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重生大亨崛起 >

第212章

重生大亨崛起-第212章

小说: 重生大亨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航运业是一种比房地产更看重金融杠杆的行业,正常情况下,买一艘轮船需要几千万美金的资金,所有船务公司都是通过银行贷款来支付这笔资金,船到手后再经营还债。
  海而运行业是一个波动极大的行业,造一艘大型轮船周期需要2…3年,但经济的起伏不需要,全球经济发展良好之时,货运量会迅速上升,货轮或者油轮数量立刻捉襟见肘,这种时候,运价暴涨,一艘10万吨的集装箱货轮去一次美国就可以获利数百万美元,一艘轮船,3年时间就能回本。
  70年代,一艘20万吨的远洋运输油轮造价高达6000万美元,当时的包玉钢旗下有8艘这种巨型油轮,任何一个价值都堪比中环的摩天大厦,当年的怡和集团,曾经意图以康乐大厦(70年代香江最高大厦)与包玉钢交换一艘这种大型油轮,却被后者拒绝,因为当时油轮价值远超过当时的康乐大厦。
  这件事,据说包玉钢后悔了一辈子!。
  但相反的船运危机就是之前轮船吨位不足,导致了大量船务公司向造船厂下订单,几年之后,大量的新船下海,而这时,全球经济却开始缩水,货运量大幅度降低,海运危机就正式降临。
  80年代初,只是欧洲,轮船吨位过剩就超过一亿吨。
  而且轮船不像大厦,是必须投入资金大量维护的,停在海上更容易损坏,甚至连停船都是一笔巨额投入。
  因此,危机降临之时,大量的船务公司根本就养不起那么多停在海边的货轮,只能排着队,将轮船送去拆掉。
  董家的情况就是如此,旗下轮船大量搁置在全球各大港口之外,订单萎靡,而且董浩云去世之前,为了超过上一任世界船王包玉钢,不惜大幅度借贷购买新船、吞并海外船务公司,因此,欠下了14亿美元的债务,按照目前东方海外公司的规模,早就已经资不抵债。
  董浩云去世后,其二儿子董建华接手了整个公司,他可以说是最苦逼的“富二代”,最近一年,为了还债,几乎费尽了一切心思。
  霍营东说道:“老董的突然去世,给他们家族留下了不小的麻烦,我准备注入一笔资金,帮他们公司走出困境,所以想问一下三位,有没有兴趣一起投资?”


