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文盲的北宋生活 >

第73章

文盲的北宋生活-第73章

小说: 文盲的北宋生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了假期的最后一天,周赟便对魏拾遗说他要到宫里当值了,以后见面的时间没有多少,魏拾遗点了点头表示明白,还让周赟好好工作。
  大宋官员在过年有假期,七天,据说以前的假期时间比较长,明面上是七天,但是有些官员在过年的之后总会拖拖拉拉几天,于是就有十多天的时间。
  不过这一切被一位官员给改变了,那人不是别人,正是包青天包拯,包拯是个工作狂,到了过年也不会停下来休息,他看到那些个官员们耍得厉害,就向当时的皇帝仁宗提议把假期缩短,然后……仁宗允了,就变成了只有七天。
  官员们都上班了,普通人自然也要开始工作了。于是在短短的热闹了几天之后,大宋又恢复了之前的样子,整个汴梁只余下了年后的喜庆。
  魏家医馆也重新开张,李家酒家也重新迎来了客人,李记成衣店也开始制作精致的衣服。
  这天,魏拾遗正在给魏拾欢收拾东西,他给魏拾欢找了一个先生正是给她开蒙,那个先生是个女先生,这个时代女子虽说不能考取功名,但学习知识的女子并不少,魏拾遗就拖了熟人找了这么个先生,交了束脩,把魏拾欢送去读书了。
  然后,魏拾遗也该去太医局上课了。
  今年他已经重新换了一门专业,转到了王助教的门下,在他那里学习。一开始学习,就如同魏拾遗之前所猜测的那样,他在王助教那里学得非常顺利。
  他本来就是外科医生,自然学习外科才会进步神速,而不是学习中医的时候‘水土不服’。
  只是魏拾遗从书院出来的时候,居然看到了郑双成那白白胖胖的小少年,登时他就惊讶了,郑双成不是已经考核合格了么,怎么还在书院里?
  想着过年的时候郑双成还说他们不会怎么见面,结果现在就又见面了。
  魏拾遗看到了郑双成,郑双成自然也看到了魏拾遗。他一张白脸臊得红红的,支支吾吾的道:“我阿爹说我虽然考核成功了,但是成绩不怎么好,所以为了不让我成为庸医,就让我重新回书院再读一年。”
  既然还有这种事,不过好像郑双成考核的成绩是不怎么好,他之前也去看了一眼的,郑双成的名字几乎是排在最下面。
  魏拾遗沉默两秒,面色不改的说道:“没事,下次你一定会有个好成绩。”
  “……”郑双成都要哭了,“拾哥儿你这样安慰我是不对的。”
  魏拾遗眉头纠结在了一起,他不怎么擅长安慰人,想了许久又说道:“你阿爹这么做也是为了你好,来年你肯定能有一个好成绩。”
  郑双成:“……”
  还不如不安慰。
  “那……”魏拾遗试探道:“你想想我,我可是连考核都没过,你会不会感觉好点?”
  郑双成一抹鼻子,算是看明白了魏拾遗这不可救药的情商,说道:“不会!”
  不过经过这件事,郑双成的心情总算是没有那么低落了,正如同魏拾遗所说的那样,要是他学艺不精去救人,但是把人给治死了,那就不单单是学艺不精了。
  深吸一口气,郑双成很快就活蹦乱跳了,他对魏拾遗道:“拾哥儿,新年那会儿听说琉璃亭新出来了一个戏曲,我现在心情不好想去听听,你要不要陪我去?”
  “琉璃亭?”魏拾遗脸色微变。
  “是啊,就是琉璃亭,那家的戏曲最是好看,也有专门的大师编排戏曲,你还不曾去过吧,这次陪我一起,也算是长长见识。”
  魏拾遗想了想,道:“好。”
  接下来,两人就往琉璃亭去了。那琉璃亭的戏曲真的很好看,这次新出来的戏曲讲的是两个情投意合的情侣因为家庭缘故不得不分离,最后双双殉情的故事。
  上面那两人把生离死别,爱恨情仇表演得淋漓尽致,在下面观看的一众人都忍不住抹眼泪,到了高潮,男女主共同殉情的时候,郑双成居然夸张的哭了出来,不过那里面究竟有几分是为了戏曲而哭那就不得而知了。
  郑双成顾自沉浸在自己的思绪里,也就没有注意到一边的魏拾遗情绪变化。
  其实这戏曲,魏拾遗是看过的,只是当时他陪着的人不是郑双成,而是周赟。
  新年那几天,周赟就让他陪着来看了一场这戏曲,当时他觉得没什么,毕竟在现代看过的电视不计其数,各种故事也数不胜数,这戏曲里面表演的故事算是老套,没有新意的了,可是现在,魏拾遗却觉得有些不同。
  尤其是身边坐着的是郑双成,越发的让他觉得他和周赟来看的时候不一样。
  说起来周赟已经去宫里上班了,他们下次见面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或许是这几天。朝夕相处,猛地不见周赟,魏拾遗突然觉得心里空落落的。
  “拾哥儿,你在想什么呢?”
