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武侠电子书 > 我不求仙 >

第45章

我不求仙-第45章

小说: 我不求仙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黄学恒黄典吏虽然升了官,却并没有换新房子,依然住在衙门后的老屋,他心里清楚,自己虽然当上了典吏,也算个正经八百的官了,但是在这鄞县城中,有的是比自己官大的,钱多的,背后靠山硬的,太过张扬,没有什么好处。

    这天,黄学恒吩咐老仆给自己准备车马,准备赴州府,临行前,他翻出一个箱子,取出里面的东西,细细把玩着,那几件东西,正是郭大路让浩哥儿送来的几面镜子。

    黄学恒在阳光下捧着那面“碎星镜”—这就是周木匠用打碎的镜片做的镜盒,郭大路取了这个恶俗的名字……一双老眼让反射的星星点点阳光刺激得都流出泪来,好东西,真是好东西啊,黄学恒的眼光越来越贪婪,只想一把抓起这几面镜子,挖个洞把它们埋起来,这可是能传之子孙的宝贝啊!

    不过,黄学恒不愧为积年老吏,很快冷静下来,这样的宝贝可不是自己这样的小官有资格拥有的,硬留下来,只会遗祸后人,这样说起来,郭大路这小子,非同凡人啊,小小年纪就能看得这样通透,毫不迟疑就将所有的镜子都交给了自己,丝毫不留恋。

    这份心性,当真是令人稀奇。

    却不知道他那师傅山中老人又是何等样人物,居然教得出这样的徒弟来。

    黄学恒如今已经坚信郭大路不是逃奴,而是异人的不记名徒弟了,别的不说,哪个逃奴手里也不可能有碎星镜这样的宝贝--就算这碎星镜是郭大路从主家偷来的,他也只会隐名埋姓远走他乡,将脏物卖给外洋的番人,也不可能交给自己,到州府四处送礼。

    黄学恒正在把玩,老仆在门外报:“县学李夫子上门拜会。”

    李夫子?黄学恒想了起来,是那日在街上为自己的标点符号辩护的李华夫子,其人字文广。此前,黄学恒与李华并没有多少的交情,黄学恒只是个笔贴式,李华是学里的夫子,说白了就是个教书匠,虽然称得上是同僚,却很少交往。只不过,当日李华当街斥责那名为难黄学恒的士子,却是黄学恒欠了他一份情。

    黄学恒忙道:“快请,快请。”

    黄学恒收起装着镜子的木箱,李华正好迈步而入,远远拱手道:“百竹先生,有扰有扰,我看那门口有车马,可是要远行?没想到做了恶客。”

    黄学恒走到门口相迎:“文广兄上门,本该倒履相迎才是,请坐,请坐,来人,上好茶。”

    黄学恒和李华入坐,寒暄了几句,其实两人平时并没有交往,交浅,自然无法言深,黄学恒正在琢磨这李夫子为何突然上门--这李华在县学中为人正直,而且颇有些才华,教书也是本本份份,今日突然上门是何事?难道是看到自己升官,想找自己走走门路?那他也该找学官才是。(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六十八章 代师授艺(一)

    (全本小说网,。)

    李华突然咳嗽了几声,从袖里摸出两张纸:“百竹先生,文广此来,是为了请教此物。”

    黄学恒一看,李华掏出来的是两张草纸,这两张草纸他再熟悉不过,正是署了他名字的积肥法和标点符号法。

    黄学恒脸色顿时一冷:“文广兄,我早就言明,这积肥法和标点符号法,是我从家传古籍中看来的,可惜的是,那古籍早已经遗失,你想借阅却是不能了。”—这段时间,经常有人上门向黄学恒借阅那两本根本不存在的古籍,已经让黄学恒不胜其烦了,所以他直接就开口拒绝。

    没想到,李华却是一愣:“古籍?不、不、不,百竹先生误会了,我并不是为古籍而来。我是想请教百竹先生,这草纸上的文字,是如何印刷上去的。”

    黄学恒一怔:“什么?这草纸上的文字印刷有何古怪吗?”

    李华又是一呆:“百竹先生,印着这两个方子的草纸,这段时间在整个鄞县散发了已经数千份了,我一直以为这是你命人印刷的,难道你没看出这草纸上印刷的方式非同一般吗?来来来,你看,这印刷的字体,非是我们寻常见的雕版印刷,也不是我曾经听说过都城新发明的木活字印刷,我颠倒看了许久,也没认出这究竟是用何种方式印刷的。”

    黄学恒脸上不动声色,含糊道:“不知李华夫子为何穷究这印刷方法?”