第395章 鸿门宴(4)
  “投资东方海外?”徐志没有直接回答,沉默了片刻。
  李嘉成皱了皱眉头,说道:“霍生,我这一辈子都没有和航运业打过交道,对航运也是一窍不通,对于不了解的行业,我不想随意投资。”
  霍营东笑道:“当然,投资第一重要的不是赚钱,而是风险,所以今天我特意和包生一起,包生可是这方面的专业人士,两位可以听一下他的意见,如何?”
  徐志道:“专业方面的知识我们也听不懂,我就想先问一下,包生你准备投资多少?”
  包玉钢笑着摇头道:“我没有投资。”
  “这样的话可没有什么说服力。”徐志轻笑道,旁边的李嘉成也轻轻的点点头,显然同意徐志的观点,大家都是商人,你这个专业人士都不投资,凭什么让别人去投资啊!
  包玉钢解释道:“并不是我不愿意投资,而是我的身份,与当年的董浩云就是竞争对手,如果我这个时候提出入股东方海外,估计传媒极有可能会造谣我意图吞并东方海外,董家现在的两兄弟也有可能有同样的想法。
  现在的东方海外已经负债累累,最重要的是团结一心想办法解决目前的困难,我这个时候去入股,只会造成更大的混乱,反而可能会导致公司出现更大的问题。”
  徐志道:“包生考虑的的确很全面,不过东方海外目前的负债太高,整个航运业也是一片死寂,这种时候,可不是投资的好时机。”
  霍营东道:“徐生,东方海外的负债的确高昂,可它的资产也一样丰厚,150艘大型轮船,包括远洋油轮、集装箱货轮、散装货轮以及豪华旅游邮轮,总吨位超过一千万吨,现在这段时间因为航运市场不景气,导致所有的海轮估价偏低,这个时候入股,价格可是非常的低廉,只要熬过这场航运寒冬,那么必然可以获得非常可观的回报。”
  徐志笑道:“既然有这么高的回报,霍生为什么要带上其他人一起玩呢?”
  霍营东说:“徐生,东方海外目前最大的问题,不是没有订单,也不是没有业务,而且庞大的银行负债,因为整个国际市场运价降低,导致公司利润率大降,目前所有的利润都必须用来还贷。
  同时,日本、加拿大、美国的数家银行一直在大力催债,银行这边的事不解决,那么整个东方海外根本就没有办法安心的渡过这一场危机。”
  徐志明白了一点,说:“所以董家喜欢能够获得一笔资金来稳住背后的银行?”
  “是也不是!”霍营东道:“需要钱自然是真,不过也希望能够有强力背景人够进入”进来,以稳住催债银行。”
  徐志接着问道:“就算稳住了又如何,现在的航运市场,什么时候能够恢复,也是个未知数,董家一百多艘轮船,所有的维护成本都远高于每天的营收,即使目前还有业务,但未来可是未知,我们投入了一大笔资金,又怎么能保证东方海外能够支撑到航运市场恢复的那一天?”
  霍营东道:“徐生考虑的的确很周到,不过订单方面,徐生不用担心,因为这次入股,我只是明面上的人,这背后可另有其人。”
  徐志问:“什么人?”
  霍营东笑道:“什么人不方便说,不过我可以保证,只要这次入股成功,那么整个东方海外集团会接到大量来自内地的巨额运输订单,足以支持整个集团正常的运营。”
  此话一说完,所有人都明白了过来,这背后之人必然就是内地政府。
  内地收益于改革开放,近年来每年的进出口货物总量连破新高,每年以,30%的速度高速增长,虽然国内已经有了一家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以及一些省级的船运公司,但总规模远不足以支持整个内地的需求。
  同时,国内刚刚改革开放,中远航这种大型国企即使想大规模扩张也不太可能,主要是受限于资金,国内目前造船业虽然发展迅速,已经能造万吨的轮船,但目前国际市场上的主流运输皆是10万吨货轮,而如果是油轮,早在70年代,国际造船公司就已经在生产20万吨以上的油轮。
  不能自产,那就只能外购,在80年代之前,远洋运输轮船的价格非常的昂贵,动辄几千万美元,只拥有几十亿美元外汇的内地政府不可能随意将美金花在这种地方。
  但现如今,海运危机爆发,船灾降临,对于内地政府来说,或许是一个难得一遇的好机会。
  对于商业船王来说,船灾降临之时,最大的麻烦就是没有足够的订单来维持整个船队的运营,资金链易断裂,银行一旦催债,就是鸡飞蛋打的结局。
  不过对于内地来说,什么都缺就是不缺运输订单,在这种时候,以低价入股甚至控制一家大型远洋货轮,好处非常之多。
  第一,虽然目前的造船业也收到了海运危机的影响,但国际船厂即使零利润造船,这成品价格也不会低太多,大量购买新船也极为的消耗政府的外汇资金,所以入股现有的大型船务公司,可以以极低的价格,控制大量的远洋货轮及油轮。
  第二,则是内地的远洋运输公司,可以借着这次机会,充分的学习和吸收海外同行的经验。
  想清楚了这一切,徐志笑问道:“霍生,既然这样,那为什么还需要我们来一起投资?”
  霍营东说:“徐生,东方海外目前的问题,订单的缺乏可以由内地方面来解决,但目前欠各大银行的14亿美元贷款,实在是过于庞大,所以,我们希望能够引进更多有实力的投资者,来一起解决这个问题。”
  徐志皱眉道:“你不会让我们替东方海外担保这么一大笔贷款吧?”
  霍营东摇头笑道:“当然不可能,徐生,放心,有一件事你可能不知道,董建华已经与17家银行团谈判成功,银行团答应会最大幅度的帮助董家,重新扶持东方海外,以保证大家的共同利益。”


