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位大少爷-第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贤德解释了一下他回乡的原因,看了看院角上的众多乡民,开口说道:“乡民开枪打伤别动队成员,性质严重,但依我看这些人尽是些老弱、妇孺,男丁很少,此事或许另有详情。”
“不如先将这里的壮丁带回去询问,查证一番,证明其清白之后再放出来,其它的老弱还请亮先暂且放过,放她们先行回家。你看……”
朱贤德求情,话未说完,邹天明就抢先答应了。“可以,18至50岁男子留下,其它的可以先行回去。”
“谢谢,多谢亮先给我这个情面。”
朱贤德拱手作揖。
邦兴公、朱学休和院子里的人一听,面色这才好看许多,开枪打伤别动队成员,性质很严重,谁也无法包庇,先前是不得已才会对着干。如今有了朱贤德的情面,带回去以后,相信也会比之前公正许多,这对其中的青壮年来说是个福音。
邹天明的两名随从很快就把人群中的符合要求的壮丁挑了出来,只有三个,霜打过的茄子一样,其他的民众也是低着头,不敢吭声,唯恐得罪了别动队。
见到这样,邹天明也不拖延,对着邦兴公等有头有脸的人物一一抱拳,行礼过后,最后才对着朱贤德说道:“习之,此地事了,我还有事,必须先行回县城,还请允许我先行一步。”
“告辞!”
邹天明拱手,准备离去,不想又被朱贤德叫住了。
“亮先,还请再留一步。”
就在邹天明和众人的疑惑中,朱贤德指着地上倒在血泊中的老妇人说道:“这老妇人的儿子就死在沪淞战场上,战报还是我昨天才送回来的。白发人送黑发人,老年人丧子,悲哀莫过于此。还请亮先法外容情,让她孙子回来,为他的父辈尽孝。毕竟他也算是家里的独苗。”
“行,就依你。”
果然是有人当官好办事,自古以来就是如此。朱贤德一求情,邹天明就答应了,根本没有之前的鼻孔朝天看,目中无人。
“我回去后问问,看看是谁,让他到光裕堂来。”
“别过了!”
邹天明很会卖人情,说过之后再次抱拳,然后转身离开,朱贤德谢过之后,与众人目送对方领着随从和几名壮丁离开。
“不送!”
朱学休一直紧张兮兮,直等到朱贤德提起那名老妇人、邹天明等人离开后,他才有时间去察看她的伤势,只是显然为时已晚。
老妇人被近距离打伤,连中三枪,地面上已是一大滩血迹,扶起时身体尚温,但已经没有气息,只是一对眼还睁着。
“阿公,她死了。”
朱学休说的艰难,看过死人,和看着活生生的人在面前被人打死,完全是两个概念,而且连续两天看到了这样的死人,心里堵的难受。
“天底下哪天不死人?”
邦兴公不发话,只是默默的沉默,周祀民叔侄也没有说话,一脸难看,回话的是朱贤德。
朱贤德走到朱学休身边,蹲了下来,看着眼前的老妇人,嘴里说道:“她来的时候,已经存了死志,没有打算活着回去,如今我们能把她孙子要回来,已经算是不负所托,可以瞑目了。”
邦兴公和周祀民叔侄一听这话,再想想,都纷纷点头,深以为然。
朱贤德手底一抚,就把老妇人的一双眼合上了,然后站起,长叹一声。
“节哀顺变吧!”
说的沉重,不知道朱贤德说的是他自己,还是朱学休,亦或者是其他人。
过后,他举步向行,一起朱学休准备入前厅,邦兴公、周祀民叔侄已经进去了。
不过,刚刚起步,朱贤德又想起了什么,扭过身子开口说话,对着曾克胜,示意着地上身亡的老妇人。
“曾克胜,你去一趟吧,把人带回来,再顺便把这老表嫂也一起,送她们祖孙回家。”
“是!”
曾克胜应的又快又好,敬礼后转身就走,不过刚起步,又被人拦住了。
“等等,等等。”
说话的是一位年青的表嫂,年纪轻轻,怀里还抱着一个孩子,襁褓之中,看着是一位刚嫁几年的新人。
表嫂一边出声留人,一边快速走来,几步就到了朱贤德面前,双膝跪下。
她开口道:“大少爷,你也帮帮我吧,我孩子他爸也是一根独苗,昨晚上被抓走了。”
朱贤德是大少爷吗?
当然是!
