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武侠电子书 > 我不求仙 >

第26章

我不求仙-第26章

小说: 我不求仙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不过短短片刻,黄笔贴式心中已经转了数念,脸上笑意不减:“好好好,这倒也算是一桩奇闻了,老朱儿,这郭大路既然幼年走失,至今才返家,上过黄册没?”

    朱老村长忙道:“黄大人,小老儿刚想和你说这事儿咧,原本就想上衙门帮郭大路这孩子上黄册,没想到你们俩人已经先遇上了。这可真是巧了。”

    黄笔贴式笑道:“我以为你找我是为了什么了不得的大事,原来只是上黄册--我回去给你补上就是。”(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三十六章 进城(九)

    (全本小说网,。)

    朱老村长一迭声道:“这可多谢黄大人了,黄大人,这里简陋,要不请你移步望江楼,容小老儿敬一杯黄酒。”

    黄笔贴式也不客气,抬步就走,走了几步,朝郭大路招了招手:“郭小哥也一起来吧,给我说说那封神山里异人之事--我对这异人,倒是好奇得很呢。”

    浩哥儿和傻大个等人挤在包子铺外,目送老村长和郭大路离去,郭大路走出包子铺时,冲着浩哥儿挤了挤眼,摇了摇头,示意他们不要跟上来。

    浩哥儿满肚子气愤不平,他在包子铺外,隐隐将郭大哥和黄笔贴式的对话听了个七七八八,那个黄大人居然将郭大哥的积肥法占为了己有!

    虽然郭大路免费将积肥法公开,甚至自己不从中沾一文铜钱,摆明了并不在乎积肥法被黄笔贴式所占,可浩哥儿还是气得咬牙--这帮衙门里的走狗,就是石头里也要榨出油来!

    浩哥儿冲着黄笔贴式骑在毛驴背上的身影,往地上吐了口唾沫--哪一天掉到厕所粪坑里淹死才好呢,连个农家积肥的方子都要占!

    旁边响起一个清亮焦急的声音:“浩哥儿,我总算找到你了--我听说有官差把你抓起来了,出什么事了?”

    从人群中匆匆挤过来的,正是大妞。

    大妞到了集市上后,就去找了几个小货郎,将自己做的荷包、手帕等卖给了他们,又在集市上到处转,看哪里可以卖得出手郭大哥送的奶糖。

    可是转了半天,却发现奶糖极难脱手。

    集市上倒是有卖红糖的,但却无人识得奶糖--大妞心思灵敏,带奶糖到集市上出卖前,特意将那红红绿绿的糖纸给剥了,以免有心人从这糖纸上看出异样来,所以原本包装精美的大白兔奶糖,就成了几块白白的小疙瘩,这样的东西,自然没人感兴趣。

    倒是有人提出来尝一口,但大妞又不舍得。一来二去,大妞转了半天,一粒奶糖也没出手。

    也就在这时,她听同村人告诉她,浩哥儿被衙役带走了,唬得大妞顾不得再兜售奶糖,匆匆来找浩哥儿。

    万幸大妞看到浩哥儿时,弟弟安然无恙。

    浩哥儿闷闷地道:“我没事,那衙役乱抓人,郭大哥已经帮我开脱明白了。”

    大妞张望了一下郭大路、村长和黄笔贴式的背影:“郭大哥这是去做啥?”

    浩哥儿道:“黄--黄大人一口应承了帮郭大哥上黄册,老村长请他去望江楼喝酒,郭大哥陪着一同去。”

    大妞松了口气:“有衙门里的大人帮忙,郭大哥上黄册一事就好办了。”

    浩哥儿哼了一声:“上黄册有啥好的,以后少不得派工派粮,征调役使,郭大哥爹爹瞎了眼,以后这些事,还不都得郭大哥一肩担?”

    大妞沉默了一下:“官老爷派下来的活,我们小老百姓也没法子,唉,以后浩哥儿你能多帮点郭大哥,就多帮点吧。”

    浩哥儿点了点头:“我知道了,我要帮郭大哥看着厕所,姐你自己忙吧。”

    看着浩哥儿带着傻大个等人离去,大妞低头看了看手里的竹盒--竹盒里放着奶糖,这竹盒是她自己编的,她发现离开了包装纸,奶糖受潮很容易化开,放在手里、手帕里都不适合,所以做了这样一个小竹盒放着。

    大妞有些发愁,这奶糖可是好东西,问题是集市上的人不识货,居然卖不出手。

    突然,她灵光一闪--郭大哥去望江楼陪酒了,那望江楼是鄞县最好的酒楼,高座其上的不是官老爷就是富足的员外,最差的也是一方豪商,自己到那儿卖奶粮,一定有识货的肯出高价!

