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娇宠小咸鱼-第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咏兰第一次坐船时也晕船,但没有这么厉害的,现在坐多了小船,也就习惯了。
看着女儿痛苦蹙眉的样子,她恨不得以身相代。
“这船怎么还不到?”
安学民想起上次那个老大夫的手法,强打起精神,捏住孩子的穴位。
可能不得法吧,效果不咋地。
旁边有人说了一句,“坐习惯了就好。”
这道理都懂,但这过程太难熬了。
另一个人说道,“可以熬个土方子,吃了就昏睡什么都不知道,也就不晕船了。”
这主意更馊了,是药三分毒,吃出毛病谁负责?
都是不靠谱的人。
好不容易到了岸上,安学民抱着女儿飞奔去医院,把妻子都忘在后面。
医生替小姑娘扎了几针,安忆情就睡着了,安学民不禁长长吐出一口气。
“谢谢医生,谢谢。”
“咏兰,我们去坐车回家吧……”安学民一扭头,才发现妻子没跟上,抹了一把汗,又飞奔回去。
李咏兰哪里都不去,依旧在老地方待着,一堆行李在她脚下。
她看到满头大汗跑过来的男人,哭笑不得。
还是这么憨憨的。
她没好气的瞪了他一眼,顾不上说他,所有的心神都在女儿身上。
“小五还好吗?”
孩子还是太小了。
安学民微微点头,“医生说没事,让她多休息就好,平时多补充营养,这次买了几罐麦乳精,每天给她泡一杯。”
有些人小时候晕车晕船,但长大了不药自愈,当然,有些人一生都这样。
主要是体质问题,身体好,一切都好说。
李咏兰轻轻叹了一口气,“以后少让她坐船吧。”
到了县城也不逛,夫妻俩带着孩子匆匆坐车回小镇。
李咏兰惦记着四个儿子,归心如箭,
好不容易到了新星镇,夫妻俩不约而同长长舒了一口气,回到熟悉的地方,整个人都踏实了。
安学民背着熟睡的小五,犹豫了一下,“先去学校看看吧。”
其实,他想去妹妹家看看,但想到姑嫂不怎么对付,就改了主意。
学校离的不远,门卫还记得安学民,直接让他们进去了。
学校放暑假,校园说安静也安静,说不安静也不安静。
学生不在校园,但老师们和家属都在,坐在食堂里商量事情。
校长被围在中间,大家面红耳赤的,不知在争些什么。
“校长。”
校长一看到门口的安学民,眼睛一亮,面露欣喜之色,起身飞快走过来,“你们总算是回来了,出了什么事?怎么出门去了那么久?都大半个月了,我都快担心死了。”
走的太久了,让人心里不安。
他的声音洪亮,又快又急,安学民阻止不及,篓子里的安忆情被吵醒了,探出一个毛耸耸的小脑袋。
“校长,你担心什么呀?”
校长这些天一颗心悬在空中,校办厂的风声传出去了,职工家属闻风而动,都快将他挤爆了,偏偏最重要的两个人不在。
有些事情他也没办法决定。
“安忆情,你跑哪里去了?”
主要是这个小妖怪,主意多,脑子灵,太有主见,有些事要跟她商量。
别看她年纪小,懂的多啊。
“校长是担心我们带了钱跑掉吗?不可能的,我家四个小萝卜在这里呢。”安忆情嬉皮笑脸的揉了揉眼睛,精神恢复了几分,“对了,我带了好多东西回来,不方便带回家,家里太小放不下,校长,能不能暂时放在你这边呀。”
校长没好气的瞪了她一眼,说的什么话?跟她很熟吗?
“不行,我又不是收破烂的。”
安忆情抿了抿小嘴,“破烂?好吧,本来打算送你的礼物收回了,反正你也不稀罕。”
“哟,还送礼物,这么讲究?”校长是个正直的人,不喜欢送礼这一套,“不过,我不收礼。”
只是,话音犹然在耳,但看到半导体收音机时,他的眼睛都直了。
这东西特别不好买,他女儿要出嫁,准备买一台当嫁妆,他托了不少人也没有买到。
“多少钱?我买。”
安忆情像个小大人般,故作豪爽的挥了挥小手,“这是你借我两百块的利息,纯属私人交情。”
他敢借,她就敢收,当然,也不能白拿别人的东西。
校长还记得她那句话,但根本没当真,没想到这孩子给了他一个惊喜。
“太贵重了。”受之有愧。
安忆情坐在安学民腿上,喝着红糖水,笑的眼睛都眯起来了,“不贵,拿侨汇券买的,才32块,挺划算的。”
校长惊了惊,厉害了,她还能搞到侨汇券?