    李华听黄学恒从称自己字改为直呼其名,知道自己冒失上门相询,犯了人家的忌讳了,但他实在是好奇不过,此时忙道:“在下向百竹先生致歉,想来这印刷的手艺,是百竹先生的不传之秘,只是这法子实在是神奇,一张粗糙的草纸上,印刷的字体都能清晰可见,如果换了上好的纸张,那印出来的书籍必然本本都是善本。百竹先生当知,好书难得,书店里上好的书籍价格极贵,就连县学里的学子,也要省吃减用才能买几本心仪的书。如果百竹先生能告知在草纸上印刷的新法,在下代千千万万学子谢先生。”

    说着,李华站起身,拍了拍身上的灰,郑重向黄学恒行了一礼。

    黄学恒连忙起身,让在一边:“不敢受李夫子大礼。”心里却在摇头,这李华夫子,真是迂的,早听说他为人方正,可没想到,已经迂到有些头脑不清了,这印刷新方,无论在何人手里,都是不传之秘,怎么可能被你三言两语,就白白交给你?至于天下千万士子的谢意--那有什么用?能当饭吃吗?

    黄学恒有心婉拒李华,心中却突然一动,这印刷的方子其实并不是自己的,而是郭大路的,他也不知用了何等妙法,在草纸上印出清晰精美的文字,自己这个干侄儿总能折腾出让自己意想不到的东西,李华想知道印刷的法子,干脆就让他去找郭大路好了。这样一来,自己也算是还了当日李华出言相助的人情。

    黄学恒咳嗽了一声:“文广兄,你有所不知,这草纸上的印刷新法,却不是我的,而是后隆村的一人想出来的,那人姓郭名大路,我将印刷积肥法和标点符号法之事托付于他,一应事务,都有他一手操办。你想知道印刷新法,还得问他。”

    李华腾一下站起来:“后隆村?是了,我听说草纸最早就是从后隆村流传出来的,我这就去后隆村,古人云,大隐隐于野,诚不我欺,这山野小村居然有如此贤人!”

    黄学恒一呆,贤人?大隐隐于野?他正想告诉李华郭大路只是个小伙子,李夫已经抱拳告别,匆匆出了门。

    真是个书呆子!黄学恒摇了摇头,命老仆抱了箱子,上了门口早就等候的车,向府城而去。

    郭大路近日在后隆村无所事事,制作雪糖的一应工具和原料早就已经备好了,浩哥儿、李波和傻大个又试了几次手,一次比一次熟练,消耗的原料也比刚开始少了很多,浩哥儿还多训练了几个孩子,随时可以大规模开工,就等着原料红糖进村了。

    郭大路并不担心黄学恒会带着那几面镜子一走了之,象他这样的地头蛇根基就在老家,离了老家,地头蛇就成了虫子,任谁都可以捏死的小虫子,身怀异宝,人在他乡,一不小心就被当地的地头蛇给吞了,连皮带骨连碴子都不剩下。所以黄学恒最好的办法还是和自己合作,一边升官,一边发财,何乐而不为?

    后隆村里的各项事务,如今除了学堂给孩子们上课,别的都不需要郭大路插手。

    滴灌由朱老村长亲自管着,偶尔有管道损坏,很快就能修好。

    积肥有村里青壮村民操劳,定期都有人拉着粪车到县城的几个厕所收粪,如今县城内外已经盖起了七座厕所,“生产”的粪便不仅足够整个后隆村使用,甚至连邻近几个村也来花钱购买。但是郭大路却不许这些粪便外运,而是在后山找了个大坑,将粪便全都堆积在了里面。村里人虽然不解,这粪便又不能吃,多了也没用,但出于尊重郭大路,他怎么说就怎么办。