    大妞打定主意,带着小竹盒匆匆就向望江楼而去。

    望江楼,楼高三层,屹立在三江汇流的三江口,独揽三江风貌,楼上楼下嘉宾满座,幸好黄笔贴式多少有些脸面,掌柜的给安排了一个临江的厢房。

    三层楼,对登过几十层的现代化高楼的郭大路而言,实在不算什么高度,只不过,整个鄞县除了中心那上仙庙,就再没有比望江楼高的建筑了,一眼望去,视眼极为开阔,看着旁边三条大江上的点点白帆,还真说得上赏心悦目四个字。

    黄笔贴式平白得了积肥法,心情极好,坐在窗户边,望着江景拍着栏杆:“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杜甫杜子美这诗写得正是绝妙,果然登高才能望远啊。”

    咦咦咦--“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不是出自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吗,啥时候变成杜甫写的了?!

    果然这个大李朝的时空,和自己记忆中的华夏历史是完全错乱的,自己以后就绝了抄诗词成名的念头吧!

    郭大路正在胡思乱想,这时掌柜上来,报了一堆菜名,黄笔贴式笑道:“你这老儿,别给我来这一套,你知道我就好那一口鲜鱼,去,到江边的码头上弄几尾鲫鱼来,一尾红烧,一尾煮汤,其他的菜,你随便上几个,不要给老朱头省钱。”

    郭大路在旁观察着,只见酒店的小二匆匆下楼,叫了码头上的一条船,船夫打开活水门,拎了几条还在大力甩尾的鱼跑了回来--果然是新鲜。

    菜很快端了上来,一个木桶里放了几个瓷瓶,里面装着黄酒,也送了上来。

    朱老村长带着郭大路先敬了一杯酒,郭大路一口黄酒下肚,就是一咧嘴,这什么玩意儿,又浊又酸,难喝死了。

    郭大路身为孤儿和学生,以前并没有喝过什么好酒,只不过和同学们一起尝过啤酒,但是,他只喝了一口望江楼里的黄酒就知道,大李朝的酿酒技术非常落后,看样子没有高度酒,只有这种自然发酵,酒精度极低的黄酒。在21世纪,就是农村自酿的土烧酒,也比这个黄酒美味劲大多了。

    嗯,这很好,以后多了一条酿酒发财的路子,自己在集市上还看到过葡萄,以后弄点葡萄酒就能卖出好价钱了。(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三十七章 进城(十)

    (全本小说网,。)

    三杯酒下肚,黄笔贴式问起郭大路那收养他的异人之事,郭大路一通胡说八道,总的路子就是金大侠的经典加上网络小说的构架,什么绝世高人,内外皆修,身藏山洞,高来高去,一掌劈出,风雷隐动--只不过自己蠢笨如猪,跟着那高人多年,并没有学得什么功法,平时只是给高人打扫洞穴,烧饭煮水。

    郭大路这通胡吹大气,倒把朱老村长和黄笔贴式听得一愣一愣的,朱老村长还是第一次听到郭大路的经历,而黄笔贴式也有些疑惑起自己刚才的判断--这姓郭的小子难道不是逃奴?

    要不然,他怎么能够说出这样详细的有关异人之事,这要不是亲身经历,一个乡间野小子,是根本编不出来的!

    黄笔贴式哪里知道,在另外一个时空有种叫网络小说的东东,只要给郭大路足够的时间,他可以讲上整整一年关于那个压根儿不存在的异人的故事,还不带重样的。

    黄笔贴式的脸色有些郑重起来--如果这郭姓小子真有所奇遇,那自己暗抢他积肥法之事是不是有些过份了。虽然他口里说自己并不是异人的真传弟子,也没学到什么真本领,最多算个打杂的,但是,宰相门前七品官,封神山里的异人,可不是自己一个小小笔贴式惹得起的。

    黄笔贴式正在患得患失,突然旁边的厢房里传来哗啷啷一阵响,也不知道是谁把盘啊碟啊砸了一地,一个尖细的声音响了起来:“难吃死了,难吃死了,这种猪食,给阿猫阿狗也不要吃,快给我端好吃的来!”

    厢房外一阵脚步响,紧接着又传来了掌柜低声下气的声音:“小少爷,这几道菜都是新来的大厨师做的,其他的客人个个吃了都说是绝佳的美味--”

    咣,一只盆子砸在了墙壁上:“美味个屁!气死我了!你们这些混帐王八蛋,只不过让你们给少爷我找些好吃的来,这点小事,也办不好差,你们趁心是要饿死我是不是?!”

