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丰碑杨门 >

第743章

丰碑杨门-第743章

小说: 丰碑杨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才短短些一个月有余,就有上千人涉及在其中。

    幸亏杨七发现的早,这要是让它在民间流一圈,燕国会变成什么样子,他都不敢想。

    杨七冷冷的看着这一切,他静静的等着彭湃将最后一些种子查抄回来以后,一起解决。

    然而,彭湃回来的时候,却带给了杨七一个坏消息。

    “陛下,属下奉命追查此物,发现此物最后一批种子被倭国奸细所藏。属下追到了倭国使馆,被倭国使者拦下。

    事关外事,属下不能决断,还请陛下示下。”

    杨七咬牙道:“告诉他们,尽数交出此物,朕既往不咎。他们若是冥顽不灵,你就带人给朕杀进去,然后带着他们的尸体和此物过来见朕。”

    彭湃愕然道:“陛下……这么做,会不会引起其他使臣不满。除了大晋、大蜀的使臣已经归国之外,其他藩属国的使臣还在京城。

    咱们这么做,要是传出去了以后,怕对陛下名声不利。”

    杨七虎目落在彭湃身上,斩钉截铁的道:“在这件事上没得商量,谁在这件事上跟朕作对,朕就杀谁。”

    杨七心意已决,彭湃不再劝谏。

    “喏~”

    彭湃当即下去,带人去倭国使馆。

    倭国使臣,拒不让燕国兵马进入使馆内搜查。

    彭湃一声令下,率领着兵马杀了进去。

    倭国使馆内所有人,被尽数诛灭。

    举国哗然。

    然而。

    罂粟的种子依然没能全部追回来。

    因为彭湃在查证的时候发现,有近半斤的种子,被倭国使臣派人率先运送往回倭国去了。

    杨七得知这个消息以后,勃然大怒,“遣铁蹄四出,赶在倭国人回国之前,将此物给朕全部追回来。就算是追到了倭国本土,也得给朕全部弄回来。

    少一丝一毫,朕就灭了倭国。”

    “喏~”

    彭湃当即下去,发动了所有的暗子开始追此物。

    杨七就在棚园里一直等着。

    所有人陪着杨七在棚园内一直等着。

    这一等就是七日。

    燕国的铁骑,在倭国人登船之前,追上了倭国人,带回了最后的罂粟种子。

    然而。

    杨七的举动被有心人注意到了。

    他们觉得能让杨七费尽心机查处的东西,一定是好东西。

    于是乎,在铁骑送种子回燕京城的路上,遭到了不少埋伏。

    当看到了护送种子归来的铁骑满身伤痕的时候。

    杨七怒不可执。

    “朕的燕国,还真不是铁板一块,居然有人敢阻拦朝廷的兵马。给朕严查,在这件事上,朕杀多少人都不在乎。”