还有她办不到的事情吗?太神奇了。
“我没有侨汇券……”想补给她都不行。
安忆情怕他心里有负担,笑着多说了几句,“侨汇券是吃土豪,人家输给我的,没花一分钱,喏,就换了两台半导体收音机。”
校长感觉听天书般,每一个字都懂,但连在一起就不懂。
“你又做了什么?”
安忆情只觉得自己一片丹心被辜负了,撅起小嘴,“校长,你对我是不是有什么误会?我是天底下最乖巧的孩子。”
校长嘴角抽了抽,明明是她对自己没有准确的认知。
“恐怕是最会惹事的。”
安忆情不乐意了,“校长,你这样,我们还能继续愉快的聊下去吗?”
安静坐在一边的李咏兰抬起头,满眼的震惊,小五怎么这么跟校长说话?他们很熟吗?
她下意识的看向自己男人,结果,看到了一个得意洋洋的安学民。
安学民是不敢这么跟校长说话的,对文化人的尊重刻在骨子里,但不妨碍他得意有一个敢说敢闹的女儿。
嗯,小五做到了他不敢做的事,真棒。
校长对安学民父女的性子有所了解,一个平平无奇,没有出挑的特质,唯独出挑的就是有一个特别的女儿。
一个聪明过人,古灵精怪的小天才。
这活泼的性子,就是家里人宠出来的吧。
“行吧,你继续说,到底怎么回事?”
安忆情想了想,说到哪里了?
哦,想起来了。
“我们好好的在老莫餐厅吃饭,结果有人诬陷我是小偷,非要搜身,我一生气就将她的皮扒了,还敲了她一笔。”
校长的神情一言难尽,现在的孩子都这么作妖?“人家能善罢甘休?”
安忆情挺了挺小胸膛,一脸的骄傲,“姐也是有靠山的小妖怪,谁怕谁呀?”
校长哭笑不得,忍不住伸手捏捏她的小脸蛋,“姐?你是谁的姐?你知不知道自己几岁?”
一个七岁的小娃娃,口口声声称姐,怎么就这么让人想笑呢?
安忆情的小脸一红,太放飞自我了,不过,她很快就圆了回来,“咳咳,是小白的姐姐,对吧,爸爸?”
安学民是宠女狂魔,女儿放个屁也是香的,不要指望他在女儿的事情上有理智。
“对对,我家小五是个好姐姐,可会照顾人了。”
校长觉得这对父女没脸看,视线扫到一边的李咏兰身上。
她虽然安静的坐着,但没办法让人忽视她的存在,坐姿端庄,举止优雅,书香浸染出来的气质高雅。
他第一眼看到她,就知道她不是普通家庭养出来的。
长相先不提,举止,气质,那是骗不了人的。
安学民从小五的书包里翻出一大把钱,“校长,这是八百块,你数一下。”
六百是本钱,两百是还校长的钱。
校长看着桌上的几叠钱,暗暗松了一口气,总算是有钱了,可以启动校办厂了。
他无意中扫到安学民掩在衣袖下的手表,眉头挑了挑,看来是有奇遇啊。
上次衣衫破旧,只是一个普通的渔民,但这一次回来,明显不一样了,隐隐有了神采。
不过,变化最大的是安忆情,换了一身新衣服,就像城里的小姑娘了,气质都变了。
果然是,人要衣装,佛要金装。
但看了看李咏兰,他就主动给这一家子找到了解释,有这么一个女人在,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
校长拿出一把钥匙,面带微笑的递给安忆情,“上次那个小房间空着,归你了,你爱放什么都行。”
李咏兰注意到了这个细节,不禁呆了呆。
不给人家家长,而是给了一个小姑娘,这得多大的信任?
不对,应该说,他们彼此之间论的是私交吧?
一个年过半百的小学校长,一个七岁的小屁孩,哪来的私交?