    又是一阵谩骂砸东西的声音。

    朱老村长奇道:“这是谁?居然敢在望江楼里捣乱?这望江楼里的掌柜的只要一张贴子送到县衙,就能把找事的拖去打一顿板子,在站笼里站半天。”

    黄笔贴式轻笑一声:“老朱头,你就听个热闹吧。这样砸酒楼的事,最近一段时间,隔三岔五就要闹上一回。”

    朱老村长呆了:“是谁这样肥的胆子,他就不知道,这望江楼是有甬半城之称的诸家的产业吗?就算是县老太爷在诸家老太太面前,也得留几分情面。”

    黄笔贴式道:“那是自然,诸家几个子侄都在京城为官,只有老太太带着几个媳妇子留在老家,但就算是府城的老爷们见了老太太,也得行个礼,尊称一声老寿星。只不过,今天在砸酒楼的,正是老太太最心痛的亲孙子。前几天,这亲孙子从京里回家乡,给老太太拜寿,闲了就在甬城里乱逛,把街市搞得鸡犬不宁。”

    朱老村长摇头叹气:“原来是京里来的贵客,唉,想来,一定又把老百姓家祸害得不轻。”

    黄笔贴式哈哈笑道:“老朱头,这你可想岔了,这诸小少爷年纪还小,并没有什么纨绔之风,他就是专一喜好美食,到了甬城后,大街小巷到处乱窜,只要人家家里烧了好吃的,他就闻风而入,就算是砸了你家的门,也非要尝一口不可。”

    “不过,他倒也不怎么欺负人,吃了喝了,总是留下重重的赏钱。有的人家,还巴巴等着他砸上门去,好发一笔小财呢。只不过,这诸小少爷嘴巴极刁钻,他在京城里什么好吃的没吃过,咱们县城乡下除了几尾海鲜,也没什么好吃的,所以到现在,也没有一户人家烧的菜,被他吃了以后夸一句好的。也就是梅龙镇的龙凤金团,得了他的赏,却还留下一句,馅里猪油太多,腻人,把老掌柜气得够呛。”

    “这几日,诸家老太太怕他太过胡闹扰民,特意从外地请了有名的大厨师来,就在这望江楼天天给他烧菜吃,那大厨的菜,我也吃过,味道那是没得说,真正是三月不知肉滋味,可你听听,诸小少爷居然骂这菜是猪狗食。”

    朱老村长一个劲摇头吐舌:“乖乖,真不知道京城的老爷们吃的是什么,这望江楼里的菜如果是猪狗食,那我们村里人吃的算什么--泥巴垃圾?”

    郭大路在旁边听了,倒没觉得这诸家小少爷口味有多刁钻,因为他刚才尝了尝几道菜,味道--实在不怎么的。

    望江楼里的菜,和刚才端上来的黄酒一样,原材料倒是足够新鲜,但烧菜的手段实在是不敢恭维--基本上,这菜就是水煮,水煮,还是水煮,偶尔来个清蒸。就连那道红烧鱼,也只不过是水里放些豆酱一起煮的。

    没有煎炒烹炸闷溜熬炖等等各种烹饪手段,配料更是少得可怜,除了小葱,看不到姜蒜茴香辣椒花椒桂皮八角等物。

    中华美食的八大菜系,其实一直到明清时才慢慢成形,很多原材料和配料还是从海外引进的,象大李朝这种异时空,很可能还没有发展出自己的成熟菜系。

    这望江楼里烧的菜,比郭大路在宿舍小灶上,给小女友烧的几个家常菜都不如。

    在郭大路看来,这个追求美食的诸小少爷,虽然脾气古怪了点,却也算不得仗势欺人的混蛋,人家抢的是美食,又不是美女,何况还留下了钱,就这一条,已经比夺了自己积肥法的黄笔贴式高尚多了。

    想想也是,诸家小少爷好歹是京城里来的,见过世面,犯不着为了几口吃食给自己留下坏名声,倒是黄笔贴式这种地头蛇,更会巧取豪夺,横行乡里,行种种不法之事,小老百姓受他们祸害也最深。

    黄笔贴式笑道:“听说这诸小少爷开出了赏金,谁整治出来的好吃食,能得他一声好字,赏上好雪花白银一锭。”

    朱老村长瞪圆了眼睛:“一绽白银?那不是少说就有十两?”

    “十两?五十两!正宗的雪花压库银!”黄笔贴式摇头晃脑,突然转向郭大路:“郭家小子,你伺候了那异人这样久,可见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