十几年前,邦兴公没有回乡、主掌光裕堂的时候,朱贤德的父亲就是当时光裕堂的话事人,而朱贤德只有兄弟一人,当然是如假包换的大少爷。
只是时间过去的久了,朱贤德这些年一直在外,很少有人称呼他为大少爷,所以一时没法反应过来。
那位表嫂见朱贤德这样,以赶紧开口解释道:“贤德少爷,你不认识我了?”
“我是高寒梅,老岭坑的那个乌妹子,十几年前你和你阿爸去过我家,见过我的。“
“高寒梅?……老岭坑的乌妹子?”
朱贤德听后只是一愣,很快就想起了对方。
“原来是你,不好意思,时间久了,没认出你来。再说这女大十八变,十几年没见过你,根本认不出来。你现在也比以前白多了,不敢认。”
赣南乡下,十里不同音,哪怕是解放后,在县城搭车,只要一开口,那售货员就知道你要回哪,乡音代表着你的地域。
高寒梅虽然是老岭坑出生长大,但一开口,朱贤德就听出了她嘴里的口音,问道:“你什么时候嫁到这外面来了,是在石圾吗?”
朱贤德嘴里说着,就想上前几步把对方扶起,哪知刚低下头,就看到她的孩子正在高寒梅的怀里睡得正香,嘴巴不停的在蠕动,吸吮有声,显然是含着母亲的【nai】子在入睡,吓得他赶紧往后退。
“你自己起来吧,好好说话。”
看到朱贤德的动作,再听到朱贤德的话,高寒梅顿时脸红,赶紧把上衣往下多放了些,尽量多挡着些肉,然后才站起身来。
“是石圾里面。老岭坑太干燥了,所以特意选了这外面嫁过来,希望雨水足,日子好过些,嫁出来差不多有五六年了!”
“那就好,有想法、有盼头就好。石圾那里面虽然不如坡下、尾田这片,但也是仙霞贯难得的好地方,会有好日子的。……你将你的事跟学休说一下,看他怎么帮忙。”
朱贤德急急的说着,脚下迅速的后退,离开高寒梅身边,看都不看对方一眼,手指了旁边朱学休一下,就缩回了头,赶紧往前厅走。
开玩笑,人家一个年轻的妇女正在奶孩子你敢盯着看?仙霞贯的老百姓光是吐口水,就能把你给生生给淹死!
朱贤德那是落荒而逃。
高寒梅一时没有醒悟,看到昔日的贤德大少爷退步,初时以为对方是在推让,面上不由自主的显露出失落、难过。
谁知朱贤德跑进了厅门,嘴里才对侄子吩咐道:“学休,安排一下,……就说是我的意思,拿着我的名帖去领人。”
高寒梅顿时喜上眉梢,顺势就把孩子从腋下腾出,抱着就是猛亲。“宝宝,你爸爸就要回来了,……你爸爸就要回来了!”
高寒梅前一句还喜形于色,后面一句就说的泪眼婆娑,眼泪直流,哗啦啦的直下。
刚才光裕堂大少爷还在赶人,高寒梅还以为无望了,没想到朱贤德突然出现,又再次给了她希望,大喜大悲之下,一个不到二十几岁的妇女,怎么激动都不显得唐突。
朱学休看到她这样,情不自禁的鼻尖发涩。
“我今天这是怎么了,这不对啊。”
大少爷脑海这样想着,心里却是没有去追究,嘴上更是没有半刻停留。“曾克胜,你听到贤德叔的话了吧。过会找他拿名贴,去捞人。除了老婆婆的孙子,还有……对了,你是石圾的,你老公可是姓易,叫什么名字啊。”
朱学休说到一半才发现不知道高寒梅夫家的信息,赶紧问着对方。
“我是石圾里面的长坑的,都姓易,不比外面石圾有杂姓。我老公叫怀洋。”
“哦,那就将易怀洋一起捞出来。……”
朱家大少爷要捞人,院子里其他乡亲顿时围了上来,欲言欲止,目露期盼。
朱学休看到这种情况之后,略想过后,再次说道:“多带点钱去,把这些人的亲属都捞出来。……除了老婆婆的孙子之外,洋田、观田、福田那些姓刘、姓方、姓彭的人不要管,其他人的能捞多少是多少。”
“带着老曾一起去,他懂行!”