第396章 鸿门宴5
  “厉害!”徐志也不由的心里暗道一声。
  东方海外是全球排名前十的船务公司,董浩云是曾经全球第七的船王,甚至在82年,他的船只吨位已经超过了正在弃舟登陆的包玉钢。
  这一切规模的急剧扩张,就是背后诸多银行的联手之作,从欧洲到美洲,从日本到湾湾,东方海外一共欠下了17家银行一共14亿美元。
  在正常经营之时,银行自然希望你贷的越多越好,但现在碰到危机,所有的银行都急着抽贷,这正是大量公司在经济危机时倒闭的根本原因。
  只不过“贷大欺银行”,14亿美元的巨额债务,这十几家银行谁也不敢真的鱼死网破,要不然,大家都没好果子吃。
  现任东方海外的董事长董建华第一天从亡父董浩云手中接过公司,就一直在试图解决这笔庞大的债务,面临着诸多大型银行的逼迫,董建华先后利用各银行之间的掣肘,花费了半年时间,一家一家的攻破了各大银行,不但让他们答应了短时间之内不再逼债,还劝服了以汇丰为首的银行团再次给出了38亿港元的信贷。
  未来的第一任港督,商业能力之强,让人佩服至极!
  当然,贷款永远是贷款,更不用说是这种紧急时刻的快速放贷,即使董建华的能力再强,银行也不是傻子,没有足够的利益,他们也不可能答应。
  所以虽然暂时稳住了银行团,同时也获得了部分资金,但资金方面的压力仍然很大。
  徐志接着问道:“那不知道需要投资多少?”
  “徐生如果有兴趣,可以最高获得东方海外10%的股份,至于价格,应该在1。5…2亿港元之间,具体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谈判,现在我只是征求徐生的意见而已。”霍营东见徐志有了兴趣,笑着解释道。
  “好,我会安排人去进一步了解具体情况。”徐志点头答应道,10%的股份,已经变成了纯粹的商业投资,不可能获得东方海外的控股权。
  况且,真正能够拯救东方海外的,并不是这一笔入股的资金,而是来自于内地的无穷海运订单,没有这个,再投入几十亿港元,也未必能够救下东方海外。
  更不用说,这董家的二公子,将来可是香江回归之后的第一任总督,与内地关系密切,现在能够在危机的时候,入股他家族的企业,也算是得到了一份人情,同时这笔投资的回报还是很高的,到了90年代初期,世界航运业恢复,东方海外熬过了寒冬,重新振作了起来,股价比起现在,也是连番了数倍不只。
  霍营东道:“好,徐生如果能加入进来,我们这次绝对是如虎添翼,不过有一件事还得麻烦徐生?”
  “什么事?”徐志问道。
  霍营东说道:“董家现在的问题是资金链出现故障,现金周转不过来,唯一的办法就是开源节流,开源方面,内地一方虽然答应会有部分订单,但价格方面可不会有什么优惠,完全是跟着市场来决定,所以更重要的就是节流,所以希望徐生旗下的码头,在收费的时候能否给个优惠?”
  “可以。”徐志想了想后答应下来,又说道:“不过,作为交换,如果将来东方海外走出了困难,未来就必须全部停在我和黄的码头之上。”
  和黄的码头业务占了香江一半的业务,但也不能说是完全垄断,以现在部分的让利,换取将来一个大型船队长期的合作,也是划算的,更不用说,投资东方海外本身就不只是经济目的。
  霍营东笑道:“好,没问题。”
  接着,他转过头来,问李嘉成道:“李生,不知道你有没有兴趣,也进来玩上一笔?”
  “有了徐生的参与,根本就不差我这点钱啊!”李嘉成笑着回绝道:“霍生也知道,我长江实业主要的业务就是地产,最近一年来,这香江的地产公司,日子可都不好过啊!”
  霍营东点头说道:“明白,这件事我不强求,答应则更好,不答应则罢。
  不过,我听说李生还是在全力支持汕头大学的兴建工作,即使现在公司出现资金困难,也没有丝毫的后退,霍某也是非常佩服的。”
  “哪里,为国家的教育做贡献,应该的。”李嘉成笑着说道。
  “李生,如果资金方面有什么困难,我可以支持一点。”徐志说道。
  李嘉成看了看徐志,摇头道:“多谢徐生你好好意了,一所大学我还是能承受的起的。”
  徐志笑了笑,没再多说什么。
  投资汕头大学,是李嘉成一场巨大的政治投资,从经济上来说,这件事没有任何的回报,但无论是在名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