    追回了所有罂粟种子,密探们又开始追查截杀铁骑之人。

    最终查到了一群胆大包天的裁撤的旧将。

    杨七命人在棚园里挖了一个大坑,灌了半坑水,倒了十大车石灰,将那些贼人和罂粟,一起埋进了坑里。

    历经半个月有余,此事才告一段落。

    杨七也长出了一口气。

    值得惊奇的是,杨延琪在这个时候诞下了一个男婴,母子平安。

    杨七大喜,在赐下了许多赏赐以后,招来了寇准。

    罂粟的出现,让杨七惊醒。

    开海获利巨大,可是潜藏的危险却防不胜防。

    杨七能查处燕国内的罂粟,却查处不了全世界的罂粟。

    有关海关的建立,已经迫在眉睫。

    而寇准作为鸿胪司专管海事的主官,这件大事自然而然就落在了他身上。

    棚园里。

    杨七在处理了罂粟以后,并没有急着离开。

    而是一边跟寇准商量海关的事宜,一边将棚园里栽种的来自海外的物品一一做了辨认。

    凡是杨七能认识的东西,他都给出了明确的指示。

    诸如红薯、土豆、辣椒、玉米等产物,杨七在让燕京大学堂的农科教授们做了土地实验以后,就让他们推行往全国。

    有这一批农产出现在民间,相信百姓们会变得更加富足。

    至少在吃上面,不会再发愁。

    而辽东数百万亩广阔的田地,种植出来的粮食,足以堆满朝廷的粮仓。

    而其他一些诸如烟草之类的东西,杨七只是让农科教授们少量种植,并没有推广。

    值得一提的是,杨七在居然发现他们培育出了橡胶树。

    橡胶树可是有大用。

    杨七让人因地制宜的耕种。

    还有一些杨七辨认不出来的物种,杨七让教授们适量耕种,以便于观察。

    当杨七辨认完了棚园里的产物以后,他跟寇准商量的海关的事宜,也商量完了。

    然而。

    杨七却没急着离开棚园,而是踏上了那一条他在入棚园的时候发现的小路。

    已经凝固的水泥路,杨七踩在上面有些恍惚。

    杨七一直有造出水泥的想法,但是他却一直忙的顾不上。

    然而,他却没料到,有人竟然提早弄出了水泥。

    那是一个老实巴交的学子,朴实的让人在他身上看不到一点儿亮点。

    他是燕国最高学府里面的学子,应该算得上是燕国文化人中最骄傲的那群人。

    可是他身上有点儿也没有骄傲的样子,反而像是一个经久的民夫,可怜巴巴的蹲在地上。

    杨七在棚园里待了半个月,他就在这路边上待了半个月。

    而他身边看押他的两个侍卫,也守了半个月。

    他没有逃,也没有喊叫,脸上反而有一种认命的妥协。

    杨七走到他身边的时候,他下意识的颤抖了一下。

    “你叫什么……”

    “刘亨……”

    “你知不知道你干了什么?”

    听到杨七如此问。

    刘亨终于抬起了头,他看着杨七的目光里透着一股子黯然,“我只想把路修好,我没做过伤天害理的事情。”

    “为什么这么说?”

    “他们都说我傻,说我笨,说我固执,甚至有人说我是托关系进的燕京大学堂。”

    “哦?”

    “因为他们觉得我用石头烧成的灰造路,有点傻,有点多此一举。同窗们笑我傻,教授们也说我傻。他们不愿意跟我来往,更不愿意跟我待在一起。

    可是,我真的不傻!我觉得我比他们更聪明,只是不太会为人处世。”

    “你为什么觉得你用石头烧成的灰造路,不是愚蠢的举动,反而是聪明的举动?”

    “因为用石头烧成的灰造路,可以造出坚硬的像石头一样的路。这样朝廷每年就不需要一次次大费周章的修葺土路了。”

    “是吗?”

    杨七蹲在了石灰路断裂的地方,随手扳下了一块,冲着刘亨扬了扬。

    “似乎没你说的那么坚固。”

    刘亨神色黯然的低下头。

    杨七笑了,“或许你可以尝试一下,在石灰里面加上石子和沙子。那样的话,你造出的路会更坚韧。”

    刘亨懵了懵,眼前一亮。

    杨七再次笑道:“怎么想出了用石头造路?”

    刘亨笑了,“因为我兄长在陛下麾下当过兵,当年他跟随陛下一起攻打过幽州城。陛下火烧幽州城的事迹,他经常跟我讲。只是我没学会火烧幽州城的智谋,反而对以火碎石产生了兴趣。”

    “那你知不知道,一旦朝廷采用了你造路的办法,将会花出去海量的财富。或许你那些同窗、教授,就是看到了这一点,才说你傻。”

    杨七盯着刘亨笑道。

    刘亨乐呵呵道:“但是路修好以后,车马的速度变快了,朝廷会得到更多的收获。”

    “你说的没错,你果然比他们聪明。”

    “那是自然。”

    “那你可知道我的身份?”

    “草民刘亨参见陛下。”

    杨七亲手搀扶起了他,笑道:“从今日起,你就不是草民了,而是朝廷委任了四品大匠官。”

    “臣多谢陛下厚爱。”

    “你不必谢朕,朕应该谢你才对。你在用你的坚持,造福燕国。倘若你在同窗们的嘲讽下,放弃了这条路,或许你就没机会出现在朕的面前。下次记得,别再用这种办法引起朕的注意了。你猜到朕会到棚园一行,所以就特地在这里修路,让朕注意到你。这种做法虽然不错,但是朕不喜欢。有好东西就大胆的往上进献,咱们燕国不黑暗。”

    “臣谨记陛下教诲!”

