得太厉害。
五万元在她看来是比较合适的,多了,怕孩子觉得钱来得太容易,花起来没谱。
少一点当然也可以,两三万也可解燃眉之急。
可是郭珍嫒已经工作了六年,经济状态始终没有起色,两三万可能就不大够了。
这笔钱分几次给也可以,比如刚毕业时给个两万,之后十年内,默默观察孩子的经济信号,如果判断他可能有困难,每次给几万他,但次数不宜太多,应该在三次以内为宜。
当然,还有孩子结婚买房子这些事,中国的父母要付出的始终不少,灵活应变也是可以的。
李如洗倒是不太理解为什么陈爱萍没在这方面为孩子想到,她其实是很关心女儿的才对,不应该郭珍嫒说自己不缺钱,一切都好,她就不管了。
她在陈爱萍的记忆中可以看到,当初,郭珍嫒毕业时,正是她们母女感情因为考研的争执而陷入冷淡,而陈爱萍的丈夫又在郭珍嫒毕业不久就去世了,那段时间,一切都是混乱的。
郭珍嫒当时找了一份离家比较近的工作,可能也是为了父母考虑,那个工作是提供宿舍的,所以陈爱萍也没多管她,她当时那状态,也顾不上。
郭珍嫒在爸爸去世后,又做了三年那份工作,那工作收入也不很高,但还算稳定,那时候郭珍嫒买礼物给妈妈要比现在的多,而且会贵一点。
陈爱萍的记忆里,第一年过年时,郭珍嫒给她买了一根镶嵌翡翠的金手链,第二年过年时,郭珍嫒给她包了一个四千元的红包,算是孝敬她的。
第三年夏天,郭珍嫒没跟陈爱萍说一声,就辞职了。
她不甘心,不愿意做这份工作,要去千里之外的一线大城市闯荡。
为此,母女俩大吵一架。
自然,陈爱萍也没给她提供什么经济支持。
那年冬天郭珍嫒没有回家过年,也没有礼物。
后来又缓和了些,第四年郭珍嫒回家过年了,给妈妈带了一套化妆品,大概值一千多。
第五年回家过年给妈妈带了一件羊绒大衣,大概也是一千多。
今年是第六年。
所以,很容易看出来,这三年,郭珍嫒的经济状况恐怕还是很不理想的。
她只是为了自己的梦想死守在那个庞大纷扰的城市。
郭珍嫒第一次收到来自妈妈的经济支援,这笔钱对她来说应该是雪中送炭的,所以,她才会收下,才会哽咽。
若是她不缺钱,现在应该是高高兴兴的语气,或直接拒绝。
李如洗知道自己这一步是走对了。
她高高兴兴地说:“对妈妈不用客气,如果有什么困难,下次一定记得跟妈妈说……记住,你是有妈妈的人,妈妈永远是你的后盾。”
没有多问一句,到底发生了什么。
郭珍嫒显然感动极了,也感激极了,电话那端只能听到她轻微的吸鼻子的声音,显然是压抑着哽咽和哭泣。
好久,才“嗯”了一声。
李如洗就装作没听出来,说:“好了,不早了,睡觉吧,多睡觉皮肤才好……”
挂了电话,李如洗对自己很满意。
虽然她儿子才六岁,她才三十岁,完全没有做成年子女的母亲的经验,但是她可以从自身出发,换位思考啊!
想想自己如果是郭珍嫒,会想要一个什么样的母亲。
不过,若是站在陈爱萍的立场,一切确实不容易。李如洗尝试着想,如果是她,如果郭珍嫒是噗噗,她能忍得住不干涉他吗?
关心则乱。
她也会操心噗噗以后成绩怎么样,交到了什么样的朋友,养成了什么样的三观,能考上什么样的学校,学习习惯如何,未来职业如何规划,找个什么样的伴侣,过什么样的生活……
所有的父母,都希望孩子尽量少走弯路。
跌倒了,浪费了时光,受到了伤害,父母肯定会心疼啊!
噗噗现在六岁,可她恨不得给他安排好一切,恨不得他每天没有白白浪费一分钟……
都说孩子长大了,父母要学会放手,可现在想想,就觉得难……
说不定,自己若是活着,将来就会像陈爱萍一样吧。
顶多能更温柔,更诚恳,言辞更注意一些罢了。
这样一想,可能噗噗长大后也会嫌她烦呢!
她记得她曾经的一位教授,一位六十多岁的老太太,也曾经抱怨她儿子不喜欢搭理她,一接她电话就嫌烦,特别怅然地说:“五年级时,还喜欢坐我腿上呢!初一还总是粘着我像小尾巴呢!后来说变就变了……”
李如洗想,自己若是能活下去,恐怕也会有这样的时候……想想也蛮伤心的。
……
收拾好行李,她就去日本了。
能作为陈爱萍,有钱、有时间、有精力出来玩,她当然要好好玩。
毕竟作为李如洗,要同时凑齐这三项,一直都挺难的。
每天,她都拍不少漂亮的照片,再写一段游记。
然后发到朋友圈上。
自然有不少老朋友老同学老同事和亲戚给她点赞,郭珍嫒也很积极。
可能刚拿了妈妈支援的钱,又被感动了,郭珍嫒现在对陈爱萍正是感官甚好的时候,每天在她发的朋友圈下面打滚卖萌加各种彩虹屁。
李如洗感觉到了超出自己预期的快乐,便明白这快乐可能来自陈爱萍自己。
她的游记越写越长,还加了很多个人的观点、情感和回忆,就有些不便放在朋友圈里了。
于是她就发只有自己和郭珍嫒两人能看到的朋友圈。
郭珍嫒发现之后,也在下面点了赞,但就没有那种纯游记的朋友圈那么热络积极了。
李如洗知道她很敏感,生怕妈妈是换一种方式来教育和影响她,她也不管她,每天照旧写,也不怎么写和郭珍嫒有关的内容,而是以陈爱萍的眼光、观念和回忆出发,想到什么就写什么。
有时候,回忆陈爱萍自己的童年。
回忆陈爱萍的父母。
有时会提到死去的老伴,想起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