怪事年年有,今年特别多。
安忆情高高兴兴的接过钥匙,用力点头,“谢谢校长,下次缺钱再找你哈。”
校长翻了个白眼,但翻到一半忍不住笑了,调皮鬼。
有义气,又重情义的调皮鬼,他喜欢。
一家三口刚走出校长室,一道惊喜万分的声音响起,“妈妈,妈妈回来了。”
安北海像小肉弹般扑过来,紧紧抱住李咏兰的大腿,激动的浑身发抖,开心的要爆炸了。
他又有妈妈疼了!
南海和西海也激动的围了上去,抱着妈妈不放,兴奋的欢呼声响彻天空。
李咏兰费力的倚着拐杖,努力平衡住自己的身体,一手抚过几个孩子的脑袋,“想妈妈吗?妈妈可想你们了。”
安北海擦了擦泪珠,用力点头,“想,好想,想的都哭了,大哥也哭了。”
“我没有。”站在后面的安东海终于出声了。
李咏兰看着最心爱的长子,眼中泪花闪烁,冲他伸出手。“东海过来,让妈妈抱抱。”
“我都是大人了。”安东海眼眶红红的,嘴上这么说,但身体更诚实,乖乖走过来让妈妈抱。
闻着妈妈熟悉的味道,他的鼻子一酸,眼泪就下来了,一颗忐忑不安的心也落了地。
别人都说,他妈跑了,不会回来了,只有他们坚信,他们的妈妈会回家的。
这里是她的家,她怎么可能不回来?
另一边,安玉桃拉着兄长的胳膊,看了又看。
“大哥,你总算是回来了,再不回来,四个孩子我都快管不住了,天天都去车站等你们,哎,我都心疼。”
一去不回,不知有多少人悬着心。
家里父母嘴上说着嫌弃,但一次次托人打探消息。
二哥他们也总说大哥莫名其妙,也三天两头过来问问情况。
安学民百感交集,千言万语只化为一句,“这些日子辛苦你了。”
这些日子白天孩子们跑来镇上等人,中饭都在姑姑家吃的,晚上就回家睡。
安玉桃很喜欢几个侄子,都很懂事,“我还好,苦的是孩子们。”
说了些分别后的情况,她看了一眼围作一团的母子几人,心里轻轻叹息,孩子是需要母亲的,谁都代替不了母亲的位置。
虽然看不上大嫂,但为了大哥和侄子侄女,她还是能忍一忍的。
“大嫂这次回来,就不会走了吧?”
“不会。”安学民温柔的看着妻儿,一家人就要整整齐齐的。
忽然,他查觉到一只小手扯了扯他的衣服,低头一看,只见小女儿冲他挤了挤眼睛。
他心里一动,清咳一声,“对了,你大嫂这次带了不少东西回来,她说要送几段布给你。”
之前大家都穷,走亲戚拿上一包红糖十个鸡蛋,就算很体面了。
“算了吧,我可不想占她的便宜,不过,她哪来的钱?”
她是听说哥嫂回来时,带了几麻袋的行李。
安学民有些不自在的笑了笑,“她娘家补的嫁妆,她家里条件好了点,说是亏待了她,就给她补了点,我打算过几天就建新房子,到时请妹夫过来帮忙。”
对妹妹说谎,还是有些压力的。
安玉桃一点都没起疑心,主要是之前安学民的历史太好了。
她没有多问具体数额,只是替哥哥高兴。
“建房子?好啊,应该建,孩子们也渐渐大了,再过几年东海娶妻也有地方住,建个三间就好,泥胚好搞,村子里搭把手就行,费不了几个钱。”
她是觉得补嫁妆补个一百块就顶天了。
方圆百里的姑娘出嫁,都不会出超过这个数,有些心疼姑娘的,就多送一样大件。
不过,这种人家少,毕竟都是有哥哥弟弟的,家中大部分资源倾斜在男丁身上,是不成文的风俗。
她这一生都没有出过向阳岛,去的最远的地方就是县城,所见所闻就是这些。
安学民不想建泥房子,刮风下雨不怎么舒服。
这次去北京转了一圈,他觉得北方的四合院挺好的,想仿一个。
“我想建五间砖瓦房,你弟媳妇的二叔是窑厂的,能不能帮着多搞些?”
安玉桃惊叫一声,“五间?砖瓦房?”
这么大手笔得花多少钱啊?大哥这是发财了?不对,是大嫂娘家补了多少嫁妆?
安学民想一步到位,图个省心,“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