 第0918章 刘亨带起来的发明热潮

    (全本小说网,HTTPS://。)

    天才是疯子,蠢材是傻子。(全本小说网,https://。)

    然而这世上,傻子总是比疯子多,于是乎很多时候傻子就成了统治者。

    而疯子自然而然就变成了被针对的对象。

    他们不是被扼杀,就是被强迫变成傻子。

    刘亨就是一个傻子堆里冒出来的疯子。

    没有燕国存在的话,刘亨这一类的疯子,大概会被强制的变成一个跟其他人一样只懂教条、墨守成规的傻子,也有可能在重压打击下,变成一个默默无闻的人。

    祖先的聪明才智从不弱于人,只是因为有一群自认为聪明的傻子,总是对他们横加指责、横加阻拦、强力扼杀。

    这才导致了在千年以后,我们被人欺凌。

    杨七就是不想再重蹈覆辙,所以一直在为改制做奋斗。

    前半段路,已经被他用血肉趟平,后半段路,需要刘亨这样的疯子帮忙。

    杨七回到了皇宫以后。

    刘亨从平民之身,一跃成为了四品大匠官的事迹,就有春风拂晓般,席卷了燕国大地。

    许多官员们跳出来劝解杨七,说这不符合规矩。

    他们并没有说错。

    因为杨七做法,跟他亲自颁布的燕国官员考核制度相驳。

    杨七一纸诏书出宫,告诉了所有燕国臣民,大匠官等类似的职务,并不列入朝堂,他们会分别供职在四大学堂,以及雁门关等地。

    他们对朝廷做出的贡献,足以让朝廷供养他们到老。

    那些跳出来劝解杨七的官员得知此事以后,纷纷摇旗硒鼓。

    而那些潜藏在民间的疯子们,却动了起来,因为在刘亨这件事上,他们看到了被认可的希望。

    一时间。

    民间的疯子们纷纷拿出了藏了许久的研究成果,献给了朝廷。

    杨七并没有让他失望,他亲自从雁门关调来了汤工等大匠,对民间献上来的研究成果做了评定,凡是利国利民的研究成果,杨七皆赐予了不同的匠官爵位,同时招录了他们到四大学堂内供职。

    而在这期间,还有那么一小撮的人被悄悄的吸纳进了雁门关。

    百姓们的智慧是无穷的。

    在升官发财的激励下,一场发明研究的热潮,在燕国处处上演。

    杨七就像是一颗青松,稳稳的扎根在皇宫里,看着一切变迁。

    论知识而言,他脑海里的知识,应该能超过世上任何一个人。

    发明创造的话,也没有人能比的上他。

    可是人力有穷时,他管理一个庞大的帝国,就已经让他精疲力竭了,再去费心搞发明创造,会被累死。

    而且他一个人的研究成果,远远比不上全民一起研究的成果。

    他能做的,就是在适当的时候,用他庞大的知识储备,对一些他看着有用的东西,做以指导。

    皇宫里。

    杨七在摆弄一张燕京城的地图,地图很庞大,囊括了燕京城的每一个点,细小到一个小小的拴马石都体现在图上。

    刘亨在一旁,拿着纸笔在写写画画。

    “算出来了吗?”

    杨七头也不抬的发问。

    刘亨停下笔,望着最终得出的数字,艰难的吞了吞口水,“陛下……臣……”

    仅仅说了三个字,刘亨就不知道该怎么说下去了。

    杨七抬起头,笑道:“怕了?”

    刘亨点点头,脸色发苦,“臣有些异想天开了……”

    “哈哈哈……”

    杨七朗声大笑,提醒道:“你只是一个大匠官,并不是朕的户部尚书,修建燕京城所需要耗费的钱财,不论有多少,都不是你应该在意的。”

    刘亨低下头,沉默不语。

    “说说吧,多少。”

    “修通沟通燕京南北的大道,总长足有一百三十二里,需要三百五十二万铜币。”

    刘亨喃喃的汇报。

    三百五十二万铜币跟燕国库存的金银比起来,仅仅是九牛一毛。

    可不论是杨七,还是刘亨,他们的目的都不是仅仅只修建燕京的南北大道。

    他们的目标是全国境内。

    以燕京的花费为基数的话,全国的道路修建下来,所需要的就是一个庞大的天文数字。

    “修!”

    杨七拍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