  魏拾遗正沉浸在自己思绪里,突然听到了郑双成的声音。
  郑双成再次问道:“拾哥儿,我们该走了,你刚出神想什么去了?”
  魏拾遗连忙回道:“没想什么,就随便想了想。”
  “嘻嘻,我知道你在想什么。”郑双成一脸促狭,“你定是看见了台上的表演,心里也想小娘子了。”
  没想小娘子,倒是想了小郎君,魏拾遗暗忖。
  不过被郑双成这一打岔,魏拾遗倒是没有继续想下去了。
  接下来的时间,魏拾遗便数着时间过日子,一月,二月,三月,四月……,四个月时间说快也不快,说慢也不慢,在不经意间,就到了四月。
  熙宁二年二月,宋神宗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王安石提出当务之急在于改变风俗,确立法度,提议变法,宋神宗赞同。为指导变法的实施,设立制置三司条例司,统筹财政。同年四月,遣人察诸路农田、水利、赋役。
  魏拾遗知道这些变化,一是因为周赟那里时不时的给他一些消息,二是王安石最近变得繁忙,他偶尔和他见面,都见到王安石伏在桌上书写。
  说来其中还发生了一件让魏拾遗高兴的事,那就是魏拾遗去见王安石的时候,那王老先生让他站在一边给他研磨,偶尔还会在写东西的时候分神教他一些诗词,虽说魏拾遗不怎么听得懂,也不能看王老先生写了什么,但是这份信任却让他很是高兴。
  心中有高兴的事情就想和人分享,只是郑双成他们不行,魏拾欢不行,李三叔他们更是不行,唯一能分享这件喜事的竟然只有周赟。
  于是等周赟休沐,魏拾遗就半遮半掩的把这件事告诉了他。
  周赟听完,脸色都微微变了一变,“王老先生让你给他研磨铺纸?”
  魏拾遗点头,对周赟的变化有点不明所以,“是的,怎么了?”
  “你……”周赟罕见的叹了口气,他说道:“要是你学识好一点,你说不定就会成为王老先生的学生了。”
  魏拾遗惊了,学、学生?
  周赟的失望溢于言表,告诉魏拾遗还真是这样。魏拾遗如今给王安石做的那个活计可不是什么人都能做的,自古以来,书房都是一个人很重要的地方,除非很信任的人,不然都不能进去。
  而书写的时候更是如此,非得有意教导或者信任的人,都是不能进去的。要是魏拾遗在诗词歌赋上面有造诣,说不定王安石就会收他做徒弟。
  听到周赟这么说了之后,魏拾遗去王安石那里的时候更是勤勉,也因为这个猜测太过于惊天骇俗,就给魏拾遗的心情造成了一些激荡,于是就偶有走神。
  王老先生那种孤僻的性子,怎么会想起收学生,还是他这种学生,魏拾遗不敢相信。
  然后魏拾遗走神的时候就被王安石给逮住了,王安石是个严肃的人,在工作的时候也极其认真,于是就问魏拾遗为何走神。
  不知道是不想撒谎还是他想验证什么,魏拾遗就脸皮发烧的说了下那天他和周赟的那个荒谬猜测。
  王老先生当即就哼了一声,说:“我怎么就不能收学生了?要是你真的考科举,我真是得收你当学生,看你这不争气的样子!”其他老师对于收学生这件事提议都会比较委婉或者隐晦,到了王老先生这里,竟是这么直白。
  魏拾遗:“……”他好像也不是没有那么不争气。
  “还有你这个身份,考科举不行,入药监局也不行,随便一个人都能欺辱你。你把精神放在那种微末小事上面,学识怎么可能会精进!别说学识,说不定还不能考核合格,从太医局里出来。”
  提及考试失败,魏拾遗有些尴尬。不过他好像也有点知道为什么王老先生会这么做了,王老先生极其护短,这些时日他们的关系也不错,那次他被陈三算计,陈庆要不是看在王老先生的面子上是不会改口的,所以种种加起来,他就生出了护着魏拾遗的心思。
  然后也还有一件事,那就是听说王老先生有个夭折的幼子,如果那幼子没有夭折,算起来也和魏拾遗的年岁差不多大,因此,王老先生的心思就更多了一分。
