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武侠电子书 > 我不求仙 >

第436章

我不求仙-第436章

小说: 我不求仙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青黛笑道:“这可好,我别的不会,就只会烧火。”--可不是嘛,陈青黛擅长水、火两系灵力,烧把火还不是玩一样,就算如今没有了灵力,可是掌控火头是她的本能,由她烧火,将油锅的温度掌控得极好,没有一张饼是因为火烧过了头而焦了糊了的,连顾氏也连连称奇,说她做了几十年的饭,没见过有人把灶头烧得这样恰到好处的。

    女主内,男主外,黛玉烧灶,郭大路则陪着崔老汉去邻居家还驴车,那邻居家也是本份人,崔老汉掏了几个角币想当驴车钱,邻居家硬是没接,说知道崔老汉种神豆没有用科学门的种田道道,所以产量并不好,再加上如今市面上神豆多了,卖不出好价钱,所以这驴车费是无论如何不收的。

    崔老汉脸皮有些胀,从邻居家还了驴车回来后,有些闷闷的,低着头只顾想自己的心事,郭大路则东张西望,打量着村里的风物,只见这是个极普通的小村子,一条村道从村中心而过,旁边的屋子也没有什么规划,东一幢西一座,有的屋子还另搭了柴房、牲口棚等附属建筑,看起来就更凌乱了。(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五百四十八章 整风运动(二)

    (全本小说网,。)

    只不过,就算是这样的小村子,也受到了科学门的影响--有几座新起的屋子,用的是红砖、水泥,透亮的玻璃窗,屋旁堆的是煤饼,而不是稻草柴火,村道上行过的大车的木轮子换成了更轻便的橡胶轮胎,屋前屋后晾晒的衣服,一看就是化学染的棉纺衣服,那颜色就算是过了水,依然鲜艳。

    田里到处能看到神豆、番薯、玉米、辣椒、番茄、西兰花等各种新式作物。

    此时已近入夜,透过玻璃窗,点点灯光亮了起来,却不是油灯蜡烛,而是煤油灯,村民们在亮晃晃的油灯下吃着喷香的饭菜,女人们借着灯光,用缝纫机给孩子做衣服,有村民在送客时,打上了手电,雪亮的手电筒光在山路上照出老远老远。

    看着眼前的这一幕幕,郭大路原本因这雪糖铺伙计敷衍了事而一肚子的气,慢慢平息了下来,大李朝的老百姓,是实实在在享受到了科学门带来的好处的,只不过,自己的步子实在是太快了点,人手又实在有限,以至于基层工作人员疲于奔命,草草了事。

    正所谓,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础工作事无巨细,包罗万象,最是难做,在21世纪,以种花家基层的执行能力,许多政策都要大打折扣,甚至走了样,更不要说自己在大李朝推行工业化了。

    郭大路在心里琢磨着,干部问题是个大问题啊,其实因为时间和精力有限,郭大路一直没有处理好干部问题,义学免勉强算是他的干部培训学校,但具体教学工作都是由李华负责,他除了刚开头几期学生,此后难得去上课,虽然义学教室里高高挂着后龙先生的画像,但很多学生却并没有见过他的真人。

    而且,学校毕竟是教育机构,和专业的干部培训机构还是有很大的差距,里面的学生都是凭自己的爱好在学校学习,并没有什么一致的理念团结在一起,非要说有,那最多也就是同门之义。

    可偏偏科学门又不同于修行门派,不炼丹,不修器,绝大部分学生徒有功德之力却施不了法,本质上和普通人没有什么两样,还要解决自己的温饱问题,不是进入科学门在各地设立的工厂企业,就是被其他私人企业用高薪聘走。

    用一盘散沙来形容郭大路拥有的骨干人才,有些太过贬低,但是,没有战斗力、凝聚力、纪律性,却是肯定的。

    郭大路突然想到,自己一直从21世纪引进工业和科技,怎么就没有想到引进制度呢?

    如果请21世纪的专家,给身在大李朝的自己和科学门,设计一个相对先进的组织架构、干部培训机制、内部管理条例不知可不可行?