大少爷手指着院子里一众乡亲们对着曾克胜吩咐。曾克胜和管家老曾虽然都姓曾,但并不是一家人。他们一个是本乡人,一个却是外乡人。
“谢谢,谢谢大少爷。”
“谢谢大少爷。”
院子里顿时一片恭维和道谢声,还有人直接跪在磕头,让朱学休的心里略有好感,心头也轻快了几分。
不过他没有还礼,只是摆摆手,转身就进了前厅,不再理会他们。
“他妈的,这是要饿死我了!”
朱学休进了前厅,就闻到了屋里飘着的饭菜香味,非常诱人,朱学休只感觉一身都在痒,馋虫在动。
不过,看到双手和衣衫的血迹,朱学休只能改向,向后面的长厅走去,嘴里就叫开了,大声嚷嚷。
“番薯、番薯,你特么在哪,洗澡水准备好了没有?”
“赶紧的帮我准备!”
()
第40章 别动队的买卖
朱学休把身上的血渍洗去,重新洗漱过后,邦兴公等人已经开动,没有等他一起开饭。
饭局就设在后院,后院里有一棵枇杷树,很高很高,足有二十几米的高度,饭桌就摆在枇杷树下,一张八仙桌。
在党(防)和(止)国(和)家(谐)的革(再)命(防)宣传图册或电影电视里,经常能看到党和国家的工作人员坐着,面前摆着一张条形长桌,放着条凳,进行招兵、宣传工作。
这样的画面深入人心,几代人的记忆,但是这样的画面并不太符合史实,不符合赣南的民俗风情。
赣南人家里有两张桌子,一长条,一正条,若是有人相借,或者是搬动,必定是借出正条桌,而不是长条桌。
正条桌就是八仙桌,也就是家里吃饭的桌子,村里人红白喜事,想多办几个席面,都会找左邻右舍相借。
在冬天,临近过年,红白喜事多,八仙桌难得在家里摆上几天,多半时间是借出去了,要是遇上吉日,几场婚事、乔迁之喜同时落成,那是找遍几条村子才能凑够数量。
然而——
赣南人的长条桌不可能会借出去,因为它摆在卧室,江西人嘴里的银子、票子、票据以及贵重的东西都放在里面,万万不可能会借出去。
实木家具,重量很足,八仙桌和当书桌用的长条桌的重量几乎等重,有时候长条桌更重。八仙桌能够进行装卸、拆分,能分开带走,扛在肩上,跑的飞快。但长条桌不能这样,它是一体的,必须是两个人抬着出门,而且无处着手,不好用力,搬起来十分不便,很是笨重。
因此,如果工(和)农(谐)红军当年在赣南招兵,用的桌子十有八九不是长条桌,而是正方形的八仙桌。
解放前,赣南的饭桌都是八仙桌,能坐八个人,这个习俗一直延传到解放以后,到改革开放、新世纪初年,圆形桌才在赣南开始盛行。
到如今,赣南乡下已经看不到老式的八仙桌,就算有,也不是放在哪个角落疙瘩里生虫,或者早就被劈开做了柴火,变成土地的肥料,上面不知道长过多少茬庄稼了。
因为只有一桌,邦兴公据北而坐,高据上席,周祀民叔侄远来是客,两个坐在东边,朱贤德坐在邦兴公对面,等朱学休出来,直接就上了西座。
说到上席,全世界只有亚州,甚至是说受到中国儒家文化的国家和地区才有这样的风俗。
自古以来,因为上席的事情,不知发生过多少故事,有多少亲朋好友因此翻脸,又有多少人因此而洋洋得意。但是上席怎么去区分,估计有很多年轻人并不是太懂,这和方向、屋形有关系,不管是屋里屋外,只看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以及中堂方向,来确定上席在哪个方位。
赣南是丘陵地带,地理风水中又讲究建房要挂角,主院坐西北向东南,而且它的中堂也是在这个方向,所以主院的上席位置就在西北方。
或许是因为刚刚出了事情,而且出的还是人命,饭桌上很安静,只有默默的吃饭声音,而朱学休出来,也是二话不说,直接开动,他早就饿的头晕脑胀。
赣南请人吃饭规矩多,只要是主宴、正宴里,鸡鸭牛羊鹅猪都可以上,但猪头、猪耳朵、各类内脏不可以。赣南人家里常见的道菜、水濑菜、酸菜、霉豆腐通通不可以在正宴里上餐桌。
排骨可以上,但必须是油炸过,俗称烧骨子,一块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