  当然,这个消息是真的还是假的,那就不得而知了。
  王老先生不停的数落了魏拾遗好久才停下来,然后把魏拾遗直接赶出了书房,自己做事去了。
  不过经过了这事,魏拾遗明白了一件事,那就是王老先生是真把他当学生看的,而王老先生则是他的老师。
  四月一到,如同周赟之前告诉魏拾遗的一样,神宗和王安石已经开始了。大宋各路的官员监察农田、水利、赋役,汴梁自然也不例外,有好几次,魏拾遗都看到有官员从街边经过,然后去商家调查赋税等。
  这经历大宋好几年的王安石变法,终于开始了。
  监察农田、水利、赋役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着古代交通不利,这些圣旨颁发下去,开始实施,到出结果,期间所需要的时间并不短。
  四月开始监察,一直到七月才真正的下达了第一条变法:均输法。
  均输法:设立发运使,掌握东南六路生产情况和政府与宫廷的需要情况,按照“徙贵就贱,用近易远”的原则,统一收购和运输。
  均输法,顾名思义就是由朝廷掌握各路上供朝廷的货物,并且根据当时各地的情况进行采购,若是贵了,就在近处买,便宜了再去那边买。
  在王朝时代,地方都是要给中央运送财物,以供中央需求,这就是‘输’,可是这上供就意味着输送的东西有品种和数量的要求,这就会有一定的弊端。
  因天气地域原因,那个地方每一年的收成都会有很大的影响,这个影响就直接造成了当时货物的价格,多则便宜,少则贵。如果按照老办法输送和购买,如果那地方的货物少,那么朝廷就会花多余的钱去购买那种物品,但若是用这个新办法,那么朝廷就可以在其他的便宜地方购买,然后卖到贵的得去,这样一来,朝廷就能赚取这中间的差价,丰盈国库了。
  按道理来说,这个办法是好的,王安石改变的这个法度便利了朝廷,也便利了平民。可是也有弊端,那就是损失了商家的利益,剥夺了商贾对市场的操纵和对民众的盘剥。
  商家有时候就靠着这个赚钱,要是朝廷进行了干涉,那么他们就不能提升物价赚钱。
  不过在大局之下,商贾的利益倒是可以忽略了,因此这一条举措倒是没有多大的负面影响,反倒是利民利国,减少了纳税人的负担,又增加了政府收入。
  这经历大宋好几年的王安石变法,终于开始了。
  说来这条举措也很不错,因为国家介入运输这件事,许多地方的物价就攀升不上来,其中就有水果市场的调配。
  比如有一个地方的水果泛滥,就有其他地方地区的水果供应不足,而在这个措施下来之后,汴梁这边也受到了影响,比如他们也吃上了一种水果——葡萄。
  根据秦岭——淮河线划分,汴梁算是属于北方,算是温带热风地区,有些水果在北方不易成长,在南方才能生存培育,因此有时候汴梁的水果很是昂贵,葡萄就是其中一种。
  往年葡萄的价格很贵,今年的葡萄价格却是便宜了几大几十个铜板。这对于富贵人家来说不算什么,但是对于普通人家来讲却是省了许多的钱。
  在现代有些地区的葡萄价格都不便宜,更别说交通更为不便利的古代了,因此这水果价格下来了,许多不舍得买的人便跟着买了。
  魏拾遗也买了一两串回来和魏拾欢分着吃,不由得感叹道:这个也算是国家在做生意了吧。
  接着他突然想到,王安石变法的主要目的是改变大宋积贫积弱的局面,那么接下来他要颁布的变法也是为国家赚钱吗?


第66章 066 学武术自保
  国家缺钱; 王安石有这种做法也实属正常,但是如果长期的强制性扰乱市场经济,那么就会惹得民怨滔天; 而商人也会对国家产生一丝埋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