    郭大路正在胡思乱想,一抬头,崔老汉家到了。

    崔老汉家比村里其他人家要穷一点,家里没有安装玻璃窗,也没有煤油灯,就点了一个松明把子照明,松明把子烟大,屋子里都是烟,陈青黛忍不住咳嗽了几声,顾氏忙向崔彩霞打了个眼色,崔彩霞进了里屋翻腾了一会儿,取了两根点了一半的蜡烛出来,小心翼翼点上了。

    烙饼、大葱、面酱、咸菜炒肉丝、野兔肉等几个菜摆上了桌,顾氏笑道:“两位贵客快上桌吧,菜没有,烙饼敞开吃。”

    陈青黛忙道:“崔大娘客气了,这菜已经很好了。”崔彩霞在旁边快嘴快语道:“那是,去年咱们家还在吃橡子面呢,哪知道今年就能吃到雪花一样的白面烙饼了,里面还打了好几个鸡蛋。”

    崔老汉这才想起一件极重要的事--怎么向老婆交待儿子跑到城里打工去了这件大事!他此前一直为多收了三五斗神豆却没多赚几个钱而闷闷不乐,临到快吃饭了,才想起来,儿子跑了这样大的事,还没同老伴说过呢。

    崔老汉涨红着脸:“那个老婆子,有件事儿--”

    顾氏利落地道:“有啥事儿吃了饭再说呗,总不能让两位客人站着吧,陈姑娘身子骨可不太好,小心累着。”

    崔老汉再老实也知道这事儿拖不过去,一咬牙:“老婆子,儿子跑城里去了,今儿吃饭不用摆他的筷子了。”

    崔老汉刚准备接受老妻的盘问和埋怨,却听到女儿彩霞扑哧笑了一声:“爹,咱们早就知道了。其实哥一直闹着想去城里务工,娘眼见着劝不住,就偷典了自己的银钗让他当盘缠呢,就算今儿没有在你面前过明路,也就这一两天,娘就悄悄送哥走了。”

    崔老汉一怔,摇头苦笑道:“这可好,感情一家子全都知道,就瞒着我一个人。得了,孩子想闯就让他闯去吧,吃饭!”

    大饼裹大葱,沾着油炒过的面酱吃,那个香!

    咸菜腌得也地道,咸中带酸,野兔肉有嚼劲,顾氏在里面放了点红椒,辣得郭大路直哈气。

    顾氏却并没有忙着上饭桌,端了一盘饼,一碟兔肉,到灶旁边的一个佛龕前,上了供,拜了拜。

    崔老汉见了,点了点头:“吃水不忘挖井人,咱们能过上如今的好日子,是该好好谢谢后龙先生。”

    却原来,那佛龕里供着的正是后龙先生,只不过,那是老版后龙先生画像,一脸的白胡子,被灶火薰得又黑又油腻。

    陈青黛在桌子下面轻轻踢了踢郭大路,强忍着笑,郭大路在嘴里塞着烙饼,含糊道:“老人家,勤劳才能致富,说到底,是你自己努力才让自己过上了好日子。”

    崔老汉不乐意了,他一根直肠子通到底,说话直来直去:“小伙子,你这话我就不爱听了。什么叫勤劳才能致富?后龙先生降临人间前,我崔老汉天天在田里干活,一颗汗珠掉地上摔八瓣地辛苦,一年到头依然饿肚子,什么官府啊神仙啊,从来不管咱们老百姓死活,摧租外科要咱们种仙草,倒是来劲儿。后龙先生看不得人间疾苦,下得凡来,传授给咱们这样多的好东西。我这人脑子有些一根筋,当时什么积肥法、神豆、玉米、棉花的一应新鲜玩意儿传过来时,没有跟着乡亲们一起摆弄,总是不相信,这天上飞来飞去的神仙老爷,会为咱们小老百姓做好事--就是进寺庙都要烧枝高香呢,这后龙先生咱们一没上供二没拜祭,凭啥给咱们好儿?却没想到,是我老汉错了,这后龙先生真正是一心为民的!咱们家有现今的生活,全是后龙先生给咱们的,我天天给后龙先生上香都乐意!”

    陈青黛拼命憋着笑,点着头:“老人家你说得对,没有后龙先生,就没有咱们的新生活!”

    吃过晚饭,陈青黛就要教崔老汉一家怎样做神豆做凉粉和粉皮,崔老汉却说等一等,让他把村里的村民们都叫来,大家一起来学。郭大路在旁边微微点头,这崔老汉性子有些固执,但心肠实在是好,他没有将这门技艺当做自己财的独门生意,要学,大家一起学。

    不一会儿,村民们半信半疑地来到了崔老汉家,这还是因为崔老汉向来名声好,虽然不怎么开窍,但却是向来不骗人欺人的。

    崔老汉家地方小,坐不下,干脆把场地搬到了晒谷场上,有人点起了松明把子,点起了火堆,一下子显得热闹非凡,如同过节一样。

    这时,陈青黛已经带着一众村妇,将神豆去皮磨粉,泡在了清水缸里,那神豆里富含淀粉,很快就在清水里渗透出了大量粉状物质。村女们见陈青黛长相清丽,温和可亲,却又隐隐透着一层高贵的气息,倒也听她的令。