    村里的养殖由如今由大妞领头,正发展得红红火火,第一批蚯蚓已经产出,鸡鸭极是喜欢,有了这天然的有机饲料,鸡鸭感染疾病的风险也大大降低。

    草纸作坊由周木匠和李大眼管着,已经生产出了比草纸更柔软洁白的高档卫生纸,以及纸板箱,如今正在试销阶段,虽然不能发大财,却是村里一笔稳定的收入。

    当然,也有些不好的消息,那就是已经有别的村在仿制草纸了,毕竟这东西没什么技术门槛,属于一看就会的东西。

    不过,后隆村的草纸依然很受欢迎,因为随草纸赠送积肥法和标点符号法,甚至有百姓为了这两个方子专门买后隆村产的草纸。

    别的村也许可以仿制草纸,却没法仿制在草纸上印刷的方法,当然,他们可以用笔抄在草纸上,但这花的功夫就大了。---------------------------------------------------------------------------------------------------------感谢幽圣天使、伟厷孒ˊ、维尼抱抱熊等书友的打赏,本周末终于得到了第一次分类新书推,为了感谢书友们的支持,当天毛豆多加二更。(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六十九章 代师授艺(二)

    (全本小说网,。)

    在大李朝,会写字的人都被视为文曲星下凡,再落泊的文人也不可能专门为你在草纸上写方子以换一碗饭吃,那可不真成了厮文扫地了?不,简直就是丢粪坑里了。

    所以,已经打出“品牌效应”的后隆村草纸,一时还不愁生意。

    郭大路闲着无事,折了条竹子,做了竿最简单的不过的钓鱼杆,在村口的小溪里钓鱼,正钓上来一条大嘴须,突然听到身后传来一阵牛车声,一个和气地声音问道:“这位小哥,请问郭大隐者可是住在这后隆村?”

    郭大路一回头,手里的大嘴须一挣,从鱼钩上挣脱到了溪里,甩了一下尾就不见了。

    郭大路看到牛车上坐着一个中年头戴高冠的文士,正在向自己含笑问话,他正在寻思“郭大隐者”是村里的哪位,只听到那文士再次问道:“你知道郭大路大师住在何处吗?你帮我带路,这文钱给你买糖吃。”

    郭大路心里一咧嘴,自己什么时候成为“隐者”“大师”了?这文士是何人?他为何前来打听自己?难道想对自己图谋不轨?如果真对自己不利,也不可能这样到处瞎打听啊?

    郭大路装出乡下小子傻乎乎的笑,一把抓过那文士手里的铜钱:“郭大路到山里玩了,那地方云老厚了,进了山,就找不到了。”

    那文士正是李华,他兴冲冲前来寻访郭大路,没想到一头扑了个空,但就此归去,却又有点不甘心,他想了想,摸出印着方子的草纸:“这位小哥,你可知道,郭大师印刷此物的作坊在何处?”

    郭大路瞟了一眼:“这玩意儿咱们村里多得是,你花一文钱买捆草纸,就能送你这两个方子,这位老爷何苦巴巴跑到村里来买?县城里就有得卖。”

    李华摇了摇头:“这位小哥你不知道,这草纸上的方子的确妙,但更神奇的是在草纸上印刷的法子,如果我能请郭大师将这印刷法传与世人,那世人人人都能读得起书了--唉,其中道理,你是不懂的。”

    郭大路禁不住多看了文士一眼,草纸上的方子流传时间也不算短了,少说也散发出去五六千份,却还是第一次有人发现草纸上印刷的奥妙,这文士有点意思,居然能立刻发现这印刷法能极大降低成本,让天下学子能买得起书。

    更难得的是,此人没有一股文酸气,面对自己这样一个乡下小哥儿,说话都能和和气气。

    郭大路穿越到大李朝后,还是第一次跟这个时代的掌握着最先进文化的“知识分子”打交道,他顿时来了兴趣,将手里的铜钱抛了抛,“这位大叔,我不能白拿你的铜钱,你不就是想知道这方子怎么印刷出来的吗?这事儿简单啊,草纸作坊就在溪的那一头,我带你去看好了。”说着作势就要拉过牛车。

    李华忙伸手阻止了郭大路的动作:“不可。我不经郭大师的允许,怎么可以探看他的印刷秘法?这不成了贼了吗?”

    李华看了看天色:“这天眼见着就要黑了,此时回城就要走夜路了,不如干脆在这后隆村住下来,静候郭大师下山。这位小哥,这村中谁家的房子有空屋,可容我借宿一晚?”

    郭大路道:“我家有房子空着,这位大叔住我家吧。”说着,胡乱收起鱼竿,拉着牛绳就走,嘴里还道:“不过你要给钱,不能白住。”

    李华并不着恼,点点头:“那是自然,还请小哥给我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