    郭大路亲自动手,示范如何做凉皮,只见他先用砖头垒了个灶,点火,上面架上一个大木桶,里面装上水,等水烧开后,在大桶里又放了一个小盆。然后,郭大路舀了一勺神豆淀粉浆,放到热水桶里的小盘里,那淀粉粉浆被加热,自然凝结了起来。郭大路挑起小盘里凝结的烇浆,放在旁边的凉清水里,飘了两遍,一块凉皮就成了。

    郭大路对四周围观的乡亲们道:“这凉皮需得在大晴天制作,制作完成后,要放在竹篇上,好好晒一晒,然后就可以食用了,切成条,或炒菜,或做凉盘,都是极美味的,今儿晚上,我只是示范一下,让大家练练手,等天亮了,那缸里的神豆淀粉都沉淀出来了,也就能大规模制作了。”

    村民们半信半疑,有人问道:“这玩意儿真能吃吗?看起来倒和面皮差不多。这样放着,天热会不会坏了臭了?”

    郭大路笑道:“自然能吃,凉皮出自于神豆,神豆有吃,凉皮自然也能吃,吤凉皮不能放太长时间,但神豆还可以做成粉条,那放得时间可就长了去了,晒干的粉条放上两年都没问题,这可比挖地窖藏神豆放得时间长多了。”

    村民们还是有些疑虑,但一向谨慎固执的崔老汉这次却突然开了窍,笨手笨脚做了两张凉皮,当场决定,自己家里的剩下的神豆田都不卖了,全都做成粉条凉皮!

    接下来,郭大路又示范了一下如何做粉条,却是拿了个细眼的筛子,将淀粉浓浆通过筛子挤压到热水里,挤压成粉状的淀粉一烫,就形成了粉条,晒干既成。

    这些技巧极是简单,手巧的大姑娘小媳妇一学就会,很快大家就挤在灶旁,热火朝天地练起手来。

    村里晒干场上热热闹闹,却惊动了一户人家,非是旁人,正是村长一家。

    那村长和婆娘正在自己家的地窖里翻着神豆,神豆在地窖里藏着要不时查看,现有烂掉的要及时清理,有芽的也要扔掉,雪糖铺的伙计可是提醒过,这了芽的神豆可是要吃死人的--至于为何后龙先生传到凡间的神豆会有毒,那自然是上天为了惩罚神豆流落到凡间,给凡人一点小小的处罚,起初还真有人因为吃了中毒青的神豆而死,但经过科学门、官府以及良善人家如宫里的某位宫宫,大力的宣传,如今已经很少有人误食了芽的神豆了。

    只不过,村长家里今年贮藏的神豆未免太多了点,原本挖的窑就显得小了,神豆堆得太多,通风不好,就有不少神豆了芽,甚至腐烂,需要不时清理。

    村长婆娘一边清理一边心痛,埋怨老伴儿收得神豆太多了,村长不耐烦地道:“你这婆娘懂什么?我向那雪糖铺的伙计请教过,这粉条凉皮制作方法其实很简单,一看就会,咱们也就是做一次独门的生意,到了明年,学会做粉条凉皮的人就多了,也卖不出好价了,所以今年一定要多收点神豆。不过好在如今神豆种得多了,家家户户都不再像初时一样当宝贝,咱们继续向村里人吃进神豆,尽量把价格压低点。对了,崔老汉家的神豆听说在城里没卖出好价钱,你明儿个到他家去,就说如今神豆不值钱了,干脆全卖给咱们家就是了。他性子直,不好意思讨价还价,咱们三钱不值两钱就能吃进了。”

    村长婆娘有些迟疑:“老头子,咱们做这事,是不是有些太缺德了,后龙先生传下的技艺,可是给全村人的,等到村里人看到咱们卖粉条凉皮赚了钱,非在咱们背后戳脊梁骨不可。”

    村长呸了一声:“你这蠢婆娘懂什么?咱们一不偷二不抢,用雪糖铺伙计的话说,这是利用先进技术赚钱,咱不丢人,咱们也是付出了劳动的,后龙先生不就提倡劳动光荣吗?咱们家赚的钱清清白白。再说,就算咱们把制作粉条凉皮的技术教给了村民,村民也不见得就会做了去卖,象崔老汉家,起初连神豆都不敢种,你让他学做什么粉条凉皮,搞什么深加工,他铁定把头摇着拨浪鼓一个样儿。咱们这是以身作则,给村里乡亲探下路,那个示范一下,有什么丢人的。”

    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